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桃夹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受压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彩色双功能超声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诊断标准尚不一致;治疗以保守为主,介入治疗正逐步取代手术治疗成为首选的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2.
杨联国  王羽  JIN Shan 《腹部外科》2013,26(2):124-125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间3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一期手术治疗29例,分期手术5例,单纯结肠造瘘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治疗是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选择合适术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肝切除范围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胆管上皮的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且肿瘤具有沿胆管生长和向胆管外侵犯的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一直均较低。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VHL综合征患者4例.例1,男,56岁.主诉乏力、心悸2 d.空腹血糖2.37 mmol/L.CT检查示左肾上、下极3个肿块,直径分别为8.0、7.0、4.0 cm.10年前行脑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例2,女,57岁.主诉左腰痛不适1个月.CT检查示左肾上腺、左肾、胰体肿物,直径分别为2.7、4.5、2.1 cm.例3,女,39岁.查体发现左肾上腺占位1个月.CT检查示左肾上腺3.0 cm×4.0 cm实性占位,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既往有小脑、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及双侧肾癌手术史.例4,女,41岁.B超发现双肾肿瘤1个月入院.CT检查示左肾、左肾上腺、右肾、胰腺肿物,直径分别为4.0、3.0、1.5、2.0 cm.1个月前行y刀治疗多发脑部肿瘤.结果 4例均手术治疗.例1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报告肾血管周细胞瘤,随访6个月右肾未见异常.例2行左肾、左肾上腺、胰体尾及脾切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切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除术,避免肾上腺全切术.腹部多器官肿瘤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 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除术,避免肾上腺全切术.腹部多器官肿瘤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 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胆管结石701例经验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赛雄  林守诚 《腹部外科》1993,6(3):117-118
本文对701例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病例进行了临床探讨。根据本文资料的随访结果表明胆总管切开引流术是常用有效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方式。对局限于左侧肝内胆管结石伴有左肝内胆管狭窄的患者可考虑作左肝叶切除附加各种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首选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0年6月术前确诊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5~130rain,平均79.6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20.1ml。术后随访3~22个月,平均9.1个月,恢复良好。1例因ESWI。后1周内行后腹腔镜左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输尿管周围粘连明显,不易分离,损伤左肾下极迷走动脉而改行开放手术。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望作为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1例患者病情简介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患者,男,56岁。因乏力、出汗、心慌1年2006年10月12日以低血糖入院,行CT诊断为左肾癌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左肾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曾于1994年因头痛、呕吐入院,经手术治疗诊断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左肾转移性血管外皮细胞瘤,免疫组化:CD34+,Vim+。HMB45-,Actin-,EMA-,AAT-。结论肾转移性血管外皮细胞瘤少见,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恶性者可试行放射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tskin瘤,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50%以上。手术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根治性切除率仍较低,且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肝门部胆管癌仍是外科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正>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夹层裂口及假腔只侵及降主动脉的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成为Stanford B型AD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为TEVAR术中支架移植物需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的这部分Stanford B型AD。常见有:(1)夹层近端裂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15 mm,约占B型AD 24.5%~([1]);(2)夹层近端裂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15 mm,但夹层假腔逆撕,使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特点.方法:30例CAPD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容量负荷过重是急性左心衰的主要原因,改为间歇性腹透(IPD)或临时改血液透析后,25例心衰竭得到纠正,5例死亡.结论:调整透析方案、增加超滤脱水是治疗CAPD并发急性左心衰的首选,抗心衰药物不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MTSCC)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 报告1例37岁男性左肾占位性病变之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 术中见左肾上极与腹膜黏连严重,游离肾门,局部解剖不清晰,伴多发淋巴结肿大.行开放性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学诊断: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CK++、HCK++、Vimt-、F8 -、CD34 -、CK-.结论 罕见肾脏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恶性程度低,早期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病人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左输尿管下段占位,左肾积水。