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从基因多态性研究药效的差异。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99 例,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 例,用PCR 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基因的插入与缺失(I/D) 多态性, 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人。结果:正常人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CE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 。卡托普利降压有效病人与无效病人ACE 基因的I/D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基因缺失型纯合子(DD)或/ 和杂合子(ID) 与非缺失型(II) 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ACE基因的I/ 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无关, ACEI降压作用的个体差异与ACE基因的I/D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80例心肌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及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I组D基因频率50.3和DD基因型频率0.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1和0.10。MI组和正常人DD、DI、II基因型的血清ACE活性依次显著增高,因此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我国人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吴剑卿  赵卫红 《江苏医药》1999,25(3):176-178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2例由于服用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及70例未发生咳嗽的患者ACE基因的插入(Ⅰ)/缺失(D)多态性,并采用紫外法检测ACE活性。结果发现在ACEI引起咳嗽组Ⅱ型占46.2%,而无咳嗽组为30.0%,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ACE活性低于无咳嗽组(P<0.01)。提示:ACEI所致咳嗽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ACE基因多态性的分析有助于ACEI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探讨该基因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检测50例食管癌患者组织标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观察插入型(ID型)、缺失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多态性分布,并计算I/D等位基因的比例,以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特点:ID型、DD型和Ⅱ型基因比例分别为16%,64%,20%,而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20%和80%,对照组ID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40%、30%、30%,其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0%和70%,两组间DD型基因分布频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基因分布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升高,结果表明DD基因型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是否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一个287bp的插入/缺失基因片段,1.5%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线灯下观察结果。结果各组间ACE I/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嵇晴  李俭春 《江苏医药》1998,24(4):237-239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50例正常人及80例心肌梗塞(MI)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及ACE基因的插入(I)/缺失(D)多态性。结果发现(1)中国人ACE基因型中以D等位基因频率较低;(2)D等位基因是中国人M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在传统的“低危人群”中D等位基因与MI发病之间关联更为显著;(4)基因型与血清ACE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2例为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和70例健康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进行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测定。分析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血压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结果 (1)脑梗死组DD 基因型频率(27.5%)和D等位基因频率(49.4%)与正常对照组(15.7%,40.7%)比较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32.7%,53.8%)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无明显关联性, 但与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有关,可增加高血压脑梗死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功能不全和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名接受冠脉造影的陈旧性心梗患者,二维超声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ACE I/D基因分型,分析造影和临床资料,判定心梗后心功能和心室重构与ACE I/D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基因型心梗后LVEF和LVD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CE II型患者的LVEF显著性差异分别大于ID及DD型,II型患者LVDd与DD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5),而II型与ID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E I/D多态性可能是心梗后心功能不全及心室重构的重要先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80 例心肌梗死患者和80 例健康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及ACE基因插入( Ⅰ)/缺失(D)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I组D 等位基因频率50.3 和DD 基因型频率0.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1 和0.10。MI组和正常人DD、DI、II基因型的血清ACE活性依次显著增高,因此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我国人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和  步天栩  王艳娟  程佩兰 《天津医药》2004,32(6):339-341,F00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I)/缺失 (D)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41例妊高征患者和50例正常妊娠者的ACE基因型 ,同时检测血浆ACE水平。结果 :妊高征组的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 %和61 % ,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应频率18 %和38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DD基因型的ACE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因型。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为妊高征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ACE活性受到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AIM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insertion/deletion (I/D) polymorphism of the ACE gene modified the adherence to ACE inhibitors as measured by the discontinuation of an ACE inhibitor, or addition of another antihypertensive drug. METHODS: This was a cohort study among 239 subjects who started ACE inhibitor therapy. A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relative risk (RR). RESULTS: During follow-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ubjects with the DD, ID or II genotype (DD vs II; RR = 1.17, 95%CI: 0.78, 1.77 and ID vs II; RR = 1.06, 95%CI: 0.73, 1.55) in adherence. CONCLUSIONS: The I/D polymorphism of the ACE gen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adherence to ACE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13.
崔洪艳  陈叙 《天津医药》2007,35(6):416-4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重度子前期肾脏损害的关系,以揭示子前期肾脏损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63例重度子癎前期患者按有无肾损害分为两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与40例正常孕妇的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结果:重度子前期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子癎前期肾损害组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重度子癎前期发病无密切相关;ACE基因DD型可能是重度子癎前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8基因启动子-607C/A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KD患儿(KD组)和50例健康儿童(正常组)资料,采集血液标本,分离血浆和有核细胞,用SSP-PCR法检测IL-18基因-607位点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18含量以及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RP含量。结果:KD组患儿-607C/A位CC基因型频率为42.0%,高于正常组儿童(Jp〈0.05);CC基因型KD患儿血浆IL-18含量显著高于CA基因型患者(P〈0.01),前者血浆CRP含量也高于后者(P〈0.05)。结论:IL-18基因启动子-607C/A位点多态性参与KD发病,IL-18基因-607位点基因型的检测可用于预测KD发病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国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性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屈会起  卢杨  林珊  邱明才 《天津医药》2002,30(4):201-204
目的:对国人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以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到相关文献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排除发表偏倚的影响。应用REVMAN3.1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合并。结果:冠心病组631例,健康对照组505例,数据合并结果DD/(ID+II)OR(95%可信区间)为2.72(2.08,3.55),P<0.01。结论:国人ACE/ID多态性的DD基因型与冠心病危险性增加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钙蛋白酶10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是否存在钙蛋白酶10(CAPN10)UC SNP43G/A等位基因多态性,并探讨与2型糖尿病(T2DM)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正常人125例(对照组)和2型糖尿患者255例(T2DM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方法对CAPN10 UC SNP 43G/A基因多态性进行筛查,对突变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根据T2DM组中是否有CAPN10 UC SNP43基因突变,分为CAPN10 UC SNP43(G/G型)和CAPN10 UC SNP43(G/A A/A型)2组。结果:T2DM组和对照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型组和G/A A/A型组的BMI、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指数、空腹C-肽(C-P)、三酰甘油(TG)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G型组高于G/A A/A型组。结论:在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CAPN10 UC SNP 43 G/A基因多态性,但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T2DM无相关性,与IR相关的一些代谢指标相关,可能部分造成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检测8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基因型,以87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失代偿期患者无差异,在肾衰期和尿毒症期患者存在差异,其中DD型频率升高,各为57.1%和61.5%对24.1%(P〈0.01,P〈0.001);Ⅱ型频率在尿素症期下降为13.9%对31.1%(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SNP+45(T/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氧化应激指标8-异前列腺素F2α之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120例T2DM患者(T2DM组)脂联素SNP+45(T/G)多态性,同时选取正常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竞争酶免疫测定的方法检测T2DM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检测各组空腹血糖、血脂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HOMA-IR等指标。结果:T2DM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高于对照组,T2DM患者脂联素SNP+45位点G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内GG型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TT及TG型(P<0.05);TT、TG及GG基因型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SNP+45(T/G)多态性与T2DM氧化应激之间可能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