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动物模型中系膜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细胞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1-22-3(MoAb1-22-3)及Habu蛇毒素分别诱导大鼠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两个不同诱因引起模型的各个阶段的系膜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eb的表达程度,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情况。结果:在MoAb1-22-3模型,随着系膜细胞增殖程度的加理,ECM积聚增多,α-SMA的表达程度也增加,三者平行变化并具有高度相关性,而Habu模型则系膜细胞增殖和ECM增加的同时α-SMA,SMemb表达不增加。结论:α-SMA不是系膜细胞被激活并处于增殖/分泌表型唯一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与细胞骨架蛋白表达之间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实验分组为:对照组、血清饥饿组、血清再培养组,RT-PCR检测表型基因平滑肌22α(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照组SM22α表达较低,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多有板状突起,F-actin的荧光强度明显减低;血清饥饿组SM22α表达恢复上调,VSMCs多细长,呈梭形,少见分裂相细胞,F-actin的荧光强度升高;血清再培养后SM22α表达减少,细胞呈增殖状态,见核分裂现象,F-actin的荧光强度减低.结论:VSMCs的表型和细胞骨架形态和数量表达之间有着重要的相互联系,它们在维持细胞功能、血管重构及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ORC1基因,探讨ORCl基因表达抑制后对VSMCs表型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阴性siRNA组及阳性siRNA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ORC1基因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标志蛋白表达.结果 ①siRNA转染后,阳性siRNA组ORCI基因表达水显著降低,而正常对照组及阴性siRNA组间ORC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②siRNA转染后,阳性转染组细胞呈现收缩型形态特征,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呈现合成型形态特征.③siRNA转染使ORCI表达减弱后,VSMCs收缩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ct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重链2(SM-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合成型标志物骨桥蛋白(osteopont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间3种标志物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RNA干扰介导的ORC1基凶沉寂可促使VSMCs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Ot一肌动蛋白(ac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及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先按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分别是注射STZ后7周组和4周组,再按处理因素即给予大鼠腹腔注射STZ(60mg/kg)是否成模,分为对照组(未注射STZ,5只)、成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组、成糖尿病性非勃起功能障碍组、未成模组。利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不同处理组的标本进行α-肌动蛋白的研究,利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对不同处理组的标本进行肌间线蛋白的研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组别骨桥蛋白(OPN)mRNA含量的改变。图像分析利用彩色图文分析系统,第三人进行图像分析及数据采集,测量随机每高倍镜视野下累积光密度(IOD),以IOD的值反映组织切片中相应阳性物质的表达程度。结果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组IOD均小于对照组、糖尿病非勃起功能障碍组及未成模组(均P〈0.05),糖尿病非勃起功能障碍组的IOD小于对照组和未成模组(P〈0.05),不同时间点间的IOD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3.801,P=0.62),交互效应不显著(F=1.549,P=0.225)。免疫组化染色不同时间点间的IOD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052,P=0.821),各处理组间的IOD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045,P=0.987),交互效应不显著(F=0.572,P=0.639)。OPN mRNA原位杂交染色不同时间点间的IOD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1.288,P=0.266),交互效应不显著(F=1.819,P=0.168),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组的IOD均大于其余三组(P均〈0.001)。糖尿病非勃起功能障碍组的IOD大于对照组和未成模组(P均〈0.001)。对照组的IOD与未成模组未见显著差异(P=0.873)。结论糖尿病可以引起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表型转化;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表型转化可以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6.
