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人类的配子和胚胎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如约20%的卵子受精失败、约35%的胚胎被直接作为废弃胚胎而丢弃、约60%胚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能发育到囊胚[1].即使胚胎被移植入子宫,也是大部分不能着床.人类胚胎的低利用率除了与超排卵、体外培养、胚胎评估选择方法和内膜接受性等有关外,还与人类自身的生理相关.在自然状态下,生育年龄妇女每周期的妊娠率也仅为15%~20%,而流产率则高达10%~15%[2].  相似文献   

2.
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对早期胚胎体外分裂与生长的影响,将210个小鼠2细胞期胚胎与传代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另以145个胚胎培养在单纯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共培养的胚胎有89.0%发育到桑椹胚,87.1%形成囊胚,而对照组仅为63.4%和49.0%(P<0.01)。共培养胚胎发育速度也较对照组快,且发育过程中,共培养胚胎出现碎片及不规则分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可以促进胚胎体外发育,能在体外获得数量较多的高质量胚胎。  相似文献   

3.
虽然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临床的促排卵和实验室的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日益提高,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仍徘徊在40%~50%,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了胚胎的成功着床.而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妊娠率,已成为各生殖中心的重点关注所在.  相似文献   

4.
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对小鼠胚胎体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对早期胚胎体外分裂与生长的影响,将210个小鼠2细胞期胚胎与传代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另以145个胚胎培养在单纯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共培养的胚胎有89.0%发育到桑椹胚,87.1%形成囊胚,而对照组仅为63.4%和49.0%(P〈0.01)。共培养胚胎发育速度也较对照组快,且发育过程中,共培养胚胎出现碎片及不规则分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体外与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受精后第3天胚胎冷冻-解冻后的发育能力。方法体外成熟组的胚胎来源于在本生殖中心行未成熟卵体外成熟(IVM)治疗的患者(6例)。体内成熟组为同期行常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22例)。两组患者胚胎移植后多余的胚胎按慢冻法进行冷冻保存。冻胚移植周期时冷冻胚胎按快融法解冻,体外培养约24 h后行胚胎移植。结果体外与体内成熟卵母细胞的胚胎冷冻-解冻后的复苏率、解冻培养后的可移植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人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完成细胞核和细胞质成熟的同时,细胞膜的成熟可能也较充分,受精后的胚胎能够一定程度地耐受冷冻-解冻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损伤,复苏后,仍能继续发育和着床并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6.
《生殖医学杂志》2013,22(1):19-23
<正>人类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程序化过程,涉及众多生物机制参与。其中胚胎质量与发育潜能和子宫内膜对胚胎容受性是影响着床成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尽管现行辅助生殖技术在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人们能够根据胚胎形态学选择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体外培养第3天和第5天胚胎种植率分别达到25%~35%,但是大约占移植数目2/3的胚胎丢失仍然是目前限制体外受精(IVF)成功的重要原因。复习文献资料发现: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三分之二的原因是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7.
兔胚胎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兔胚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孕4周兔胚胎关节软骨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存活率、贴壁率、生长曲线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兔胚胎软骨细胞可从胚胎软骨组织中消化分离出来,经鉴定具有软骨细胞的特性。原代兔胚软骨细胞存活率达97%以上,细胞贴壁率达80%以上,从原代到第4代都有高增殖力,到第8代时增殖力降低。到第12代时几乎丧失细胞增殖。结论 体外培养的胚胎软骨细胞前4代适合于作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工程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形态学评分较低的胚胎进行体外继续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低评分胚胎体外继续培养的104个IVF-ET/ICSI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继续培养后获得冷冻胚胎的个数及这些冷冻胚胎冻融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结果104个IVF—ET/ICSI周期取卵后第三天(D3)低评分胚胎经体外继续培养有32个周期获得冷冻胚胎,冷冻胚胎拥有率30.76%,共培养了606枚低评分胚胎,获87枚冷冻胚胎,冷冻胚胎获得率14.36%(87/606)。23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有3例临床妊娠;103例累计妊娠24例,累计妊娠率23.3%。结论继续培养能有效筛选出具有继续发育潜能的低评分胚胎,提高了胚胎的利用率和累计妊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卵巢刺激方案和胚胎培养技术的革新,已促使妊娠率大幅度提高,而伴随的多胎妊娠率也升高.多胎妊娠危及母婴的安全,有悖于优生原则.减少移植胚胎的数目,推行单胚胎移植是降低多胎出生最为有效的措施,但困扰胚胎学家的是如何选择最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用于移植.目前,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评估方法仍主要依据胚胎形态学的评分,其他选择方法,如对胚胎的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的研究还很难被广泛地应用,仍无法代替简便、快捷、又不失效率的形态学评估方法.受配子/胚胎自身因素以及体外操作、培养环境的影响,胚胎在体外发育过程中常伴随出现一些形态学上的异常现象,而这些形态学特征往往与其发育潜能相关,但形态学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应配子/胚胎的发育潜能,尤其是单一时间点的形态学评分,因此综合考虑配子至胚胎各个阶段的形态学评分将有助于选择较高发育潜能的胚胎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D3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囊胚的培养和冷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12月进行IVF治疗的患者398例,D3移植后剩余的总胚胎数2,180枚。其中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1,546枚,采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6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比较不同细胞数、碎片含量不同的胚胎囊胚形成的比例。