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麻醉学监护下的局部麻醉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1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样本研究麻醉学监护下的局麻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的优缺点。方法用于回顾性研究的患者共有205例,其中采用麻醉学监护下的局部浸润麻醉的共有114例(局麻组),采用单腔管插管全麻的共有91例(全麻组)。局麻组用0.5%利多卡因+0.0625%布比卡因浸润麻醉每个手术切口,术中使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麻醉学全程监护(MAC)。每侧切2个长约7mm的皮肤切口。穿入穿刺套管,进行常规的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结果局麻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神智清醒,完全自主呼吸。局麻组和全麻组的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分别为(31.18±10.84)和(35.49±10.22)min(P<0.01);手术时间分别为(60.79±12.77)和(44.67±13.06)min(P<0.001);术毕至出手术室时间分别为(7.83±4.23)和(24.40±8.78)min(P<0.001);进出手术室时间分别为(100.32±17.34)和(104.34±17.45)min(P>0.05)。住院日两组分别为(3.48±0.91)和(3.80±0.81)d(P<0.01),局麻组和全麻组的住院费分别为(6382.41±935.91)和(7010.91±1009.83)元(P<0.001);麻醉药物费用分别为(168.72±59.29)和(534.54±121.46)元(P<0.001);麻醉费分别为(438.07±99.03)和(353.85±46.09)元(P<0.001);麻醉材料费分别为(32.64±54.99)和(225.23±82.23)元(P<0.001);麻醉总费用分别为(639.95±147.05)和(1111.54±139.75)元(P<0.001)。结论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可以在瑞芬太尼强化的局部浸润麻下完成,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显著缩短了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时间。与全麻手术相比,消除了全身麻醉的各种风险,手术安全、更为微创、显著减少了总费用、麻醉药物费用和麻醉材料费用、术后恢复加快、住院日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多汗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多汗症患者5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研究组28例,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5 mm单孔胸腔镜下进行双侧胸T3~T5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研究组:在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采用5 mm单孔胸腔镜下进行双侧胸T3~T5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手术时间(57.73±12.3)min,麻醉时间(81.33±9.90)min,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41.59±12.73)min,住院费用(8 556.69±1 006.53)元,术后出现咽喉部不适23例(82%),手汗缓解率100%。研究组:所有患者术中非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时间(56.36±11.97)min,麻醉时间(60.95±11.17)min,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11.59±4.73)min,住院费用(7 831.73±664.95)元,术后咽喉部不适2例(7%),手汗缓解100%。两组比较:手术时间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430.05),研究组麻醉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术后清醒出手术室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住院费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术后咽喉部不适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多汗症的方法是可行、安全的,较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同时可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术后咽喉部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注气胸前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在局部麻醉(局麻)下操作的可行性.方法 接受无注气胸前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85例,全部惠者均采用CT进行术前评价.局麻组27例,年龄(40±7)岁,采用0.5%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进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切口处局部浸润麻醉;全身麻醉(全麻)组58例,年龄(38±10)岁,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结果 两组中肿块分布情况和术式差异无显著性,全麻组手术室占用时间长于局麻组(122±29)min vs(99±19)min.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全麻组术后有7例(12.1%)出现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局麻组患者则未出现上述症状.全麻下有2例发生暂时性声带麻痹,经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处理后1、2个月后恢复正常;局麻下无并发症出现,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精确X2检验,X2=0.637,P=1.000).内镜组和同期传统手术组在美观评分方面比较(47.0 vs 117.4,Z=-9.752,P=0.000),具有明显美观优势.结论 无注气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切口的美观性好;局部麻醉可以作为无注气内镜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及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序贯应用效果.方法:8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为单纯局部浸润麻醉组(S组)和氯胺酮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序贯组(M组),比较入室时、局部浸润时、手术开始时及术后5、30、60、120 min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镇静评分(S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局部浸润时和手术开始时两组患者BP、HR较入室时升高(均P<0.01),且S组较M组高(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段两组BP较入室时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组术后各时间段HR较入室时均升高(均P<0.01),且均高于同期的M组(P<0.05或P<0.01).M组术后各时间段HR较入室时均升高,但仅术后5 min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局部浸润时至术后120 min,M组SS评分较S组高,VAS评分较S组低(均P<0.01).