PPAR-γ在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eeptors-γ,PPAR-γ)在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使PPAR-γ过表达和表达抑制,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分化型VSMC标志物α-SMA和末分化型VSMC标志物OPN的蛋白表达,应用DNA合成率检测和细胞计数的方法 测定细胞增殖率,常规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降低SHR大鼠血压,并改善丰动脉血管重构.②SHR大鼠主动脉中OPN表达增多而α-SMA表达减少,应用罗格列酮可抑制上述改变.③SHR大鼠来源的VSMC中OPN表达增多而α-SMA表达减少,细胞增殖率升高,PPAR-γ过表达使细胞增殖率降低,并抑制OPN和α-SMA的表达改变.结论 PPAR-γ可抑制高血压VSMC向未分化表型的转化,可能是其改善高血压血管重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静止状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与血清刺激后的VSMCs在分化表型改变中Geminin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Geminin对V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置静止状态(血清饥饿)对照组、血清刺激组,研究不同时相两个组Geminin的分布、活性及表达水平的差异.血清饥饿法可以诱导出VSMCs表型分化及活性差异;免疫荧光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eminin核内定位;应用PCR检测Geminin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eminin蛋白、VSMC合成型标志物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收缩型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ctin-related proteins,ARP)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静止状态下(血清饥饿)VSMCs以收缩型为主,血清刺激后以合成型为主;②静止状态Geminin几乎全部存在于细胞质内,而血清刺激后Geminin几乎全部定位于胞核内;③Geminin mRNA在血清刺激时明显升高,且在刺激48 h时差异表达最明显,与无血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④Geminin蛋白和骨桥蛋白在血清刺激时均明显升高,与无血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inin参与介导了VSMCs由收缩型向合成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c-Fos基因,探讨c-Fos基因表达抑制后c-Fos siRNA 对平滑肌细胞表
型转换及迁移的作用。方法设置正常对照组、阴性siRNA 组及阳性siRNA 转染组。应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VSMC
中c-Fos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mRNA 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琢-SM-ac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内皮素1(ET-1)蛋白活性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平滑肌分化标志蛋白琢-SM-actin,同时应用Transwell 检测平
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结果c-Fos siRNA 转染后阳性siRNA转染组c-Fos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而正常对照组与阴性siRNA组比
较c-Fos基因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siRNA 转染使c-Fos表达减弱后,VSMC 中α-SM-actin mRNA 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
阴性siRNA组显著上调,bFGF、ET-1 表达减弱,VSMC 迁移速度减慢。结论RNA 干扰介导的c-Fos基因沉寂可在诱导VSMC
分化的同时抑制VSMC 迁移。 相似文献
9.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增生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调节机制仍不明确。为探讨血管过氧化物酶1(VPO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VSMCs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予以Ang-Ⅱ培养VSMCs,结果发现Ang-Ⅱ升高VSMCs内VPO1的表达,伴随着SM22α、α-SMA表达下降和OPN、KLF4表达升高。VPO1基因沉默后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SM22α、α-SMA表达下降和OPN、KLF4表达升高,同时抑制HOCl的生成。HOCl培养VSMCs使SM22α、α-SMA表达下降和OPN、KLF4表达升高。研究结果表明VPO1通过调节KLF4的表达在Ang-Ⅱ诱导VSMCs表型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在结构上紧密相连,在功能上互相影响。VECs可通过直接(Notch信号通路)或间接(细胞因子、外泌体)方式调控VSMCs表型转变,以应对缺氧、炎症或异常机械力等刺激并维持血管稳态,该过程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动脉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VECs调控VSMCs表型转变的机制及其在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增殖状态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 lar smooth musc le cells,VSMCs)中起始识别复合物1(origin recogn ition comp lex 1,ORC1)的表达。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原代培养VSMCs;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不同增殖状态VSMCs中ORC1 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增殖状态VSMCs中ORC1蛋白表达。结果经光镜、免疫荧光鉴定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VSMCs;处于静止状态的VSMCs无ORC1 mRNA表达,血清刺激6 h后ORC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12~24 h达到高峰,继后逐渐减少;处于静止期的VSMCs无ORC1蛋白表达,处于增殖状态的VSMCs中有大量ORC1蛋白表达。结论ORC1可能在VSMCs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G1/S、S期中起始识别复合物(ORIGINRECOGNITION COMPLEX1,ORC1)的表达。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原代培养VSMCS。利用胸苷双阻断法造成细胞同步,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测定G1/S、S期VSMCS的ORC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经光镜、免疫组化鉴定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VSMCS。ORC1MRNA在GO期的VSMCS无明显表达、G1/S期达到高峰,到S、G2/M期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的VSMCS ORC1蛋白质表达与MRNA变化相似。