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抑郁症和焦虑症障碍的共病率,以及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入组对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SDS)和临床大体量表(CGI)评估.观察流行病学资料,焦虑和抑郁症状群、自杀状况.用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中有关焦虑障碍的诊断清单评定患者合并的焦虑障碍.结果 共入组508例患者,首次抑郁发作为269例(53.0%),294例(57.9%)有过自杀观念,55例(10.8%)曾有自杀行为.45例(8.9%)伴精神病性症状.HAMD量表总分平均为(32.6±7.7)分;HAMA量表平均为(21.0±7.3)分,其中78.5%患者大于14分.抑郁症患者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68.9%(350例),16.7%共病多种焦虑障碍.焦虑障碍种类分布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为56.1%.焦虑对抑郁症的临床严重程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在共病与非共病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36.0%患者同时伴有躯体疾病.结论 抑郁症与焦虑共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现象,合并的焦虑障碍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1/3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2.
较多的抑郁症病人伴有突出的焦虑症状,且常首诊于综合医院。为了提高对此症的认识。我们对伴有和不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作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3.
百忧解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百忧解对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伴焦虑症状)32例和对照组(不伴焦虑症状)28例,均给予百忧解治疗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临床大体印象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两组百忧解治疗前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且不良反应轻.结论提示百忧解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 37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与35例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分析。 结果 :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动作减少、联想困难的发生率低 ,而自杀行为多见。 结论 :焦虑是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子。尽快治疗焦虑症状可降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住院病人与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41例和抑郁病人40例,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病人焦虑障碍的共病率为29.26%,抑郁症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为50L。LSAS与HAMA呈正相关(r=0.465)。有关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人共病焦虑障碍经多元逐步回归可排除药源性焦虑。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共患焦虑障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的疗效。方法:224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为明显焦虑组(HAMA≥14分,158例)及可能焦虑组(HAMA 14分,66例),均给予文拉法辛单药治疗52周。治疗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HAMA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测评;以治疗后HAMD减分率≥50%为有效;治疗后第2周末HAMD减分率≥25%为早期起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4、8、12、52周时的疗效。结果:明显焦虑组146例(91. 78%)、可能焦虑组61例(91. 80%)完成随访;明显焦虑组的自杀风险率(60. 1%)显著高于可能焦虑组(25. 8%)(P 0. 01);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AMD评分显著高于可能焦虑组(P 0. 05或P 0. 01);治疗后早期起效率(治疗后2周)、持续有效率(治疗后4周)、临床痊愈率(治疗后8周)、持续临床痊愈率(治疗后12周)显著低于可能焦虑组(P均0. 05);复发率(29. 1%)显著高于可能焦虑组(15. 2%)(P 0. 05)。结论:文拉法辛对无或伴轻度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伴焦虑症状的的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与35例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动作减少、联想困难的发生率低,而自杀行为多见。结论:焦虑是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子。尽快治疗焦虑症状可降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伴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并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分析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社会支持问卷(social support scale,SSS)对72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根据HAMA得分将患者分为不伴焦虑症状组(HAMA7分)和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比较两组社会心理因素,并分析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症患者中焦虑症状(HAMA14分)的发生率为58.85%(429/729),16.32%(119/729)肯定不伴焦虑症状(HAMA7分)。伴焦虑症状组神经质、精神质、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不伴焦虑症状组(P0.001);外倾性的得分低于不伴焦虑症状组(P=0.010)。抑郁程度(OR=9.255,95%CI:4.726~18.127)、神经质(OR=1.595,95%CI:1.197~2.125)、负性生活事件(OR=1.009,95%CI:1.001~1.017)、消极应对方式(OR=1.046,95%CI:1.013~1.080)均是抑郁症患者伴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抑郁症状严重、高神经质水平、经历更多负性生活事件、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伴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与抑郁症自杀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组病倒进行回顾性诊断,判断其是否合并广泛性焦虑症(GAD),检查其自杀观念及行为,完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问卷(BDI)的评定。结果:①抑郁症合并广泛性焦虑症为27.63%。②自杀组GAD例数及HAMA评分低于非自杀组。③合并GAD组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BDI评分两组相当。结论:①抑郁症合并广泛性焦眠症比例很高。②焦虑可以作为自杀的保护因子,抑郁严重程度、病程是自杀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7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盐酸舍曲林组各38例,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以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1周时降分显著低于盐酸舍曲林组(t=-2.839,-2.862;P <0.01),其余各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5%和42.1%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抑郁发作中伴焦虑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 对47例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发作病人和32例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发作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自杀率高、疗效差且复发率较高。结论 焦虑症状是抑郁发作病人自杀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焦虑症状可降低抑郁发作患者自杀的危险性,提高抑郁发作的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对入组的难治性抑郁症和非难治性抑郁症进行调查和评定,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难治性抑郁症组在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和慢性起病者的频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两组在发作次数、住院次数、起病形式、绝望感、躯体焦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难治性抑郁症因素依次为: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病年龄、慢性起病形式及躯体焦虑因子。结论发作次数频繁,病中绝望感重、躯体焦虑明显可能是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预测因子,临床上仅凭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足以区分两组患者。抑郁症伴有其它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作年龄偏小、起病形式缓慢且躯体焦虑症状严重者,可能是导致抑郁症难治性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海马代谢的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双侧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代谢特点.