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从兵  田夫  戴忠莲 《腹部外科》2000,13(6):356-3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处理方法 ,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方法 综合 880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80例中重度粘连 89例 ,其中 81例均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而达到满意效果。 8例因Calot三角呈冰冻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 2例因上钛夹时撕脱血管 ,经吸净术野的出血 ,找到出血点再钳夹而顺利止血。以上病例均无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时辨认Calot三角处的解剖 ,不盲目止血 ,正确放置钛夹 ,遇粘连严重和解剖关系不清时 ,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 ,可预防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2.
异位胆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院完成近6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发现异位胆囊14例,其中中位胆囊6例,肝左外叶脏面胆囊8例,报道如下。本组男4例,女10例。年龄40~60岁,平均52岁。14例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1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3例,均经术前B超或静脉胆道造影证实诊断。术前明确异位胆囊者5例。术中发现胆囊周围疏松粘连6例,Calot三角严重粘连1例。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右侧壁9例,汇于肝总管前壁3例,汇入肝总管左侧壁2例。完作者单位:650032 昆明市,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成LC手术13例,1例因Calot三角严重粘连中转开腹。术中置胆囊窝部…  相似文献   

3.
刘刚  刘斌 《肝胆外科杂志》2013,21(2):103-105
目的探讨胆囊外膜下处理胆囊动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183例LC术中胆囊外膜下处理胆囊动脉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胆囊动脉的处理:电钩电凝103例,钛夹60例,超声刀处理5例,15例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伴行处理上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一并用Hem-o-Lok夹闭。结果 183例LC成功180例(98.36%),中转剖腹手术3例(1.64%),2例(1.09%)术后残留胆总管远端小结石.术中解剖Calot三角内胆囊动脉至肝右动脉45例,余138例仅解剖其分支,未追求其来源。无胆管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 LC术中应胆囊外膜下处理胆囊动脉的方法可有效防止胆管和血管损伤,更符合安全、微创的理念,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及胆囊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 1992-2005年间收治的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病人术前经B超、MRI、 ERCP检查确诊后,均经再次手术治愈。残株胆囊结石2例;残株胆囊管结石6例,其中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行残余胆囊切除术,6例行残株胆囊管切除、其中4例附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和/或取石、T型管引流。随访1.1-13年,效果良好。结论判断失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过长的炎性及畸形的胆囊管残留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其症状和体征类似于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时可有黄疸;B超、CT、ERCP等检查可确诊;再次手术切除(或取出)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是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术中胆道造影、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指征以及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305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例中发现原位胆囊6例,残留胆囊13例,残留胆囊管过长8例,共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男:女=l:1.45。年龄29~62岁。  相似文献   

6.
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胆囊积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结石嵌顿伴胆囊积脓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76例急性胆囊炎伴胆囊壶腹结石嵌顿胆囊积脓行LC。术中见胆囊管增粗37例,阶梯施夹法11例,大号钛夹法9例,套扎线法3例,Hem-o-lok结扎14例;术中取出胆囊管结石9例,处理胆囊床出血6例;6例行胆囊前壁切除手术。结果76例LC全部成功。手术时间50~125 m in,(65.0±32.8)m in。均放置引流,引流量40~90 m l/d,(50.0±10.4)m l/d,术后18~36 h拔除引流管。术后2例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76例无术后出血、内脏损伤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伴胆囊壶腹结石嵌顿和胆囊积脓患者行LC可行。  相似文献   

7.
胆囊动脉变异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总结胆囊动脉变异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手术经验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 932例 ,术中观察 ,总结分析胆囊动脉的数量及走向 ,手术方法及防治并发症的措施。结果 :全组病例术中胆囊动脉出血 10例 ,其中 8例为双胆囊动脉者 ;3例因盲目止血致胆总管损伤。结论 :胆囊动脉变异较多 ,在LC中应重视胆囊动脉的数量及走向 ,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胆囊造影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可行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例胆囊疾病胆囊造影的结果 ,预测LC的可行性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14 9例胆囊显影 ,其中 6例提示胆管结石 ,5 1例胆囊不显影 ;194例选择LC ,183例完成LC手术 ,中转开腹 11例 ,其中 2例胆囊显影 ,9例胆囊不显影。胆囊造影预测LC可行性的准确度为 77%,灵敏度为 77%,特异度为 82 %,误诊率为 18%,漏诊率为 2 3%,尤登指数为 0 5 9,阳性预告值为 99%,阴性预告值为 18%。结论 :胆囊造影检查可提高胆管疾病诊断率 ,并能指导手术。初期开展LC的单位 ,胆囊造影检查可用以作为手术病例的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胆囊疾病合并肝硬化中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胆囊疾病合并肝硬化实施LC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顺利施行LC30例,2例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术后出现腹水3例,胆漏1例,经引流、保肝等治疗后痊愈。无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疾病合并肝硬化肝功能ChildA、B级的LC手术是可行的。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C手术中胆囊管异常的处理,减少医源性胆道损伤。方法回顾分析380例LC中,胆囊管异常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80例LC中胆囊管异常26例,Mirrizi综合症Ⅱ型2例.Ⅲ型1例,胆囊管增粗13例,副肝管迷走胆管汇入胆囊管2例,胆囊管细长5例,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3例。经LC完成22例,中转开腹4例,副肝管损伤1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胆囊管异常极易造成胆道损伤,准确辨认分离处理胆囊管是预防胆道损伤完成LC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施行LC3100例,分离胆囊床时分破胆囊97例,结石掉入腹腔84例,解剖过深肝脏严重受损41例,胆囊床顽固性出血14例,胆囊床胆漏2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对LC术中胆囊床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3年2月至今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18例,对LC手术中胆囊动脉的处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8例,男性65例,女性53例,年龄23~65岁,平均41.2岁。病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67例,慢性胆囊炎2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3例,急性胆囊炎7例。手术情况:使用西德Wolf公司生产的全套腹腔镜器械,LC成功114例,中转开腹手术4例,其中1例术中损伤胆总管而中转手术,余3例均因术中发现胆总管增粗明显疑胆总管结石或其他病变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72分…  相似文献   

