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识别和救治效果.方法:对137例围心搏骤停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患者经过干预后有47例免于心搏呼吸骤停;77例出现心搏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30例,13例呼吸骤停患者中成功复苏10例.围心搏骤停期的综合预警信号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4分以上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包括呼吸减慢和加快)、大汗淋漓、低血压、抽搐发作和恶性心律失常.结论:提高心肺骤停的预见性,及时给予强力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心搏骤停期,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输血相关的高钾性心跳骤停是快速输注红细胞时发生的一项严重并发症。本文对快速输注红细胞过程中发生高钾血症及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后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对1988年1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间,Mayo临床麻醉资料库记载的手术中发生输血相关性高钾血症及心跳骤停的所有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我们确认共有16例因输血发生高钾性心跳骤停的患者,其中成年患者11例,儿童患者5例。多数患者接受如下3种手术:肿瘤手术、大血管手术及创伤手术。心跳骤停时血清钾离子平均浓度为7.2±1.4mEq/L(范围5.9-9.2mEq/L)。心跳骤停前红细胞输注量为1(2.7kg的新生儿)~54单位。心跳骤停时,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酸中毒、高血糖症、低钙血症及体温过低。14例(87.5%)患者从中心静脉输注红细胞。11例成人患者中8例(72.7%)采用了市售高速输注泵,其他3例患者使用加压输血袋和快速注射泵输注红细胞。平均复苏时间为32分钟(2~127分钟),院内存活率为12.5%。结论输血相关的高钾血症性心跳骤停涉及多种发病机制,心输出量低下、酸中毒、高血糖症、低钙血症及低体温均可加重红细胞输注时的血钾升高。大出血输注大量库存红细胞时,应高度警惕高钾血症的可能,并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生在病房中的高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近年来在老年病房心肺复苏成功的15例患者.在科内即刻行CPR.,包括心脏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开通气道予以有效人工通气支持,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同时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结果:15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按上述程序复苏,取得了成功.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与心跳骤停时能否及时电除颤、胸外按压的有效性和机体酸碱平衡调整密切有关,此外复苏患者的最终痊愈还和后期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救活之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心肺复苏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息息相关,而且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护理操作技术.我院自2006年3月在院内制定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应用于急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成功救治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实行心肺复苏救治过程和结果。结果统计学数据显示CPR成败与年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地点,合并何种基础疾病,通气方式,复苏前心率有关。结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是尽早心肺复苏,尽早除颤,高级生命支持,同时应普及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CPR术后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和脑复苏的护理.认为患者抢救成功护理的主要经验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有序、系统的护理监洲及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得以生存.  相似文献   

7.
大鼠窒息性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改良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大鼠窒息性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改良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15只,2~3月龄,体重350~400 g,麻醉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连续监测心电图、MAP、HR、PETCO2和直肠温度,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静脉注射维库溴铵2 ms/kg后机械通气,5~8 min后再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1 mg/kg,1 min后停止机械通气,制备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窒息8 min后,开始药物和标准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CPR).记录从窒息到心跳骤停的时间、CPR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拔管时间,并记录CPR成功及复苏成功后3 d生存的情况.结果 窒息8 min可造成至少4~5 min心跳骤停.CPR开始后2 min内可逆转心跳骤停,使自主循环恢复(MAP>60 mm Hg).从窒息到心跳骤停的时间为(116±12)s,从CPR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为(42±12)s,拔管时间为(6.9±1.4)h.CPR成功率93%,复苏成功后3 d生存率86%.与窒息前比较,自主循环恢复后即刻、10 min时MAP、HR和PETCO2升高(P<0.05或0.01).结论 大鼠窒息性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改良模型成功率及复苏成功后3 d生存率高,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可作为CPR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心肺脑复苏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40年中,虽然人们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心跳骤停患者的预后仍无明显改善。最近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医院内心跳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并最终出院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0~28.9%,平均为14%。而且,并非所有出院的患者都能达到发病前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心跳骤停就意味着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如何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心肺复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5月~1991年4月,发生7例心跳呼吸骤停,现将心肺复苏后有关呼吸管理的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7例心跳、呼吸骤停均为住院病人,心跳停止时间均<5min,其原因及复苏效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复苏开始5~10min时的数据作为统计资料)、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住院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OSC率及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40%与25%、21%),P〈O.05。