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咳嗽、呼吸急促、喘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原体多数为呼吸道合胞病,且临床部分患儿出现反复喘息。本研究通过孟鲁斯特和布地奈德来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反复喘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接收并获得随访的12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反复喘息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组(31例)和未发生组(89例),仔细阅览患者病历资料,记录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喘息发生情况,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详细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反复喘息的影响因素。结果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与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喂养方式、家族过敏史、伴有基础疾病、特应质体质及被动吸烟均可能是诱发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反复喘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喂养方式、家族过敏史、伴有基础疾病、特应质体质及被动吸烟均可能是诱发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反复喘息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反复喘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小气道急性炎症、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液分泌增多以及支气管痉挛为特征.急性发作期经过正确治疗后大多病情恢复迅速[1],控制后其症状和体征消失,但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越来越多的患儿易于病后数年间反复发生喘鸣及各种喘息性疾病[2].目前,尚无可靠手段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为此,本研究对12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控制后做早期干预,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规律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患儿喘息发作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规律布地纳德吸入治疗6个月,对照组未使用药物,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喘息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喘息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喘息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IN-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NF-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5例、13例患儿发展为哮喘,两组哮喘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地纳德规律吸入能有效控制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发作患儿喘息发作,降低哮喘发生率,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清炎症水平中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5.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多由病毒感染诱发,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和咳嗽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少数患儿数年后可发展成哮喘[1]。如何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对减少患儿发病次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十分重要[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价其对反复喘息的影响。方法: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给予对症、支持、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喘乐宁混悬液),病情严重者全身使用激素治疗等。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每次4mg隔日晚顿服,共用4周。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半年后喘息反复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服孟鲁司特可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部体征,而且可减少其喘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后反复喘息的影响,为反复喘息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44名患毛支炎患儿住院时的年龄、性别、锌测定的资料,出院后进行2年跟踪随访,了解喘息发作情况,再无喘息的患儿115例,反复喘息患儿29例。结果:微量元素锌低是毛支炎后发生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反复喘息的发生,可以适当添加含锌丰富的食物,低锌患儿及时补充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纳入患儿根据7∶3分为建模组(126例)及验证组(54例)。对患儿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再将建模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反复喘息分为喘息组(48例)和无喘息组(78例)。绘制Hosmer-Lemeshow拟合度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所构建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人工喂养(OR = 8.838, 95%CI 2.601 ~ 30.027)、家族过敏史(OR = 6.709, 95%CI 1.825 ~ 24.665)、合并基础疾病(OR = 8.114, 95%CI 1.638 ~ 40.184)、IgE水平较高(OR = 1.020, 95%CI 1.012 ~ 1.029)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95%CI 0.855 ~ 0.959), 灵敏度、特异度分别...  相似文献   

9.
白珺 《中国妇幼保健》2014,(27):4421-442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及其与反复喘息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产重、喂养方式、发病季节、居住环境、肥胖、疾病轻重、哮喘家族史、湿疹史、过敏原、嗜酸细胞百分比、出院后治疗等,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及反复喘息发作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度毛细支气管炎与年龄、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居住环境的OR值分别为0.740、0.502、15.04、5.25(P<0.05);104例毛支后反复喘息者34例,占32.6%;而重度、哮喘家族史、湿疹、周岁内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嗜酸细胞增多是毛支后反复喘息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7.578、106.203、5.712、10.013、50.203(P<0.05)。结论:发病年龄小、低出生体重、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居住环境复杂是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重度、哮喘家族史、湿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嗜酸细胞增多是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出院后口服顺尔宁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模式对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在该院住院并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93例患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痊愈出院后1年内持续接受综合管理的54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没有持续接受综合管理的39例患儿纳入对照组。综合管理包括建立电子档案、实施健康教育、电话追踪随访、居家管理等。统计两组喘息发生次数和例数,出院满1年行肺功能检测,并对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出院后1年内观察组发生喘息率为25.92%(14/54),对照组发生喘息率为46.15%(1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年内两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出院时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率达85%以上。