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男,24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6 d、加重4 h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阑尾炎"并静脉滴注青霉素、甲硝唑6 d.查体:体温38.1℃,右下腹麦氏点明显压痛、反跳痛以及局限性腹肌紧张,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查血白细胞11.3×109/L,中性粒细胞0.82.诊断:阑尾周围脓肿.当日经右中下腹直肌切口行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患者女,藏族,17岁。反复右上腹部疼痛伴厌油、恶心等症状约1年。另外,偶有右下腹疼痛伴腹泻。患者要求住院行胆囊及阑尾切除手术。查体:右上腹有轻度压痛,Murphy氏征阴性。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阴性,闭孔内肌及腰大肌试验阴性。B超见:胆囊大小为7.8~2.1cm,壁光滑厚约4mm、可见约1.8×1.0cm强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顺皮纹切口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00~2009年急性阑尾炎患者200例,采用右下腹麦氏点顺皮纹切口行阑尾切除术,与同期采用常规斜形切口对比。结果顺皮纹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低,其组织损伤小,切口暴露好,术后切口愈合符合美容标准。结论该手术切口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1岁。因右下腹疼痛6h于2003-12-06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血液分析:白细胞10.8×10^9/L,粒细胞0.608。腹部透视:肠腔积气。初诊为急性阑尾炎。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袁飞  王明芳  袁旭春 《淮海医药》2006,24(3):179-179
患者男,35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 d入院,伴恶心无呕吐.查体;腹平坦、软,右下腹麦氏点处压痛、反跳痛,无明显腹肌紧张,体温38℃.WBC 114×109/L,中性0.82.B超及腹部透视未发现异常.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右下腹直肌探查切口,探查发现阑尾轻度充血肿胀,延长切口探查,距大网膜根部约10~15 cm处顺时针扭转720°,扭转处成结,下部淤血,肿胀发黑.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 患者 男性,34岁,1990年因患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6年后因右下腹突然持续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检查: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肛门指诊于右侧直肠壁触痛明显。化验白细胞:14500mm~3,中性76%,尿、便常见阴性。腹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入院后初步诊  相似文献   

7.
吴海 《贵州医药》2005,29(3):229-229
患者,男,1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h”急诊入院。未伴畏寒、发热、黄疸、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异常。既往有类似病史1年,保守治疗缓解。查T37.2℃,P82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右下腹麦氏点偏内明显压痛,轻度肌卫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白分:白细胞8.3×109g/L,中性0.62,淋巴0.32。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行“阑尾切除术”,因家属要求先保守治疗,经对症、抗炎等治疗约10h后患儿述右下腹痛加重。家属签字同意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进腹即见腹腔内约有60ml脓性渗出液,无肠内容物,阑尾…  相似文献   

8.
盲肠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阑尾脓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峻松  宫介秘  侯金华 《淮海医药》2002,20(2):F004-F004
患者男 ,2 8岁。因右下腹疼痛 10 d入院。入院前 3h在当地镇医院拟“急性阑尾炎”而急诊手术。术中探查回盲部一肿块 ,误认为阑尾脓肿 ,没作进一步处理 ,遂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呈急性面容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腹平软 ,右下腹可见一长约 6 cm阑尾切口 ,右下腹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 2次 / min。血常规示 :白细胞13.4× 10 9/ L,中性 89% ,淋巴 9%。按原切口进腹。术中发现 :阑尾轻度充血水肿 ,盲肠被大网膜包裹 (误认为阑尾脓肿 ) ,松解大网膜可见盲肠 - 4 cm× 2 cm× 2 cm包块 ,突向腔内质稍硬 ,表面不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正定县人民医院外科行307例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腹膜外单层缝合或常规麦氏切口分层缝合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单层缝合组)行化脓性,坏疽性阑尾切除者,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常规分层缝合法者(分层缝合组),单层腹膜外缝合组缝合组与常规切口分层缝合组患者手术之后发生疼痛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只进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常规分层缝合法与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比较,临床效果无优越性(P>0.05)。结论右下腹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以及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可做为阑尾切除术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壁切口疝3例,女2例,男1例(年龄53~75岁).其中胆囊切除术后切口疝1例(右肋缘下Kocher切口),病程1年,疝环直径8 cm;1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疝(右下腹麦氏切口),术后曾切口感染,病程3年,疝环直径6 cm;1例肠穿孔、弥散性腹膜炎术后切口疝(右腹直肌旁切口),术后曾发生切口感染,疝囊突向右中腹,病程1年半,疝环直径10 cm.  相似文献   