方法 运用1H-MRS成像系统检测1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1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及肌酸(Cr)4种代谢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及mI/Cr.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对照组左侧海马NAA/Cr(1.43±0.19),明显高于右侧(1.21±0.10),P<0.01.患者组双侧海马NAA/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海马NAA/Cr(1.44±0.31),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10),P<0.01.未发现患者组海马的任何代谢指标与病程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的相关性(P>0.05).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右侧海马代谢增强,双侧海马NAA/Cr不对称性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双重抑郁症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多级抽样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 DSM-Ⅳ-TR)为诊断标准,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为诊断工具,以河北省流行病学调查的399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双重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56例(双重抑郁症组),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343例(单一抑郁症组);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AF)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 399例抑郁症患者中,双重抑郁症的检出率为14.04%.单一抑郁症组和双重抑郁症组均有较高的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39.94%和48.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1,P>0.05);均以共病未特定的焦虑障碍、特殊恐怖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障碍、酒依赖/酒滥用等常见.双重抑郁症组患者精神运动性激越、优柔寡断、自杀未遂症状出现的频率均高于单一抑郁症组(P<0.05),2组均以忧郁特征为常见临床特征(>50%).2组GAF评分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05;x2 =0.655,P>0.05).结论 抑郁症中双重抑郁症的比例不低,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均较常见,但双重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更高,做事情总是优柔寡断.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伴焦虑症状与焦虑症的临床特点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探讨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力求减少误诊为焦虑症。方法对再入院的46例焦虑症患者进行再诊断后,保持原诊断者18例(3913%),更正诊断为抑郁症伴焦虑症状者28例(6087%),并对两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两者的抑郁症状(HAMD分值)和生物学节律变化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正确地判定和区别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明显的生物节律变化,均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结构特征的差异,探讨睡眠指标等因素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查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n=97)和双相情感障碍(n=52)住院青少年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精神科诊断、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根据NGASR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0~5分为自杀低风险组(n=32),>5分为自杀高风险组(n=117)。以既往文献中80例正常青少年的PSG数据作为对照组资料。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杀高风险组睡眠效率和N2期睡眠占比均低于自杀低风险组(Z=-2.138、-2.520,P均<0.05)。抑郁组总睡眠时间、N2期睡眠时间以及REM期睡眠时间均少于双相组(t=-2.822、-3.087、-2.277,P<0.05或0.01);抑郁组和双相组REM期睡眠占比均低于对照组(t=-2.369、-2.069,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N1期睡眠时间(β=0.019,P<0.05)、性别(男性vs.女性,β=-4.051,P<0.01)以及诊断(双相情感障碍vs.抑郁障碍,β=-1.429,P<0.05)。结论 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相比,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睡眠连续性差、浅睡眠更少的特点。N1期睡眠时间、女性以及诊断为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是对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参考.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现象并不少见,但两者的治疗原则存在差异甚至互斥,导致治疗困境.本文就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强迫症、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抑郁症 (CD)及焦虑症 (CA)患者三种事件相关电位 (ERP)的变异。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Spirit脑诱发电位仪 ,采用光和声成对刺激、反应时间以及听觉靶 非靶刺激序列技术 ,检测 31例OCD、2 0例CD和 17例CA及 2 8名正常人 (NC)的关联性负变 (CNV)、P3 0 0 及失匹性负波 (MMN)。结果  (1)CNV :M1波幅CD组 [(5± 4 ) μV]和CA组 [(7± 4 ) μV]低于NC组 [(14±6 ) μV]和OCD组 [(16± 6 ) μV ;P <0 0 5和P <0 0 1]。指令信号后负变化的出现率CD组 (6 0 % )、OCD组 (45 % )和CA组 (35 % )均高于NC组 (4% ;P <0 0 1)。 (2 )P3 0 0 :在靶刺激中 ,N2 潜伏期在四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中OCD组 [(2 78 9± 2 2 7)ms]和CD组 [(2 77 3± 2 1 8)ms]的潜伏期均长于NC组 [(2 5 9 0± 14 0 )ms],CA组短于CD组和OCD组 (P <0 0 1) ;P3 波幅在四组间的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中OCD组 [(3 4± 1 5 ) μV]、CD组 [(2 9± 1 3) μV]和CA组 [(3 3± 1 3) μV]均低于NC组 [(5 9± 2 1) μV]。在非靶刺激中 ,CA组P2 波幅低于OCD组和NC组 (P <0 0 5 )。 (3)MMN :OCD组、CD组及NC组之间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其中OCD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the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Suicide Risk (CSR)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M.I.N.I.) was employed to diagnose mental disorders in 239 women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Serum lipids, lepti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CS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as entered as binary (yes/no) variable into crude and adjusted Poisson regression models with robust variances. CSR was found to be the main psychiatric syndrome (18.4%), followed by agoraphobia (17.2%),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15.1%)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10.5%). Women with CSR showed higher mean levels of cholesterol (169.2 vs. 159.2; p=0.017),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50.4 vs. 47.7; p=0.031)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102.8 vs. 95.6; p=0.022) when compared to women without CSR. The adjusted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a higher prevalence ratio (PR) of CSR among pregnant women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PR=2.70, 95% CI: 1.36–5.37), with ≥two parturitions (PR=2.46, 95% CI: 1.22–4.93), and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R=2.11, 95% CI: 1.08–4.12). We have shown that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higher parity are associated with CSR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