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TGF—β1对瘢痕对纤维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以5例增生性瘢痕为标本,3例正常瘢痕为对照,2成纤维细胞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体系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在不同TGF-β1浓度条件作用下,来源的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在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情况。结果 (1)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2.
成年SD大鼠于第九胸髓(T9)处横断损伤,一周后将大鼠胚胎脑干中缝组织细胞悬液植入T9以下的脊髓内,动物存活1~12月,分期处死取材,作5-羟色胺(5-HT)免疫组化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脊髓损伤后在损伤部位尾侧的脊髓内5-HT阳性标记的纤维末梢消失,移植后于植入部位见许多5-HT阳性标记细胞,其突起在脊髓灰质内长距离延伸,末梢的分布与正常动物相似,并在免疫电镜下见到5-HT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形成。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移植胚胎5—羟色胺能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SD大鼠于第九胸髓(T9)处横断损伤,一周后将大鼠胚胎脑干中缝组织细胞悬液植入T9以下的脊髓内,动物存活1-12月,分期处死取材,作5-羟色胺(5-HT)免疫组化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脊髓损伤部位尾侧的脊髓内5-HT阳性标记的纤维未梢消失,移植后于植入部位见许多5-HT阳性标记细胞,其突起在脊髓灰质内长距离延伸,末梢的分布与正常动物相似,并在免疫电镜下见到5-HT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形成。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瘢痕增生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4例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进行了TGFβ-mRNA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发现:随着增生瘢痕的发生,发展成熟,TGFβ-mRNA的总表达量明显呈由强至弱的变化,在1至6个月瘢痕组织内表达丰富,9个月时明显减弱,12个月以后的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对照标本中含有少TGFβ-mRNA表达的定位检测显示,除真皮层组织细胞有部分表达外,许多瘢痕表皮基底细胞内有较强表达,由此可见,(1)TGFβ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增生性瘢痕 (HTS)裸鼠模型和观察瘢痕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将HTS移植至裸鼠的皮下 ,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后的HTS的形态学、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分布变化特点。【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 ,植入的瘢痕无坏死。在 6~ 7周内均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结构。光镜、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 (FB)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 ;移植后瘢痕组织中的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分布和TGF β1免疫反应强度与移植前相似。【结论】在裸鼠体内建立的HTS模型是一个可行和可靠的动物模型 ,移植的HTS在 6~ 7周内仍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复制瘢痕动物模型,旨在形态学和组织学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瘢痕的基础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小组织块分别裸鼠皮下,携带一段时间(5-120天)且与原瘢痕作光镜和电镜对照,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植入物无变性坏死,且无异性细胞浸润,并保持其原有的胶原形态,透射电镜也证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植入裸鼠体内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学结构和特征,裸鼠用作瘢痕动物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H)和瘢痕疙瘩(K)组织中Ⅰ、Ⅲ型前胶原及TGF-β1基因表达改变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总RNA抽提试剂盒抽提总RNA,斑点杂交检测Ⅰ、Ⅲ型前胶原及TGF-β1mRNA稳态水平的改变。结果:H和K组织中TGF-β1mRNA(1.197±0.237,1.204±0.243)表达均高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0.327±0.081,0.331±0.078),P<0.01;K选择性地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而H组织中Ⅰ、Ⅲ前胶原mRNA表达均增强,导致KⅠ、Ⅲ前胶原mRNA比值明显高于H(8.164±0.300,1.666±0.201,P<0.01)。结论:K和H组织中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类型及强度不同,提示在K和H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分子机理:TGF-β1在增生性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中具有不同的分子机理;TGF-β1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TGF β1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炜  郭树忠  鲁开化 《医学争鸣》1999,20(11):934-936
目的:研究TGF-β1及其受体TGF-βRI在务后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ABC法。结果:在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及TGF-βRI未检测到阳性表达,增生期的增生性瘢痕的真皮中TGF-β1及TGF-晨相同的丰纤维细胞亚群中高表达,而萎缩期的增生性瘢痕中两者表达均为阴性。结论:提示增生性瘢痕形成与成纤维细胞对TGF-β1的反应性增高有关,同时也与伤口愈合高表达TGF-βRI的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及sIACM—1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例MS患者血清中sICAM-1和TGF-β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MS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而SICAM-1水平则明显升高。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TGF-β1水平逐渐升高,而SICAM-1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及sICAM-1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 例MS患者血清中sICAM-1 和TGF-β1 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MS患者血清TGF-β1 水平明显下降(P< 0.01),而sICAM-1 水平则明显升高(P< 0.01)。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TGF-β1 水平逐渐升高,而sICAM-1 水平则逐渐下降。MS患者头MRI上病灶越大,sICAM-1 水平升高也越明显。结论:血清TGF-β1 和sICAM-1的检测对判断MS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IL-1β及TSH对鼠甲状腺FRTL-5细胞内Ca2+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IL-1β对甲状腺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待测FRTL-5细胞以Fluo-3负载,以LSCM扫描测定细胞内Ca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SH或IL-1,观察细胞内Ca2+变化。结果:(1)TSH可使细胞内Ca2+的水平上升,与TSH浓度有关。(2)IL-1β可降低FRTL-5细胞内基础Ca2+和TSH刺激的细胞内Ca2+的水平。结论:TSH对甲状腺细胞磷酸肌醇/钙离子系统有刺激作用,Ca2+作为第二信使可介导TSH的效应。I-1β可以通过抑制甲状腺细胞磷酸肌醇/钙离子系统而发挥其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β2、β3在瘢痕增生病理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了解它们在瘢痕中的组织学定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比较3型TGFβ在增生期和成熟期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在增生期瘢痕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慢性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持续高水平表达,远远高于在成熟期瘢痕中的表达水平;另外,TGFβ2、TGFβ3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远远不如TGFβ1。结论:增生期瘢痕组织中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慢性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持续高水平表达的TGFβ1可能是引起瘢痕持续增生的重要因素;TGFβ2、TGFβ3的作用则远逊于TGFβ  相似文献   

