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焦虑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和自我意识水平的特点.方法:对湖南省6个地区5~17岁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共抽取9495名儿童,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最后选出符合标准的三组儿童(对照组214人、单纯ADHD组219人、伴焦虑障碍ADHD组111人).入组儿童由家长填写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儿童自己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CSCS).结果:(1)单纯ADHD组儿童行为问题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如行为问题总分(30.35±24.32)vs.(16.97±14.86),P<0.01],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如总分(50.85±9.98)vs.(57.46±10.80),P<0.05];(2)伴焦虑障碍ADHD组行为问题评分[如总分(41.66±28.07)]均大于对照组(P<0.01),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除躯体情况外,其他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s<0.05);(3)伴焦虑障碍ADHD组行为问题评分均大于单纯ADHD组(P<0.05),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的行为分、焦虑分、合群分及总分均小于单纯ADHD组[(10.44±3.17)vs.(11.55±2.80),(8.06±2.61)vs.(9.21±2.61),(7.42±2.22)vs.(8.16±1.89),(47.25±9.93)vs.(50.85±9.98);均P<0.05].结论: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其行为问题多,自我意识差,而伴焦虑障碍ADHD儿童比单纯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更突出,自我意识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自我意识特点。方法:对湖南省六个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样9495名儿童。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后,凡符合诊断标准的儿童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CSCS),其中最后CSCS资料齐全者425人(对照组146人,单纯ADHD 170人,AD-HD伴ODD 109人)。结果:单纯ADHD组及ADHD合并ODD组在量表总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主要表现在行为因子、智力因子、焦虑因子、合群因子、幸福因子方面;在躯体因子这一项目上单纯ADHD组及ADHD合并ODD组得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ADHD合并ODD组在量表总分上要明显低于单纯ADHD组,表现在行为因子、智力因子、焦虑因子、合群因子、幸福因子方面;在躯体因子这一项目上ADHD合并ODD组得分要高于单纯ADHD组。结论:伴或不伴ODD的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都明显比正常儿童差,而伴ODD的ADHD患儿自我意识又要明显比不伴ODD的ADHD患儿差。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与ADHD儿童某些心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edisorder,ADHD)儿童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等心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自尊调查 (TheSelf-esteemInventory ,Coopersmith)、儿童内外控量表 (Nowicki-StricklandInternal -ExternalControlScaleforChildren)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儿童版 )分别对 10 8例ADHD及 10 8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ADHD儿童的家庭在FES量表中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家庭组织性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而在家庭的矛盾性高于对照组 (P <0 0 5 )。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儿童。ADHD儿童表现更为外控 ,而正常对照组则更为内控。ADHD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 ,掩饰性低于对照组。FES量表中的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及个性特征没有显著影响 ;而正常组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与家庭环境中的某些因素有关。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和对照组儿童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及个性特征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正>自尊是个体对其在竞争能力、个人成就和自我价值的判定等多个领域中的自我意识的评估[1]。有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具有低自尊的表现[2]。本文对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与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罗夏测验中的表现特征及可能的投射机制。方法:采用国内修订版罗夏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RIT),结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0名ADHD男童和40名对照组儿童进行了测试。结果:ADHD儿童在RIT变量Zf、COP、3r 2/R、Zd、X %、Sum6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变量AG、Lambda、Sh、X-%、SCZI、DEPI、CDI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在RIT多个变量和EPQ各分量表之间存在相关。结论:ADHD儿童在RIT中表现出较多的在客体关系、情绪特质、自我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的缺陷,说明RIT可投射出ADHD儿童内心世界的一些特点,包括自我意识不良、人际关系不良、攻击性、情绪问题、认知过程和思维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我认知积极错觉偏差(positive illusory bias, PIB)是指儿童的自我评价与其客观表现和外部评价者对其评价不相符的现象。PIB已经成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文章首次系统总结了相关的研究,介绍了ADHD儿童PIB的表现、PIB对ADHD儿童的影响,并系统阐述了ADHD儿童PIB现象的四个理论解释:自我保护假说、神经心理缺陷假说、认知不成熟假说和能力不足忽视假说。在此基础上,从采用多评估者方法更好地研究PIB的表现、采用聚合交叉研究方法探讨PIB对ADHD儿童的影响、以综合视角探究ADHD儿童PIB的成因、从PIB的角度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研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验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ADHD)的评定价值及特征。