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后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后疗效不佳及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行MED手术优良率,总结分析疗效不佳和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4.7%。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2例;椎间隙感染1例;残留腰椎间盘再突出2例;神经根管狭窄1例。结论为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正确的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根据病变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仅摘除突出髓核组织而不进入纤维环内的改良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MED术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均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疗效优81例,良5例,治疗优良率100%;82例获随访3~36(10±3)个月,无相应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均未发生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大血管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改良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保持脊柱稳定性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髓核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自1998年6月~2009年6月,选择47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X线机、CT和DSA引导下行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术后随访2~9年(平均5年)。结果:采用William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87例、良119例、可62例、差7例,优良率85.47%。结论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吴爱华  陈洪 《全科护理》2009,7(31):2855-2856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24个月,优60例,良18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7.5%。[结论]加强围手期及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24个月,优60例,良18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7.5%.[结论]加强围手期及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佳,但前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臭氧髓核消融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病,系由于外伤或正常的活动使椎间盘压力增加,髓核从纤维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发病率最高的为腰4、5及腰5髓1椎间盘。临床表现为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跛行、神经功能损害等。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非手术疗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牵引、中医按摩复位等和手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或椎管减压治疗。但非手术治疗一般疗程漫长,不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和恢复劳动力,而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远期效果不佳等。“椎间盘突出臭氧髓核消融术”是第3代椎间盘介入治疗技术,最早由意大利Marco—Leonardi教授首创,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5月采用此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及时解除了患者的痛苦,且元1例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减压粘连松解,髓核摘除术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为下腰椎节段突出伴有椎管狭窄症。随访4a,根据粘连原因及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以及术后的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椎间盘突出症较大者,粘连性较轻者术后疗效佳。反之疗效较差。结论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与手术是否彻底及周围粘连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术中尽量保护骨性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损伤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摘除术治疗的136例腰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的疗效。病例选择条件:均为下腰单节段突出侧突型,不伴有椎管狭窄。随访5~9年,平均7.8年。根 据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术后疗效 分析。结果:椎间盘髓核突出较大,纤维环破损较小者,术后疗效佳,复发低,髓核突出较小或纤维环破损大者,术 后疗效差,复发高。结论: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IV型(髓核游离,纤维环破损较小)治疗效果佳,术中应注意 保持脊柱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单间隙159例,双间隙27例,共计213个间隙,均位于L4、5和/或L5S1。其中L4,129例个间隙,L5S1。84个间隙。突出类型:旁侧型146个,中央型67个。结果共摘除突出髓核213个。术后17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按Maenab标准评分,优156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95.51%。一个间隙平均手术时间52min,两个间隙平均93min。出血量20—250ml,平均107ml。髓核遗留1例,经原切口椎间盘镜下再手术取出游离髓核组织约1.5g,术后症状缓解;术中硬膜撕裂6例均〈0.5cm,经放置明胶海绵,严密缝合切口,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牵拉损伤2例,经药物治疗3个月痊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日间手术全程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3月31日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日间手术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日间组,实...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reported that, in non-degenerate discs, the nucleus pulposus migrates posteriorly during flexion and anteriorly during extension with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However, in these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stances have been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nucleus pulposus migr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ality of migra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with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changing postures.

Meth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were obtained of the lumbar spines of 25 asymptomatic volunteers in sitting, standing and supine postures.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height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the anterior -posterior length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nucleus pulposus, 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margins of the nucleus were measured from mid-line sagittal images.

Findings

Changing postures altered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height of the disc and three types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cluding changes in the anterior -posterior lengths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nucleus pulposus, together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nucleus in the disc were found. The length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nucleus pulposus changed under the variations in spinal loading caused by posture.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apparent nucleus pulposus migration within intervertebral disc is actually deforma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length which depends on posture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load. In other words, adopting different postures deforms the nucleus pulposus and therefore, changes the posi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but there is no apparent nucleus pulposus migration with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相似文献   

