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早期新发心房纤颤(房颤)的相关因素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OPCAB的124例患者资料,选取备选危险因素,以术后新发房颤为终点,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将P〈0.2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后退法筛选危险因素.明确与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0.25的指标有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年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是术后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OPCAB术后早期新发房颤与年龄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密切相关,高龄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延长可能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术后新发房颤的120例患者作为房颤组,无新发房颤的110例患者作为非房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围术期预防方案.方法 具有新发房颤的高危因素的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86例),试验组术后给予胺碘酮预防房颤治疗.结果 试验组房颤发生率(6/90)小于对照组(20/86)(P<0.05).结论 CABG术后在倍他乐克基础上积极应用胺碘酮,以期进一步降低心脏术后围手术期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肥胖患者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结果,并总结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肥胖患者276例(BMI≥30 kg/m2).比较两种手术的时间、搭桥血管支数、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后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手术的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后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率、新发房颤率、消化系统并发症、肺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及死亡率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搭桥血管支数、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胸部感染率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降低肥胖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术前血浆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单纯CABG的患者148人,采集患者术前24 h内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1、IL-6、TNF-α、Hcy、ET-1的含量,其中术后新发房颤患者39人,以术后是否新发房颤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1 ∶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38人。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5个指标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则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然后将各指标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前各指标血浆水平与术后新发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1 ∶1倾向性匹配后,两组均衡可比,匹配后房颤组的IL-1、IL-6、TNF-α、Hcy血浆水平均大于非房颤组[(0.867±0.589) ng/L vs. (0.742±0.262) ng/L,21.55 (6.50, 209.90) ng/L vs. 17.95 (3.60, 86.70) ng/L,20.30 (5.70, 361.00) ng/L vs. 21.50 (7.50, 251.80) ng/L,(0.29±0.11) μmol/L vs. (0.27±0.09) μmol/L],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P=0.891,P=0.817,P=0.285),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上述4个变量均不是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因子。倾向性匹配后,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的ET-1分别为(25.80±6.20) ng/L、(29.10±8.54) ng/L,患者术前较低的血浆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3),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术前血浆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相关性(P=0.039,调整后OR=0.637,95%CI: 0.415~0.977)。结论:CABG术后新发房颤患者的术前血浆IL-1、IL-6、TNF-α及Hcy的水平均高于术后无房颤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血浆低ET-1水平与CABG术后新发房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房颤(AF)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发生的AF与治疗经验。结果45例CABG术后有19例发生了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2%,其中AF9例,发生率为20.0%,占心律失常的47.4%;根据病情给予药物、电复律等治疗,AF均得到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CABG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积极防治房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危重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中非心脏手术患者425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术后11例发生房颤,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状况和相关因素状况。结果: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排除以往存在房颤史危重患者共425例,其中11例术后新发房颤,其占比为2.59%,此疾病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步增长,各阶段之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术后新发房颤患者慢性病因包含5例高血压,占比45.45%,3例冠心病,占比为27.27%,其它心律失常1例,占比为9.09%,2例肺部疾病,占比18.18%。结论:危重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要高,且此概率随着年龄上升而增高,既往高血压病史也是非心脏手术出现房颤的高危因素。因此,需提升对危重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重视度,明确手术相关原因,预防出现房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心房黏液瘤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31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52例共83例左心房黏液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新发房颤组与无新发房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数据和手术信息.并在出院后随访4~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年龄42~69岁,平均(54.8士13.7)岁,男38例,女45例.新发房颤组27例,占32.5%.与无新发房颤组比较,新发房颤组年龄更大[(51.9±14.8)岁 vs.