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McAb-Dot-ELISA的方法,平行地日本血吸虫病家兔血清和尿液中的日本血吸虫相关趋阴极抗原的水平动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家兔在感染血吸虫第4周后尿液中有28.6%(2/7)可检出CAg,10至12周达到高峰71.4%(5/7),血清中CAg于感染后第2周可检出,8至10周达到高峰,以后缓慢下降,提示家兔感染10周左右可能是尿液CAg检出的理想时期。  相似文献   

2.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水平的消长规律并不一致,宿主在感染中期(感染后10~20周)显示CAb检测为优势,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0周内)则以CAg检测为优势。本项研究可为选用适宜的CAb/CAg检测途径,提供依据。应用改进方法D-IEA检测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时,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 ̄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水平的消长规律并不一致,宿主在感染中期(感染后10 ̄12周)显示CAb检测为优势,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0周内)则以CAg检测为优势。本项研究可为选用适宜的CAb/CAg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观察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循环抗原的动态变化。该方法采用兔抗AWA-IgG作包被抗体,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单抗SJA111和74D11组合作Ⅱ抗,172例经粪孵毛蚴确诊的血吸虫病人中,136例循环抗原阳性(79.1%),其中轻度(毛蚴数<5只/20克粪)、中度(6-20)、重度(大于20)感染者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3.4%、87.7%、92.8%,检测65例健康献血员,20例肺吸虫病人,12例华支睾吸虫病人,10倒包虫病人,交叉反应率依次为1.5%、5%、0%、0%,42例经吡喹酮治疗后的血吸虫病人用该方法复查,治后3月和6月随访粪孵毛蚴阴转者中,循环抗原阴转率分别为78.0%和92.1%,考核疗效明显优于检测循环抗体。用单抗SJA111检测感染家兔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循环抗原于感染后3—4周可检出,7周达高峰,以后逐渐消退,而循环抗体(IgG)推迟1周出现,8-9周达高峰。实验结果表明,血吸虫病血清CAg阳性率与感染度有关,可在早期检出,检测方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肠相关蛋白糖阳极循环抗原(GAscAP)及其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GAscAp-IC),进行了动态检测。中度(200尾蚴/兔)和轻度(50尾蚴/兔)感染家兔可在感染后第2周和第4周检出GASCAP;第4和第6周检出GASCAP-IC。GASCAP和GASCP-IC的升降趋势,呈显著的伴随关系。感染兔在接受一次性吡喹酮治疗后,GASCAP和GASCAP-IC很快阴转,表明日本血吸虫病GASCAP和GASCAP-IC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5种试验/探针系统检测感染兔血清中循环抗原(SCA)的效果。方法:用单雄性和单雌性尾蚴分别感染9只家兔,以复性尾蚴感染7只家兔作对照;感染后定期采血。另15兔分3组感染250条尾蚴。1,2组于感染后19d和45d分别开始给予丙烯基硫脲(295-590mg/kg)以抑制虫卵形成,第3组作对照;均定期采血。检测方法计5种:1斑点-ELISA/抗成虫表膜单抗(8SE4),2斑点-ELISA/抗CCA单抗(3D10),3夹心斑点-ELISA/抗虫卵单抗(MG2),4夹心法-ELISA/抗虫卵单抗(2H10),5夹心法-ELISA/抗CAA单抗(IB10)。结果:9只单雄性尾蚴和9只单雌性尾蚴感染兔血清1法均为阴性,2法仅1只检出雄虫133条的家兔出现阳性反应,5法单雌性感染均阴性、单雄性感染3/9兔阳性。服药抑制虫卵形成的兔血清,19d开始服药5兔1法及3法均未检出SCA,46d开始服药组在感染后6-7wk二法均检出SCA。4法服药与未服药兔均为阴性,5法感染后6wk的血清服药与未服药兔均呈阳性反应。结论:不同的试验/探针系统的检测效果不同,但所试3种方法(1,2,5种)都不能检出单雌性感染。抑制虫卵形成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牛丝虫多抗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皖北丝虫病流行区119对产妇及其婴儿脐带血清和170对妇女及其子女血清中丝虫循环抗原(FCAg),其中阳性231例,阳性率为40.0%(231/578)。83例微丝蚴(mf)阳性者中67例检出FCAg,阳性符合率为80.7%(67/83)。54例FCAg阳性产妇中33例婴儿脐带血清中检出FCAg,阳性符合率为61.1%(33/54)。表明母体FCAg有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84例FCAg阳性妇女中35例子女血清中检出FCAg,阳性符合率为41.7%(35/84)。肺吸虫病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假阳性率分别为2.5%和16.7%。50名健康大学生的FCAg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联检C100—3抗体,第2代抗体与HCV RNA诊断丙型肝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南通市不同人群770例份血清联合检测C100-3抗体和第2代抗体,并对其中抗-HCV阳性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用多聚酶链反应(RCR)法检测了HCV RNA。在89例急性肝炎中。