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王坤  张福刚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F0003-F0003
海蜇蜇伤导致海蜇皮炎(又称水母皮炎),是沿海地区夏季经常发生的疾病。海蜇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人若被海蜇蛰伤后,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近日我科成功救治1例因海蜇蜇伤后出现急性喉水肿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海上游泳训练海蜇蜇伤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蜇蜇伤是海上游泳训练期间最常见的外伤性皮肤病,轻者产生过敏性皮炎,重者继发过敏性休克致死.某部2007年海上游泳训练期间发生28例海蜇蜇伤,经救治全部痊愈.  相似文献   

3.
海蜇皮炎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海蛰皮炎的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门诊及住院的海蛰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年来海蛰皮炎的发病率增加,皮肤损伤重,临床症状多样。[结论]海蛰皮炎的发生及症状轻重与海上活动增多、皮损面积大小、海蜇种类及就诊时间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1],海蜇毒素中毒后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2]。每年7月末至10月初,正是游泳时节,成熟的海蜇浮游于水面上,易发生海蜇蜇伤事件。2011年8月,本院监护室收治1例海蜇刺伤后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于2011年8月12日在游泳时  相似文献   

5.
尚高岗  李淮安  肖靖 《广东医学》2016,(15):2245-2245
海蜇皮炎(又称水母皮炎)是随着夏季到来而产生的疾病。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致痛剂、组胺等。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皮损持续10~14 d[1-3]。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传统中药自制芪柏塌渍外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特种部队海上科目训练,因训练时间紧,难度高,强度大,海上情况复杂,气候环境恶劣,训练伤发病率高。刘安毅等[1]报道某特种部队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为36.4%,于晓华等[2]报道中暑、日晒伤、海蜇蜇伤、皮肤癣病、训练外伤等是濒海军事训练常见伤病。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部队正常训练的开展和训练效果。为分析海练期间伤病发病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训练质量,笔者对该部2012年海练期间门诊伤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和海军的不断发展,对海上潜水作业能力及援潜救生保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我海军大深度氦氧常规潜水作业能力,海军某部组织了海上氦氧常规潜水训练,笔者为此次训练提供了医学保障,保证了潜水员的安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2年7-10月,本科应用皿治林片(西安杨森制药公司分装)治疗水母(海蜇)皮炎,并与扑尔敏片(大连盐化制药厂)作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夏季常有被蜂、蝎、蜈蚣蜇伤的事发生。一旦遇上,由于它们的毒液影响,除会引起蜇伤局部疼痛、奇痒、红肿或发生荨麻疹样改变外,严重时还会引起头昏、眼花、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个别人甚至出现抽搐、昏迷,可危及生命。 碰到蜂蜇伤,应立即在蜇伤部位寻找蜂刺,可用放大镜寻找,并设法取出。随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再涂上10%氨水或5%小苏打水,也可采用青苔、鲜夏枯草或鲜野甘草叶捣烂后,涂搽于伤处。 被蝎蜇伤局部疼痛比较严重,为了帮助毒液排出,一般要用10%氨水或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如伤口肿胀,局部还得用小刀切开引流。毕  相似文献   