13.
探讨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移植瘤细胞的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中GFAP、PCN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NDGA可明显降低裸鼠移植瘤的成瘤率;(2)NDGA能抑制移植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分化,使细胞增殖受阻于G1→S期。结论:NDGA在体内与体外有相同的抗胶质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R1,TGFR2)对白血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1及TGFR1,TGFR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TGF-β1水平。结果 白血病细胞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 患者的TGFR1及TGFR2表达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TGF-β1和TβR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I(TβR1)基因在人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TGF-β1和TβR1多克隆抗体对107例胃癌组织中的TGF-β1和97例胃癌组织中的TβR1基因表达蛋白进行了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4.4%)及正常组织(29.2%),差异非常显著(P〈0  相似文献   

16.
探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Ⅰ、Ⅲ型前胶原及TGF-β1基因表达改变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总RNA抽提试剂盒抽提总RNA,斑点杂交检测Ⅰ、Ⅲ型前原及TGF-β1mRNA稳态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SCID小鼠为先天性T和B淋巴细胞双重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和裸鼠一样.由于肿瘤移植成活率高.而广泛用于人类的肿瘤移植实验研究。然而,目前未见有SCID小鼠作为人体瘢痕块移植实验的报道。为此,作者就裸鼠和SCID小鼠对人体瘢痕块皮下移植后的反应,进行了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光镜和电镜观察。初步认为SCID小鼠也可作为瘢痕块皮下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肾细胞癌侵袭性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7例正常人血清TGF-β1和17例肾细胞癌病人根治术前后TGF-β1浓度。结果:所有肾细胞癌根治术前病人血清TGF-β1尝试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根治术后血清TGF-β1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TGF-β1浓度可能成为一种判断肾细胞癌预后的瘤标。  相似文献   

19.
Zhong C  Li WZ  Lü L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3):174-177
目的 观察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修饰的B10小鼠骨髓树突关细胞(DC)在C3H小鼠体内的迁移和存活,以探讨DC生物学特性与移植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从B10小鼠骨髓分离DC前体细胞,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β型转化生长因子(GM-CSF+TGFβ)条件下培养增殖(GC1)并转导Ad-LacZ(Dc2)或Ad-TGFβ1(DC3),每组5×10^5个细胞注入G3H小鼠后掌皮下,分别  相似文献   

20.
脱氢表雄酮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的卵巢形态学及性激素变化,同时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方面的关系。方法:以DHEA皮下注射23日龄SDⅡ级雌性大鼠,分别观察卵巢体重、光镜(HE染色)及透视电镜改变,测定糖耐量、血清胰岛素、E2、T、P、PRL、FSH、LH水平以及卵巢颗粒细胞在体外不同刺激状态下(空白、FSH、IGF-1及FSH+IGF-1)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