结果1,546枚低质量胚胎,于D5~D6形成426枚囊胚,囊胚形成率为27.56%。其中6Ⅲ、Ⅳ级为40.9%(318/778);5Ⅰ、Ⅱ级为28.8%(30/104);4Ⅰ、Ⅱ级为8.9%(16/180),4Ⅲ、Ⅳ级为19.7%(56/284);2~3I、Ⅱ级为3.0%(6/200)。经统计学分析,碎片较多的胚胎中,卵裂球数目较多的胚胎,囊胚形成率较高。结论D3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仍有部分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因此在D3时对这些胚胎继续进行培养至D6,可能减少胚胎的浪费并得到更好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D2胚胎核状态影响胚胎质量和着床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第2d(D2)胚胎核状态对D3胚胎质量和胚胎着床潜能的影响,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06年7~10月的409例常规IVF-ET/ICSI移植周期的胚胎。评估D2胚胎卵裂球的核特征,将胚胎分为A级(胚胎的每个卵裂球内均可见单核)、B级(胚胎至少有1个卵裂球内未见核)和C级[胚胎至少有1个卵裂球内见多核(≥2个核)],比较各级胚胎的D3停滞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并比较移植胚胎来自同一D2核类型的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A级胚胎的D3停滞胚胎率低于B级和C级,优质胚胎率高于B级和C级(P<0.01)。B级胚胎的停滞胚胎率低于C级,优质胚胎率高于C级(P<0.01)。移植胚胎的D2核类型相同的周期共234例,其中移植胚胎均为A级胚胎的周期(A组)51例,移植胚胎均为B级胚胎的周期(B组)183例。A、B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着床率高于B组(P<0.05)。结论:对D2胚胎进行核评估可预测胚胎的继续发育能力和着床潜能,将其与D3形态评估相结合,将有助于识别有活力的胚胎,减少移植胚胎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时差成像(time-lapse imaging,TLI)系统与常规胚胎培养的胚胎结局和临床妊娠结局,探讨基于TLI技术的胚胎优选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1月在我院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610个周期患者资料。按胚胎培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培养组(n=543)和TLI组(n=67),常规培养组通过胚胎形态学评分优选胚胎,TLI组结合胚胎形态学和动力学方法优选胚胎。比较两组患者女方年龄、不孕年限、BMI、激素水平、胚胎结局、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临床资料;再将两组根据女方年龄、获卵数和可用胚胎数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和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可用胚胎数、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LI组的卵母细胞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组(37.15%vs.35.30%)(P<0.05)。进行新鲜周期移植的两组患者在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个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LI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较常规培养组略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TLI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较常规培养组均略有提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获卵数≥10个或D3可用胚胎数/移植个数>3时,TLI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较常规培养组均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LI系统可显著提高卵母细胞利用率,TLI优选模型是一种简单的胚胎优选方案;获卵数>10个或D3可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3时,TLI胚胎优选方案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较常规优选方案可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依靠胚胎形态学评分来评价胚胎发育潜能,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尽管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能够对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进行识别,选择染色体整倍性胚胎植入,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整倍性的胚胎,即使在内分泌因素适合的条件下,也依然不能获得临床妊娠。这就需要通过新的技术来改善辅助生殖的结局。通过胚胎发育潜能来选择胚胎就是目前最新的研究技术之一。在诸多方法中,通过线粒体DNA含量的评估来预测胚胎发育潜能,获得了广大学者持续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的不同细胞数目的胚胎,其妊娠率有无差别;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分裂阶段的胚胎不适合于体外培养后第3天移植。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788对夫妇,共79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ET后4周B超测到胎心搏动视为妊娠。将所有移植胚胎按细胞数目的不同分为4组:移植胚胎细胞数≤4(a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5~6(b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7~9(c组);移植胚胎细胞数≥10(d组)。通过计数胎心数标定每一组胚胎的种植率,分析4组胚胎种植率有无差异。结果c组胚胎其种植率(34.0%)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中8细胞胚胎的种植率最高(34.8%),其次是9细胞胚胎(34.3%)和7细胞胚胎(31.6%),再次是10细胞的胚胎(14.3%),最后是5~6细胞胚胎(8.7%);在对所移植的胚胎全部种植或全部不种植的周期分析中,移植≤4细胞胚胎或移植≥11细胞胚胎发生种植的可能性为0。结论在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7~9细胞的胚胎其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其他细胞数的胚胎;选择胚胎时应首选8细胞的胚胎,然后是9、7、10细胞的胚胎,最后是5~6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第3天≤4或≥11细胞胚胎不适合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对Day 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本中心行Day 3IVF-ET后剩余姐妹胚胎继续培养囊胚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有无囊胚形成分为A、B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根据囊胚形成率将A组分为3个亚组(Group 1:囊胚形成率25%;Group 2:25%≤囊胚形成率50%;Group 3:囊胚形成率≥50%),比较3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的差异。分析Day 3移植胚胎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培养形成囊胚个数的相关性。结果有囊胚形成组(A组)1 109例,无囊胚形成组(B组)474例。两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58.3%)和胚胎种植率(38.1%)均显著高于B组(46.4%、30.2%)(P0.01),两组流产率(11.9%vs.11.4%)相似(P0.05)。Group 3胚胎种植率最高,流产率最低;Group 1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最低,流产率最高,三组间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Day 3植入胚胎临床妊娠率与姐妹胚胎体外囊胚形成个数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种植率与囊胚形成个数相关性不显著(r=0.489,P0.05)。结论姐妹胚胎(sibling embryo)体外囊胚形成能力是预测Day 3IVF-ET临床结局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16.
