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目的评估四川地区血站分离血浆中HIV、HBV、HC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四川9家血站HBs Ag、抗-HCV、抗-HIV筛查阳性样本,对筛查HBs Ag阳性标本采用中和试验确证,对筛查抗-HCV及抗-HIV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证。采用改良的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计算HBV,HCV,HIV残余风险。结果四川地区血站分离血浆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1 355,1/35 587和1/92 593。结论血站分离血浆仍存在一定残余风险,增加核酸检测等新型检测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其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宁市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 HIV 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南宁市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30636例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 及 TP 检测,并将抗-HIV 反应标本送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做确证实验;统计分析抗-HIV 确证阳性献血者合并感染 HBV、HCV 和 TP 的情况。结果230636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IV 确证阳性标本95例,HIV 感染率为0.041%;95例抗-HIV 确证阳性标本中合并 HBV 感染1例(1.05%),合并 HCV 感染6例(6.32%),合并 TP 感染20例(21.05%)。结论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 HIV 感染率远高于国内其他一些地区;抗-HIV 阳性献血者的 HCV、TP 感染率明显高于抗-HIV 阴性献血者,合并 HBV 的感染率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血友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年5月~2014年6月新疆血友病诊疗中心确诊或治疗的210例血友病患者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并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结果 210例血友病患者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2.86%(6/210)、4.29%(9/210)和0.48%(1/210),总感染率为7.63%,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和抗-HC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血友病患者HBV感染率低于一般人群,而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HIV感染有上升趋势,HBV和HCV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吉安市海洛因依赖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16例海洛因依赖者(静脉注射组121例、非静脉注射组95例)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抗-HCV、抗-HIV,其中抗-HIV阳性者送江西省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16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BsAg阳性率为23.1%、抗-HCV阳性率为48.1%、抗-HIV阳性率为0.46%,IDU组与nIDU组进行比较HBsAg、抗-HCV、抗-HI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结论吸毒是HBV、HCV、HIV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静脉吸毒更是导致HBV、HCV、HIV高感染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于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HCV和HIV感染及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人群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将2010.6.10-2013.6.9三年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199777人次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对三项阴性标本再采用NAT联合检测HBV-DNA、HCV-RNA和HIV-R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抗-HIV初筛反应性标本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表明,3年中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感染率分别为0.45%,0.28%,0.11%;NAT呈反应性为0.07%;确证抗-HIV阳性32例,其中男性30例(6例为再次献血者),女性2例;不确定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经统计学处理证实,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0.6.10-2013.6.9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抗-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NAT检测不合格率随年龄段增加而增加;抗-HCV、抗-HIV检测不合格率随年龄段增加而降低,重复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远远低于初次献血者,抗-HIV检测女性酶免检测阳性率高于男性,但确认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因此应提高献血前的征询技巧,重视献血者的招募环节,重点加强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的征询和评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巩固和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大力普及NAT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将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悦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8):774-776
目的分析漯河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阳性感染率,从而探讨我市公民HBsAg、抗-HCV、抗-HIV阳性感染率、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者35 707人(次),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CV、抗-HIV检测,分别根据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进行分类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抗-HI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6.29%、0.25%、0.008%;3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HBsAg、抗-HCV、抗-HIV阳性感染率平均随年龄的增大有下降趋势(P0.01),市区人群3项经血传播疾病检测指标阳性率低于郊区+流动人口(P0.01)。结论我市采供血机构应加强无偿献血人群的筛选,疾病预防部门应加强对健康人群的预防接种,加强对郊区人口和流动人口经血传播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公民进行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性的宣传教育,从而减少我市HBsAg、抗-HCV、抗-HIV的阳性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7.