(60.8±8.3)岁],左心房内径更大[33.0(27.0,40.0) mm vs.44.0(35.5,49.5) mm],主动脉阻断时间[29.6(27.3,43.5) min vs.40.5(37.2,56.1)min]和术后住院时间-9.8(9.0,10.5)d vs.12.5(11.5,12.8)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96.3%,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左心房内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左心房内径增大、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是左心房黏液瘤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新发房颤并不增加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30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300例患者分为AF组32例和非AF组268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病史以及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等,确定AF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左房内径≥40mm;体位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过长、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均为CABG患者术后发生A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术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其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从而为降低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率提供有利的指导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50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F分为I组(术后发生AF)共48例,Ⅱ组102例(术后未发生AF)。结果CABG术后AF发生率为32.0%(48/150),I组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等疾病,心功能分级Ⅲ级、左心房内径(LAD)938mm,术后未早期应用B受体阻滞剂病例均明显多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70岁)、合并高血压等疾病、LAD≥38mm、术后早期停用B受体阻滞剂均为CABG术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左心房内径扩大、合并高血压等疾病、术后早期停用B受体阻滞剂均是CABG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降低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正常甲状腺功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相关并发症,探讨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影响CABG患者的早期结果。 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4年3月由阜外医院同一手术团队治疗的男性正常甲状腺功能CABG患者资料,其中311例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浓度1.79~2.93 pg/ml]为试验组(L组),经左室射血分数、年龄进行1∶1匹配,311例高甲状腺激素水平(FT3浓度2.94~4.09 pg/ml)患者为对照组(H组)。观察早期结果项目包括:机械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新发房颤、急性肾功能不全(AKI)、恶性心律失常、气管切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院内死亡等事件。 结果 L组的术后住院天数6(6,9)(四分位数表示)明显长于H组的术后住院天数6(6,9)(Z=4.159,P<0.05),IABP植入率为2.6%及AKI发生率为17.7%,高于H组的0.3%及9.0%(χ2=5.524、10.136,P<0.05)。而院内死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恶性心律失常、新发脑梗死、新发房颤、心肌梗死等早期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影响CABG的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探讨不停跳技术对CABG术后AK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非体外不停跳(Off-pump组)和体外循环(On-pump组)CABG术的病例,收集可能与AKI相关的临床资料作为变量,比较Off-pump组与On-pump组术后AKI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IFLE诊断标准对AKI进行诊断和分级,血清肌酐基础值为术前距离手术最近一次的记录值,术后肌酐峰值为术后72 h内记录的最大值。剔除术前接受透析、肌酐值记录缺失、合并其他手术及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病例。结果 72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分析,其中Off-pump组290例,On-pump组437例。两组比较,年龄、性别、术前血清肌酐值、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及慢性肾疾病史、脑血管疾病史等合并疾病发生率无差异;心梗病史、合并心功能不全、平均左室射血分数、急诊手术、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移植血管桥数量、输红细胞比例和用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例(25.0%)患者术后发生AKI,其中Off-pump组25例,On-pump组157例,Off-pump组术后AKI发生率低于On-pump组(8.6%vs 35.9%,P〈0.001)。术后发生AKI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延迟通气、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上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疾病史、围术期应用IABP和大量输血等是CABG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Off-pump技术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结论 CABG术后发生AKI常见,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疾病史、围术期应用IABP和大量输红细胞等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ff-pump不停跳技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对肾功能的损害,减少CABG术后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CABG患者共796例.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确诊为肺部感染,对其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肺部感染46例,肺部感染发生率5.78%.术前、术中、术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慢性肾功能衰竭史、心律失常病史、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体外循环的使用、术中胺碘酮的使用、手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多因素回归分析CABG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胸腔闭式引流术、年龄≥65岁、手术时间≥240 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4 h.结论 CABG术后肺部感染与围手术期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胸腔闭式引流术、年龄≥65岁、手术时间≥240 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4 h是CABG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我院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及发生的原因。