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进行综合管理,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喘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哮喘预测指数(API)与婴幼儿首次毛细支气管炎及以后反复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将住院或儿科门诊首次发病的1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API阳性组64例及API阴性组82例,比较API阳性、API阴性组婴幼儿首次喘息症状严重程度;将两组患儿随访1年后比较喘息发生率;1年后将所有婴幼儿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喘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PI阳性组首次喘息发作时症状严重程度较API阴性组高(P<0.05);1年后API阳性组较API阴性组喘息次数增多(P<0.05);单因素分析婴幼儿反复喘息与吸入过敏原、父母哮喘史、变应性皮炎(湿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食入过敏原、过敏家族史、RSV感染、经常哭闹、被动吸烟、母乳喂养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剖宫产、饲养宠物无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I阳性、过敏家族史、RSV感染、被动吸烟、经常哭闹为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为喘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婴幼儿首次毛细支气管炎及以后反复喘息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与API的相关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A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B组患儿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参数1~6个月与6~12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情况、喘息情况、疾病复发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1~6个月与6~12个月喘息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1~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情况显著优于B组(P0.01),6~12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儿1~6个月与6~12个月患儿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入院并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在出院后给予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不予吸入任何糖皮质激素。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三组患儿随访前后潮气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随访后喘息反复发作的情况。结果 完成随访患儿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干预后两组患儿潮气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干预前上升、FeNO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1个月咳喘反复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可在短期内有效防治毛细支气管炎感染后咳喘复发,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储雾罐吸入方式可以替代雾化吸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预后,并具有便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舒酮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10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住院治疗期间均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组出院后采用辅舒酮吸入3个月,比较出院后2年内喘息的患病率及喘息持续时间。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观察组发生喘息3例(6.00%),对照组发生喘息13例(2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哮喘的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雾化吸入辅舒酮是有效防治婴儿哮喘的一种早期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徐晓红  石永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65-2867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激素吸入治疗预防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急性期每日2次,每次1揿(125μg),出院后每日早晨1次,每次1揿(125μg),连续半年;对照组(50例)未作激素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出院后随访8~15个月。结果:观察组喘息发作14例(14/52),占26.92%,对照组22例(22/47),占46.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转为婴儿哮喘7例(7/52),占13.46%,对照组15例(15/47),占31.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给予激素吸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喘息发作和降低婴幼儿哮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LEP)水平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平衡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7例初次喘息发作并确诊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 h内、治疗结束及出院后12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LEP水平,并随访1年,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儿喘息发作的情况,分为婴儿哮喘组和非哮喘组;另选10例健康儿童血清标本作对照.[结果]共有19例患者出院后再次喘息发作并诊断为婴幼儿哮喘,占40.4%.与正常儿童比较,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及LEP水平升高(P<0.05);出院时及出院12周后复查,哮喘组血清LEP水平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P<0.05),而非哮喘组血清LEP水平逐渐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发生哮喘者血清LEP水平较健康同龄儿童及非哮喘儿童明显升高,持续高LEP水平可能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发生婴儿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再发喘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毛细支气管炎再发喘息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两组患者患儿病情控制后喘息发作率及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情控制后1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喘息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病情控制后1月、2个月、3个月、4~6个月发作次数具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毛细支气再发喘息患儿病情控制后规律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可有效改善喘息发作情况,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混悬液,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IgE、ECP水平和过敏原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喘息婴幼儿进行血清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食物过敏原(fx5E)、吸入过敏原(phadito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复喘息组血清IgE、ECP水平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增高(P〈0.05)。其血清IgE水平低于儿童哮喘组(P〈0.05);血清ECP水平与儿童哮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EC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均低于反复喘息组和儿童哮喘组(P〈0.05)。fx5E以婴幼儿反复喘息组阳性率最高(37.1%),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哮喘组及对照组均增高(P〈0.05)。phaditop阳性率以儿童哮喘组最高(70.0%);反复喘息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增高不及儿童哮喘组(P〈0.05)。结论婴幼儿时期喘息≥2次的患儿,血清IgE、ECP水平增高,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为高危哮喘儿。对哮喘儿预防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孟鲁斯特钠联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2月12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解痉、化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钠4 mg,每晚1次口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喘憋症状、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住院天数[(5.3±1.2)、(1.6±0.5)、(5.3±1.1)、(6.3±1.2)d]均较对照组[(6.0±1.2)、(2.8±0.7)、(6.2±1.4)、(8.8±2.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斯特钠联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总有效率高,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住院天数,用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未见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探讨家庭雾化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科住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且出院后仍有咳嗽或喘息的患儿100例,其中选择患儿及家长愿意配合家庭雾化的50例作为治疗组;另外选取患儿不愿意雾化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患儿出院后给予家庭雾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半年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患儿喘息缓解时间为(6. 7±1. 1)天,对照组为(11. 6±2. 7)天;治疗组患儿半年内喘息复发次数为(0. 84±0. 22)次,对照组为(2. 6±0. 94)天;对照组的肺功能改善、喘息时间次数明显差于治疗组,两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家庭雾化能明显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后的临床症状,降低喘息复发率,方法简单、易行,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