13.
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经典方法,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目的:验证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0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行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用持针器夹持21G穿刺针,行L<,1-2>及L<,3-4>椎间盘右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闻盘行组织学观察,并将L<,2-3>椎间盘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椎间盘大多髓核完整,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清晰,纤维环结构接近正常,髓核组织中有大量髓核细胞.造模后第4周髓核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第12周时髓核中主要为纤维组织,伴有极少量髓核细胞.结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可为应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髓核摘除后椎间盘会随时间出现什么样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兔腰椎间盘髓核穿刺抽吸术后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用21号针头行L3“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L2/3椎间盘作为正常对照椎间盘,于抽吸后2,4,8,12周时按照分组取8只兔子行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测量L3/4、L2/3椎间隙高度并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行正中矢状位MRI检查及椎间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髓核抽吸后2,4,8,12周椎间盘高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但8-12周变化减小,与正常对照组椎间盘相比,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显著降低(尸〈0.05)。抽吸后2,4,8,12周的髓核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8周时已达改良Thompson分级标准的4级。抽吸后凝胶状髓核组织随时间逐渐出现裂隙,形态逐渐紊乱,12周时呈现明显的纤维化表现,髓核4周时出现较多的类软骨细胞,呈现活跃状态,髓核细胞明显减少,抽吸后8.12周髓核内纤维样细胞增多,类软骨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环随时间逐渐出现扭曲,排列紊乱,突起,出现分层、纤维断裂现象。说明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后,兔腰椎间盘X射线高度、MRIT2加权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减弱,椎间盘组织逐渐出现退变病理改变,但8—12周其变化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不同影像学检查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搜集资料中症状典型的100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X线主要侧重于对颈椎弯曲度及其骨性结构改变的检查和诊断,给人以整体观;CT对椎体周围的软组织及椎间盘有很好的显示;MRI则对椎间盘及脊髓组织有更直观清晰的显像,有利于更早发现及诊断颈椎病。结论:不同影像技术在颈椎病检查方面各有所重,临床上对疑似颈椎病患者多根据其症状采取相应的一种或几种影像检查来进行确诊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发现,神经肽Y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交感神经节中有共存现象。目的:观察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正常腰椎间盘的共分布及在突出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共表达。方法:从10例尸体中收集完整的腰椎间盘,在另10例尸体中收集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作为对照组。收集30例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4/5或L5/S1需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取出髓核组织作为实验组。结果与结论:①正常椎间盘组织中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荧光双标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较多的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外1/3,但在椎间盘内2/3及髓核中未见或少量分布。②髓核的共表达,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荧光双标染色神经纤维的阳性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正常腰椎间盘组织中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布于纤维环外1/3部分,在纤维环内2/3部分及髓核组织未分布,但在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有大量的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共表达。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有关突出髓核占位性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程度及手法治疗的观察比较多见,尚缺乏从突出髓核内压力入手的相关量化研究.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髓核内压力对神经根受压程度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空军总医院全军正骨疗法中心.对象选择2002-10/2003-12空军总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正骨疗法中心行手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干预①30例手术患者根据直腿抬高试验分为直腿抬高阳性组、直腿抬高阴性组,测量术中患者突出髓核内压力大小;手术前后直腿抬高高度.②15例手法治疗患者,手法治疗后当即测量直腿抬高高度的变化.③椎间盘突出髓核大小测量为CT和/或MRI上横截面椎间盘突出顶点到椎体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内压力,突出髓核大小.②患者直腿抬高高度.结果纳入30例手术治疗患者,15例手法治疗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内压力,突出髓核大小手术患者直腿抬高阳性组患者突出髓核内压力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2.119±0.753),(0.483±0.420)kPa,P<0.01].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患者突出髓核大小无明显差异[(4.688±1.991),(4.857±2.033)mm,P>0.05].②患者直腿抬高高度手法治疗患者治疗后直腿抬高高度明显高于治疗前[(54.000±16.388)°,(72.668±15.338)°,P<0.01],手法治疗前后CT或MRI显示突出髓核大小无改变(P>0.05).结论①椎间盘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与突出髓核内压力有关,突出髓核内压力较大时患者直腿抬高受限,突出髓核内压力较小时直腿抬高不受限.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与突出髓核大小尚未见明显影响.②推测手法治疗可以通过降低突出髓核内压力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受压,可能不是仅依靠改变突出髓核空间占位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椎间盘为无血运组织,椎间盘髓核细胞为分化终末细胞,细胞增殖能力较差,体外培养难度较大.目的:探索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取小鼠椎间盘髓核组织,使用多次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培养髓核组织细胞,接种,传代,取第2代细胞,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椎间盘髓核细胞特征性分泌物Ⅱ型胶原和聚合蛋白的分泌量及mRNA的表达,并与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椎间盘髓核细胞贴壁后呈现软骨细胞的形态;Ⅱ型胶原和聚合蛋白染色均为阳性;Ⅱ型胶原和聚合蛋白mRNA表达与软骨细胞相同,与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存在明显差别.说明多次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纯净的椎间盘髓核细胞,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9.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程中,常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但有关骨水泥进入椎间盘后对椎间盘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0.001%,0.01%,0.1%,0.5%,1.0%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处理人正常髓核细胞,以常规培养的人正常髓核细胞为对照,以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不同体积分数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影响.体积分数0.001%,0.0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体积分数0.1%,0.5%,1.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明显抑制人正常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且该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处理3,6 d 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颗粒体积分数为0.1%,0.5%和1.0%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抑制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20.
背景: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髓核从断裂的纤维环中突出,因此可以设想,在髓核脱出前使其凝固成一个坚韧的整体是有可能阻止椎间盘突出发生的。目的:观察明矾溶液对椎间盘髓核的凝固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09/2003—04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动物实验部完成。 材料:成年健康杂种犬,离体实验9只犬,在体实验17只犬,体质量16-20kg,雌雄不限。 方法:①离体实验:从5只犬取20个离体椎间盘,分为4组,每组5个椎间盘,分别置于2.5%,5%,10%明矾溶液及生理盐水溶液中浸泡1d和10d。另从4只犬取16个离体椎间盘,包含L2/3,L3/4、L4/5、L5/6,将4种溶液015mL分别注入离体椎间盘标本中。②在体实验:另外从17只犬体中取68个活体椎间盘,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入组、10%明矾溶液1点穿刺组、10%明矾溶液2点穿刺组,每组17个椎间盘。分别于术后3d、2周、1个月、3个月取材。 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椎间盘髓核的凝固效果、组织学变化,初步筛选合适浓度的明矾溶液。②对椎间盘髓核进行大体观察、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离体及在体实验中,生理盐水对椎间盘髓核无凝固作用,明矾溶液浸泡可以使离体椎间盘的髓核凝固,且随着明矾溶液的浓度增加,凝固的髓核体积逐渐变小。②离体椎间盘内注入明矾溶液后,髓核未产生凝固。在体椎间盘内注入10%明矾溶液后,椎间盘髓核发生凝固,术后1个月达到最强的凝固效果表现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的凝集反应,2个穿刺点时可出现2个凝固的团块,凝固髓核的间质成分增多。③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检查证实间质中为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 结论:明矾溶液可促使髓核产生以注射点为中心的凝固作用.其可能与明矾溶液刺激髓核继发产生的胶原增多及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