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牙合)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牙合),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运用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患者 14例 ,利用上颌前段牙弓和下牙弓组成口内支抗系统 ,通过推簧和Ⅱ类牵引 ,分次远中移动上颌牙 ,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的覆盖。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后 ,整个上牙弓远中移位 ,上切牙突度减小 ,Ptm- 6距减小 (P <0 .0 5 ) ;鼻唇角、上下唇角及上唇长增大 (P <0 .0 5 ) ;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因上颌牙弓前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B函数,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应用SPSS11.0软件包将2组弓形中的尖牙宽度(Wc)、磨牙宽度(Wm)、尖牙深度(Dc)、磨牙深度(Dm)以及e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上、下牙弓宽度在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而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正畸治疗中,有时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的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腭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加T形弓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为解除前牙拥挤和内收前牙、改变牙弓突度开拓间隙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例上颁前牙轻中度拥挤或上牙弓轻中度前突,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侧貌无明显异常的安氏Ⅱ错[牙合]病例,采用腭部微钛钉种植体加前牙舌侧T形弓做支抗,利用NiTi推簧远中移动磨牙开拓间隙。结果:所选病例磨牙均由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使安氏11错黔得以矫正。结论:腭郜微钛种植体支抗加T形弓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可以获得较强的支抗,临床操作简单,同时减少种植体的数量,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猞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验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mm和3.04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猞减少3.37mm、覆盖减少4.42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验,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6.
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用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患者14例,利用上颌前段牙弓和下牙弓组成口内支抗系统,通过推簧和Ⅱ类牵引,分次远中移动上颌牙,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的覆盖.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整个上牙弓远中移位,上切牙突度减小,Ptm-6距减小(P<0.05);鼻唇角、上下唇角及上唇长增大(P<0.05);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因上颌牙弓前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恒牙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其牙弓形态与上下颌宽度比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5 8名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的牙列记存模型进行研究 ,分别测量其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 ,并计算其尖牙宽度与磨牙宽度之比 ,即代表牙弓形态 ,随后分析牙弓形态与上下颌宽度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上下颌牙弓宽度之比与上下颌的牙弓形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对恒牙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进行矫治时 ,根据不同的牙弓形态 ,对牙弓宽度进行相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0.
下颌第一双尖牙拔除后牙齿自行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1名安氏II类和I类恒牙H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拔牙时平均年龄13.2岁。拔牙后上牙弓即开始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下牙弓拔牙后不作处理。采用牙齿自行调整法,平均观察6.8个月。对本组病例进行拔牙前后的牙He模型测量及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下颌磨牙前移很少,不尖牙远中移动和下切牙直立明显,拔牙间隙和下前牙拥挤度显著减少。作者认为,对于临床拔牙病例,应用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