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2月,诸城市对7~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对未完成3剂次麻疹疫苗者接种1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家长也可自愿选择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名儿童在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第3天,双下肢出现紫癜。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城区预防接种门诊的报告后,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998年7月1日出生。出生后按儿童免疫程序接种了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未出现异常反应。既往无过敏史,近期无患病史、服药史。2004年9月13日按常规操作注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联合疫苗0·5ml(上海葛兰素史克  相似文献   

3.
2005-05-02,贵州省遵义县发生1例因接种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苗引起的急性荨麻疹病例,经县医院救治痊愈出院。1流调情况5月2日由遵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对县城所在地8个月至15岁易感儿童进行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苗的定点接种。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4100601,有效期至200605,0·5ml/支,1支/盒(附稀释液1支)。患儿,某男11岁,2005-05-02T9:00在接种点由专业人员按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苗说明书在患儿上左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麻疹-风疹2联减毒活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发病特征,为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报告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诊断为过敏性皮疹的病例。结果龙岩市2009-2013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83例,均分类为异常反应。男女性别比为0.9:1;≤1岁、1岁、≥8岁儿童分别占45.8%、20.5%、19.3%。发生在接种后≤1天的占88.0%。过敏性皮疹病例中,疫苗种类构成比占前三位的是麻疹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结论过敏性皮疹多发生于接种疫苗后24h内,需加强接种后1天内的观察;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诊断和报告,过敏性皮疹的监测报告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1病例摘要 患儿,男,汉族,6岁,发育正常,无药物过敏史,家族近3代无遗传性疾病。患儿按免疫程序接种了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均未出现反应。2008—11—11T16:30在麻疹疫苗强化接种点接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员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1针次。接种前进行常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无接种禁忌症,接种剂量为0.5ml,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方法: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26日,济南市章丘市发生1例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后偶合肾病综合症病例,经县、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鉴定,均认为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与肾病综合症无因果关系,本病例为接种疫苗后偶合症,现将该病例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对8月龄婴儿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择8~9月龄未接种过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健康儿童共77名,随机分别接种国产MMR疫苗40名和国产对照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MR)37名,观察接种后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麻疹、腮腺炎、风疹的IgG抗体水平。结果 77名观察对象全身反应率为6.49%,未观察到局部反应。2组疫苗免疫后麻疹抗体阳转率均为100%,MMR组腮腺炎抗体阳转率为87.50%,风疹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2.50%和86.49%。2组疫苗免疫后麻疹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1714.63、和1 117.54IU/ml,抗体平均增长约627.72和12 870.35倍;MMR组腮腺炎抗体平均浓度为3 313.81U/ml,抗体平均增长分别约24.32倍;风疹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40.63和44.22IU/ml,抗体平均增长分别约40.63和44.22倍。2组间麻疹和风疹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浓度和平均增长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风疹抗体同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疫苗对8月龄婴儿的安全性、免疫原性良好且能提供额外的腮腺炎抗体。  相似文献   

8.
1基本情况患儿,男,2007年2月1日出生,体健,有多种疫苗[卡介苗、百日咳一白喉一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接种史,未出现过不良反应,家族无过敏史。2JEV—L接种情况2012年7月4日11:00,患儿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第二剂JEV-L,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1103a06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4~6岁儿童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的加强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法 分别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市招募曾有8月龄和18月龄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免疫史的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5、6岁组,进行MMR疫苗加强免疫研究。接种MMR疫苗前与接种后35~42 d各采集血标本3 ml。在研究期间,主动监测疫苗接种后30 min、1 d、2 d、3 d、4~12 d,以及13~42 d的不良事件。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研究组间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500名完成免后采血儿童纳入免疫原性分析,535名儿童纳入安全性分析。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7%,轻度不良事件最多。局部与全身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0.00%。局部不良事件的症状以接种部位发红为主,全身不良事件以发热症状为主,其次为咳嗽、皮疹、流涕等。在4~6岁进行1剂MMR疫苗加强免疫后,麻疹抗体、腮腺炎抗体与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9%以上,3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仅腮腺炎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麻疹与风疹抗体相关结果均无差异。免前阴性者的麻疹、腮腺炎及风疹抗体GMC均低于免前阳性者。结论 在4~6岁儿童中进行MMR疫苗的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在4~6岁之间的加强免疫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江西省山区县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为制订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4~8月选择交通相对闭塞、人口流动相对较少的江西省山区安远县作为调查点,对8月龄~30岁健康人群采血检测风疹血球凝集抑制(HI)抗体,同时对2~4岁健康儿童接种国产BDR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和进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观察其效果.共检测8月龄~30岁健康人群血清607份,阳性率57.6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4.13.2~4岁儿童接种国产风疹减毒活疫苗和进口MMR疫苗后,风疹抗体阳转率均为100%,GMT分别为1∶263.95、1∶197.40,两种不同疫苗风疹HI抗体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扬州市2008-201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评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方法 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4年报告中异常反应个案,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结果 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58例,报告发生率4.35/10万。发生异常反应疫苗构成前3位的是: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分别占报告数的15.64%、13.13%和12.01%;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和不同疫苗间异常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7、38.12、691.07,均P<0.01);异常反应56.15%发生在<1岁儿童、64.53%发生在接种24 h内、78.21%发生在接种第1剂次。 