不同时点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静脉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少注射局麻药时的疼痛反应,减少局部浸润阻滞时穿刺疼痛造成的干扰,有利于提高局部浸润阻滞质量、减轻术后疼痛,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同一医师大样本胸腔镜胸交感神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上胸段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并探讨术后病情复发及再手术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同一医师近7年1112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手术.手术均采用侧卧位腋窝两孔入路法,阻断交感神经的方法有夹闭、切断和神经链切除3种方式.麻醉方式有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和麻醉学监护下的局部麻醉3种.结果 1112例平均手术时间(58.15±25.14)min、平均住院日(4.1±1.4)d.1049例为初次手术,其中手汗症433例、腋汗症5例、头面部多汗123例、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449例、雷诺病32例、手足紫绀3例、焦虑性神经症2例、灼性神经痛1例、晚期癌症疼痛1例.因术后效果不佳或病情复发接受第2次手术的63例.统计发现手汗症伴有腋汗和脚汗的分别为59.4%和94.5%,再手术率为4.0%;头面部多汗症患者中男性占90.2%,伴有手汗和脸红的分别为50.4%和31.7%,再手术率4.88%;颜面潮红伴有手汗和头汗的分别为47.4%和35.2%,再手术率4.5%;雷诺病患者中女性占84.4%、伴有手汗和脚汗的分别为18.8%和12.5%、再手术率6.5%.3种麻醉方式都是安全的.术后主要副作用为代偿性出汗,0.9%的患者因严重代偿性出汗而接受再次手术.结论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微创地治疗手汗症、腋汗症、头面部多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及手足紫绀症,但治疗雷诺病、灼性神经痛、腹部癌性疼痛、焦虑性神经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再手术效果良好.主要并发症是代偿性出汗,少数患者会因代偿性出汗严重而后悔手术或要求做恢复性手术.术前全面、严肃、真实情况的告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3种不同药物配伍麻醉对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下眼-鼻内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眼-鼻内镜微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七氟烷吸入麻醉)、Ⅱ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麻醉)和Ⅲ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入室时、插管后、手术中、清醒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硝酸甘油平均均使用量(MN),术后48 h内鼻腔出血需内镜下处理人次(CL).并进行Fromme术野质量评分.结果 Ⅰ组清醒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MAP、HR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MN比较为Ⅱ组(0.42±0.04)>Ⅰ组(0.22±0.03)>Ⅲ组(0.09±0.03)mg/(kg·min)(P<0.01);CL患者Ⅲ组(0例)明显少于Ⅰ组(10例)、Ⅱ组(3例)、(P<0.01).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理想,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波动平稳,可有效减少各种药物的用量而降低麻醉对手术效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7%利多卡因气雾剂局部喷雾+1%利多卡因局麻,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比较两组患儿最快心率(HR)、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目的疼痛评分法(MOP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全麻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最快HR为(99±6.3)次/min,最低SpO2为(98.4±1.31)%,MOPS评分为(2.3±0.39)分,VAS评分为(14.5±4.20)分,对照组分别为(104±7.7)次/min,(97.2±1.85)%,(3.7±0.57)分,(29.0±5.2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9,5.58,-4.29,-4.68;P <0.05).研究组改全麻2例,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利多卡因气雾剂联合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疼痛感轻,应激反应轻,易被患儿及其亲属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在腹腔镜短小手术中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短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探查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30例(A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麻醉30例(B组).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切皮后即刻、切皮后5 min、切皮后20 min各时间点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术者对麻醉满意程度的评价,以及术后患者苏醒时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记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诱导期间均出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波动,但B组较A组在插管后即刻、切皮后即刻、切皮后5 min和切皮后20 min的收缩压(F组内=77.52,F组间=117.57,F交互=51.96)、舒张压(F组内=154.44,F组间=61.01,F交互=66.74)、心率(F组内=83.92,F组间=52.56,F交互=43.84)变化明显(P均<0.01).A组咽喉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B组[(4.5±1.6)min与(9.5±3.2) min,(7.7±3.8)min与(16.4±3.6) min,(5.6±2.2) min与(12.1±2.3) min,t值分别为8.97、13.70、12.45,P均<0.01].术者对A组麻醉的满意程度评分为(96.8±1.6)分,高于B组的(80.