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 ,在涎腺恶性肿瘤中比较多见 ,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 10 % ,涎腺恶性肿瘤的30 %。病理上可分为高度恶性及低度恶性二类。组织学上以含有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为特征 ,有时还可见到透明细胞及嗜酸细胞。高分化者粘液细胞及表皮样细胞较多 ,中间细胞少 ;低分化者主要为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 ,而粘液细胞少。许多文献报道 ,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密切相关 ,低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侵袭性强 ,转移率高 ,并可发生远处转移[1] 。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目前仍主要以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 …  相似文献   

2.
粘液表皮样癌显然系发生自大、小涎腺的导管上皮。肿瘤的基本组成是: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或基底细胞。作者根据镜下所见将其分为三级:分化好或低度恶性的粘液表皮样癌(Ⅰ级),其特点是形成较好的腺样或囊腔,衬里细胞由粘液细胞构  相似文献   

3.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Ki-67抗原在涎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和Ki-67抗原在不同类型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CNA和Ki-67在17例粘液表皮样癌、12例腺样囊性癌、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PCNA及Ki-67的增殖指数即PI值在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的不同分级中表达不同,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5)。2)恶性多形性腺瘤PCNA及Ki-67的PI值较高,与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PCNA及Ki-67的表达水平与涎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复发和转移)明显相关。结论:涎腺癌中PCNA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有关,其PI值可作为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分级的重要参数,也是诊断恶性多形性腺瘤的重要指标。PCNA和Ki-67的高表达预示着涎腺癌预后的不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我们对 10 8例涎腺肿瘤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 :涎腺肿瘤标本 10 8例 ,其中粘液表皮样癌40例 ,腺样囊性癌 2 2例 ,腺癌 8例 ,乳头状腺癌 6例 ,肌上皮癌 5例 ,基底细胞腺癌、上皮肌上皮癌和腺泡细胞癌各 4例 ,导管癌 3例 ,恶性多形性腺瘤 2例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1例 ,基底细胞腺瘤 7例 ,肌上皮瘤、混合瘤各 1例。采用常规链亲和素三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设阴性对照并根据染色范围和强度将其分为 (- )、( )、( )和 ( )4个级别。结果 :阳性染色见于涎腺肿瘤…  相似文献   

5.
颌下三角区原发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翼南  陈重光 《口腔医学》1999,19(3):142-143
目的 :探讨颌下三角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4年 1月至 1993年 12月收治的 37例颌下三角区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腺样囊性癌 11例 ,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9例 ,中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4例 ,恶性混合瘤 3例 ,鳞癌 4例 ,腺癌 2例 ,未分化癌 3例 ,颌下腺导管癌 1例 .所有患者均作手术切除 ,并根据其不同的组织病理特征选择其中 2 4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3年~ 5年 ,术后 3年生存率为 89.1% 33/ 37 ,5年为 81% 30 / 37 .结论 :颌下三角区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 ,如 : 1 肿瘤生长较快 ; 2 可伴有局部疼痛 ; 3 可有同侧舌麻、舌痛现象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根据肿瘤的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 ,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涎腺肿瘤3461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涎腺肿瘤发病情况、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195 5~ 2 0 0 2年间收治的 3 461例涎腺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恶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是 41.3 8岁和 45 .2 0岁 ,良恶性的男女之比分别是 0 .99∶1和 1.3 4∶1。腮腺、腭部的小涎腺和颌下腺分别列为涎腺肿瘤原发部位前3位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与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分别列为良、恶性肿瘤前三位。结论 :涎腺肿瘤发病有增加的趋势 ;男性患者的构成比恶性肿瘤高于良性 ;女性患者构成比有增加趋势 ;腮腺和腭部分别是大、小涎腺肿瘤的高发部位 ;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粘液表皮样癌能发生在口腔小涎腺所分布区域。临床表现随发病部位不同而不一 ,治疗方法较为复杂。 1 982~ 1 996年我们共收治经病理证实小涎腺恶性肿瘤 92例 ,其中粘液表皮样癌 35例 ,占38.0 4 % ,为探讨影响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素 ,现将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35例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 ,男性 1 3例 ,女性2 2例。年龄在 6~ 62岁 ,以 31~ 50岁居多。发病到就诊时间在 1~ 6月 1 8例 ,7~ 1 2月 1 0例 ,1年以上7例。临床分期为 T1期 1 2例 ,T2 期 6例 ,T3 期 9例 ,T4 期 8例。部位以腭部最多 ,为 2 1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粘液表皮样癌为腺源性上皮癌,癌细胞部分分泌粘液→粘液细胞,部分化生为鳞状细胞→表皮样细胞,还有中间细胞→基底样细胞。粘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恶性度低,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为主恶性度高,该瘤的复发与转移与恶性度有关,应根据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决定手术方法。关于组织学目前认为肌上皮细胞在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53基因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过度表达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2.1%,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不表达P53。经统计学分析表明,高、低分化肿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低分化的粘液表皮样癌发生时在癌基因激活方面存在差异。P53基因突变可能在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P  相似文献   