两组复苏期间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心肺复苏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萨勃心肺复苏机能提高血液灌注压,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心脑的血氧供应,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分析影响术中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我们搜集了我院术中心跳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整理了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病历记载的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的病例资料.结果 在此期间共有48 164例患者(局部麻醉除外)在我院接受麻醉实施非心脏手术.共有16例患者发生术中心跳骤停,发生率为3.32/10 000,心跳骤停后的即时复苏成功率为9/16(56%).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和术前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在复苏成功和失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复苏失败组(115±30)g/L显著低于复苏成功组[(133±17)g/L,P<0.05],复苏成功组ASA分级显著低于复苏失败组(P<0.05).与ASA分级为Ⅲ级或更高级别比较,ASA分级为Ⅰ或Ⅱ的患者生存率更高(P<0.05).麻醉方法对患者复苏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血糖值和心电图(ECG)显示的ST-T改变在复苏成功和失败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16例患者中,12例患者(75%)术前有缺血性ECG改变,5例患者(31%)发生心跳骤停主要原因为大量失血. 结论 术中心跳骤停与术前患者ECG缺血性改变相关.患者术前低血红蛋白浓度和高ASA分级是术中心跳骤停患者难以复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早期心搏骤停的原因和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心脏手术后第1个24h内发生心搏骤停的病历24份,对其发生的原因和救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心搏骤停的病例以风湿性心瓣膜病居多(58.3%),冠心病次之(20.8%)。导致心搏骤停的原因有低心排综合征11例、电解质紊乱7例、心脏压塞3例、出血2例、不明原因1例。主要抢救措施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血管兴奋药物应用、电击除颤、床边开胸和心肺复苏后综合治疗。抢救后心脏复跳18例,占75%;心肺脑复苏成功并治愈出院15例,占62.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术后发生心搏骤停的比率较高,应重视图术期治疗;致使心搏骤停的原因主要与低心排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心脏压塞和出血有关,应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当心肺复苏(CPR)无效时应考虑心脏压塞可能,及时床边开胸CPR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循环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的病例,国内外很少报道。近年来,我院加强医院病房(ICU)遇到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循环骤停、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的病例,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60年代初推行标准胸外心肺复苏(CPR)以来,几经改进,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心搏呼吸骤停病员的复苏成功率仍低,存活率尤低,病员存活而无神经缺陷后遗症者则更少,神经学方面的病残率极高,其关键是脑复苏(包括CPR效果对脑复苏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也比较集中在这一方面,迄今虽尚无突破性的进展,但纵观近年的研究动向和结果,还是可以大概看出一个端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纳洛酮或肾上腺素对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g,雌雄不拘,制备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随机分成3组(n=8):对照组在常规心肺复苏(CPR)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在常规CPR前分别静脉注射纳洛酮1mg/kg和肾上腺素0.04mg/kg。记录在CPR 10min内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结果对照组、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ROSC率分别为12.5%、87.5%和87.5%,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ROSC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间ROSC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纳洛酮1mg/kg或肾上腺素0.04mg/kg对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均可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且其心肺复苏的早期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我院曾遇1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利布合剂误入血管内,发生严重急性局麻药中毒,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意外,经及时抢救获得复苏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兰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234-235
目的:探讨喉罩在ICU心肺复苏(cardi opul monaryresuscitation抢,C救PR)中应用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持续心电监测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喉罩重新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术方法进行心肺复苏。结果:实验组30例喉罩置入一次成功30例,置入时间12-60s,平均32±11s,CPR成功率100%;对照组30例采用气管插管术方法一次完成气管插管术操作27例,操作时间60~180s,平均120±60s,CPR成功率100%例,两组比较操作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PR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喉罩可缩短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中毒(SAOPP)致呼吸心跳骤停早期复苏通气方式的优劣.方法:对48例SAOPP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初期分别采用球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达到90%的比率,观察两组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胃内容物反流阻塞气道的发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OPP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复苏时,及早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复苏的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CPR)能使50%以上心跳骤停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然而,其中大部分患者在复苏之后仍然死亡。高死亡率主要原因是全脑缺血引起神经元损伤。因此,心跳骤停后对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保护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几年前,控制性降温开始被纳入临床实践,对于院外发生的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这是第1次同时改善生存率和神经系统预后的手段,是随机临床研究的结果。除了控制性降温,其他治疗方法正处在实验或临床研究阶段。这些方法包括溶栓疗法、特殊药物输注方案,或抗细胞凋亡用药等。本文中,我们主要回顾脑复苏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和可能对复苏治疗有益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心搏循环骤停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心搏循环骤停的急救朱水波,张殿堂,殷桂林,张代文,张荣华,胡建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心搏循环骤停是一种最危急状态,必须紧急抢救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自1981年1月至1993年6月期间我们行心内直视手术942例,发生心搏循环骤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