方法 :对 5 1例不伴成绩不良的ADHD儿童及 2 4例伴成绩不良的ADHD儿童采用整合型视听连续执行测验并比较两组的测验结果。结果 :伴有成绩不良的ADHD儿童的听觉及反应控制商、听觉审慎性、一致性、听、视觉注意商、警觉性、集中度均低于不伴成绩不良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DHD儿童存在反应控制能力和注意能力的损害 ,IVA -CPT可作为神经心理测验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情绪问题儿童自我情绪评价与父母他评在临床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41例ADHD伴情绪问题儿童及父母分别完成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结果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儿童自评与父母他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诊断一致性程度不高,存在差异性(Kappa0.4,P0.05)。结论重视ADHD儿童对自身情绪问题的表达,对早期发现ADHD儿童共病情绪障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儿童家庭环境特点及家庭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符合DSM-5诊断的140例ADHD儿童(伴ODD亚组34例、不伴ODD亚组106例),正常对照儿童45例,由父母填写一般情况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采取多重回归分析探讨ADHD、ADHD共患ODD的家庭相关因素。结果: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月龄越低(β=-0.03,P0.01)、家庭亲密度(β=-0.50,P0.05)和组织性(β=-0.49,P0.01)越低、矛盾性(β=0.30,P0.05)越高,患ADHD的风险越大;儿童家庭矛盾性(β=0.21,P0.05)和控制性(β=0.20,P0.05)越高,ADHD儿童共患ODD的风险越大。结论:儿童月龄低、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低、矛盾性高是ADHD的危险因素。家庭矛盾性和控制性高是ADHD共患OD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等级分布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240例ADHD儿童,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测试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根据智商IQ得分划分优秀、中上、中等、中下、临界五个等级。结果:ADHD组总智商[(96±10) vs.(105±10)]及智商各因子指数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ADHD组儿童工作记忆指数分布在中下(33. 3%vs. 14. 0%)及临界(17. 9%vs. 2. 0%)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加工速度指数分布在中下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25. 8%vs. 4. 0%)(均P 0. 05)。结论:ADHD儿童的总智商及智商各因子指数均低于正常儿童,ADHD儿童工作记忆及加工速度损伤可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特点以及可能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38例ADHD儿童(男31例,女7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42名(男29例,女13例)。使用ADHD评定量表评定症状严重程度,磁共振成像收集静息态数据。采用部分低频振幅(fALFF)评价静息态脑区活动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ADHD儿童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辅助运动区的fALFF值高于对照组;左侧壳核、双侧小脑及双侧楔前叶的fALFF值低于对照组(校正P0.05)。ADHD男孩左侧小脑的fALFF值低于对照男孩,双侧内侧额上回的fALFF值高于对照男孩(校正P0.05);ADHD女孩双侧小脑及左侧丘脑的f ALFF值高于对照女孩,左侧岛叶的fALFF值低于对照女孩(校正P0.05)。ADHD女孩左侧小脑的fALFF值和注意缺陷得分负相关(r=-0.89,校正P0.05)。结论:ADHD儿童与正常对照在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差异,同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精神运动功能与记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精神运动功能与记忆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38例ADHD儿童和38例正常儿童进行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与韦氏记忆测验(部分内容)。结果:(1)ADHD组儿童JPB连接数字、符号计入及总成绩均低于对照组(51·37±14·19/57·73±7·30,44·29±7·23/49·82±7·31,336·0±42·1/359·3±43·1,t=2·47、4·64、2·55,均P<0·05);(2)ADHD儿童JPB总分显著低于全国大样本常模;(3)ADHD儿童背诵数目测试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9·21±3·51/11·37±3·57,t=2·61,P<0·05)。结论:ADHD儿童精神运动功能低于正常儿童,在精细运动的准确性、灵活性及协调性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其工作记忆能力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箱庭疗法对提高ADHD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改善ADHD症状的有效性及治疗过程。方法:个案研究法,对象为一名12岁ADHD听障男孩,进行为期8个月共29次的连续个体箱庭治疗和家庭箱庭治疗,综合使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治疗的过程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ADHD听障儿童的箱庭治疗过程在声音的出现、玩具的选择和自我像的变化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箱庭能够有效提高普通咨询师与听障儿童之间的沟通效率,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进而改善ADHD症状、学习问题及亲子关系。结论:ADHD听障儿童的箱庭作品和治疗过程有其独特的特征,箱庭疗法对提高ADHD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改善ADHD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 Piers-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与 Achenbach 儿童行为调查表对50名7—11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及50名正常对照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性肥胖儿童有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差,突出表现为幸福与满足感差。