11.
例1:女,56岁。因反复右下腹部疼痛9个月,门诊以慢性阑尾炎收入住院行手术治疗。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腰大肌、闭孔内肌试验(-),肠鸣音正常,无移动性浊音。查血白细胞5.9×10~9/L,中性0.49,淋巴0.39,嗜酸性0.12。于入院后第5天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尖端向上,阑尾与盲肠后壁广泛粘连呈囊性,约4cm×2cm大小,张力高有波动感。常规切除阑尾,解剖阑尾见腔内有2ml~3ml透明胶状液体。病检报告为阑尾粘液囊肿。住院11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2岁,因右下腹疼痛2天于1985年10月入院。入院前4月曾因右下腹疼痛而于外院行手术切除阑尾。术后除腹壁窦道形成外,恢复较顺利。此次入院经手术探查。术中于回盲部见一类似阑尾组织,予切除“残留阑尾”。其“阑尾组织”较粗大,极为脆弱,未见管腔,亦无明显肉眼可见之结节。未结扎残端,而予荷包包埋。术后切口顺利愈合,但腹壁窦道仍经久不愈。住院3月后出院。出院半年后再次入我院,住院一月又发作右下腹疼痛,但范围较广泛,又见局限性腹膜炎体征。再次手术探查,见右下腹粘连明显,小心分离粘连后,又见“阑尾”,予切除送病检。病理报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8h于2005-09-25入院。体温36·8℃,右下腹麦氏点压痛( ),反跳痛( ),肌紧张( )。血常规:白细胞14·7×109/L,中性粒细胞0·794。诊断:急性阑尾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长6cm,直径1cm,肿胀质硬,表面附脓苔。于阑尾中段见一直径2cm的粉红色半球形突出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基底部宽大,顶部中心破溃,穿孔直径0·5cm。病理检查见:阑尾壁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阑尾隆起膨出部镜下可见阑尾黏膜,缺乏肌层,组织内亦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憩室穿孔。术后7天…  相似文献   

14.
陈波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10):20-20
阑尾残株炎是指阑尾切除术后,因残端遗留过长而再次发炎。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1年10月,收治阑尾残株炎4例,经手术切除阑尾残株后治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例1 男,28岁。因恶心、呕吐及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急诊入院。6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查体:右下腹腹肌紧张、压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4.0×10~9/L,中性粒细胞0.8。诊断为“胃肠炎”,行对症治疗无效。病情恶化并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较多脓性液体,阑尾残株长达3cm,远端穿孔,行阑尾残株切除,腹腔引流,术后恢复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在短期内可得到康复,病死率极低。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阑尾切除术是该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为探讨哪种阑尾切口较为理想,我们采用右下腹横切口、右下腹麦氏斜切口和右下腹直肌纵切口对266例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并比较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国祥 《贵州医药》2006,30(3):253-253
1病例介绍病例1:男性,53岁。于2002年4月在某县医院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切除一硬块组织,认为是变形阑尾,未做病理检查。术后一个多月,病人出现右下腹疼痛,并于右下腹扪及一包块,包块逐渐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遇到1例阑尾多发性憩室,报道如下。患者,男性,33岁,因右下腹痛渐加重8小时伴恶心呕吐4、5次,于1991年3月21日入院。入院后体检:T36℃,P92次/分;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11×10~9/L,中性0.82。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腹膜后位,其末端指向右肝下,阑尾外观增粗达1.5cm,逆行切除阑尾送病检。病理检查:阑尾长10cm,直径1.5cm,表面覆盖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2岁。主因右下腹痛,伴发热、恶心3天,于1998年2月6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右下腹麦氏点中等度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查外周血:白细胞对数14. 9 × 10~9/L,红细胞 4. 68 × 10~(12)/L,血小板 170 ×10~9/L;白细胞分类:小细胞(淋巴细胞)占0.161,大细胞(包括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占 0.839,小细胞绝对值 2.4 × 10~9/L,大细胞绝对值12.5 × 10~9/L。彩色B超显示:右下腹麦氏点偏下方见粗大阑尾影像,回声减低。临床疑为“阑尾肿物”或“阑尾炎症”,行剖腹探查术。手术见阑尾增粗,与周围组织粘连,浆膜面充血,水肿明显,盲肠,升结肠…  相似文献   

19.
康锐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719-719
我院自1986年~2001年收治11例阑尾粘液囊肿,全部病例皆于阑尾切除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证实。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2岁。临床症状:全部病例皆有右下腹疼痛(剧烈或隐痛),腹压痛,7例右下腹压痛明显,伴反跳痛,体温有不同程度升高和白细胞升高。B超提示:阑尾壁增厚,粘膜声影不均、中断或阑尾周围脓肿。  相似文献   

20.
1.阑尾切除术的切口怎样选择? 阑尾切除术常用的切口有三种,即右下腹斜切口,右下腹腹直肌外缘切口及右下腹横切口。选择切口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确诊与否来决定。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切口。 (1)右下腹斜切口:是阑尾切除术最常用的切口。优点是损伤小,显露好,在阑尾炎性腹膜炎手术时,不致污染腹腔其他部位,如需引流腹腔,不必另作切口,引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