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d(中位数160d);显露日数为149—252d(中位数205d)。结论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赣江流域洲滩和鄱阳湖草洲植被调查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赣江洲滩植被与钉螺的分布情况,并与鄱阳湖草洲植被和钉螺分布进行比较。方法对赣江杨洪湖洲和鄱阳湖有螺草洲牛洲以分层和系统抽样的方法调查植被的种类、高度、盖度、频度以及钉螺的分布和感染情况。结果赣江杨洪湖洲原始滩地带,植被处于原始生长状态,生活强度良好,平均覆盖度最高可达80%左右,优势植被为灰化苔草与荻草,其次是稿草,其活螺密度最高在灰化苔草丛为0.571只/0.1m^2,感染螺密度均为0。鄱阳湖牛洲以南荻、稿草和灰化苔草等群丛为优势植被,钉螺主要分布于灰化苔草丛,活螺密度最高为10.700只/0.1m^2,感染螺密度为0.033只/0.1m^2。结论赣江流域草洲的植被与鄱阳湖有螺草洲十分相似,其为钉螺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必要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草洲植被与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鄱阳湖北部湖汊型草洲植被的覆盖度和钉螺的生长发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定都昌县 6个草洲连续 3年进行植被覆盖度和螺情调查 ,对所获钉螺进行测量、解剖 ,并收集水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 16 m高程的草洲 ,水淹日数越长 ,植被的覆盖度越低 ;同一草洲不同年间钉螺的生长发育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不同草洲不同年间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以钉螺壳长 7.5 m m以上为最高 ,5 .5 - 7.5 mm为其次 ,5 .5 m m以下最低 ;草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而与传染源的多少和管理措施的力度有关。结论 草洲水淹日数与植被的覆盖度呈负相关 ,钉螺壳长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感染性钉螺其壳长者感染率较高 ,钉螺血吸虫的感染率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西省星子县不同位置钉螺孳生地螺情的纵向变化及与近期水位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星子县西观湖、马家湾、西庙前3个洲滩2001-2010年的螺情资料以及水位资料,探讨螺情的纵向变化,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钉螺消长与近期水位变化的关系。结果马家湾洲滩和西庙前洲滩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最高分别为89.66%(442/493)(2002年)和66.72%(872/1307)(2007年)、8.33(2001年)和7.39只/框(2006年),最低为13.26%(126/950)(2010年)和4.60%(55/1195)(2005年)、0.42(2010年)和0.22只/框(2002年),2007年以后均出现下降趋势;西观湖洲滩最高为56.77%(197/347)和2.81只/框(2002年),最低为3.52%(30/852)和0.08只/框(2006年),2007年后呈上升趋势。马家湾洲滩于2005和2009年发现阳性螺,阳性螺密度与阳性螺出现率分别为0.003 3和0.002 5只/框、0.09%(3/3306)和0.22%(3/1389);西庙前洲滩于2001、2003、2005、2009年均发现阳性螺,其中2005年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出现率最高,分别为0.005 0只/框和0.88%(6/684);西观湖洲滩于2002和2003年发现阳性螺,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出现率分别为0.002 9和0.002 7只/框、0.10%(1/974)和0.32%(1/312)。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西观湖洲滩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与查螺前1个月(r=0.76,0.82)和查螺前2个月(r=0.71,0.78)平均水位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家湾洲滩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与查螺前近3个月内平均水位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庙前洲滩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与查螺前1个月(r=-0.67,-0.79)和查螺前2个月(r=-0.75,-0.72)平均水位则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江西省星子县不同空间位置的洲滩螺情变化趋势不同,查螺前近3个月内水位对不同区域洲滩螺情变化的影响也不相同,洲滩螺情的控制策略应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球定位仪(GPS)在鄱阳湖区查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GPS采集暖湖坪草洲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草洲轮廓图和螺情电子地图,并与传统查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利用航迹和航点测得草洲面积分别为80.03hm^2和79.94 hm^2,航迹绘制的草洲轮廓图比航点轮廓图更美观,传统方法统计的查螺面积比GPS测量的面积大。结论GPS应用于鄱阳湖地区现场查螺,可实时测量查螺面积和草洲面积,快速绘制螺情电子图,实现查螺数据的电子化、图像化管理,为血防主管部门提供更为准确的螺情信息。  相似文献   

6.
