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亚型Kv2.1基因表达变化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以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原慢性低压低氧组(CH组)、二氯醋酸钠(DCA)治疗组(CH+DCA组)和高原低氧返回平原恢复7 d组(CHR7组).正常对照组在常压常氧平原条件下喂养,其余各组在模拟高原5 000 m低压氧舱内喂养21 d,动物模型建成后用闭式胸腔法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的Kv2.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PASMCs Kv2.1的表达;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肺小动脉形态改变及Kv2.1表达强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2.1蛋白表达.结果 模拟高原5 000 m缺氧21 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组Kv2.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免疫组化显示PASMCs Kv2.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IOD)减少,而mPAP明显增高,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肺血管重构明显.与CH组相比,DCA+CH组和CHR,组Kv2.1 mRNA和蛋白则明显恢复表达,PASMCs Kv2.1表达的mIOD增加,mPAP下降,血管重构减弱.结论 Kv2.1基因表达变化与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变化存在负相关性,表明Kv2.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恢复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Na+/H+交换器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Na+/H+交换器(NHE)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缺氧3周组和缺氧8周组.分离肺动脉平滑肌,测定细胞内pH(pHi),并提取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比较各组中NHE-1 mRNA的表达.结果:缺氧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H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NHE-1 mRNA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氧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Na+/H+交换器参与调节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Hi,从而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钙蛋白酶(calpain)在低氧诱导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低氧模型组和常氧对照组。插管法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及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评价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检测血管重构情况,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肺动脉calpain-1,-2和-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原代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常氧对照+ MDL28170(calpain抑制剂)组、低氧模型组、低氧模型+MDL28170组。MTS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对照组大鼠比较,低氧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肥厚指数显著增加,肺动脉血管显著重构;同时,低氧模型组大鼠肺动脉中calpain-1,-2,-4 mRNA和蛋白表达也显著上调。与常氧对照组细胞比较,低氧模型组细胞显著增殖,MDL28170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逆转低氧诱导的Ki-67和PCNA mRNA表达上调。结论:calpain介导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介导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动物整体水平的抗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及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DHA处理组,每组7只。大鼠缺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慢性间歇性低氧方法建立,通过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精确称左右心室质量计算右心室指数,测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活性。结果: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指数均明显升高(PPPP结论:DHA具有抗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碳调节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对低氧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n=7)、低氧组(n=6)、低氧+锌原卟啉组(低氧+ ZnPP组,n=6)及低氧+低浓度一氧化碳组(低氧+低浓度CO组,n=5).应用Bcl-2、Caspase-3多克隆抗体和NF-κΒ单克隆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凋亡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1)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凋亡细胞百分数和平滑肌细胞Caspase-3表达积分低于对照组,NF-κΒ阳性细胞百分数和平滑肌细胞Bcl-2表达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低氧+ ZnPP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凋亡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氧组,平滑肌细胞Caspase-3表达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低氧组无差异;NF-κΒ阳性细胞百分数和平滑肌细胞Bcl-2表达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氧组;(3)低氧+低浓度CO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凋亡细胞百分数和平滑肌细胞Caspase-3表达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低氧组及低氧+ZnPP组,NF-κΒ阳性细胞百分数和平滑肌细胞Bcl-2表达积分明显低于低氧组及低氧+ZnP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O促进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同时还伴有Bcl-2和NF-κΒ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小泛素蛋白样修饰蛋白1(SUMO-1)在肺内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在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3d组、低氧7d组、低氧14d组及低氧21d组,每组8只。常压间断低氧暴露复制HPH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原位杂交、RT-PCR检测肺内SUMO-1 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7d至21d,大鼠肺小动脉开始出现明显血管重塑并逐渐加重,低氧7d时WA%和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14d时WA%、mPAP较7d时进一步增加,RVHI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21d时WA%、RVHI较14d时进一步增加。SUMO-1 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肺小动脉壁呈弱阳性表达;低氧3d后显著增高;低氧14d达高峰;低氧21d后mRNA表达减弱但仍然高于对照组,蛋白表达继续保持高水平。SUMO-1 mRNA和蛋白表达与mPAP、WA%、RVHI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慢性低氧诱导肺内SUMO-1表达增加在HP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常压低氧培养箱建立大鼠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组,各组造模前30 min进行腹腔注射,葛根素组注射葛根素注射液20 mg/kg,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等体积0.9%Na Cl溶液。