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目的:分析运城市2006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按照全国AFP监测系统要求对15岁以下的AFP病例进行报告调查、采便和随访。结果:全年共报告AFP病例27例,分布于13个县(市、区)、26个乡镇、27个行政村,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占55.56%。27例AFP病例,全程免疫为25例。,全程免疫率为92.59%,全部病例经山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专家组分析。均被排除脊髓灰质炎。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08/10万,初诊后24h报告率为62.96%,48h调查率为1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100%。粪便标本送达及时率为100%,及时随访率为100%,13个县(市、区)旬报及时率99.36%,全面达到卫生部指标要求。结论:运城市2006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下同)状态。方法对2009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60例,分布在11个盟(市,下同)的33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32.7%(33/101)。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24/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6.7%,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3%,粪便标本7d内及时送检率98.3%,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91.8%。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防止脊灰的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对2007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73例,分布在12个盟(市,下同)的44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43.6%。<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8.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0%,粪便标本7天内及时送检率91.5%,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89.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4.
段术琴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32-933
目的为了评价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状况,提高监测系统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87例,分布在11个盟(市)的53个旗(县、区)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52.5%。<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10万,受地区条件限制,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自治区脊灰实验室及时率未达到80%,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直到全球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2015-201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特征和监测质量,为继续维护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AFP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连云港市累计报告AFP病例51例,均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全市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 64/10万。AFP病例全年散发,无明显时间聚集性。4岁及以下病例居多,构成比为54. 90%。AFP病例的48 h内流调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分别为100. 00%和92. 16%; 60 d内及时随访率、75 d内随访信息及时报告率均为100. 00%。经过治疗仍有25. 49%的病例残留麻痹。市、县、乡级医疗机构首诊报告率为64. 00%。结论连云港市AFP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良好,但其敏感性、首诊报告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仍需巩固提高。部分儿童仍存在残留麻痹,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海南省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资料,为维持海南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08年AFP个案调查资料,应用EPIinfo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省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118例,所有病例均为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83/10万,2008年有1例脊灰疫苗服苗相关病例。AFP病例分布在18个市(县),呈散发状态。病例及时调查率为100%、75d及时随访率为93.2%,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9.6%。结论海南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度敏感性,已连续15年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东湖区2010~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2010~2011年东湖区所辖监测医院共报告AFP 病例131 例,24h个案调查率100%,合格标本采集率100%,麻痹后75d内随访率100%,病例均为县级以上医院报告,报告及时率100%,无迟报、漏报发生.无乡镇级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结论 东湖区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对就诊的AFP 病例能够准确诊断、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溪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及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情况。方法对2003—2005年玉溪市八县一区报告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AFP病例分别为8例、16例和19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8/10万、3.37/10万和4.07/10万。接到报告后48h内调查率1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5.35%,粪便标本7d内送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及时率95.35%。麻痹75d内随访及时率100%。结论玉溪市各项监测评价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但个别县AFP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报告质量仍有差距。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其报告质量是维持无脊灰的重要技术手段,今后应以持续和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遵义市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充分发挥脊灰病毒监测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对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遵义市2004年急性弛缓麻痹病例监测共报告病例79例.粪便标本采集合格率为93.76%,粪便标本7d内送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为100%.分离出脊灰病毒(PV)4株,其中Ⅰ型疫苗变异株1株,Ⅱ型疫苗相关株1株,Ⅲ型疫苗相关株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株[2],所有PV阳性病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结论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积极监测AFP病例控制弛缓行麻痹,消灭脊髓灰质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宝安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为继续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1994~2000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宝安区1994~2000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上。其它各项监测指标报告及时率、合格粪便采集及时率、随访及时率都达到100%。结论 AFP监测各项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分析延安市2000-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摸清继续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薄弱环节。方法 汇总分析5年来各县区报告的AFP病例资料。结束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5年超过1/10万的指标,48h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每年均大于80%的指标,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为100%,及时随访率年均为87%。结论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AFP病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延安市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保定市2004年-2006年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进行评价.方法 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什对2004年-2006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保定市2004年-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分别为:87例、94例、81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81/10万、4.11/10万和3.54/10万.AFP病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麻痹后75d内随访表送达率等各项指标均超过80%,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2004年-2006年,全市每年均开展了两轮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瞎论保定市AFP监测系统灵敏,2004年-2006年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分析我市1995年2002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摸清继续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薄弱环节。方法 汇总分析8年来各县区报告的AFP病例资料。结果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连续8年接近和超过1/10万的指标,48h调查率、粪便标本7大内送检率均大于80%的指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年均为86%,及时随访率年均为63%。结论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AFP病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我市1999年以前及时随访率和1995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未达标,2000年后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2013—2021年东营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1年东营市共报告97例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AFP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21/10万,2013—2019年监测系统各项及时性指标均≥80.00%。2020年的14d双份粪便采集率和合格粪便采集率为66.67%,2021年的粪便标本7d送达率为62.50%,均未达到监测方案要求。AFP病例中5岁及以下儿童组发病最多,构成比为58.76%,男女性别比为1.69∶1。发病月份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23,P>0.05)。完成脊灰疫苗全程免疫51例,构成比为52.58%,未完成全程免疫46例,构成比为47.42%。合格粪便采集率为89.69%,脊灰病毒分离培养均为阴性。残留麻痹率为7.22%。2015—2021年东营市适龄儿童第1、2、3、4剂次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85%、99.86%、99.8...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2004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02例,采集粪便标本201例,均为双份,标本采集率为99.5%。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182例;采集合格粪便标本178例。7天内送达省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的187例;28日内完成分离定型200例。201例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阳性24例,阳性率为11.9%;脊髓灰质炎病毒(PV)阳性21例,阳性率为10.4%。所有PV阳性标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持续确保在全县范围内证实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方法按照《全国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方案》要求,按月、旬或不定时到医院门诊及相关科室进行监测,发现疑似AFP病例及时报告,调查病例,采集合格粪便标本送检。结果全县1995-2004年AFP病例监测共报告46例,经省级专家组按病毒分类和临床检查诊断,44例为非脊灰AFP病例,2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率2.6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年均82.61%,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卫生部的要求。结论会泽县已证实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但还要继续保持高质量的监测,维持全县今后无脊灰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汇集福建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 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的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对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1年共报告AFP病例41例,15岁以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8/10万,报告后48 h调查率97.56%,合格大便采集率87.80%。41例AFP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组所占比例较高,为78.05%;男、女性别比为1.73∶1;大便标本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3株,其中I型1株,II型2株,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经鉴定为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株。结论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指标均达到要求,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以保持高质量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有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庞秀然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35-336,269
目的了解宾阳县199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rP)病例流行特征,及其监测系统运行工作质量,为制定进一步推动消灭脊灰工作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宾阳县1994~2007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资料、AFP监测系统报表资料,利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宾阳县1994~2007年共报告AFP病例66例,确诊脊髓灰质炎病例0例。发病年龄以0—3岁儿童为主,季节分布不明显,10流动儿童病例免疫接种率低下。1994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系统工作质量逐年得到提高,除2003年外,其余13年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达到1/10万以上;48h内调查率14年均达到100%,各年度14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纸率和粪便标本7天内送检率分别在33.33%~100%和55.56%-100%之间波动。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工作,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的敏感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