2005~2008年鄱阳湖都昌县靠近村旁草洲的钉螺活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下降明显,但感染螺密度变化不大,而钉螺感染率不降反升。在疫情控制阶段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得到了明显控制,但钉螺感染率未能同步下降,表明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存在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开发钉螺孳生区螺情实查信息系统。方法通过开发螺情轨迹计算软件,利用有限的GPS实测坐标信息,自动计算和生成查螺轨迹,并结合螺情数据库,在GIS系统上形成直观的实查螺情信息分布图。结果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网格定点式螺情信息系统,并成功地在长沙市的4个区进行了试用,实现了人工查螺信息的标准化、直观化和数字化,提供了多种准确的定位螺情信息的查询方法。通过对历年的螺情信息处理,形成了以时间为主轴的螺情信息链,为政府部门制定查灭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模型。结论基于GIS技术的网格定点式螺情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人工查螺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螺情的准确度,使螺情信息更加完整和系统化,为建立湖南省的螺情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区洲滩植被与钉螺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鄱阳湖区洲滩植被分布与钉螺孳生地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对洲滩钉螺孳生地进行监测。方法选择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村附近的洲滩为调查点,用传统方法进行植被和钉螺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调查点的经纬度,并利用ArcGIS软件把地面调查数据矢量化。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CI9.0,对鄱阳湖区春季枯水期的卫星TM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非监督分类。然后,把矢量化的地面数据与卫星图片叠加,进行钉螺孳生地与植被关系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鄱阳湖区洲滩植被可以被划分成3类地表类别,其中单一优势植被区为钉螺主要孳生类别,湿生植被区和混合杂草区为少螺或无螺类别。结论洲滩植被分布规律与钉螺孳生地关系密切,呈片状和带状分布,应用遥感技术能快速确定鄱阳湖区洲滩的钉螺孳生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探讨三峡工程蓄水对鄱阳湖区洲滩植被和钉螺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 方法 对鄱阳湖4块典型洲滩高、 中、 低3个高程地带, 以分层机械抽样、 定点导航方法进行时间跨度为8年的植被演替观察, 并同步调查钉螺分布情况, 分析不 同高程的植被优势群丛及钉螺分布变化规律。结果 结果 4块洲滩在三峡工程蓄水后的2004年和2008年, 平均水淹日数较蓄 水前的2002年分别减少了74.8 d和65.8 d。2005年以来, 鄱阳湖区洲滩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 植被优势种群及分 布发生了演替, 多种植被有向湖心推进的趋势。在湖区14 m高程以上的洲滩, 湿生植被退化, 并逐步为中生性草甸替代; 在14 m以下高程洲滩, 苔草、 虉草大面积显现, 向湖心缓慢扩张, 湿生植被蓼子草面积扩大且下移。苔草群丛下检获的钉 螺相对较多, 但钉螺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钉螺孳生地呈现向高程较低的地带迁移的趋势。结论 结论 三峡工程蓄水对鄱阳 湖的水文情势产生明显影响, 湖区洲滩植被出现了新的演替, 中生性草甸植被与钉螺呈现向洲滩低高程区域缓慢迁移的 趋势。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区圩垸内外植被与钉螺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鄱阳湖区圩垸内外植被和钉螺分布的关系。方法对余干县、南昌县和进贤县的4个洲垸型村庄及相邻洲滩的高、中、低3个高程地带、圩垸内的耕作带和非耕作带,以分层系统抽样方法调查植被种类、高度、盖度、频度,并同步调查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地带的植被优势群丛与钉螺分布的关系。结果圩垸内外植被差异明显,垸内植被种类多杂,分布无明显规律,未查见钉螺;垸外洲滩植被发达,覆盖面积大,呈不规则环带状或片状分布,群丛分布明显;钉螺主要分布在15~17m高程地带,与植被类型关系密切,植物优势群丛苔草或南荻盖度与钉螺密度成二次曲线关系。结论鄱阳湖区洲滩植被与钉螺分布受共同的环境因素影响,表现出两者分布上密切关联性,圩垸建成后垸内钉螺逐渐消失,可能与这些生态因素变化的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导致南昌市鄱阳湖区2011年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的因素。方法 根据草洲高程, 选择涵盖密螺带的高程 (14~17 m) 草洲5块, 收集、 比较近3年的螺情资料和近5年的水文资料。进行现场螺情调查及渔船民访谈。