检出的14例急性丙型肝炎(丙肝)HCV RNA全数阳性,第2代抗体2例阳性,C100-3抗体均阴性。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230例共检出HCV感染24例(10.4%),451例献血员检出丙肝3例(0.7%),以上两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S-ELISA在血吸虫病传播已得到基本控制,而且再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的地区,对同批病人治疗前后的CAg和CAb进行了同步检测,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8,12,18个月其血清CAg阳性率分别为90.32%(28/31)、81.82%(18/22)、33.33%(9/27)和18.18%(4/22)。随着治后时间的延长,CAg的阴转率显著提高,在治疗后12个月大部分转阴,18个月几乎全部转阴,而CAb治疗后未见明显下降。同时在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对进行考核的100例自然人群血清CAg和CAb进行了同步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和1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提示用S-ELISA检测CAg可作为血吸虫病人治疗效果的考核依据,具有较好的考核疗效价值,似可用于现场防治效果的考核。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基本控制地区7岁以上的人群共847名为检测对象,应用抗日本血吸虫CCA单克隆抗体ⅢD10建立的De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CAg),ELISA和IHA检测循环抗体(CAb)。结果CAg的阳性检出率为3.19%,ELISA和IHA检测C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6%和9.45%,两者的检出车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CAg与CAb(ELISA和IHA检测)的联合检出率分别为6.85%和10.51%,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动态消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三类循环抗原(CAg)在感染家兔的动态变化及治疗后的消长情况。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的三株单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分别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GAA)、膜相关抗原(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血中三类抗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家兔感染后第4wk,有39%家兔血中GAA呈阳性反应,而仅8.6%家兔MAA、SEA呈阳性反应,第8wk三类CAg均呈阳性反应,并于第10wk左右达高峰。未治疗组家兔直至感染后第27wk,血中三类CAg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感染后第9wk家兔接受吡喹酮治疗,治疗后第4wk,CAg水平开始下降,治疗后第6wk有10%家兔SEA阴转,治疗后第8wk,GAA阴转率为20%,SEA为70%,MAA为80%,治疗后第14wk除1例外,三类CAg全部阴转。结论:GAA早期诊断效果较好,而MAA和SEA在治疗后较GAA消失快,三类CAg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旋毛虫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宿主血清中旋毛虫循环抗原 ( CAg)以诊断本病和考核药物疗效。方法双抗体夹心 -ELISA法。结果 94只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 ,受染 3d后 ,即有 7%的小鼠显示阳性反应 ,受染 30 d,无论受染幼虫数目多寡 ( 50、1 50及 30 0条幼虫 /只 ) ,全部受染鼠 ( 1 0 0 % )均显示阳性反应。给予丙硫咪唑治疗后的第 1周 ,CAg的阳性率仍为 1 0 0 % ,但在治疗后第 2、3及 4周 ,则分别降为 60 %、2 0 %及 1 0 %。检测 61头感染旋毛虫猪血清中 CAg,4 0头 ( 65.6%± 6.1 % )呈阳性反应。 1 0 0头正常猪均为阴性 ,30头感染囊尾蚴和 30头感染弓形虫的猪 ,仅 1头感染弓形虫的猪出现轻度交叉反应。检测 36例旋毛虫病人血清中 CAg,2 6例 ( 72 .2 % )呈阳性反应。 50例正常人皆为阴性。 1 4 2例其他 9种寄生虫病人 ,仅 1例囊尾蚴病人出现轻度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 CAg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考核药物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弓形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稳定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以检测弓形虫感染。方法建立PCR法,确定最佳扩增条件;用PCR法检测实验感染家兔血液中DNA的动态变化,并与ELISA法检测CAg进行比较。结果兔感染弓形虫后第2d,PCR开始出现阳性,阳性率为76.9%(10/13),总检出率达100%。与ELISA法查CAg进行平行检测,前者出现阳性时间早,且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该法敏感性高,可检测到10fgDNA含量;特异性强,对其它9种寄生虫和微生物DNA均无交叉现象;稳定性好,对阳、阴性同一样品重复5次,结果一致。结论提示本法可用于临床诊断,在一定范围内替代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14.
