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BIL)浓度变化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7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和非冠心病组(非CHD组),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CSS),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CHD组 TBIL、DBIL、IBIL水平低于非CHD组(P〈0.01)。双变量分析显示TBIL、DBIL、IBIL与CSS呈负相关。TBIL、IBIL与 TC、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BIL水平与CHD程度呈负相关,低血清BIL水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脂类代谢有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血清尿酸 胆红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2例CHD患者为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UA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UA、BIL及Fib与CHD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血脂、胆红素、血尿酸(uric acid,UA)及纤维蛋白原(fibnnogen,Fib)的水平变化及其与CH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1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CHD组)及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I(apoprotein AI,Apo AI)、载脂蛋白B(apoprotein B,Apo B)、U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及Fib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的TC、TG、LDL—C、ApoB、UA、Fi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组的HDL—C、Apo AI、TBIL、DBIL、IBI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D的发病与TC、TG、UA、Fib和胆红素水平具有相关性.是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2例冠心病(CHD)患者为冠心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的血清UA与TBIL、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同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尿酸(uricacid,UA)和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98例CA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同期选择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U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患者组的U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患者组的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多支病变组患者的UA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的TBIL、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支病变组患者的DBIL水平虽低于单支病变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TBIL、DBIL和IBIL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7、-0.884、-0.867和-0.859(P均〈0.05)。结论高UA和低血胆红素水平是CA的危险因素,可作为CA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5例诊断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观察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后血液学及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结果 145例患儿中,总胆红素(TBIL)、未结合胆红素(IBIL)和结合胆红素(DBIL)平均换出率分别为43.06 %、30.75 %和43.51 %,治愈率为99.31 %.与换血前比较,血红蛋白(Hb)和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细胞( PLT)、红细胞( RBC)、血小板(WBC)、TBIL、IBIL、DBIL、K、Cl、Ca、Mg及pH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有效方法,应注重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等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冠心病组(n=186)和健康对照组(n=102)空腹血清标本,分别测定CRP、总胆红索(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uA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 冠心病组CRP,UA、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BIL、IBIL、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TC、DBI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RP、胆红素、UA和血脂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CHD)的预防、治疗探索新思路。方法将11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和非冠心病组(非CHD组),检测血清胆红素及冠心病一些重要传统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双因素及多网素分析,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非CHD组(P〈0.01)。(2)双变量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积分(LNCCS)与TBIL和DBIL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50(P〈0.01)和r=-0.774(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BIL进入回归方程,LNCCS和DBIL呈负相关。DBIL与LDL、性别、年龄相关,间接胆红素(IBIL)与HDL和LDL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独立负相关,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玄  黄怡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28-163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0.
李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79-837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胆红素测定的意义。方法测定144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是防止冠心病的有效物质,检测胆红素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依据CLSI C28-A2对引用的胆红素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和建立。对唐山地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的成年健康者12 748例,其中男7 725例,女5 023例,钒酸盐氧化法测定TBIL和DBIL,计算IBIL。结果新建的生物参考区间TBIL男性3.6~28.0μmol/L,女性3.6~22.4μmol/L;DBIL男性0.8~7.8μmol/L,女性0.6~6.4μmol/L;IBIL男性1.6~21.6μmol/L,女性1.5~17.5μmol/L。TBIL、DBIL、IBIL的新总体参考区间与原参考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TBIL、DBIL、I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L、DBIL和IBIL应按性别采用新建的生物参考区间,新建的IBIL生物参考区间解决了钒酸盐氧化法无确切IBIL生物参考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CHD患者及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结果CHD组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TBIL、IBIL均显著减少(P<0.01),LDL-C显著升高(P<0.01),TG有明显升高(P<0.05),DBIL、T℃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IBIL较发作期明显升高(P<0.05);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I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徐文苑  郑泽琪 《临床荟萃》2006,21(19):1396-1397
近年的研究已证实,胆红素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有确定的负性关系。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浓度越低,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几率越高。而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与脑梗死的其他危险因素诸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的关系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对30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TG、TC、LDL-C、尿酸(UA)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TG、TC、LDL-C、UA的相关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OLYMPUSAU6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65例CHD患者及 50例健康者 (对照组 )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结果 CHD组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TBIL、IBIL均显著减少 (P <0 .0 1 ) ,LDL -C显著升高 (P <0 .0 1 ) ,TG有明显升高 (P <0 .0 5) ,DBIL、TC均无明显性差异 (P >0 .0 5) ;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IBIL较发作期明显升高 (P <0 .0 5) ;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I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15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狭窄≥50%)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痛组血清TBIL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和中度狭窄患者血清TBIL和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和重度狭窄患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低于单支病变和中度狭窄患者以及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胆红素影响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患者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TBIL,DBIL,IBIL,MDA—LDL及飞行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检测,评价TBIL,DBIL,IBIL,MDA—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495名飞行员,年龄22~43岁;对照组为地勤体检人员40名,年龄25~46岁健康,禁食12h,空腹早8点抽取静脉血用KHC。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丙二酰二醛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MDA—LDL)。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窦部粥样宽块厚度的结果,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0,1,2,3级。结果飞行员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21.2%。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程度与TBIL,DBIL,IBIL呈负相关(r=-0.257,P〈0.001;r=-0.341,P〈0.001,r=-0.316,P%0.001),与MDA—LDL呈正相关(r=0.114,P〈0.05);MDA—LDL与TBIL,DBIL,IBIL呈负相关(r=-0.216,P〈0.01,r=-0.175,P〈0.05,r=201.P〈0.01)。结论飞行员的MDA—LDL,TBIL,DBIL,IBIL不但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临床危险因素,而且可能还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与胆红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 ,选取 1 1 2例冠心病患者及 62例冠脉造影正常者 ,分别测冠心病患者与冠脉造影正常者体内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间接胆红素 (IBIL)浓度 ,凡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患者 ,分别测急性发作期以及病情稳定后TBIL、DBIL、IBIL浓度。结果 与冠脉造影正常者相比 ,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IBIL浓度明显降低 (1 3 1 5± 4 30比 1 0 1 4± 2 65 ,P <0 0 5) ,但冠脉狭窄程度与TBIL、IBIL浓度无关 ,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时 ,体内TBIL、IBIL浓度明显升高 (1 0 1 4± 2 66比 1 4 68± 3 30 ,P <0 0 1 )。结论 胆红素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120例CHD患者及106例对照者,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对120例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non-HDL-C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06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TBIL、HDL-C明显降低(P〈0.01),TC、TG、LDL—C、non-HDL—C明显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TBIL水平与年龄、胆固醇、TG、HDL-C、LDL-C、non-HDL-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nonHDLC与胆固醇、TG、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可作为CHD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non—HDL-C增高与CH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64例,纳入冠心病组;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21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各种形式胆红素和尿酸、血脂水平,同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UA、TBIL、D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冠心病患者(P0.05)。多支病变患者血UA、TBIL、DBIL、IBIL水平明显低于双支病变患者及单支病变患者(P0.05),双支病变患者血UA、TBIL、DBIL、I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血UA的升高和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及病情加重密切相关,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胆红素、尿酸及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酸及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6例冠心病患者及106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含量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则明显下降,而总胆固醇(TC)、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胆红素、尿酸、血脂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