216例海洛因依赖者HBV、HCV、HIV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江西省吉安市海洛因依赖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16例海洛因依赖者(静脉注射组121例、非静脉注射组95例)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抗-HCV、抗-HIV,其中抗-HIV阳性者送江西省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16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BsAg阳性率为23.1%、抗-HCV阳性率为48.1%、抗-HIV阳性率为0.46%.IDU组与nlDU组进行比较HBsAg、抗-HCV、抗-HI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结论吸毒是HBV、HCV、HIV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静脉吸毒更是导致HBV、HCV、HIV高感染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供血浆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分析现行标准下原料血浆的HBV残余风险。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和ELISA法,对四川地区10个单采血浆站2007年7月~2009年7月筛查合格的56 620名次供浆者的135 542份原料血浆标本作HBV NAT和HBsAg同步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以进口试剂复核、作中和试验及HBV DNA定量测定,并对阳性血浆的供血浆者追踪分析,确认OBI标本。结果共检出HBV DNA阳性12份(9人),四川地区原料血浆HBV DNA检出率为0.008 9%(12/135 542);HBV DNA载量均<1 000 IU/ml;采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该12份标本HBsAg均为阴性,而用进口试剂检测并经中和试验确认了其中5份(3人)为HBsAg阳性,其余7份(6人)为OBI血浆,血清学模式均为HBsAg-/HBeAg-/HBcAb+;对供血浆者2~9个月的追踪分析显示ELISA和NAT检测结果无变化,与筛查结果一致。结论 HBsAg阴性供血浆人群中存在OBI感染者,四川供浆人群中OBI感染率为0.010 6%(6/56 620),低于现有报道的我国无偿献血者的OBI感染率;按照现行要求采用ELISA法检测原料血浆,灵敏度较低的国产试剂检测HBsAg的残余风险(0.0089%)高于进口试剂(0.005 2%)。增加HBV NAT能有效降低原料血浆OBI的漏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反应阴性样本的核酸检测技术(NAT)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采用ELISA试剂分别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筛查,筛查结果阴性的样本,再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进行HIV、HCV和HBV三项联合NAT检测,并对NAT联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在8 147例经ELISA筛查阴性血液标本中检出6例NAT阳性标本,经分项确证6例均为HBV DNA阳性,阳性检出率约为0.074%。结论 ELISA筛查阴性样本中仍存在一定的HBV DNA阳性结果,采用ELISA联合NAT筛查策略,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宁东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24-6925
目的了解某市无偿献血人群HI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825 351名献血者的标本进行抗-HIV、抗-HCV及HBsAg筛查,并将抗-HIV筛查阳性的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2003-2010年抗-HIV确认阳性94例,阳性率依次为12.02/10万、11.21/10万、16.52/10万、14.51/10万、12.39/10万、10.14/10万、7.63/10万、11.03/10万,平均感染率为12.03/10万,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与HCV、HBV存在合并感染,以与HCV合并感染率最高,占54.3%。结论在无偿献血招募、体检过程中加强排查,适时调整检测方法,进一步保障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献血者经血传播疾病血液筛查方法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站常规血液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3份抗-HCV阳性、29份抗-HIV阳性、27份HBsAg阳性标本进行NAT检测。采集自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7981份分别使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对3项经血传播疾病进行同步筛查。结果53份抗-HCV阳性标本中20份呈NAT阳性.29例抗-HIV阳性中NAT检测均为阴性.27份HBsAg阳性标本中7例呈NAT阳性。7981份标本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1例,HBsAg阳性HBV DNA阴性9例,二者同时呈反应性标本1例;抗-HCV阴性标本无HCV RNA阳性,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标本26例,二者同时呈反应性标本3例;抗-HIV阳性10例,无1例HIV RNA阳性检出。结论为减少血液检测假阳性、缩短检测窗口期,有必要在本站开展血液的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2.
梅毒患者肝炎及艾滋病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梅毒患者的病毒性肝炎及艾滋病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对198例梅毒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198例被检测对象中,HBsAg、抗-HCV、抗-HIV乙肝表面抗原、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1.2%(42/198)1、0.1%(20/198)和1.51%(3/198)。结论梅毒患者HBV、HCV和HI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宁市男男性接触者(MSM)基本特征及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等4项传染性指标现患率,为对该目标人群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该市MSM哨点收集到的882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访者的基础信息并采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TP)等4项传染性指标.结果 在882例MSM中,平均年龄27.43岁,共检出并确诊HIV感染者27例,感染率3.06%;确证梅毒阳性99例,感染率11.22%;HBsAg阳性114例,感染率12.93%;抗-HCV阳性3例,感染率0.34%.结论 南宁市MSM人群4项传染性指标感染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有效预防和控制MSM人群中性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刘丽  张霞  于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59-2460
