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60例慢性肝病患者AP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AR)功能、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交叉研究及有关凝血象测定。发现慢性肝病时PAR下降与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异常者延长的秒数呈负相关,与病情严重性相一致,可作为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的参考指标。用血小板聚集交叉试验检测20例慢性肝病患者,发现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的原因是血浆因素及血小板因素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照研究了20例CMPD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功能,并观察了其中 13例患者和 8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超微结构。发现CMPD患者血小板粘附功能与ADP、肾上腺素、胶原、瑞斯脱霉素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均降低,血小板内致密颗粒数减少。由此表明CMPD 患者具有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障碍。作者认为这种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但从本研究结果还看不出血小板功能变化与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之间有何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3.
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含有高浓度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精制鱼油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口服鱼油4周后,普通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的血小板对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的聚集均有明显减弱;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高脂组减弱明显,普饲组较少减弱。而我国北方居民常食用的花生油对普饲组和高脂组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影响。动物食用富含DHA的精制鱼油可减弱血小板对多种聚集诱导剂的反应。这对预防心血管病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检测了2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钙调素含量及血小板部分功能,发现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钙调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血小板活性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果提示,钙调素的含量变化有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鱼油和玉米油在有猪油存在时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将大白兔分为鱼油、玉米油和猪油3组。3组饲料除含2.5%猪油,再分别加3.5%的鱼油、玉米油和猪油,喂兔12周。第3周后,鱼油组兔血小板脂肪酸组成中++碳五烯酸(EPA)含量即高,第9周达10%,而玉米油和猪油组只含EPA0.17~0.40%;EPA和花生四烯酸比值,鱼油组为0.49~0.92,玉米油和猪油组为0.02~0.03。第6周后,全血和富含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聚集性,鱼油组显著低于另2组(P<0.05)。表明在同时进食猪油时,鱼油能抑制兔血小板聚集,玉米油不具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建立了兔右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观察鱼油制剂在球囊血管成形术中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用药剂量对血小板数无影响,但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理论上有助于减轻成形术局部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局部血栓形成及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建立了兔右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观察鱼油制剂在球囊血管成形术中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用药剂量对血小板数无影响,但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理论上有助于减轻成形术局部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局部血栓形成及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聚集交叉试验是一项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或亢进原因的有价值的实验方法之一。本文对Rubin法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并对试验方法进行某些探讨,用本文改良聚集交叉法检测20例慢性肝病患者,发现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的原因,血浆因素及血小板因素两者兼而有之。10例健康人交叉试验结果却极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及体外循环后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粘附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均有明显的影响。同时,结合文献讨论了影响血小板功能的原因,探讨了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30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鱼油后血脂、载脂蛋白、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鱼油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结果显示:服用鱼油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总有效率66.7%,平均下降37.1%(P<0.01);总胆固醇(TC)水平降低,总有效率53.3%,平均下降16.0%(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及B(apoA1,apoB)水平无明显变化;但HDL-C/TC,HDL2-C/HDL3-C,apeA1/apoB比值服药前后差异显著(均为P<0.05)。服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研究结果说明鱼油制剂(EPA+DHA840mg/d)能有效调整血脂水平,以降TC效果明显;显著改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恢复期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5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治愈并停药3个月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共5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利巴韦林喷雾治疗,伴高热者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症处理;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5天,于激素治疗结束后第7、20天2次监测血压、血小板计数、血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第7天时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复发者,第20天治疗组复发2例(7.7%);对照组复发8例(32%)。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7天、20天两次监测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治疗组第7天监测发现1例轻度肝功能损害,第20天监测肝功能已恢复正常。