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结果96例中获随访83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9例,无明显变化的62例,症状加重者12例。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需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大多数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脊髓栓系松解术仅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3.
脊髓栓系综合征63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所有病人皆行详细神经系统检查,腰部摄征和MRI检查,按院1994年提出的分类方法、MRI影你和术中所见对病变类型进行分类。部分进行肾脏、输尿管及膀胱超声检查。进行统计评价。均经手术治疗,予栓系松解,术后近期疗效按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级评定。结果 63全钙肢感觉障碍36例(57%),下肢运动障碍者19例(30%),足部畸形者34 相似文献
4.
努力提高脊髓栓系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士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4):197-198
随着磁共振影像(MRI)技术的问世,脊髓影像学检查有了新的突破,先天脊椎裂、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的认识日益深入。20年来对其病因、病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何提高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病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腰骶部脊椎裂,个别还可存在脊髓纵裂等其他畸形,出现脊髓终丝的短粗、纤维束带,硬膜内、外脂肪瘤等,造成圆椎的低位固定,称为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另一原因是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术后的脊髓粘连所致,据统计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约1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TCS患儿1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观察疗效。结果13例随访6个月~1年,有下肢功能和感觉障碍及直肠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中好转3例,无效2例,10例无症状者未出现脊髓栓系症状。结论对TCS患儿应及早正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脊髓栓系松解术可缓解部分患儿症状及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6.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理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3例患儿脂肪瘤与脊髓的关系,将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分为圆锥上型、圆锥旁型和圆锥下型。各型有其相应的X线特征及临床症状。手术治疗应小块分次切除脂肪瘤避免副损伤,使脊髓尽量复位,仔细缝合硬膜切口预防脑脊液瘘。对於脂肪瘤以下部位感觉迟钝的病例应做改良切口,防止发生切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手术疗效的因素,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TCS患儿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沿脊柱后正中切口,切口上界至病变上端正常解剖结构处,下界至栓系终端病变(在骶尾部附着处),打开骨性椎管暴露硬脊膜,脑膜剪剪开硬膜,切除病变,分离出马尾神经,松解脊髓圆锥,再游离终丝。最后完整修补缺损硬脊膜,选择性切断增粗变短的终丝,以达到解除脊髓栓系、降低脊髓张力的目的。结果40例TCS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治愈24例,排便、排尿等功能恢复正常;好转9例,排尿、排便功能及肢体病变1项明显改善;症状恢复缓慢5例,术后随访期间,排便、排尿等功能恢复与术前症状一致;2例因骶神经发育不全而术后无变化2例,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本组完全松解26例,总有效率为60.71%;部分松解12例,总有效率为31.58%;未松解2例,有效率为0。结论准确的诊断、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尽早手术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愈儿童TCS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脊髓栓系综合征 (tetheredcordsyn 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牵拉圆锥 ,致使圆锥部处于低位 ,脊髓发生病理改变 ,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症候群。TCS多见于幼儿及青少年 ,成人相对少见。1 994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我们共诊治幼儿及青少年TCS1 0例 ,均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使许多逐渐加重的临床症状得以控制 ,随诊疗效良好。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 4个月~ 1 4岁 6例 ,1 4~ 1 8岁 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1周~ 5年。随诊 4个月~ 6年。二、临床特征1 .症状和体征 以小便失禁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内科诊断.方法 对22例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8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5岁,平均(6.32±2.15)岁,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5 d~15年.主要临床表现有:腰骶部凹陷3例,腰骶部皮下包块3例,二便失禁9例,肢体运动障碍9例,肢体萎缩5例,下肢疼痛2例,足部畸形5例,步态异常5例,肛门闭合不全7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感觉异常2例,腱反射异常9例,巴氏征阳性3例.所有患儿均进行脊髓MRI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脊髓圆锥低位和终丝增粗.另外,还发现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脊髓空洞症、藏毛窦、硬膜内畸胎瘤、脊髓纵裂、椎管囊肿等改变.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本病预后的关键.掌握不同年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类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胎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栓系综合征大鼠的病变脊髓中,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从孕17d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证实其特性。制作大鼠脊髓栓系模型,3d后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人病变脊髓内,2个月后观察大鼠的运动功能,处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脊髓栓系大鼠移植干细胞后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元数目增多,显著好于未移植组。免疫组化方法证实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存活、迁移、分化成神经细胞。