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临床上,特别是中、老年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活血化淤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活血化淤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志学 《右江医学》1995,23(1):23-25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活血化淤治疗概况百色地区长蛇岭医院神经内科罗志学中风病是现今造成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首[1],而出血性中风在中风病死亡率最高,治疗颇为棘手。活血化淤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早已得到认同,但用于出血性中风的治疗却很少,原因是担心活...  相似文献   

3.
贾宏育  张健 《中外医疗》2010,29(13):138-138
本文全面阐述了如何用活血化淤和通络开窍的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其治疗方法就是用抗凝法活血化淤,用血栓溶解法抑制血栓,以防治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急症。在临床上,中风的治疗已逐渐局限于平熄肝风、活血化淤等治法上。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角度分别论述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及临床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淤是祖国医药学治疗血淤证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在应用和研究中又有所发展。当前研究的趋向,除扩大临床验证外,主要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等方面探讨活血化淤原理及其物质基础。国外对活血化淤疗法也有研究,如日本对汉医极为重视,也把“淤血证”作为中心课题之一,但多属临床工作,并以现代医学概念进行推论。现将有关活血化淤疗法的临床应用和作用原理研究的部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对机体的效果.方法 直接采用补阳还五汤运用治疗脑血管病、中风、高血压性肢麻、跛行、颅脑外伤后遗症的病患.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脑血管病总有效率为96.8%;中风总有效率94.5%,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7%,气虚血瘀型中风总有效率为98%,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4.4%,中风后遗症总有效率为86.7%,中风偏瘫总有效率为93.5%;高血压性肢麻、跛行总有效率96.7%;颅脑外伤后遗症总有效率为97.2%.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血管病、中风、高血压性肢麻、跛行,颅脑外伤后遗症病患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 脑出血为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的“中风”范畴。其主要病理机制为脏腑阴阳平衡失调。中风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脑出血大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属中脏腑。但在临床上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轻微,大抵为中经络。近年来,中医活血化淤疗法在中风中经络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明显疗效。笔者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准则,并以活血化淤为主法,治疗两例脑出血病人,取得良好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临床病例报告多,中医理论实质性探讨者少,为了提高结合水平,提出下列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中风与脑血管病不能相提并论: 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辩证方法也各不相同甚至矛盾, 中风实际包括能引起突然昏迷、偏瘫、失语、面瘫等症状的各种疾病,脑血管病仅其中一部分而已; (二)中风闭经证宜开。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各种开窍方法都不能解除脑血管病时由于脑水肿颅內  相似文献   

9.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年7月~1982年7月,我们采用广西梧州第三药厂与中山医学院共同研制的中药三七(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等共64例,进行临床观察。1983年7月~1984年7月又对该药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临床部分一、治疗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 (1) 病种分布:主要为脑血管病,有严重的中风40例,其中急性期脑血栓形成12例,脑栓塞3例。中风后遗症25例。脑动脉硬化、脑供  相似文献   

10.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诊疗标准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文章确定了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范畴,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鉴别诊断、处理原则、辨证施治、成药治疗、辅助疗法、西医治疗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时的特色与优势,规范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将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在中医学中统称中风.中风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而广受关注,普通人群对于中风更是谈"风"色变.疏血通注射液为地龙、水蛭精制而成,两者配伍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水蛭含有的水蛭素,地龙含有的蚓激酶,能够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溶微血栓作用.基于上述原因,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即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为缺血性中风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淤法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独特手段之一。近年来,引起了医药学界的广泛重视,不少学者试图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上探索其原理,为此进行了大量中西医结合实践,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从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超声脑血管病治疗仪对9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了辅助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检测7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并与正常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中风病人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为对中风急性期病人有选择地进行抗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百忧解对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风后情绪的改变对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了患者中风后抑郁(SDS)、汉密尔登抑郁评分的变化及神经功能Rakin′sDisability(RD)评分 ,同时观察了抗抑郁治疗对上述的影响 ,旨在探讨抗抑郁治疗在脑血管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  入选的病人共 96例 ,其中缺血性中风 6 1例 ,出血性中风35例。男性 5 3例 ,女性 43例 ,平均年龄 (6 0 .4± 10 .8)岁。起病后 1周行SDS(≥ 43分的评为有抑郁 )及RD评分。SDS大于 43分的患者共 46例 ,平均分成两组 ,治疗组每日…  相似文献   

16.
刘勇  李黔宁  郑健 《重庆医学》2008,37(2):193-195
缺血性中风(脑血栓、脑栓塞等)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1].随着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深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会不同程度受益于基因治疗的进步,有研究者提出了治疗性血管生成(therapeutic angiogenesis)这一治疗策略[2] ,并且迅速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安定  陈明星 《广东医学》2002,23(6):564-565
我国急性脑血管病 (中风 )发病率、致残率高 ,其病死率约为发达国家的 10倍 ,所以应重视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中风的三级预防已被我国列为中风的治疗原则之一。1 中风危险因子中风危险因子是指与中风发生有关的一些疾病或因素。重要的危险因子有 :高血压、高龄、中风史、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嗜烟、酗酒、肥胖、中风家族史、低血压、高盐高脂饮食等。研究发现 ,脑供血动脉尤其是颅内动脉狭窄是中国人中风再发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1,2 ] 。2 中风的一级预防当监控对象具备中风危险因子但尚未发病 ,针对危险因子采取措施以预防或推…  相似文献   

18.
泰安市脑血管病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9年9月1日至1990年2月28日在泰安市四家医院住院的120例脑血管病(脑出血和脑栓塞)病人进行了1:1配对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心脏病、男性饮酒、中风家族史、嗜好吃肥肉及相对高体重是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高低均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剂量反应关系(P<0.01)。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与中风家族史无显著性联系(P>0.05),而非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则与中风家族史有显著的统计学联系(P<0.01)。调整高血压后,中风家族史与脑血管病仍有显著的统计学联系(P<0.01)。  相似文献   

19.
解放军第163医院四内科副主任医师叶金玉,5年潜心研究缺血性中风的预报预防法,终于获得成功。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诱发中风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液粘度增高,形成血栓。他先后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脑血管病等5类老年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治疗研究,推导和总结出全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8项预报预防测定指数。在230余例测定有缺血性中风先兆的患者中,188例经及时采取中西医对症预防治疗,至今无1例中风。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中风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国强 《医学综述》1999,5(4):153-156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一半以上,有报道高达70%~80%左右。几年来通过对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指导寻找减轻脑损伤,延长神经细胞寿命,进而修复损伤神经元的治疗药物也有相应的进展。本文旨在阐明国内近年来缺血性中风药物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