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男性儿童内向性、抑郁性及分裂样行为问题增多,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提示对单纯性肥胖儿童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情绪不稳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5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183例和正常儿童50例,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分别评定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以及情绪是否稳定。将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第7、8、33、37情绪相关条目总分大于等于6分定义为伴有情绪不稳。结果:ADHD组情绪不稳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41%vs.2%,P<0.05)。ADHD情绪不稳组儿童FES-CV家庭的知识性、娱乐性得分同时低于ADHD情绪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矛盾性得分同时高于情绪稳定组和对照组,亲密度、独立性和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情绪稳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儿童伴.情绪不稳的比例高于正常儿童,他们的家庭中文化活动与课外活动较情绪稳定的ADHD儿童更少。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评定65例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行为问题。结果:87.7%的ADHD儿童伴有感觉统合失调,ADHD儿童多伴有品行障碍等行为问题;且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的心身问题和焦虑问题有统计学差异(P<0.01),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结论:ADHD儿童多伴有感觉统合失调,且其感觉统合能力与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问题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ADHD儿童184例(伴情绪问题的76例,不伴情绪问题的108例),正常儿童41例。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分别测评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情绪问题。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因子惩罚和严厉(OR=3.16,95%CI:1.14~12.52)、偏爱被试(OR=2.58,95%CI:1.01~6.86)与ADHD患病呈正向关联,情感温暖和理解(OR=0.04,95%CI:0.003~0.52)与ADHD患病呈负向关联。父母养育方式因子惩罚和严厉(OR=1.21,95%CI:1.06~1.38)与ADHD有情绪问题呈正向关联。结论:ADHD儿童父母在养育方式上缺少理解、情感温暖,家长更加严厉,更多采用惩罚、偏爱的方式。伴有情绪问题的ADHD儿童的家长较不伴情绪问题的家长更加严厉,采用更多的惩罚。  相似文献   

1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特征。方法:采用Stroop效应、视觉和听觉Go/No-Go反应、倒背数字、延缓期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伦敦塔任务和连线测验分别测试40例ADHD儿童和2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反应抑制、语音工作记忆、视空间工作记忆、计划能力和定势转移能力。结果:1.ADHD儿童完成字义与字色相矛盾的字色命名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延长(P﹤0.05)。2.ADHD儿童完成视觉和听觉的Go/No-Go反应所犯错误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增多(P﹤0.01)。3.ADHD儿童倒背数字分数和延缓期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低(P﹤0.01)。4.ADHD儿童完成两步、四步和五步伦敦塔任务的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延长、犯错误数明显增多(P﹤0.05);而完成四步、五步伦敦塔任务的最初计划时间则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缩短(P﹤0.01)。5.ADHD儿童完成连线测验甲式的时间和犯错误数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完成乙式所需时间则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延长、犯错误数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增多(P﹤0.05)。结论:ADHD儿童存在反应抑制、语音工作记忆、视空间工作记忆、计划能力和定势转移能力等多项执行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抑郁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抑郁障碍(ADHD+DD)、ADHD未共患抑郁障碍(ADHD-DD)儿童,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采用Rey复杂图形测试、连线测试、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对其执行功能的各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ADHD-DD组完成连线测试任务B试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125.0±60.8)svs.(92.6±50.0)s,P0.05],ADHD+DD组及ADHD-DD组的转换时间z分高于对照组[(0.2±0.7),(0.3±1.0)vs.(-0.5±1.1),P0.01]。ADHD+DD组及ADHD-DD组完成Stroop色词命名任务4试耗时均长于对照组[(40.3±10.8)s,(40.8±10.2)s vs.(34.0±7.6)s,P0.05]。ADHD+DD组及ADHD-DD组在任何任务成绩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患儿在反应抑制能力、定势转换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共病抑郁障碍可能并不加重ADHD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临床亚型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将符合DSM—Ⅳ ADHD诊断标准的男童70例分为注意障碍为主型(PI)44例,以多动/冲动为主型(HI)6例、混合型(CT)20例,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比较各亚型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ADHD组行为问题发生率(48.57%)明显高于对照组(12.70%),P〈0.01;ADHD各亚型行为问题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混合型最高;ADHD亚型与对照组CBCL因子分的4组间比较显示分裂性、强迫性、体诉、多动、攻击性、违纪因子及CBCL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分裂性因子PI〉HI,攻击性因子CT,HI〉PI,违纪因子HI〉PI,CT。结论:ADHD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其中混合型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ADHD临床亚型行为问题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