10.
大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比较观察:附15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涎腺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之一。本文拟通过对155例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的形态学观察和临床资料分析,对大、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等进行比较观察,旨在探寻它们之间各自的特点,给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 ,发病率居涎腺癌的首位。本文作者采集了天津市口腔医院近 10年的病历资料 ,对 91例粘液表皮样癌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91例粘液表皮样癌中 ,男性 42例 ,女性 49例。男∶女 =1∶1.17。年龄最小者 17岁 ,最大者 83岁 ,平均年龄 49岁。发生部位 ,腭部 3 1例 ,腮腺 2 6例 ,颌下腺 8例 ,颊部 7例 ,磨牙后区6例 ,舌根 5例 ,下颌骨及牙龈各 3例 ,唇部 2例。发生于腭部、磨牙后区、舌根及牙龈首发症状为溃疡、肿胀和粘膜颜色的改变。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及颊部的首发症状多为肿块 ,偶有…  相似文献   

12.
粘液表皮样癌在小涎腺中是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典型的描述中,粘液表皮样癌是由粘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所构成。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各种细胞形态的细微结构已有过报导。腮腺是一种浆液腺,然而,口腔内的小涎腺却以粘液腺为主。小涎腺中粘液表皮样癌的超微结构特征是能够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雪旺细胞标志物S100蛋白在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腺样囊性癌和18例粘液表皮样癌标本,分别进行S1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能力明显高于粘液表皮样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S100在绝大多数腺样囊性癌中均有表达,而在粘液表皮样癌中则没有表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腺样囊性癌细胞发生了雪旺细胞分化进而侵袭神经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涎腺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否与整合素家族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的改变有关,作者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和方法 选取36例涎腺肿瘤患者的病变组织冰冻切片(24例良性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13例、Warthin氏瘤9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12例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各4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鳞状细胞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各1例)。用鼠单克隆抗整合素α链抗体、常规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这些样本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受体表达结果用Fisher氏精密测试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和讨论 在绝大部分良性肿瘤中α_(2,3,4,5,v)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73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根据光镜形态分为9个亚型,即腺癌型、鳞癌型、肌上皮癌、低分化癌、癌肉瘤、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腺癌、转移性多形性腺瘤各型。对不同组织类型和多项恶性指标及随访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核体是出现在很多细胞中的核内结构,分成5种不同的类型。为了观察核体的结构及其与不同病理状态的可能联系,作者对17例人新鲜的腮腺标本作了超微结构研究。17例标本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30岁~74岁,肿瘤标本10例,其中5例为多形性腺瘤,2例为腺淋巴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淋巴瘤。另7例标本来自慢性炎症(3例),涎石症(1例),涎腺病毒感染(1例),腮腺脂肪浸润(1例)  相似文献   

17.
粘液表皮样癌系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涎腺发生在下颌骨的并不多见我科收治1例右下颌骨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何××男25岁病案号167810因右下颌骨渐进增大肿物半年于1996年7月29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发现右下颌骨相当磨牙后区舌侧隆起逐渐缓慢增大随后8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33例晚期腮腺癌采用术前动脉插管化疗加放疗的效果。按TNM分期标准全为Ⅳ期患者,其中鳞癌8例,粘液表皮样癌8例(低分化3例、高分化5例,腺泡细胞癌4例,腺样囊性癌7例,恶性混合瘤6例。皮肤侵犯21例,其中皮肤破溃伴感染出血7例;面神经受侵18例。经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8例,缩小80%11例,缩少50%8例,缩小不足50%6例。缩小不足50%按无效计算,临床总有效率达81.8%。  相似文献   

19.
细针穿刺(FNA)活检是日益广泛应用于诊断涎腺肿瘤的重要方法。在常见的涎腺肿瘤中,粘液表皮样癌是应用FNA方法最难准确诊断的肿瘤,迄今仍没有理想的诊断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标准。本文应用涎腺FNA涂片标本,分析了13种有助于诊断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特点,从而确定应用FNA活检预先诊断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TEN在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鄄P法分别检测8例正常涎腺组织,24例粘液表皮样癌,26例腺样囊性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87.5%、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EN在高、中分化组粘液表皮样癌高表达率为35.3%,低分化组为2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腺样囊性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低于粘液表皮样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PTEN蛋白与涎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与涎腺癌组织类型有相关性,而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