行左输尿管病变段探查术,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淋巴瘤,遂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术后病理回报证实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Ⅰ~Ⅱ级。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生存状态良好。结论: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极罕见的肿瘤,确诊需行内镜检查及活检,手术切除肿瘤段,解除梗阻,并尽可能保留肾功能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5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23例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腹腔镜组)、22例行开腹肝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开腹组)。结果:腹腔镜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开腹组(均P0.05);而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肝功能指标、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均无结石残余;腹腔镜组发生胆汁漏1例,开腹组发生肝断面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43例,无结石复发及腹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外叶胆管结石与开腹途径相比疗效相当,但腹腔镜组术后恢复快,可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7年6月,对23例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手术,应用腹腔镜下肝门阻断器阻断第一肝门的血流,电刀、超声刀等断肝,肝断面腔镜下用肝针缝合,并喷洒生物蛋白胶。结果2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31.7±33.9)min,术中出血(297.9±124.0)ml。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5±1.3)d。随访20例,随访率87%(20/23),均存活。随访时间2~12个月9例,无复发;13~24个月11例,复发3例。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肝癌局限于左外叶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左甲状腺素钠(L-T4)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首选药物,甲状腺功能维护可于术后早期进行,L-T4的需要量受多个因素及目标TSH的影响,实施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特殊性(依从性差、妊娠、老年),并定期(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目标TSH调整最佳用药剂量,避免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T3分次给药或L-T4/T3联合治疗可作为L-T4治疗失败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肾类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59岁女性患者体检时偶然发现无症状左肾肿物,患者无类癌综合征。CT示左肾下极肿物,直径约3.8 cm,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患者行经腹膜后途径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突触素,CD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波形蛋白,CK18呈阳性。病理诊断:左肾类癌T1a期。术后未行辅助治疗,随诊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类癌极其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局限性肾类癌的治疗首选完整的外科切除,其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压电晶体碎石机治疗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89~2010年ESWL治疗的泌尿系结石49172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7629例(右输尿管上段结石7716例,右输尿管中段结石4178例,右输尿管下段结石7111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9142例,左输尿管中段结石1712例,左输尿管下段结石77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碎石后2周行超声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一次排净率为72.71%,右输尿管中段结石一次排净率为73.21%,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一次排净率为80.91%,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一次排净率为74.17%,左输尿管中段结石一次排净率为73.89%,左输尿管下段结石一次排净率为82.48%。结论:单纯B超定位ESWL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法,排石率高,不受阴性结石影响,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少、无x线伤害、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术在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LLH)外科治疗中的地位,对20年收治的112例LLH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①LLH的常见病理类型是同时累及左外肝管(LEHD)和左内肝管(LMHD),占831%,孤立性LEHD或LMHD结石分别为123%和0。②左肝管狭窄合并率为598%,LEHD和LMHD分别为840%和848%,均以重度狭窄为主。③左半肝切除术较肝左外叶切除术的结石残留率低(71%vs212%,P<001),随访良好率高(857%vs470%,P<005);临床上对LLH主要采用肝左外叶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89%),左半肝切除术仅占125%。④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是LMHD结石残留或复发和对左肝管狭窄处理不当,分别占625%和375%。⑤左半肝切除术在手术用时、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与左外肝切除术无明显差异。认为大多数LLH的病理改变系弥漫性(左内和左外均有)和多级性(一、二级肝管均受累),用肝左外叶切除术处理常可导致LMHD和左肝管病变遗留,影响远期治疗效果,以左半肝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左内肝管受累时首选而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多见于儿童。早在公元150年GALEN和LEONARDO就认识到VUR。目前,本病治疗方法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尽管有些外科手术在某些病例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保守治疗仍是VUR治疗首选的情况。然而,VUR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存在争议。我们认为大多数VUR患者仍应首选保守治疗,选择方法及理由如下。1观察疗法可为VUR消退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0.
正【内容简介】肝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仍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该视频详细展现了对一肝血管瘤病例的手术切除过程:探查腹腔显露肝血管瘤位置,根据血管瘤的位置游离肝周围韧带、肝圆韧带、肝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及左三角韧带;缝合左肝缘,将肝脏向右侧牵拉固定,充分暴露血管瘤及手术创面。超声刀小步慢行分离肝实质,夹闭供应瘤体的主要血管分支,用吸引器或超声刀紧贴瘤体包膜与肝实质的间隙进行剥离。剥离下的肝血管瘤组织装入标本袋取出,肝脏创面妥善止血后,于肝创面附近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