青蒿琥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报道了家兔服用青蒿琥酯药物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的试验结果。家兔于感染后第7d开始服用青蒿琥酯16mg/kg,每wk服1次,连服4次。服药兔于感染后40d检查均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体征。而对照兔则出现典型的发热、食欲差、体重增加缓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脾肿大等症状体征。血清免疫学检查也发现对照兔的特异性IgG和CAg全部阳性,而服药组IgG大部分阴性,个别兔为弱阳性,CAg则全部阴性。这是由于青蒿琥酯有效地杀灭血吸虫童虫,阻止或减少虫卵产生,使宿主免受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从而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免三联诊断法对356例母婴配对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产妇弓形虫感染率平均为1 9.1%,各单项检测分别为CAg 15.2%、IgM 2.5%、IgG 3.4%;新生儿弓形虫感染率平均为17.7%,其脐血各单项检测分别为CAg 1 6.9%、IgM 0.3%、IgG 2.2%.CAg垂直传播率为35.2%(19/54),IgG垂直传播率为33.3%(4/12).在4例畸胎儿中,2例脐血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结论孕妇感染弓形虫有1/3机会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影响胎儿发育,重者致畸、致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宿主的血清免疫反应。 方法  5只怀孕晚期母兔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5 0 0条 /只 ,仔兔出生后 4 3d起 ,每隔 2周采集血清 1次 ,至仔兔发育到成兔 (出生后 113d) ,然后以 EL ISA检测仔兔日本血吸虫特异性 Ig G、Ig M抗体。 结果  6 0 % (12 / 2 0 )仔兔经胎盘感染日本血吸虫 ,其中双性感染 5只 ,肝脏均见虫卵结节 ;单性感染 7只。仔兔血清 Ig M抗体均为阴性 (A值为 0 .0 2~ 0 .2 8,阳性对照为 0 .4 0~ 0 .5 7) ;仔兔血清 Ig G抗体 ,肝脏有虫卵结节的 5只双性感染仔兔中 ,1只出生后 5 7d起、2只出生后 71d起、1只出生后 85 d起呈阳性。其余仔兔 Ig G抗体均为阴性。 结论 经胎盘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 ,其所产仔兔在短期内可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检测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从感染家兔尿中提取血吸虫循环抗原,并用所提取的抗原制备和筛选抗该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单抗二抗一步法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感染家兔中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结果:22只家兔感染前尿液中的循环抗原全部阴性;感染后尿液中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与感染度及感染时间有关。感染25条尾蚴的家兔在感染后3wk未能测到循环抗原,而感染200条尾蚴的家兔在感染3wk和6wk的尿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0%和100%。结论:用感染兔尿中提取的循环抗原所制备的单抗作为探针,可用于检测感染动物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血清中CAb CAg及CIC水平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感染10条与50条单、双性血吸虫的4组家兔,在感染后2—18wk,连续检测了血吸虫CAb、CAg及CIC水平,并与正常对照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Ag在感染早期显示高水平,CAb在感染中期呈现明显高峰,而CIC在感染后期也有较高水平.阐明了血吸虫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和CIC水平的消长规律,也提示了感染宿主CAb、CAg及CIC水平与感染度和单、双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