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述部分责任能力的法学,医学与哲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述部分责任能力的法学、医学与哲学机理赵振光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我国法规只有无责任能力及完全责任能力。精神医学界虽然有关于部分责任能力建议文章的论述,鉴定单位也常有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的情况,但目前国内法律还没有明确的部分责任能力的条文,办案单...  相似文献   

2.
司法精神病鉴定责任能力评定20年变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20 年来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责任能力评定的现状。方法 以1989 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颁布为界,对前后10 年责任能力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规定后较规定前责任能力评定总体呈趋严的趋势( P< 0-01) ;对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性精神病障碍患者责任能力评定趋严( P<0-01、P< 0-01 和P<0-01) ;对盗窃、强奸和流氓危害行为责任能力评定趋严(P< 0-05) 。结论 规定后10 年较规定前10 年责任能力评定呈趋严倾向,动机论对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较深远,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缓解期违法犯罪的精神分裂症34例进行了分析,鉴定结论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26例,有责任能力8例。作者并就此类病人责任能力的评定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149例暴力案件主体责任能力评定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与精神病有关的暴力案件中被鉴定人责任能力评定中的分歧及其可能原因。方法:对149例暴力犯罪案件资料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重要影响的判别因子,然后对初、复鉴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初次鉴定和复核鉴定之间,责任能力评定的判别因子和一致性检验在精神症状、诊断、作案动机及责任能力评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诸多因素影响暴力案件中被鉴定人责任能力的鉴定,有必要研究出一套操作性和科学性较强的评定规范,以提高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患者暴力行为责任能力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暴力行为责任能力的评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抑郁症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特点。结果:责任能力评定除应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辨认和控制能力外,还应考虑到疾病分类、作案动机、与被害人关系、病前人格等。结论:应从严掌握、区别对待不同类型抑郁症责任能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6.
精神疾病中的凶杀行为与责任能力评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与凶杀行为的关系及责任能力评定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既往鉴定中精神疾病凶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凶杀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危害行为(P均小于0.01),而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及性变态出现凶杀行为,显著低于其他危害行为(P均小于0.01).对精神疾病患者凶杀行为责任能力评定绝大多数为无责任能力,少数为限定责任能力,极少为有责任能力.结论精神病人各类危害社会行为中以凶杀的发生率最高,危害性极大,应加强防范.尽管现时对精神病人危害行为任责任能力的评定趋严,但其凶杀行为的责任能力仍以无责任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7.
现实动机作案与责任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现实动机作案者与责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78例现实动机作案者的责任能力。结果:除24例无精神病外,其余54种有各种精神障碍的作案者中有31例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23例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无1例能完全免除责任能力。结论:动机论适合于司法精神鉴定实践,现实动机作案者,不论其精神状态如何,均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的58例违法精神病人分析广东省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515021)李植荣在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中,一直存在二分法与三分法的争议,核心在于是否承认部分责任能力的存在。尽管国内目前都采用部分责任能力这一鉴定结论,但在具体疾病及具体案例的评定...  相似文献   

9.
对抑郁症患者曲线自杀责任能力的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司法精神医学界对抑郁症病人曲线自杀(间接自杀)责任能力的评定意见不一致,其分歧有二:①抑郁症患者曲线自杀的病理是属于辨认障碍或属于控制障碍;②其辨认与控制障碍的程度是完全丧失或是明显削弱。此分歧引致有评定无责任能力或评定部分责任能力,作者对此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涉案责任能力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涉案责任能力评定的难点问题及内在规律,为消除相关案件审理中的阻滞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鉴定实践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涉案多维变量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其临床类型及特征,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进行深入探讨,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责任能力评定的内在规律。结果 研究表明被鉴定人对作案行为性质、后果认识的变量因素最为重要,精神分裂症患者限制责任能力的中间状态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被鉴定人在精神分裂早期、发作期、不全缓解期发生危害行为一般可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同时兼顾评定其有无受审能力,防止出现诉讼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明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责任能力评定的原则。方法 对天津市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委员会 1986年至 1998年间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 3 6例犯罪嫌疑人的鉴定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6例犯罪嫌疑人中有责任能力者 10例 ,占 2 7 78% ;有限定责任能力者 9例 ,占 2 5 % ;无责任能力者 17例 ,占 47 2 %。结论 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责任能力评定 ,作者提出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12.