结论短期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在恢复期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血小板减少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报道正常人80例及血小板疾病20例(包括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以ADP诱导,应用国产BS-631型血小板聚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波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张娟  祝子敬 《实用医技杂志》2014,(10):1060-106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F-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日本Sysmex i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慢性轻度肝炎患者30例、慢性中度肝炎20例、肝硬化25例、慢性重度肝炎25例和健康人群25名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白酶时间(TT)及血小板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各类慢性乙型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存在一定差异。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肝脏受损程度与其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根据肝病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的变化预测和观察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损害加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人的凝血障碍,已有大量资料表明,是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老年CRF病人的凝血功能变化及与血BuN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本文对13例老年CRF病人进行了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PAgT)及与 20例老年人正常对照(NC),发现老年CRF病人血小板聚集强度(MA)明显降低,并与血BuN值呈负相关,与文献报导相符。材料与方法受检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63.3岁。其中原发病为肾病综合征3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慢性肾炎3例、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普拉固和鱼油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血粘度、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对266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两组,普拉固组,初服10mg,每晚一次,8周后若TC仍>5.2mmol/L,LDL—ch>3.12mmol/L,则加量至20mg/d,每8周再查血脂,以达到TC<5.2mmol/L,LDL—ch<3.12mmol/L的量作治疗量继续服用。鱼油组,服美国深海鱼油一日三次,一次3g,均于服药8周复查血脂、血粘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等并作16月随访。结果:治疗8周,TC,普拉固组下降26%,鱼油组下降12%(P<0.01)。LDL—ch,普拉固组下降31%,鱼油组下降11%(P<0.01),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与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普拉固组分别增加104%和19%,鱼油组无明显改变。全血低切粘度,普拉固组减少23%,鱼油组减少10%(P<0.01)。平均随访16月,普拉固组中脑出血1例(0.8%),鱼油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例(5.3%),死亡1例(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普拉固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脂药,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粘度,减少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 ADP、肾上腺素及复合诱聚剂对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病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其中5例在血液透析前后分别测定。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血液透析有助于改善血小板功能。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尿毒症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血肌酐值呈负相关性,其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阿斯匹林对糖尿病人血糖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6例用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NIDDM患者加用阿斯匹林,观察其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36例NIDDM患者中29例的空腹血糖明显下降;21例测定了GHb者中15例GHb明显下降;19例测定了血小扳功能的患者中,15例的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血小板粘附半降低,8例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李艳  董自江 《中外医疗》2014,(35):70-7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血小板减少孕妇围产期凝血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该院产科的血小板减少孕妇48例,选取血小板正常孕妇26例做为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组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值分为两组:一组血小板计数(80-99)×109/L(n=28)、二组血小板计数〈80×109/L(n=20)。血小板减少组和对照组均测血小板计数、TEG。比较血小板减少组和对照组产时出血量、是否输注血小板及麻醉方式。结果对照组、血小板减少一组TEG检测结果为高凝状态(与未孕期TEG参考值比较R值、K值降低,α角、MA值、CI值显著升高),血小板减少二组发现三例存在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K值延长,MA值及CI值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减少二组的输血小板治疗显著增多(P〈0.05),血小板减少组椎管内麻醉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孕妇TEG结果提示高凝状态。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血小板减少孕妇TEG检查结果正常者产后出血风险不高于正常孕妇,TEG检测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合理输注血小板改善凝血状态及选择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疾病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及其意义鲁璠,邱玲(赣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41000)早已发现急性脑血管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本文对60例脑梗塞、26例脑溢血进行了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为急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血常规、凝血功能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探讨严重脓毒症患儿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 72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对血小板计数变化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凝血功能监测与骨髓细胞学检查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血小板减少患儿中,20例(68.97%)伴有凝血功能异常;9例(31.03%)骨髓巨核系成熟障碍;13例血小板<50×109/L中给予积极处理11例(84.62%),纠正7例(63.64%),死亡4例(36.36%);未能积极处理2例(15.38%),全部死亡。结论血小板持续进行性下降提示预后差。血小板减少有两大原因,一是凝血功能障碍致血小板过度消耗;二是骨髓巨核系成熟障碍。二者处理措施有别,针对病因积极处理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