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1).两组患者对手术基本无不良记忆,均无术中知晓、噩梦等精神症状.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为妇科腹腔镜短小手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对全麻老年患者苏醒期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各组患者分别于缝皮前10 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0.2 μg/kg(S1组)、0.4μg/kg(S2组)和0.6μg/kg(S3组).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和拔管时间,苏醒期呛咳、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拔管后10 min VRS疼痛评分和Ramsay清醒评分情况.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停全麻药后(T1)、拔管前(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 min(T4)和拔管后10 min(TS)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S1组、S2组与C组比较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手术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3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S3组与C组比较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3 ±4.1)min与(10.2 ±4.7) min]、呼唤睁眼时间[(8.1±3.1)min与(11.2±3.7) min]、拔管时间[(12.3±3.1)min与(16.3±5.9)min]和出手术室时间[(21.4 ±3.0)min与(24.2±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1组、S2组和S3组与C组比较发生呛咳例数明显减少(P均<0.05),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RS疼痛评分和Ramsay清醒评分S1-3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T0比较,各组患者术毕各时点MAP和HR显著增高(P <0.01或P<0.05);S1-3组MAP和HR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全麻结束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0.4 μg/kg能提高患者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对苏醒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进一步研究非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和麻醉效果.方法 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 2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静脉麻醉药诱导,吸入气体麻醉药加深和维持麻醉,并插入鼻咽通气道,进行紧闭循环自主呼吸;B组则进行气管插管、使用肌肉松弛药和机械通气,记录2组患者麻醉各时段吸入和呼出七氟醚浓度、呼吸和循环方面的参数、脑电双频指数、血气分析、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结果 A、B 2组患者麻醉过程平稳,A组与B组比较:插管(或插入鼻咽通气道)后5 min(T 1)呼吸频率(RR)分别为[(10±2)次/min、(14±2)次/min,t=7.746,P<0.01],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分别为[(43±3)mm Hg、(27±2)mm Hg,t=24.306,P<0.01],潮气量 (VT) 分别为[(290±30)ml、(480±20)ml,t=28.863,P<0.01];切皮时(T 2),RR分别为[(16±2)次/min、(14±2)次/min,t=3.873,P<0.01],PETCO2分别为[ (42±3)mm Hg、(29±3)mm Hg,t=16.783,P<0.01],VT分别为[(522±35)ml与(480±20)ml,t=6.114,P<0.01];术中强刺激时(T 3),心率(HR)分别为[(73±5)次/min、(93±10)次/min,t=9.798,P<0.01],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116±12)mm Hg、(135±11)mm Hg,t=6.393,P<0.01],RR分别为[(17±3)次/min、(14±2)次/min,t=4.557,P<0.01],PETCO2分别为[(41±2)mm Hg、(27±2)mm Hg,t=27.111,P<0.01],VT分别为[(556±30)ml、(480±20)ml,t=11.545,P<0.01];术毕缝皮时(T 4),RR分别为[(16±2)次/min、(14±2)次/min,t=3.873,P<0.01],PETCO2分别为[(41±3)mm Hg、(30±2)mm Hg,t=16.710,P<0.01],VT分别为[(515±25)ml、(480±20)ml,t=5.98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停药后A组与B组比较,清醒时间分别为[(3.5±1.5)min、(8.5±4.4)min,t=5.891,P<0.01],拔管时间分别为[(4.1±1.2)min、(10.5±2.6)min,t=12.241,P<0.01],麻醉恢复时间分别为[(8.2±3.5)min、(13.3±5.2)min,t=4.456,P<0.01],均明显短于B组,2组患者无上呼吸道梗阻、胃液反流、误吸等情况发生,对手术过程无知晓.结论 非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安全有效、患者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循证术前麻醉访视在局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局部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循证麻醉访视,比较2组的手术应激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的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麻醉访视能够减轻局部麻醉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鞍麻用于老年人鞍区手术的效果。方法将60例鞍区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鞍麻组(A组)和腰麻组(B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的MAP、HR,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鞍区痛觉消失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能充分屈髋、膝、踝关节时间)、最高平面节段,记录麻醉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MAP、HR在T1、T2、T3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7、8.59、7.70、11.63、10.27、13.27,P均<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P>0.05);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最高平面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A组和B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中尿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5)。