结果 2011年进贤县泥洲钉螺密度比2009年下降了91.2%, 新建县水湖洲下降了95.9% (P均<0.01), 2010年鄱阳湖区4、 5月降雨量分别为312 mm和356 mm, 星子站水位分别为13.90 m和16.07 m, 均超近5年同期; 2011年4、 5月降雨量分别为90 mm 和145 mm, 星子站水位分别为8.73 m和10.31 m, 均较近5年同期偏低。未发现其他明显异常现象。结论 2011年鄱阳湖区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可能与2010年草洲浸水时间长和2011年上半年降雨量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所有涵闸分布分类及改造情况, 探讨涵闸运行与钉螺扩散分布的关系。方法 收集当地水利部门涵闸和血防部门查螺资料, 用GPS map76精确定位每座涵闸的经纬度并做记录。结果 洞庭湖区共有涵闸589座,可进螺闸190座, 已改造69座; 进螺闸49座, 已改造8座。引水闸钉螺出现率明显高于排渍闸 (χ2 =4.48, P < 0.05); 涵闸外有螺时闸内钉螺出现率明显高于涵闸外无螺时 (χ2 =8.78, P < 0.05)。结论 引水灌溉是洞庭湖区涵闸外钉螺向涵闸内扩散的主要途径。进螺闸亟需改造, 同时应加强涵闸内外灭螺, 以巩固垸内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血吸虫感染情况,评价“麋鹿放归野外自然繁衍生长计划”(“麋鹿回家计划”)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采用GPS项圈定位、人工跟踪观察等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2月调查放归鄱阳湖区麋鹿的种群分布、栖息活动和自然增殖等情况,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麋鹿栖息地动物野粪血吸虫感染情况,采取系统抽样法对麋鹿栖息地草洲进行钉螺分布调查。结果 2018年,共有51头麋鹿放归鄱阳湖区,形成了银宝湖、龙口、南池湖、莲子湖和珠湖等5个麋鹿栖息地,栖息环境主要为鄱阳湖区草洲、圩内农田和山丘林地等。对银宝湖麋鹿栖息地调查显示,至2019年该地麋鹿自然增殖率为25.0%,平均钉螺密度为0.009 ~ 0.039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麋鹿和牛粪平均密度分别为4.6份/hm2和2.1份/hm2,血吸虫阳性率分别为4.35%和13.16%(P = 0.236),感染强度分别为“+++”和“+”。结论 放归鄱阳湖区的麋鹿可感染血吸虫,并可通过粪便对草洲污染而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应积极探索麋鹿放归湖区后对当地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确保鄱阳湖区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实现和“麋鹿回家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15.
遥感用于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结合遥感技术和地面生态学调查数据区分钉螺孳生地并监测其变化。 方法 从鄱阳湖共选择10 0个调查点 ,75个为从鄱阳湖 5 74块草洲中随机抽取。根据历史调查 (1982~ 1984 ) ,其中 5 0个有螺 ,2 5个无螺 ,另2 5个为非钉螺孳生地调查点。将每个调查点 (面积 10 0 0 0 m2 )分成 10 0格 ,从中随机抽取 2 0格 ,在每格的中央置钉螺调查框 (4m2 ) ,收集框内所有钉螺。收集与地面调查同期的 TM卫片。采用非监督分类法对卫片进行分类并结合地面调查结果区分钉螺孳生地。 结果 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0 .0 %~ 95 .6 %和 6 1.1%~ 6 8.6 %。 1999~ 2 0 0 0年 ,鄱阳湖区估算的钉螺孳生地面积变幅为 6 2 3.4~ 76 2 .8km2。 结论 钉螺孳生地与植被覆盖的区域有关 ,卫片分类能用于区分钉螺孳生地确定其范围并监测其随关键因素的波动而造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调整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鄱阳湖区草洲空间数据库按200 m × 200 m创造矢量网格,对网格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网格以50 m × 50 m开展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同时以2009年鄱阳湖区湖底地形图为基础提取所有调查螺点的高程数据,分析有螺点的平均高程和极值,明确钉螺在草洲分布高程范围。结果 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分别选取网格样本949个和210个,占各自区域总样本的3.04%和3.21%;共调查螺点15 231框(每框面积为0.1 m2),有螺框出现率8.15%,活螺平均密度为0.463只/0.1 m2;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有螺区域高程分布分别为11~16 m和9~16 m,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3 m和15~16 m,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4 m。结论 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在9~16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生境已向鄱阳湖北部及下高程区移动。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现行钉螺孳生的地理特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