结论ORC1可能在VSMCS细胞周期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腺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研究过表达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 1,ANT1)对大鼠VSMCs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携带ANT1的腺病毒载体(Ad-ANT1)或空载体腺病毒载体(Ad-GFP)感染VSMCs,采用激光共聚焦观察Hoechst33258染色后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标记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激光共聚焦观察转染Ad-ANT1后48 h细胞出现凋亡,且凋亡率[(13.40±1.14)%]与转染空载体对照组[(1.80±0.8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Ad-ANT1后48 h细胞凋亡率[(10.66±1.75)%]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组细胞[(3.13±0.3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Ad-ANT1后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组,Bcl-2蛋白表达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腺病毒介导过表达ANT1可诱导大鼠VSMC的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ax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过程中DNA复制与起始识别复合物1(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1,ORC1)基因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块贴片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利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分析不同生长状态VSMCs的DNA合成与ORC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静止状态的VSMCs无ORC1 mRNA及蛋白质表达,血清刺激后12~24 h VSMCs DNA的合成量显著增加,ORC1 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与VSMCs DNA的合成量相一致.结论 ORC1与大鼠VSMCs增殖过程中的DNA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脉气囊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异常增多的机制,并初步探讨NO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以SNAP作为NO供体,采用HE,TUNEL,荧光双染后光镜观察以及电镜、流式细胞术、细胞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SNAP作用下的细胞凋亡进行鉴定和检测。结果 观察发现, 0.4mmol/L SNAP作用 8-10 h即能明显地诱导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结论 SNAP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细胞爬片的HE染色结合TUNEL标记是检测凋亡的较为准确且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的病理基础,自噬是真核生物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自噬参与多种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剪切应力、ncRNA等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一些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药物往往通过调节自噬通量和自噬活性发挥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本文综述了自噬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探索血管增生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ORC1基因RNA干扰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以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 lar smooth musc le cells,VSMCs)ORC1基因,探讨ORC1基因表达抑制后VSMCs增殖的变化。方法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阴性siRNA组及阳性(ORC1 A、ORC1 B、ORC1 C)siR-NA组。应用W estern b lot检测ORC1基因表达的变化;应用MTT比色试验、3H-TdR掺入试验检测VSMCs增殖的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 lear antigen,PCNA)表达。结果①siRNA转染后,3个阳性siRNA转染组ORC1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尤以第2对阳性siRNA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而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间ORC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②siRNA转染使ORC1表达减弱后,VSMCs的MTT吸光度值3、H-TdR掺入量和PCNA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RNA干扰介导的ORC1基因沉寂可显著抑制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巴胺D1类受体对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受体介导的Sprague-Dawley(SD)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NPY(10-8~10-11mol/L)刺激SD大鼠胸主动脉培养的VSMCs,观察在D1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10-8mol/L)存在的情况下,神经肽Y促VSMCs增殖作用的变化。细胞增殖的检测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率的变化表示及MTT方法。结果 NPY呈浓度依赖性促进SD大鼠VSMCs的异常增殖,最高增殖幅度达(77±9)%(P<0.05),该增殖作用由NPY Y1受体亚型介导。多巴胺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对VSMCs无增殖影响,但Fenoldopam可抑制NPY Y1亚型受体介导VSMCs的增殖作用,该作用通过PKA途径发挥作用。结论多巴胺D1类受体激活抑制NPY受体介导的促VSMCs增殖作用,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氧化型胆固醇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氧化型胆固醇(Triol与25-OH)对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凋亡的诱导,并观察其时效与量效关系。方法:原代培养兔VSMC,利用光镜、电镜、DNA电泳及TUNEL法作为凋亡检测法。结果:光镜、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电泳示“DNA ladder”,TUNEL法示正常兔VSMC凋亡率为3.62%,用Triol和25-OH不同质量浓度(5、10、15、20 mg*L-1)分别处理细胞24 h后,凋亡率明显升高;用Triol和25-OH(15 mg*L-1)分别处理细胞0、12、24、36 h后,凋亡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氧化型胆固醇(Triol与25-OH)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caveolae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培养第3代VSMCs培养皿中培养.干扰组细胞加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MβCD)(5mmol/L,DMEM配置)作用2h;对照组加入与MβCD等量的DMEM作用2h后以DMEM冲洗3次后正常培养48 h.采集细胞进行RT-PCR检测Caveolin-1、pSmad2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aveolin-1、pSmad2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aveolin-1、TGF-β受体1(TGF-βR1)在细胞中的表达分布,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Caveolin-1在MβCD干扰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并且以细胞膜和细胞质高表达为主;而Smad2在MβCD干扰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TβR-1在MβCD干扰后细胞内表达增加.CCK-8检测结果显示,MβCD干扰后,VSMCs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结论 破坏caveolae结构后可以抑制VSMCs的增殖,其可能的机制是caveolae被破坏后,TGF-β/Smad信号通路增强,不能抑制Smad2磷酸化和下游的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抑制VSMCs的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