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全麻直达喉镜下摘除肿瘤后,于肿瘤基底部注射5-Fu,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 治愈14例,占87.5%,有效2例,占12.5%,未见无效病例及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手术摘除肿瘤后在肿瘤基底注射5-Fu综合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的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为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乳头状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及PCR检测60例喉乳头状瘤、15例喉鳞状非典型增生上皮和10例正常喉黏膜上皮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33.3%(5/15)和80.0%(48/60);瘤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原位杂交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40.0%(6/15)和83.3%(50/60);瘤组织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PCR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46.7%(7/15)和86.7%(52/60);瘤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中医中药治疗喉乳头状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部乳头状瘤是常见良性肿瘤,不及时治疗会有恶变倾向。对患者健康亦有较大影响,目前对喉头状瘤除采用手术治疗外,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在临床上亦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对术后多次复发,甚或加以放射治疗,仍难根治的病例,有较好疗效。兹举治验实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DNA6/11,16,18在成人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乳头瘤病毒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的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用荧光素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探针,对36例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喉乳头瘤组织进行了HPV6/11,16和18型检测,结果:36例喉乳头状瘤中21例HPV6B/11阳性,3例HPV16阳性,HPV18无一例阳性,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乳头浅层。结果提示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与HPV6/11和16型有关,乳头浅层可能是 相似文献
7.
8.
报告在内窥镜下切除喉乳头状瘤22例。随访5年以上10例无复发;4例反复复发;其中2例恶变,恶变率为9%,8例失访。认为本病有复发及恶变倾向。治疗应以内窥镜下各种手术为首选,切除肿瘤要彻底,病变范围广者应行喉裂开术,激光治疗及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9岁,困声音嘶哑半年余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声音嘶哑,近一个多月来症状加重,不伴疼痛.发热、咳嗽等症状.经青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10年前曾患“喉炎”,治愈.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间接喉镜检查:会厌活动好,双室带后部及上方披裂间粘膜肿胀隆起,表面粗糙,未见溃疡及伪膜,披裂活动不良,双声带活动部分受限,运动减弱.X线喉正位分层片示:左侧真假带略增厚,左侧喉室较对侧变浅,喉前庭未见明显占位,声门下腔对称;喉侧位片无明显异常.病理报告:少许鳞状上皮,部分细胞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自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5月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应用高频电治疗 12例口咽部乳头状瘤患者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5~ 5 8岁。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 ,异物感。支气管镜检查 :12例患者肿瘤均位于口咽后壁 ,直径最小 0 .8cm ,最大约 1.5cm ,呈类圆形 ,有亚蒂或短蒂 ,表面桑椹状 ,或颗粒状外观 ,质地较脆。 12例均经活检病理确诊为乳头状瘤。治疗仪器 OLYMPUSEVISBF 2 0 0电子支气管镜 ,GIF 2 30电子胃镜 ,EUS高频电发生器 ,圈套器。治疗方法 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活性与成人型喉乳头状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42例手术及活检标本,分为四组:正常喉粘膜组(n=5)、喉乳头状瘤组(n=21)、喉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组(n=9)及喉乳头状瘤癌变组(n=7),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评价其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经PCNA阳性反应计算出的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3.850±0.636%、8.588±1.409%、11.220±1.602%、16.817±2.899%,各组间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结论PCNA表达可作为喉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检测癌前病变及观察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检测喉乳头状瘤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e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探讨其与喉乳头状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9例喉乳头状瘤,73例喉鳞癌,20例声带息肉石蜡标本中的iNOS表达.[结果]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和喉鳞癌iNOS表达染色级别均数分别为0.500±0.513、1.280±0.841和2.100±0.67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喉乳头状瘤中非典型增生13例和无非典型增生16例iNOS表达染色级别均数分别为1.92±0.64和0.75±0.58,两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NOS可作为预测喉乳头状瘤是否恶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基膜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表达与喉乳头状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乳头状瘤及其癌变组织基膜中层粘蛋白Laminin(LN)和Ⅳ型胶原(CⅣ)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喉息肉、23例喉乳头状瘤、12例喉乳头状瘤恶变组织中LN、CⅣ的表达。结果 在喉息肉、喉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癌变各组间LN、CⅣ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喉乳头状瘤恶变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3年以上生存组与0.5年内死亡组间LN、CⅣ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LN、CⅣ的表达与喉乳头状瘤的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LN、CⅣ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喉乳头状瘤是否有癌变潜能及癌变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喉乳头状瘤(largngeal papilloma,LP)是指广泛散在性分布在上呼吸道的良性上皮增生,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导致LP的病原因子.有学者认为LP是一种癌前病变,放疗和未放疗的LP发展为喉癌的机率分别为3%和30%[1].而人类恶性肿瘤中至少50%有抑癌基因p53的突变[2].p53基因的异常如过度表达、点突变、缺失被认为是喉上皮肿瘤转化的重要因素.癌基因c-erbB-2在各种腺癌中都有扩增[3],乳腺癌、宫颈癌中如有c-erbB-2基因扩增则提示预后不良,推测c-erbB-2异常与LP有一定的关系.而研究p53、c-erbB-2在LP进展中的作用为我们判断LP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型喉乳头状瘤并发气管内病变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喉乳头状瘤并发气管内病变后的有关因素。方法:收集材料齐全的58例青少年型喉乳头状瘤病例,其中18例并发气管内乳头状瘤。比较并发气管内病变两组病例的平均手术次数、发病年龄、手术间隔时间及缓解年龄。结果:有气管内乳头状瘤与无瘤组的平均手术次数及发病年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是0.000及0.009);手术间隔时间、缓解率及缓解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是0.718、0.054和0.644)。结果:并发气管内乳头状瘤病例发病年龄较小,所需手术次数多、治疗时程相对延长,而对缓解年龄及缓解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癌变率,本组52例有2例癌变;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物理诊断、乳腺导管造影、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检查及乳腺的近红外线扫描检查,建议对中老年患者、多支导管溢液、多发性乳头状瘤或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考虑乳腺单纯切除,并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口咽部乳头状瘤多发生于悬雍垂、软腭、腭弓、舌部及扁桃体表面。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中常易出血。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对门诊收治的口咽部乳头状瘤患者80例采用微波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