10.
霞水母皮炎     
霞水母俗称“丝桡”,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经常蜇伤渔民和游泳者,引起霞水母皮炎,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1987年我们在青岛沿海对这种皮炎进行了调查研究。一、生物特点霞水母呈乳白色或淡红褐色,伞体呈扁船状,直径常达50cm。有8个缘瓣。伞体下方有无数密集的细长触手,可长达10余米,常在不知不觉中蜇伤游泳者或渔民。在镜下可见触手表面密布圆形或椭圆形刺胞团,每团有数个乃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中国黄、渤海海域作业的石油工人、养殖工人和赶海居民,在海中操作时常被某种“无影无形”的东西蜇伤。有时网具上的一滴海水溅到皮肤上或溅入眼内,就会引起闪电般的灼痛,引起严重蜇伤,痛痒难忍,经久不愈。作者在调查中被蜇伤后,立即切取自身皮肤,在扫描电镜下发现有一种刺胞的刺丝刺入皮肤,称之为刺胞皮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完善兼职潜水员着69-3型潜水装具轻潜水训练的实施与医学保障.方法 36名兼职潜水员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地进行潜水训练.在人员选拔、潜水训练、海上实作中进行医学保障.结果 潜水训练顺利完成,未出现氧中毒、气压伤、溺水等潜水疾病,兼职潜水员心理素质较好.结论 科学合理的施训方法和有效的医学保障是完成兼职潜水员轻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分析抗震救灾前线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 对诊治的2753例救灾部队官兵和灾民进行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1930例患皮肤病,患病率69%.在皮肤病的病种构成上,虫咬皮炎、足癣、夏季皮炎、股癣、松毛虫皮炎、蚊虫叮咬、脓疱疮、湿疹、花斑糠疹、接触性皮炎所占比例较高,其中虫咬皮炎患病率所占比例最高,达42.1%.结论 皮肤病是抗震救灾前线部队官兵和灾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皮肤病的病种构成灾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昆虫性皮肤病,特别是虫咬皮炎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水下脱脸训练的安全程度。方法:分析1例因潜水装具呼吸袋破裂而致呼吸道化学烧伤的致伤原因和致伤情况,以及海上医疗队对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救治结果。结果:水下脱险训练不足,潜水装具保养检查不良,可使艇员水下脱险造成极大危险。结论:加强水下脱险的各阶段训练,严格潜水装具的保管、维护及使用前的检查,可避免呼吸道烧伤的发生,海上救护力量的合理配置是水下脱险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不同地区9家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蜂蜇伤病例,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就诊时病情及就诊后接受治疗的情况,并随访患者预后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蜂蜇伤后AKI发生危险因素;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发生AKI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1)本组蜂蜇伤患者AKI发生率为10.1%,AKI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2)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的年龄较大,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和蜂蜇伤史,此次为多处蜇伤和蜇伤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比率更高,蜇伤到就诊时间更长,就诊时平均动脉压(MAP)更高(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多处蜇伤、既往有蜂蜇伤史、蜇伤到就诊时间长、就诊时MAP高以及出现过敏反应为患者蜂蜇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处蜇伤、既往有蜂蜇伤史、蜇伤到就诊时间长、就诊时MAP高以及出现过敏反应均为患者蜂蜇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夏季皮炎是由于夏季炎热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皮肤病,可每于夏季时反复发作。其病情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于持续高温、高湿时尤为多发。为了解夏季皮炎中西医治疗现状,作者通过对近10年来相关文献的整理、概括、总结,从中医药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三方面来作一综述。结论:中医药治疗夏季皮炎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去挖掘与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体现了中医治疗夏季皮炎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疗效,极大的拓宽了我们治疗此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潜水员利用饱和居住舱在某一高气压环境下长期(>24h)暴露,使呼吸气体中的惰性气体在机体各组织中达到完全饱和状态.在饱和潜水基础上,潜水员通过巡回潜水方式离开饱和居住舱到水中作业,故称为饱和潜水[1].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论高压暴露时间如何延长,其最终的饱和减压时间是相等的,因此潜水效率得以提高,使大深度潜水作业成为现实.以高气压生理学为基础的潜水医学保障贯穿于饱和潜水全过程,科学地规定了潜水程序和潜水员及辅助人员的技术职责,以此保证潜水员的安全[2].医学保障主要体现在总体潜水方案的制定,人员健康的维护,潜水疾病的防治.海上潜水时的医学保障更要顾及实际条件的限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夏季皮炎是发生于夏季的常见病,自觉全身瘙痒不适,四肢可见针头到粟米大密集红斑,小丘疹和丘疱疹。自2001年6月以来,应用“维C银翘片”治疗夏季皮炎30例,获得  相似文献   

19.
皮炎Ⅰ号治疗夏季皮炎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季皮炎是好发于夏季的一种常见皮肤疾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现对我院确诊为夏季皮炎的100例患者,采用皮炎号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均为皮肤科门诊病人,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龄35岁。所选病例均无其他系统性疾病。2 治疗方法皮炎号由地塞米松、曲安缩松、薄荷脑、醋酸铝、二甲基亚枫配制而成。所有病人治疗前1周停用一切内服药物,仅用皮炎号外用治疗,1日2~3次,10天为1疗程。3 治疗结果痊愈56例(皮疹全部消退,瘙痒消失)。好转31例(皮疹消退50%~70%,瘙痒基本消失)。有效8例(皮疹消退30%~50%,瘙痒好转)。无效5例(皮疹…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成两批,任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物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定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海军在海上实潜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积累的经验将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向深海进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