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景艳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40-40,58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检测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的40例NAFLD患者(对照组)和在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治疗的40例NAFLD患者(实验组)的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FINS、HOMA—IR、AIJ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有效改善NAFLD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
魏江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0):1201-120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7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罗格列酮组21例、还原型谷胱甘肽组23例及两药联合组34例。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HOMA-IR改善情况。结果两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罗格列酮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总有效率;两药联合组治疗后AST、ALT、TG、TC比单一罗格列酮组治疗后AST、ALT、TG、TC下降更明显;两药联合组治疗后FPG、FINS、HOMA-IR、TNF-α比单一原型谷胱甘肽组治疗后FPG、FINS、HOMA-IR、TNF-α改善更明显。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使用罗格列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降低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HOMA-IR,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邓家英  彭浩 《西部医学》2012,24(7):1375-137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9%(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TG、TC和LDL-C为(46.46士11.26)U/L,(50.55士14.62)U/L,(1.92士0.32)mmol/L,(4.37±0.38)mmol/L和(2.27±0.41)mmoI/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DL-C为(1.68士0.30)mmol/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情况,且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邱奉林  万国琳 《当代医学》2013,(31):138-13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o年5月-2012年4月接受临床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罗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检测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肝功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可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肝功指标,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 将78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罗格列酮4 mg口服,2次/d;对照组加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1次/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肝功能及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8±19)U/L和(67±1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7±8)U/L和(46±17)U/L]、谷氨酰转肽酶[(61±10)U/L和(72±14) U/L]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男女血清瘦素水平[(11±9) ng/ml和(26±15)ng/ml]与治疗前[(16±7)ng/ml和(33±17)n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1.37,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NASH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联合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各自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血脂、肝酶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症状、体征、肝脏B超表现。结果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体质量下降明显(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NAFLD的治疗有效,联合二甲双胍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32例T2DM合并NAFL患者,在口服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基础治疗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ISI升高(P<0.01)。TC、TG、LDL-C、GPT、GOT显著下降(P<0.05),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超影像学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改善T2DM合并NAFL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谱,减少胰岛素抵抗,逆转肝脂肪变性和NAFL所致的肝脏酶谱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预防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罗格列酮预防组高脂喂养12周制备NASH模型,罗格列酮预防组同时每天予4mg/kg罗格列酮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并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糖代谢、脂代谢、肝功能和脂质过氧化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升高,血清和肝匀浆脂代谢紊乱,ALT、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预防组糖脂代谢、ALT、AST等指标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血清和肝匀浆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on competence,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较正常组变化明显,而罗格列酮预防组可显著改善上述脂质过氧化指标(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全面、有效地减轻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糖脂代谢紊乱的防治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和M组,分别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于4周末验证有脂肪肝后,M组再随机分为B、C、D和E组,各大鼠饲养不变,其中,C、D、E组分别予低、高剂量大黄素、二甲双胍干预。8周末测定肝指数、OGTT、转氨酶、血脂及肝脂质含量,评价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程度。结果 C、D组肝指数和血ALT、AST均较B组降低(P<0.01)。大黄素可改善糖耐量(P<0.01)。与B组比较,大黄素能降低血TC、TG、LDL及降低肝TC、TG含量(P<0.01),均有剂量依赖关系(P<0.01);同时D组血HDL较B组升高(P<0.01)。与B组比较,C、D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有不同改善(P<0.05,P<0.01),而肝脏炎症均有改善(P<0.01)。结论大黄素具有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NAFLD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41例)。治疗组予罗格列酮4mg/d口服,连续6个月,低脂饮食;对照组予低脂饮食。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肝纤维谱,包括透明质酸酶(HA)、血清Ⅲ前胶原(P-Ⅲ-P)和Ⅳ型胶原(ⅣC)。结果:对照组HA、P-Ⅲ-P、Ⅳ型胶原治疗前后分别为[(152.5±9.3)mg/mlvs(168.8±12.1)mg/ml]、[(250.6±39.3)mg/mlvs(241.3±32.5)mg/ml]、[(199.8±28.0)mg/mlvs(204.5±24.1)mg/ml],而治疗组HA、P-Ⅲ-P、ⅣC;台疗前后分别为[(148.8±8.0)mg/mlvs(113.8±6.0)mg/ml]、[(199.9±10.1)mg/mlvs(129.8±6.7)mg/ml]、[(180.5±12.5)mg/mlvs(121.5±9.2)mg/m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HA、P-Ⅲ-P、ⅣC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无变化(均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改善NAFLD患者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维生素C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血脂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改善(P〈0.01),肝脏B超影像学显示有所改善;对照组所有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诊断为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者为病例组,另外4l例非NAFLD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度,同时检测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以及转氨酶、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NAFL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同时,NAFLD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度评分(Gensini积分)也高于对照组。结论NAFL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步增高。文中拟建立一种可供研究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兔模型,研究其超声表现。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脂饮食(胆固醇2%,牛油10%,白糖5%,蛋黄粉8%,基础饲料75%)喂养。在0、12、16、20周时超声观察各组兔肝,20周末处死动物,取出兔肝,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超声和病理均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兔造模成功。造模12、16、20周时实验组兔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2.43±0.17)kg vs (2.25±0.18)kg ,(3.04±0.25)kg vs (2.56±0.13)kg,(3.55±0.22)kg vs(3.10±0.13)kg,P﹤0.05]。超声观察12周时便有脂肪肝表现,实验组19只兔中8例为轻度脂肪肝,9例为中度,另2例为重度。随着喂饲期的延长,脂肪肝程度逐渐加重,16周以中度脂肪肝回声为主,20周以中重度脂肪肝回声为主,10例为中度,9例为重度,且3例有肝硬化腹水的表现。病理观察与超声结果一致,并可见纤维化表现。结论可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良好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兔模型,超声是监测脂肪肝形成过程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予高脂饮食,二甲双胍组同时予二甲双胍.12周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体重和肝脏湿重,检测血糖、血脂、氨基转移酶,做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对照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100%)均升高;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与正常组无差别,肝湿重、肝指数低于对照组.(2)血糖对照组较正常组增加,而二甲双胍组低于对照组、正常组;对照组存在脂代谢紊乱,二甲双胍组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3)对照组有程度不同肝细胞脂肪变性,脂变程度以中、重度为主,二甲双胍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轻度为主,无重度病变.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紊乱和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筛选NAFLD患者78例,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给予二甲双胍500mg口服治疗,每日3次,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胰岛素抵抗稳态指数(HOMA-IR)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NAFLD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血糖(FPG)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酰甘汕(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无明显变化;NAFLD患者的HOMA-IR显著降低,分别为(3.35±1.19)和(1.95±1.27),P〈0.01。结论: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NAFLD患者的FPG、FINS及肝功能等临床指标,并减轻IR程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危险因素是遗传、饮食习惯和缺少运动.发病机理主要是二次打击和四次打击.NAFLD的预后较好,饮食卫生和恒久运动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又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肝脏细胞内脂类物质异常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因此,NAFLD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NAFLD在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For the detection of steatosis,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iques have achieved great progress in past yea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is currently the most accurate test to detect hepatic steatosis. Some blood biomarkers correlate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but the accuracy is modest. Regarding liver fibrosis,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 (TE) has high accuracy and is widely used across the world. 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