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鼻饲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效果及喂养耐受性,寻找最适合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将62例胎龄在30~34周,出生体重在1200~1800g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A,B,C组。A组:间断鼻饲注入喂养,每2h一次;B组:输液泵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使用电子微量输液泵24h持续输注;C组:输液泵间断鼻饲榆注喂养,使用电子微量输液泵持续鼻饲2h,间歇2h后再继续。观察3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情况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输液泵间断鼻饲输注喂养组喂养耐受性最好,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最短。[结论]输液泵间断鼻饲输注喂养组达到完全胃肠道内喂养时间最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最低,此方法优于单纯的间断鼻饲注入喂养或输液泵持续鼻饲输注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67-70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6例。采用抛银币法将纳入的76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12~24 h内)。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非营养吸吮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空日龄及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比较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等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粪排空日龄和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用于早产儿可减少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能促进体重和头围的增长,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产儿鼻饲喂养加安慰性奶嘴吸吮的效果,探讨最适合早产儿鼻饲喂养方式。方法74例胎龄在28~34w、出生体重在1000~1700g的早产儿,男39例,女35例,按数字表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间歇鼻饲喂养,研究组在间歇鼻饲喂养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安慰性奶嘴吸吮,起始每次奶量1ml起,每2h1次,根据回抽残余量决定每天增加的奶量,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黄疸持续时间、留置胃管时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患儿体重增长、黄疸持续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采用间歇鼻饲喂养的同时进行安慰性奶嘴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黄疸的消退、胃肠功能的完善,优于单纯的间歇鼻饲喂养,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儿应用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2005-04—2010-05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5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35例,采用泵注法,使用微量输液泵持续口饲输注;B组:35例,采用灌注法,使用注射器间歇口饲注入喂养;C组:35例,采用滴注法,使用吊瓶持续口饲滴注。观察三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胃食道返流情况及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所有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全胃肠营养。结果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所致的食物反流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安全、可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全胃肠营养时间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早期喂养方式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胎龄在28周~33周,体重在1 000~1 50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A、B 2组,采用不同的鼻饲喂养方法,A组:渐增浓度法;B组:渐增容量法.观察2组患儿胎便排尽时间、 黄疸持续时间、PNAC持续时间、结合胆红素最高值(DB-max)、肝功能损害时间以及体重增长至2 kg的时间.结果 渐增容量法组相对于渐增浓度法喂养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PNAC以及肝功能损害持续时间较短,直接胆红素最高值较低.结论 采用渐增容量间歇持续喂养法,有利于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NAC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段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喂养方式。方法将50例胎龄30~33周,体重在1050~1450g活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25例给予分段喂养方式(分段喂养组),将另25例给予持续、间歇胃管喂养,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两组喂养的耐受情况、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达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两组喂养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喂养耐受、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分段喂养方法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分段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并发症更少,优于持续、间歇胃管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能否降低胎龄为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科孕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在生后24h内随机分配到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组(简称持续喂养组,共29名)或早期间歇推注喂养组(简称间歇喂养组,共30名),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持续喂养组婴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间歇喂养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65;95%CI(0.013,0.323);P=0.000]。结论: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较早期间歇推注喂养更能降低胎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穆春 《吉林医学》2013,34(18):3553-355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疗效。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及生存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法:选择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即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同时经口胃管微量喂养,于3~7 d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刺激排便。对照组于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于3~5 d给予经口胃管喂养。密切监测体重及实验室指标,对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体重增长较对照组迅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消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方法,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体重增长、黄疸等诸方面的影响。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洗胃,在生后12h试行开奶,实验组在开奶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口服,两组患儿入院24h和第7天采血测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每天监测体重、血糖和经皮测胆红素。结果实验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缩短,两组第7天TBIL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照射蓝光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结论给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可以改善喂养耐受性,可以较早实现完全经口喂养,缩短了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减少了黄疸持续时间和蓝光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在中性温度环境下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之前加用1~3 ml奶液吸吮,对照组直接按医嘱鼻饲奶,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和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增长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体重增长和喂养耐受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促进体重增长,对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最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44-146
目的研究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改善喂养不耐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80例,根据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应用母乳混合早产儿配方奶粉调制喂养,观察组应用纯母乳喂养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与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肠内完全营养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坏死性肠炎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内完全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1个月后的头围、体重及身长增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并且能够降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缩短监护与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翔艳 《四川医学》2014,(3):414-4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吗丁啉治疗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LBWI)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四磨汤组(A组,15例,)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每次1~1.5 ml/kg,3次/d鼻饲;吗丁啉组(B组,15例)给予吗丁啉混悬液0.3 mg/kg,3次/d鼻饲;联合治疗组(C组,20例)同时给予四磨汤和吗丁啉混悬液,剂量同前,3次/d鼻饲。A组、B组、C组疗程10 d。结果:C组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以及住院时间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四磨汤联合吗丁啉治疗LBWI喂养不耐受有较显著疗效,优于单用四磨汤或吗丁啉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低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间断鼻胃管喂养;护理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静脉营养。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结果护理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短的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均P〈0.01)。但两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基本持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肠道喂养和经口喂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早产儿早期微量瓶喂养与间断鼻胃管微量喂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于早期微量瓶喂养和鼻胃管喂养的50例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喂养1周的入液量(静脉入液量和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及对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即100 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影响.以及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下观察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误吸所致窒息、呕吐、胃和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喂养1周后奶瓶喂养较鼻胃管喂养平均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增加(P<0.001).肠道营养热能达到418.4kj/(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奶瓶喂养组较鼻饲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未发生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穿孔.奶瓶喂养组较鼻饲组上消化道出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和腹胀显著减少,x2检查,P<0.01.奶瓶喂养组未曾发生因误吸所致窒息,鼻饲组发生3例.结论出生体重在1 300 g以上的早产儿生后早期微量喂养较鼻饲喂养喂养效果好且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 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 d较对照组(11.0±3.0) d显著缩短(P<0.01);干预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11.9±5.5) d较对照组(16.6±5.3) d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鼻胃管留置时间(12.0±6.0)d较对照组(18.0±8.0)d明显缩短,有显著差(P<0.01);干预组胃残留的发生率(13.3%)较对照组(43.3%)减少(P<0.01).结论 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能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蓓  苏萍  韩进天  王岩  林广 《广东医学》2012,33(15):2298-2300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能否降低胎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病率.方法 59例胎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在生后24 h分配到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组(持续喂养组)或早期间歇推注喂养组(间歇喂养组),研究其PNAC发生率.结果 持续喂养组婴儿PNAC发生率20.7%;间歇喂养组婴儿PNAC发生率46.7% (OR=0.298,95%CI 0.094~0.941,P=0.035),两组婴儿PNAC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较早期间歇推注喂养能降低胎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PNAC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VLBWI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36例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B组:40例早期予以胃管喂养组。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结果与B组比较,A组达全口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日增长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早期微量喂养,以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从而减轻患儿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朱丽丽 《现代医学》2023,(10):1470-1473
目的:探讨母乳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相关健康问题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早产儿142例,依据是否具备母乳喂养条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早产儿配方奶微量喂养的方式进行鼻饲,将10~20 ml·kg-1·d-1的奶量均匀分成6~8次,如能耐受则逐渐加量,大约在5~7 d内增加至20 ml·kg-1·d-1。观察组则采用纯母乳微量喂养方式。为避免出现母乳不足的情况,在喂养前指导患儿母亲收集母乳。除此之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组方案保持一致。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母亲年龄以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照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早产儿配方奶,母乳预防早产儿NEC具有更好的效果,VLBW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完全肠内营养时间、NEC发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