251例暴力犯罪案责任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影响暴力犯罪案责任能力评定的重要因素。方法对251例暴力犯罪案例收集的资料用SPSS8.0统计包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重要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判别因子稍有差异,与责任能力三者相互之间呈高度相关;委托单位、动机、自我保护能力、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自知力障碍和医学诊断为责任能力评定的判别因子,组内回代检验总正确率为80.3%,组外考核总一致率为86.67%。结论暴力犯罪案责任能力评定的多元判别方程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从而有可能提高鉴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的量化评定:Ⅰ.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编制评定工具来探索对责任能力的客观量化评定。方法总结本中心16年来暴力作案责任能力的专家鉴定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鉴定理论与实践报道,参考国外的类似评定工具编制出《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CRRSV);根据专家鉴定经验确定评分标准,并通过对近年来鉴定资料的试评来确定界限值,最后进行初步的信、效度检验。结果CRRSV条目与国内大多数研究报道的辨认、控制能力和责任能力法学(心理学)标准相关因素一致,同时也能反映医学要件对责任能力的影响,信度和效度良好,有操作性。结论CRRSV与医学标准相结合可能对于客观地评定暴力作案的责任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司法精神鉴定责任能力评定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更科学、客观地评定责任能力的方法。方法对172例刑事案例资料用SAS软件包进行等级相关及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关因素及有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委托鉴定单位、思维形式障碍、妄想、幻听、情感障碍、复鉴诊断、年龄、案情、作案场所、工具、动机、幻视、个性异常、死亡人数、作案后表现、辨认能力、控制能力等因素与责任能力有关,而前6个因素及作案时间、意识障碍共8个因素为判别因子,建立了评定责任能力的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总正确率为759%。结论多元判别分析方法,有可能提供责任能力评定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涉案责任能力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涉案责任能力评定的难点问题及内在规律,为消除相关案件审理中的阻滞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鉴定实践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涉案多维变量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其临床类型及特征,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进行深入探讨,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责任能力评定的内在规律.结果研究表明被鉴定人对作案行为性质、后果认识的变量因素最为重要,精神分裂症患者限制责任能力的中间状态是客观存在的.结论被鉴定人在精神分裂早期、发作期、不全缓解期发生危害行为一般可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同时兼顾评定其有无受审能力,防止出现诉讼阻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5例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限定责任能力有关资料作一分析,并就限定责任能力的有关问题提出讨论。认为用三分法来评定责任能力在司法鉴定工作中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的70例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被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者的特点。方法 调查分析70例完全责任能力得鉴定资料。结果 被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者的送鉴单位以公安机关米,送鉴原因以其家属反映案犯有精神异常或智力低下,及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精神异常为主,违法类型以盗窃为主,医学结论表明在作案时无精神病或仅为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结论 掌握完全责任能力违法者的鉴定特点,有利于鉴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2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刑事案例司法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者违法的特点及责任能力评定。方法 对2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者违法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者违法以凶杀伤害案居多。结论 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依然是责任能力评定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评定心因性精神障碍司法精神鉴定责任能力的方法。方法 对72例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刑事案例资料用SPSS统计包进行等级相关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关因素及有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 作案方式,案情,意识障碍,妄想,幻听,举鉴者,作案动机,思维形式障碍,幻视,情感障碍,作案后果,作案对象,个性等19个因素与责任能力有关,有差别作用的因素为方式,案情,意识障碍,妄想,幻听,劳动环境,适应能力共7个因子,建立了评定心因性精神障碍责任能力的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总体判断正确率为93.3%。结论 多元判别坷作为评定心因性精神障碍责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抑郁症患者违法行为责任能力的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抑郁症患者违法行为责任能力的评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030)贾谊诚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李玉珊对精神疾病患者违法行为责任能力的评定,逐有日益严格的趋势,不但国内如此,国外也是一样。我国在80年代初期或以前,一旦被鉴定人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或其它重性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