13.
<正>胆囊管残株过长是胆囊切除术后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我院1992~2012年发生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过长23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岁(26~77岁)。胆囊炎、胆囊结石21例,胆囊息肉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8例。术后不同程度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黄疸等症状,出现时间术后9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囊动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为153例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对策.结果:149例(97.4%)成功完成LC,26例(17.0%)胆囊动脉出血,4例(2.6%)因胆囊动脉出血主动中转开腹.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中注意事项、有关的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512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82%采用"三孔法"完成手术,18%采用"四孔法"完成手术.结果 490例完成LC.中转开腹21例,占4.1%,其中前100例中转开腹达12例.同时合并行其他手术47例(阑尾切除术39例,肝囊肿开窗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3例).全组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5例,死亡1例.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正> 1995年4月至1997年3月我们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70例,发现变异胆囊动脉32例,变异率18.8%。现将其分布规律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3.9~68岁,平均51岁。单纯性胆囊结石9例,胆囊结石并胆囊萎缩2例,胆囊充满型结石3例,胆囊颈结石嵌顿4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例,胆囊隆起性病变7例,其中腺瘤性3例,胆固醇性息肉1例,炎性息肉2例,腺肌病1例。  相似文献   

17.
胆囊后外侧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1临床资料 105中男32例,女73例,21~69岁,平均44.4岁。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4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74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1例,胆囊结石嵌顿3例,胆囊息肉6例,急性胆囊炎1例,慢性胆囊炎6例;其中合并Mirizzi综合征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的腹腔镜处理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对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006~2011年收治的52例胆囊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采用挤压法处理35例,胆囊管切开取石+钛夹闭合处理10例,胆囊管切开取石+胆囊管残端缝合5例,中转开腹二例;本组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年,无胆囊管残留结石,胆管损伤、胆总管继发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正确的术中处理方法及良好的手术技巧,绝大多数胆囊管结石可以通过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胆囊管变异与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胆囊管的处理是胆囊切除术的关键步骤,胆囊管的变异可造成手术的困难,也是胆道医源性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年来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125例胆囊管变异,对其两全是分型及术中的处理方法作一探讨。结果:术中胆总管损伤8例,胆囊管处理不当致术后形成胆汁性腹膜炎4例,全组无死亡。结论:胆囊管的变异是造成胆囊切除术中胆道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应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畸形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对55例胆囊畸形的病人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将胆囊畸形分为胆囊萎缩和折叠畸形两种,病变部位皆位于胆囊的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其中胆囊萎缩21例,呈葫芦状;占胆囊1/4者11例,1/3者10例.折叠畸形34例,畸形与体部成角≥90度,或虽畸形与体部成角≤90度,但折叠处及其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占胆囊1/4为7例,其中向左折叠畸形3例,向右折叠畸形4例;1/3者11例,均向右折叠畸形;1/2者13例,向左折叠畸形1例,向右折叠畸形12例;2/3者3例,向左折叠畸形1例,向右折叠畸形2例.保留的胆囊功能正常:胆囊管通畅,胆囊壁≤3 mm,无明显炎症,胆囊收缩试验≥30%.本组合并胆囊结石49例,占89.1%,27例是黑色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55.1%.22例是胆固醇及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44.9%.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后,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4-0可吸收线连续两层缝合胆囊.结果 5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134.7±24.1) min;排气时间分别是18 ~30 h(25.3±3.7);胆漏3例,每日5~30 ml,术后4、6、10d拔除引流管,术后7~11 d痊愈出院 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60个月,病人术前临床症状消失,无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脂肪泻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无结石复发;术后胆囊代偿性扩张,最小达4 cm ×2.5 cm ×2.5 cm,术后胆囊收缩试验53%±10%,较术前39%±7%明显提高(t=-15.848;P <0.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是治疗胆囊畸形的有效方法,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