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内、体外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移植神经干细胞是治疗脊髓栓系神经变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B超早期诊断新生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录找简单安全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方法 选术前行B超检查的20例新生儿TCS,将其术前B超检查所见与手术前MRI(5『20)检查所见及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手术前B超检查与手术中所见相似,而且B超检查简单、安全,能详细了解脊髓搏动情况及其他病理情况。结论 B超能早期诊断新生儿脊髓栓系综合征,而且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tetheredcordsyndrome ,TCS)常见于脊柱裂及其修补术后[1] 。早期诊断、早期行TCS松解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报道了TCS患儿 38例 ,对其诊断及治疗特点进行了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5年 6月~ 2 0 0 0年 2月住院的TCS患儿 15 0例 ,其中新生儿 38例(2 5 % ) ,男 2 5例 ,女 13例 ,生后 1h~ 3d8例 ,4~ 17d 8例 ,18~ 2 8d 2 2例。二、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 ①腰骶部包块36例 ,同时伴有大小便失禁 2例、马蹄内翻足 2例、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1例 ;②双下肢异常 1例 ,双下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儿的神经损伤。方法2001年5月42006年5月对105例TCS患儿行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osterior tibial nerv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tudy,PTN—SEP)和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motor conductive velocity,MCV)检测,以及盆底肌肌电图检查。结果TCS患儿皮层电位以及马尾电位潜伏期延长,腘窝处周围电位潜伏期无延长。胫神经MCV异常率34%,58%波幅降低,腓总神经MCV异常率24%,33%波幅降低。盆底肌肌电随着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由静息状态无自发电位,可见持续收缩电位,小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时限、多相波升高,大力收缩募集相基本正常.发展到静息状态有自发电位,无或有极少量持续收缩动作电位,小力、大力收缩无动作电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判断TCS患儿的神经损害程度及范围,了解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疗铲与病理类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疗效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随访TCS术后患儿45例,通过临床评分,观察术后疗效,并分析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患儿术后神经症状多有所改善或无变化,部分出现症状恶化。 相似文献
15.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原因牵拉圆锥,使圆锥位置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症候群.临床少见,一般多见于儿童,易被误诊.TCS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终丝粗大型,表现为终丝短而粗大,横径超过2 mm,致使圆锥位于L3水平以下.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由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终丝粗大型TCS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脊髓栓系综合征电生理检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生理检测技术,评价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神经功能改变。方法对TCS患儿组及对照组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胫后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TCS患儿组PTN-SEP检测出现皮层电位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甚至消失,部分马尾电位波幅消失;MCV轻、中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甚至出现传导阻滞,病变随病情而加重。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在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在磁共振(MRI)脊髓栓系综合征(TC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我院10年来收治的336例TCS病人的情况,结合患儿MRI诊断分析手术前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MRI可详细了解脊髓圆锥位置、终丝、椎管内外脂肪瘤、脊髓脊膜及脊柱等各种病理变化。结论MRI可为TCS的病因、诊断和手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神经分离松解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通过54例手术,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解除栓系,分离粘连,梳理神经。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33例,无变化18例,加重3例,26例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的观察,术后均有明显好转。3例术后MRI显著脊髓末端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提倡手术,手术后恢复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大小便功能恢复的测定。下肢及足畸形肌电的改善都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后遗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64例TCS后遗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手术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国际马蹄内翻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的评分标准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侧足受累35例(左侧13例,右侧22例),双侧足受累29例。原发型TCS 53例,继发型TCS 11例。并发症:感觉障碍者26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23例(部分丧失18例,失禁5例),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和肌营养不良者1例,小脑扁桃体疝2例,脊柱侧弯10例,肋骨发育畸形3例和脊髓空洞22例。疗效:优10例16足,良21例36足,可25例31足,差8例10足。本组病例中,11例既往在多家医院未能明确发病原因,误诊或者漏诊率为17.2%(11/64例)。结论儿童TCS继发足畸形以马蹄内翻足居多。临床误诊漏诊现象较普遍,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明确病因及对因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Ⅰ期手术治疗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realformation,SCM)为较少见的脊髓发育畸形,常伴有脊髓栓系而导致双下肢发育不良、感觉减退、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多种神经功能障碍。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4年2月共收治12例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均采用Ⅰ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4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