正常对照组于实验室正常环境下培养,模型组、葛根素组于缺氧环境下培养3 d、7 d、14 d、21 d后进行检测。测定包括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常压低氧培养箱中进行大鼠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成功建立;模型组mPAP、RVHI、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14 d、21 d时葛根素组mPAP、RVHI、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葛根素能有效抑制缺氧导致的肺动脉平均压力增加及氧自由基增加,减轻其肺血管重构的程度,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Kv1.5通道表达的影响及其与p38 MAPK通路的关系,明确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发病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超净工作台内分离3~4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采用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激活剂茴香霉素干预低氧过程.细胞传至3~6代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低氧组(H),低氧+ DMSO组(HD),低氧+SB203580组(HS),低氧+茴香霉素组(HA),其中N组继续5% CO2培养箱培养.其他组于低氧培养箱培养(5% CO2,2%O2,PO2:25 ~ 35mmHg),均培养60h.采用RT-PCR法测定PASMCs Kv1.5 mRN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SMCs Kv1.5蛋白含量.结果 与N组相比,H组、HD组、HA组Kv1.5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较之H组和HD组,HS组Kv1.5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组和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S组相比,HA组Kv1.5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低氧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降低Kv1.5通道表达,这可能是(HP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以及三七总皂苷(PNS)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H组)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注射PNS组(HP组)。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平均颈动脉压(mCAP),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ERK蛋白的含量。结果 H组、HP组ERK的表达高于N组(P<0.05),且H组高于HP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NS可以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医学争鸣》2006,27(15):1356-1356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AH)发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在体循环血管、肺循环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低压缺氧舱建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分为3组:即正常氧组、缺氧2wk组和缺氧3wk组。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检测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肺内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中VEGF及PC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32例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阻抗血流图资料,并与右心导管检查相对照,结果表明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阻抗基本波形为多峰递增波,波峰延迟为其主要特点,延迟的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肺叶切除肺动脉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肺叶切除肺动脉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采取肺叶切除肺动脉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其肺动脉均受到肿瘤侵犯。肺部肿瘤部位左上叶45例,右上叶29例。处理方法为:浸润血管壁局部切除+直接缝合术27例;浸润血管壁局部切除+缺损血管壁补片术21例;浸润血管壁袖状切除+端端缝合术11例;浸润血管袖状切除+再造导管间置术15例。结果:本组74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肺炎13例次,心律失常1例次,心功能不全1例次,胸腔积液5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肺血管成形肺叶切除是治疗中心型肺癌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灌注断层显像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高度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或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并和其他影像、临床资料相对照。结果:12例累及21处肺动脉及其分支,12例均可较准确、全面地显示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安全、快捷、经济、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的无创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部分替代核素肺扫描及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5.
Hsiao  S.  -H  Lee  C.  -  Y.  Chang  S.  -M.  杜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27-27
本研究拟确定利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栓塞(PE)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研究包括两个阶段。首先600例患者入选接受超声心动图测定双侧肺血流。利用多层CT检查,200例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100例为PE。其他300例无心肺疾患的受试者被作为对照。测定双侧肺动脉的时间-流速积分(TVI)和血流体积。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和PE组的双侧肺动脉TVI差异比率(△TVI/平均值)分别为12.0%±9.3%、13.8%±12.1%和38.6%±14.9%。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和PE组的双侧肺动脉血流差异比率(△血流/平均值)分别为15.1%±11.7%、17.6%±14.9%和36.8%±17.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将动物肺组织中分离,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用于家兔急性肺水肿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家兔急性肺水肿前或肺水肿后即刻从气管中滴注PS组与对照组相比PaO2、肺水量、存活时间均有显差异(P<0.01);急性肺水肿后即刻从静脉给PS组与对照组相比,PaO2有差异(P<0.05),而肺水量、存活时间的差异无意义(P>0.05)。提示在出现肺水肿前或肺水肿后即刻从气管滴注外源性PS对维持泡稳定性、阻止肺行细血管内体液向肺间质和肺泡内渗出、防止因PS系统紊乱所导致的进行性肺功能恶化等方面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静  杜延玲 《医学综述》2014,(10):1829-18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严重的疾病,具有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等特点。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肺血管发生改变,肺实质受到破坏,外周阻力增大,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作为COPD发展至肺心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该文通过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治疗和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