结论鞍麻完全能满足老年人鞍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麻醉护士参与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诱导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为常规组,B组为麻醉护士参与配合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所需时间以及诱导期间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诱导时间[(41.7±7.1)min]明显缩短(P<0.05),血压波动范围[(47.3±10.4)mmHg]与心率波动范围[(25.1±6.8)次/min]明显减少(P<0.05),B组患者对麻醉工作的满意度也高于A组。结论 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师实施主动脉夹层等大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可以减少诱导所需时间,提高麻醉医师实施麻醉操作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有效保障麻醉诱导期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老年患者择期腹部手术420例,平均73.4岁,ASA I~Ⅲ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GE组于T8~9或T9~10行常规硬膜外穿刺,分1~2次给予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混合液7~13 mL,并控制平面在T4~5到T12~L1。先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阿曲库铵和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4~6 mg/(kg.h)维持麻醉,关腹时停止全麻给药。术毕待患者清醒,呼吸恢复良好拔除气管导管。G组不施行硬膜外阻滞,全麻过程同GE组。取入室后20 min(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30 min(T3)、手术60 min(T4)、手术90 min(T5)、拔管后(T6)7个时间点,分别记录即刻的MBP、HR、SpO2。T0作为基础值。结果:G组MBP、HR在插管、切皮、拔管时显著升高,且全过程波动很明显,而GE组在全过程比较平稳。两组SpO2在插管及手术过程中无差别,拔管后GE组明显高于G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老年患者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贾东林  王宽  李民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46-2248
【目的】探讨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在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ASAⅠ~Ⅲ级,评定阻滞平面、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止痛效果完善,麻醉过程平稳,用药量少。【结论】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只要麻醉管理得当,对高龄患者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患者术中的影响,并总结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对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联合组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术中体位和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影响全麻患儿家长对麻醉安全认知的因素,提高全麻患儿家长的麻醉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方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采用自制全麻患儿家长安全知识问卷对200名全麻患儿家长的家庭基本情况及麻醉安全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麻患儿家长受教育程度、职业、年龄等因素影响,患儿家长所具有的麻醉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结论应加强全麻患儿家长麻醉安全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全麻患儿家长麻醉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注麻黄碱是否可以消除或缓解异丙酚加硬膜外阻滞时的低血压。方法:60例ASA1-2级的肝脏手术病人分成3组,组1为对照组,组2和组3在异丙酚全麻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麻黄碱0.1和0.2mg/kg,观察静脉注射异丙酚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麻诱导前预注麻黄碱可明显减轻血压下降的程度,且麻黄碱0.2mg/kg比0.1mg/kg效果更佳。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异丙酚诱导时的血压下降。结论:联合麻醉诱导前,可以常规静脉注射麻黄碱0.1-0.2mg/kg以减轻血压下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青光眼手术麻醉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172例198眼青光眼患者行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下青光眼手术,134例175眼青光眼患者行球周麻醉下青光眼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下青光眼手术组未出现球周及球后麻醉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青光眼手术麻醉方法,适用范围广,尤适用于严重视野损害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Numerous 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losed-loop control have been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For the patient breathing system, appropriate sensors arc available. Feedback controller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tested. Gas and vapor delivery devices seem ready for use. With the sensors, controllers, and delivery devices developed and tested, it seems likely that closed-loop control will be an integral part of future anesthesia workstations. The convenience and improved stability and response time will be important advantages in future anesthesia delivery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