结论 扬州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冻干和液体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种甲型肝炎(甲肝)疫苗是有效预防甲肝流行的手段,2002年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研制成功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为考察其效果,于2002年7~12月,在龙游县对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和液体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疫苗和方法在龙游县城区接种点,以24~35月龄儿童、18~25周岁成人无接种禁忌证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1剂浙江普康冻干或液体甲肝减毒活疫苗(活病毒量均为6·5LgCCID50),于接种后30min、72h内观察接种反应。儿童在接种前采血定性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阴性者接种疫苗,6周后再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水痘减毒活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安全性。方法:以我省某县的7个乡镇作为观察现场,以本现场的3-6岁符合条件的儿童为观察对象,共有1208例。按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水痘减毒活疫苗(MMR),对照组给予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清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情况。结果:共检测了206例儿童的血清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免疫后的GTM显著高于免疫前,接种后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R效果更为显著。常规接种MMR的604例儿童中,无死亡病例报告。有1例出现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17%;接种MR的儿童中,无死亡病例报告。3例出现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50%。结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水痘减毒活疫苗(MMR)的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免疫效果,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接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公司研制的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安全性。方法 对接种MMR疫苗和接种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的8月龄以上儿童进行接种副反应观察。结果 156人接种MMR者仅5人发热,其中1人伴皮疹,未发现明显局部反应和异常反应,接种反应率仅3.2%。另3种单价苗319人次接种,发热24人次,其中5人次伴皮疹,接种反应率7.5%。结论 北京“天坛生物”的MMR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准确掌握镇原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在全县范围内抽查30个村210例于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进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原有的卡介苗、乙肝疫苗(全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等5种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为99.52%~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逐年上升(P<0.01),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明显低于麻疹-腮腺炎-风疹3联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2联减毒活疫苗(P<0.001);新增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等4种疫苗接种率为65.59%~94.7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第2剂及A群流脑疫苗第1剂、第2剂合格接种率逐年上升(P<0.05),乙脑减毒活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接种率明显低于第1剂次(P<0.001)。结论镇原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率较低,要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加强新增扩免疫苗的接种,加大对大龄儿童接种行为的监管力度,确保儿童及时、全程、合格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丰泽区2010-2015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中过敏性皮疹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2010-2015年丰泽区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丰泽区2010-2015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29例,报告发生率3.7/10万剂,25例过敏性皮疹最终分类为异常反应(86.2%).男女性别比3.83:1;<1岁占48.3%、1岁占17.2%、2岁和3岁各占10.3%.发生在接种后≤1d的占93.1%.报告发生率前3位是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8.1/10万剂)、麻疹减毒活疫苗(13.4/10万剂)和水痘疫苗(4.7/10万剂).结论 异常反应多见过敏性皮疹,常发生于接种疫苗后24 h内的小年龄组儿童,需加强接种后24 h观察,规范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鉴别诊断和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为疫苗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Ⅰ、Ⅱ、Ⅲ期进行,分别选择7~15岁、8~18月龄儿童接种沪MMR,同时设进口MMR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作对照,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Ⅰ期7~15岁的11名接种沪MMR疫苗后,仅发生局部弱反应为27.3%;8~11月龄26名儿童接种沪MMR疫苗后,发热率和皮疹率分别为11.5%和15.4%,其中高热率为3.8%.Ⅱ、Ⅲ期观察1 188名8~18月龄儿童,沪MMR疫苗发热率为11.76%,皮疹率为3.64%,局部反应率为0.44%,其他反应率为0.33%.与对照疫苗比较,仅沪MMR疫苗发热率高于腮腺炎疫苗及风疹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沪MMR疫苗具有与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及进口MMR疫苗相同的免疫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3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评估该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3年报告中异常反应个案,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AEFI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异常反应个案250例,报告发生率为3.16/10万。发生异常反应疫苗构成前3位的是: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分别占报告数的27.6%、19.6%和9.2%;异常反应报告率前3位的疫苗是: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百白破IPV和Hib五联疫苗,报告发生率分别为44.14/10万、38.37/10万和12.02/10万;异常反应临床表现前3位的症状是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和速发型过敏反应,分别占91.2%、2.8%和1.4%,其中痊愈和好转占99.20%。异常反应58.8%发生在接种24 h内,无明显的季节聚集性。结论海淀区异常反应监测敏感性高,对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鉴定、补偿流程畅通,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冻干和液体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在衢州市选择24~36月龄和18~25岁人群,分2组接种冻干和液体甲肝减毒活疫苗1针,观察免疫后48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检测免疫后6周血清甲肝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儿童和成人接种2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均未见有明显接种反应,疫苗安全性良好。冻干疫苗接种组和液体疫苗接种组,接种前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41%和25.9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6周,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和72.5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60.85mIU/ml和48.56mIU/ml,接种后两组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冻干疫苗较液体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1999年5月21日生,按照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免疫程序,于2003年5月22日10∶00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史克公司生产,批号:548A4113,失效期2004年8月)及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批号2002090418,失效期2004年9月),接种前询问了病史,无上述疫苗禁忌证。接种时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规范操作。据其父母述,患儿23日中午(接种疫苗后27h)出现双上肢轻微抖动1次,呈拥抱状,持续数秒钟,无全身症状,无意识丧失或口吐白沫等表现,疫苗接种部位无红肿。24日后双上肢及面部反复出现短暂抽动,每次持续数秒钟,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