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不同切口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三芳  葛程旺 《安徽医学》2008,29(5):600-60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同切口手术方式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对4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取鼻内镜下不同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11例合并鼻息肉、鼻窦炎同期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结果42例患者完全治愈,无1例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采取不同切口手术方式矫正鼻中隔可以使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精确细致,损伤小,利于恢复偏曲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合并鼻息肉、鼻窦炎行同期手术,能有效控制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和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杨立新  杨兵 《吉林医学》2010,(35):6525-652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体会。方法: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47例伴有鼻息肉及鼻窦炎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13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手术。结果:手术的6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头痛鼻塞症状缓解,在院外随访的3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的首要手段,在鼻内镜下行手术可明显降低因手术而造成鼻中隔穿孔的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对5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116例,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59例,合并下鼻甲代偿性肥大389例同期行鼻内镜手术处理。结果 564例中术后随访1~3个月,失访11例。治愈517例(91.7%),好转36例(6.4%),11例失访(1.9%),1例术后早期鼻中隔血肿,经放置引流皮片处理后治愈;2例发生中鼻甲和中隔粘膜粘连,均经鼻内镜下分离而好转;1例发生鼻中隔后下方小穿孔,后3例均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结论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不同,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手术是微创、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完成随访的12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进行临床分析。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属中、重度,全部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得到彻底矫正,满意改善鼻腔通气、嗅觉功能,有效控制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疗效持久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阻塞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鼻阻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单纯慢性鼻窦炎等鼻阻塞患者98例,对其采取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这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阻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中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经比较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鼻阻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纯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与术后比较,鼻阻力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阻塞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阻力,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杨君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109-411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8例患者治愈262例(73.2%),好转80例(22.3%),无效16例(4.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型、手术前用药、手术技巧、术后定期换药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一种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对21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临床资料的复习,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这种术式的安全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215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阻塞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鼻阻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单纯慢性鼻窦炎等鼻阻塞患者98例,对其采取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这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阻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中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经比较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鼻阻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纯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与术后比较,鼻阻力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阻塞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阻力,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结果:经随访6个月~12个月,全部病例经门诊内镜检查,治愈171例(95.53%),好转8例(4.47%),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野暴露清晰,操作精确,效果满意,手术并发症少.伴有中甲、下甲肥大、鼻息肉、鼻窦炎、上颌窦囊肿患者,可行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杨汉霞 《四川医学》2013,(11):1698-1700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鼻内镜联合手术疗效.方法 39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内镜鼻窦开放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鼻中隔矫正居中,无1例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联合手术方式有效,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是否矫正鼻中隔分为2组,A组65例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B组87例先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再行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随访6~12月。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39例(60.0%),好转13例(20.0%),无效13例(20.0%),总有效率80.0%;B组:治愈67例(77.0%),好转14例(16.1%),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优于单纯鼻窦、鼻甲手术,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3.
赵伟霞  ;刘申  ;谭清爽 《吉林医学》2014,(35):7841-78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过敏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兰州会议疗效评定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53.4%,有效24.7%,无效21.9%,总有效率为78.1%。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为(10.67±2.48)分,治疗1年后为(5.43±1.07)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联合应用治疗常年过敏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手术安全性高,微创,对鼻腔黏膜损伤轻,恢复快,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 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对鼻腔结构异常致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127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病变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或术式组合(包括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骨折外移、等离子部分消融、黏膜下切除、部分切除术、鼻窦开放术等).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显效率为75.59%,有效率为24.41%,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等鼻腔结构异常致鼻塞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疗效。方法对实施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完成术后随防6个月以上的128例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分析。结果治愈率(症状完全消失)79.7%,好转率15.6%,无效率4.7%,总有效率95.3%。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较好的效果。做中鼻甲和鼻中隔偏曲的处理和术前病情评估及加强术后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兰妮 《医学综述》2013,19(18):3424-3426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与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将陕西电子四○九医院2006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6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分为两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176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187例)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征情况.结果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8例,鼻中隔摆动23例,鼻梁塌陷7例,鼻小柱退缩5例;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除1例鼻中隔粉碎性骨折合并偏曲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摆动、1例糖尿病患者因术后合并感染造成鼻中隔穿孔外,其他均无鼻梁塌陷、鼻小柱退缩、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从现代微创及功能性手术角度来看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6例鼻中隔偏曲并伴有下鼻甲肥大(单纯下鼻甲肥大、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粘软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等离子射频下鼻甲消融术。术后缝合组改良缝合鼻中隔黏膜,而填塞组应用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症状及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缝合组术后鼻塞、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及进食困难等VAS评分均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内鼻出血、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鼻中隔偏伴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在鼻腔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对促进鼻内镜术后恢复,预防复发,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75例,术中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50例,术中不行鼻中隔矫正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对两组鼻腔通气情况、术后鼻腔粘连情况、上颌窦口开放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处理组与对照组术后鼻腔粘连率分别为1.3%和16.0%,两组在鼻腔通气、上颌窦口开放良好率及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疗效,能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鼻腔粘连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