目的了解青岛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动员低危人群献血,确保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青岛市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11年501 336人份血液不合格率为3.94%,ALT的阳性率是2.97%;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0%;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22%;抗-HIV阳性率是0.097%;梅毒的阳性率是0.34%。各年份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按献血者健康标准对献血者进行征询和体检,加强无偿献血的快速筛查,严格血液筛查,巩固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种核酸筛查系统对血清学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核酸筛查系统不同核酸试剂降低输血残余风险的情况。方法对2013年8月5日—2013年9月1日共计6 889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同时平行进行HBV/HCV/HIV的3项联合单标本核酸定性检测(美国诺华核酸检测平台,Procleix Ultrio试剂)。血清学HBs Ag、抗-HCV、抗-HIV阳性标本用阴性血浆稀释6倍,模拟混合标本(美国罗氏核酸检测平台,cobas Taq Screen MPX试剂)检测核酸。血清学HBs Ag阳性标本完善血清学乙肝5项,同时用另1家公司HBs Ag酶联免疫吸附试剂重复试验;抗-HCV阳性标本应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抗-HIV阳性标本采用HIV蛋白印迹法确证。分析不同核酸筛查平台使用不同核酸试剂检测血清学阳性献血者的结果。结果酶免阳性标本6倍稀释后,MPX试剂与Ultrio试剂阳性检测一致率100%。2种核酸试剂对HBV DNA检测结果一致性中等(K=0.640),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HCV RNA及HIV RNA检测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1.000)。2种核酸试剂一致检出的HCV RNA反应性样品及HIV RNA反应性标本,确证试验均为阳性。45份HBs Ag阳性标本,Ultrio试剂检测阴性MPX试剂检测阳性标本共有7例,1例HBs Ag酶免S/CO值介于1.0-2.0,6例S/CO值1.8。另1种进口HBs Ag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7例2种NAT结果不一致标本中6例阳性,1例阴性。其中2名在6个月后复检,酶免及2种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HBs Ag阳性献血者中,MPX试剂HBV DNA检出率高于Ultrio试剂;抗-HCV与抗-HIV阳性献血者中,HCV RNA和HIV RNA检出率MPX试剂与Ultrio试剂差异不显著。血液筛查工作中,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应重视血清学检测试剂与核酸检测方法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使二者互补,降低由于核酸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导致的漏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珠海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其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抗-TP、抗-HCV及抗-HIV检测结果。结果149310例献血者中,HBs Ag、抗-TP、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56%(2331例)、0.50%(748例)、0.33%(487例)、0.17%(247例)。HIV/HBV合并感染11例,合并感染率为0.74/万;HIV/TP合并感染9例,合并感染率为0.60/万;HIV/HCV合并感染1例,合并感染率为0.07/万。不同性别间HIV合并HBV、HCV及T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89,P=0.070;χ~2=0.344,P=0.558;χ~2=0.736,P=0.391)。结论提高输血前筛查质量、尽量排除高危人群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展核酸检测后适合本地区传染病流行特征的献血者HIV/HBV/HCV筛查策略。方法收集本站开展NAT前后各2年献血者筛查数据及标本,分别为37 428和40 020份,对NAT阴性、单试剂ELISA阳性477份标本做补充试验和确证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开展NAT前后本地区献血者的HBs Ag、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12%(64/37 428)vs 1.06%(423/40 020)、0.67%(250/37 428)vs 0.53%(212/40 020)(P0.05)、0.50%(189/37 428)vs 0.41%(163/40 020)(P0.05)。开展NAT后,3项指标ELISA检出总阳性率1.99%(798/40 020),NAT联检阳性率0.74%(276/40 020),ELISA与NAT联检同时阳性率0.53%(211/40 020);ELISA阴性标本中,NAT联检阳性率为0.21%(85/40 020),鉴别试验阴性比例70.59%(60/85),阳性比例29.41%(25/85),其中HBV DNA阳性率0.057%(23/40 020)、HIV RNA及HCV RNA阳性率均为0.002%(1/40 020);NAT阴性标本中,ELISA双试剂检测阳性率为0.17%(67/40 020),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率为1.30%(520/40 020),其中HBs Ag阳性率为0.55%(220/40 020)、抗-HCV阳性率为0.40%(160/40 020),抗-HIV阳性率为0.35%(140/40020)。对520份单试剂阳性标本中的477份标本做确证检测,HBs Ag阳性17份、抗-HCV阳性9份、抗-HIV阳性1份。结论本地区开展献血者NAT的HIV/HBV/HCV筛查对减低输血残余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若采用ELISA单试剂检测加NAT检测的模式,需对ELISA方法和试剂做谨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ELISA法筛查供血浆者血浆HBs Ag、抗-HCV、抗-HIV结果和确认试验结果,分析不同检测值标本的确认阳性符合率。方法采用进口ELISA试剂,HBs Ag采用中和试验法进行确认、抗-HCV和抗-HIV采用重组免疫印迹法对ELISA筛查阳性标本208份进行确认,确认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采用NAT法检测,将2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国产和进口ELISA试剂检测HBs Ag、抗-HCV、抗-HIV的确认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86%、94.74%和85.71%,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国产ELISA检测试剂用于供血浆者HBs Ag、抗-HCV、抗-HIV 3项检测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为假阳性供血浆者管理及ELISA检测试剂的选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346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南平地区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情况,以防范患者、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467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同时用梅毒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初筛,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TPPA)确证。结果HBsAg阳性率14.74%(511例),梅毒抗体经TRUST法检测阳性率2.11%(73例),再经TPPA确诊阳性率1.90%(66例)。抗-HCV阳性率0.40%(14例)、抗-HIV阳性率0.09%(3例)。结论本地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9%~14.74%的阳性率;HBV、HCV、TP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HIV感染率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20.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样本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的同时,应用NAT技术检测HBV、HCV和HIV。NAT检测阳性ELISA HBsAg阴性或NAT检测阴性ELISA HBsAg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跟踪确认。结果12 00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未发现ELISA法检测抗-HCV和抗-HIV阴性,NAT检测HCV和HIV阳性的情况,发现2例HBV DNA阳性HBsAg阴性。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阴性,跟踪11周后采血检测HBV DNA阳性,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另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均为阴性,抗-HBc为阳性,跟踪3周后采血检测,2次检测结果相同,HBV DNA定量检测均为1000IU/ml左右的低含量。结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原因可能为HBV的免疫"窗口期"、隐匿性HBV感染等,建议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下,为了阻断HBV的输血传播,增加HBV的病毒核酸检测和抗-HBc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