反复种植失败也许可以定义为移植形态学良好的胚胎到正常的子宫腔内3次及以上,仍未获得成功植入和临床妊娠。生殖专家们认为只有小部分的胚胎可以植入并最终成为活婴,这一概念也被体外培养的胚胎绝大部分质量较低且无法发育成胎儿的临床事实所证实。植入前遗传学筛查/诊断的结果表明,造成胚胎转化为胎儿的比例如此之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胚胎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本综述中,我们针对反复种植失败发生的胚胎学因素,从染色体异常、透明带硬化、体外培养条件、滋养外胚层细胞以及胚胎发育潜能预测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I期卵母细胞质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ICSI中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II期卵母细胞从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者综合评价。按形态表现分为 5级 ,比较各级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种植率、临床妊娠率。 结果 I级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率 ,明显高于其他各级含异常形态的卵母细胞 (P <0 .0 1) ;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5 )。 结论 根据MII期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及胞浆形态进行的卵母细胞分级可作为胚胎移植时选择胚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Embryo quality after IVF should allow provisions for their pregnancy potential. We have classified all the transferred embryos into 4 types according to morphological criteria and we have studied the implantation rat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gnancies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the 4 types of embryos. That it has been impossible to demonstr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ferred embryos even if embryos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eem to be more favourable than others to induce a pregnancy. That the average implantation rate for each transferred embryo is of 14.4%.  相似文献   

19.
卵裂球受损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裂球受损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了解胚胎级别与冷冻受损的关系,分析受损程度(完整存活、受损率≤20%和>20%组)和移植平均≥6、<6细胞胚胎对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结果1、2、3级胚胎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损伤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1)。完整存活胚胎、受损率≤20%及>20%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移植≥6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高于<6细胞胚胎组(P<0.05)。结论胚胎卵裂球受损率评价胚胎受损程度优于胚胎存活率。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胚胎质量、移植时胚胎细胞期和受损程度是影响妊娠率和种植率的胚胎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Initial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embryo transfer studies found poor fertilization and pregnancy rates following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of oocytes when using sperm with <4% normal morphology using strict criteria. Some consider today that sperm with only < or =5% normal morphology using strict criteria are associated with infertility. However, other studies have disputed 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low strict morphology in identifying subnormal male fertility. Based on the original studies most IVF centers perform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when the sperm shows low morphology using strict criteria to allow selection of normal sperm. However, ICSI adds extra time for the embryologist and extra expense for the infertile couple. The present study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fertilization, pregnancy, and implantation rates according to the 2 methods of oocyte fertilization with sperm having normal morphology using strict criteria of < or =5% in women < or =39 years. All fresh embryo transfers were performed on day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ertilization rate with ICSI. 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linical and delivered pregnancy and implantation rates following conventional insemination. The rate of canceled transfers due to no available embryo was 1.9% with conventional insemination vs 1.5% for ICSI in women with adequate egg reserve. Hopefully,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ill generate interest in a prospective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