方法:1998年1月~2002年4月连续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呼吸衰竭18例,死亡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呼吸衰竭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是本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3895,1.6755。结论: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主动脉时间将减少行CABG术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机率,但该结果尚有待于大规模多中心的综合评价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最佳手术时机以及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行CABG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心肌梗死发生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心肌梗死后7 ~14 d)60例,B组(心肌梗死后15 ~ 21 d)72例,C组(心肌梗死后≥22 d)81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死亡情况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CABG术后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213例患者死亡8例,占3.8%,死因为循环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肾衰竭2例.A组、B组、C组发病距手术时间分别为(10.9±1.9)d、(18.2±2.0)d和(27.3±4.4)d(P >0.05).A组、B组、C组的病死率分别为5.0% (3/60)、4.2% (3/72)、2.47% (2/8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左心室射血分数<0.45、磷酸肌酸激酶(CK) 750 U/L为STEMI患者住院期间CABG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肌梗死距离手术时间与术后死亡无关(P>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TEMI患者心肌梗死发生7d后任何时间段行冠脉旁路移植术都是安全的,女性、左心室射血分数<0.45、CK> 750 U/L可能是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CABG术后死亡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实施CABG318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36例,对低氧血症患者年龄、吸烟史、术前有无肺部疾病、手术前后射血分数、是否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否急症手术、是否合并肺部感染等与非低氧血症患者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低氧血症36例,发生率为11.4%其中轻度低氧血症19例(52.8%),中度6例(16.7%),重度1例(2.8%)。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有吸烟史、术前有肺部疾病、体外循环时间、急症手术、术后心功能,合并肺部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且1例因严重低心排死亡。结论CABG术后低氧血症在高龄、有吸烟史、术前有肺部疾病、体外循环时间长、急症手术、术后心功能差,合并肺部感染等患者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新发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的临床特征、血生物化学指标及诱发新发房颤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既往是否存在房颤病史分为新发房颤组12例和既往房颤组40例。分析ICU危重症患者一般流行病学特征、新发房颤组与既往房颤组48 h血生物化学指标及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U危重症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新发房颤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既往房颤组延长,且房颤发生后24 h胺碘酮、去甲肾上腺素、硝普纳使用累计用量较既往房颤组使用累计量更多(P0.05)。新发房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功能评分(Ⅰ级、Ⅲ级、Ⅳ级)较既往房颤组增多(P0.05)。新发房颤组肌钙蛋白、钾、降钙素原较既往房颤组升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钾、降钙素原为ICU危重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发房颤可明显延长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增加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功能评分、年龄、肌钙蛋白、钾、降钙素原与ICU危重症患者新发房颤有关。年龄、钾、降钙素原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方法98例冠心病患者,70岁以上者归为高龄组,其它归为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技术(On-pump)和非体外循环技术(Off-pump)进行CAB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相关资料。结果高龄组术前欧洲冠心病风险评分(Parsonnascore)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3例由Off-pump转为Orr-pump,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房颤和围术期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手术风险较高,Off-pump CABG是否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需大宗病例考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于本院进行食管癌手术切符合入组标准患者213例,分为房颤及非房颤组,对导致食管癌术后房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早期死亡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42例发生房颤,占19.7%,多发生于术后1~3天.经过多因素进行分析,年龄>65岁、性别、肥胖、心脏病病史、高血压、COPD、手术方式和术后低氧有关,虽然食管癌术后房颤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结论 提高食管癌术后并发房颤的认识,给予适当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前心理状态对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入住本院心血管外科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后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当任一子量表评分大于7分时即认为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纳入心理障碍组,反之则纳入心理正常组。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8例患者,其中45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0.4%。术前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共有70例,占47.3%。心理障碍组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40%(28/70),显著高于心理正常组的21.8%(17/78)(P<0.05)。术后24 h心理障碍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心理正常组(P<0.05)。年龄、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术前焦虑抑郁、手术时间被发现与低氧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进一步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证实术前合并COPD、术前焦虑抑郁、手术时间是低氧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当CABG患者术前出现焦虑抑郁后,其机械通气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