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保障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 000名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锌、钙、镁、铁、铜含量。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进行t检验,并对铁、钙及锌的全血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 000名学龄前儿童中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铁缺乏占42.17%,锌缺乏占38.83%,钙缺乏占20.83%。微量元素缺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儿童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分别占31.33%和47.65%,并以钙、铁缺乏的差异显著(P<0.05)。全血中钙含量和锌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25.093,相关系数为0.225;锌含量和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6.328,相关系数为0.749。结论:学龄前儿童锌、铁、钙缺乏较为普遍,且农村多于城市。全血中锌和铁以及锌和钙含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儿童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锌、铁、钙、镁、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铅等5种微量元素,选取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附院儿科及学院中心实验室2001年6月~2006年6月3561例3~12岁儿童检测分析。结果:①3561例受检儿童,血铅最低值0·024mg/L,最高值0·186mg/L,几何均值为0·068mg/L,铅中毒发生率15·8%;②线性回归显示锌、铁、钙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分别为0·064、0·058、0·051与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显著(P<0·01)。③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铅与血锌、血铁、血钙负相关。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血铁、血钙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微量元素和血铅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3 929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铜、锌、钙、镁、铁及铅的检测.按照儿童发育情况分为幼婴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发育期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微量元素分布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末梢血铜、钙、镁在不同年龄组及各年龄组的不同性别间分布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锌含量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1.71±15.91)μmol/L,分布水平在各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锌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总缺锌率为13.7%;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的男、女缺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铁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28±0.78)mmol/L,在婴儿组以后分布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学龄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铁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缺铁率为12.9%;在幼婴期、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组男、女缺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血铅水平为(59.97±26.52)μg/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总的铅中毒率为8.2%;各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呈男性高于女性,男童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除幼婴组和婴儿组外,其他年龄组男、女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学龄前、学龄期和青春发育期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钙缺乏已基本纠正,但锌、铁缺乏较为明显,血铅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正常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值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建立儿童全血6种微量元素参考值,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1542例健康儿童(男977例,女565例),按照年龄分为4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其指血中Pb、Zn、Cu、Mg、Ca、Fe的浓度值。然后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研究其随年龄、性别的变化而变化规律。结果:各项指标皆与国内外报道的结果相近似,检测的6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间差异。结论:铅和钙则呈年龄相关性;血铅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血钙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呈负相关;血铜、铁、锌含量不存在显著年龄相关性。建议各地区建立本地区微量元素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洛阳市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750例儿童体内锌(Zn)、钙(Ca)、铁(Fe)、铜(Cu)、镁(Mg)和铅(Pb)含量。分别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应用SPSS 19.0软件对各组间微量元素含量和检出异常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分析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不同年龄组间比较,Zn、Ca、Fe和Cu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Mg和P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n、Ca和Fe检出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Mg和Pb检出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性别间比较,各种元素含量和检出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Zn、Ca、Fe、Cu和Mg含量呈两两相关性(P0.01或0.05),Pb分别与Zn、Ca和Fe含量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洛阳市学龄前儿童Zn、Ca和Fe缺乏较严重,铅含量较高,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6.
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然不多,但与人的生命和繁衍,保证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常量和微量元素摄入过量、不足以致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的健康;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儿童体质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城市儿童体内的常见元素含量并探讨其综合防治措施,对764名儿童进行了3种微量元素(铜、锌、铁)和2种常量元素(钙、镁)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婴幼儿及学龄儿童体内铁、锌、钙等元素的含量,探寻微量元素失衡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在儿童保健门诊随机抽取523例儿童,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结果:523例儿童中,缺锌69%(361/523),缺铁43.4%(227/523),铜、镁、铅无明显失衡。少数民族儿童铅和锌的含量高于汉族儿童,钙和铁的含量低于汉族儿童。男童钙含量低于女童,铅含量高于女童。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儿童铅含量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结论:婴幼儿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等元素,应均衡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及钙水平与孤独症的关系,为防治儿童孤独症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7岁孤独症儿童113例为病例组,2~7岁常规体检儿童113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儿童全血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锌、钙、铁、镁的含量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含量。结果两组儿童照护人职业、家庭结构、月人均经济收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孤独症儿童血锌、血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血铜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 05),血钙、血镁、血铅、锌/铜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血锌、血钙、血铁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铜、血镁达标率和血铅、血镉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孤独症儿童血锌、血铜、血铁水平降低,提示体内必须微量元素缺乏可能与孤独症发病有关,或者孤独症饮食行为问题可能导致其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全血锌、铜、铁、钙、镁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32例肺炎患儿和30例健康小儿的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肺炎患儿全血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t分别=5.538和3.282,P=0.000和0.002),而血铜、钙、镁含量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肺炎患儿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锌、铁缺乏,对肺炎患儿应常规检查微量元素,适当补充锌、铁等金属元素以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杭州地区0~3岁健康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初步建立参考区间,进而为该年龄段儿童合理控制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进行体检的0~3岁健康儿童1 491例(男812例,女679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全血中钙、铁、铜、锌、铅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健康男童与女童体内5种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建立同一参考区间。铁、铜、锌、铅元素含量总体呈偏态分布,按百分位数P2.5及P97.5确定95%参考区间;钙元素含量总体呈正态分布,按±1.96s确定95%参考区间。研究结果显示,杭州地区健康儿童钙、铁、铜、锌、铅参考区间分别为1.49~1.93 mmol/L、7.17~9.49 mmol/L、12.53~29.80μmol/L、52.30~91.35μmol/L、21~59μg/L,其中钙、铁、锌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相比更加灵敏,而铜与其他地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实验室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参考区间,对指导本地区儿童完善饮食结构、合理补充体内微量元素及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