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调查了1992年9月至2001年9月间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2056例,共有38例发生肠瘘。对肠瘘者的一般情况、手术过程、肠瘘发生时间、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本组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发生率为1.85%。高位肠瘘14例,8例早期手术修补术仅1例成功,6例保守治疗5例治愈。低位肠瘘24例,其中12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8例痊愈,另12例保守治疗10例成功,2例死亡。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早期修补手术不易成功;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粪便转流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5.7d。6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2例因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1例保守治疗30d无效行剖腹探查术,3例保守治疗耐心不够而手术。1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及腹部微波理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永善县中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病人均治愈,无发生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3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术后再次发生肠梗阻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X线和B超等检查.治疗方法 的选择和手术时机的把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取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SBO)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0月~2008年10月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38例经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充电解质、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愈,1例保守三天后症状不缓解中转手术,术中见小肠广泛粘连,松解粘连时多处肠管破裂而行部分肠段切除,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保守治疗5天厉中转手术,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出现肠瘘,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术质早期炎性肠梗阻如诊断明确,应保守治疗.如过早手术,容易如现肠瘘,短肠综合征,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术后肠痿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析40例术后肠瘘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其中高位肠瘘10例,低位肠瘘30例。早期手术4例,晚期手术6例,保守治疗30例。结果 38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为95.00%,病死率为5%。结论对术后肠瘘病人,根据其不同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早期手术,晚期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黄海 《中原医刊》2003,30(9):1-2
目的:对肠外瘘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4例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行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通畅引流等一般治疗,部分病人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应用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结果:高位肠癌13例,6例早期手术2例治愈,7例保守治疗6例治愈,低位肠癌21例,其中5例手术4例治愈,另16例保守治疗13例成功。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及粪便转流可降低死亡率,必要时配合TPN和生长抑素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10月=2002年12月间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620例,有11例发生肠瘘,外院术后疑肠瘘转我院后确诊19例,共计30例。对肠瘘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手术经过、肠瘘发生的时间、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本组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肠瘘发生率为1.77%。24例早期修补术,本组治愈22例(91.67%),死亡2例(8.33%)。6例保守治疗,本组治愈5例(83.33%),死亡1例(16.67%)。结论:肠瘘大多宜行早期修补手术,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日期,减少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7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直肠损伤29例,肛管损伤8例,合并伤26例。37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修补加局部引流17例,修补加结肠造口14例,单纯粪便转流加引流6例。36例治愈,1例死亡。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合理应用修补、转流、引流三项措施,控制感染和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外伤性肠穿孔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病人均进行剖腹探查,进行一期肠修补32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6例,肠吻合外置2例。术后1期愈合36例,切口感染3例;死亡1例;无发生腹腔脓肿、肠瘘。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手术方式、有效胃肠减压、腹腔引流、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静脉营养药物,是影响肠穿孔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16.1d;4例手术治愈。其中1例保守治疗期间出现肠绞窄而急诊手术,2例经保守治疗4周无效行手术治疗,1例因患者信心不足改行手术。术后1例并发肠瘘,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再次梗阻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张绍平 《河北医学》2013,(11):1688-1691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创伤性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创伤性肠破裂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特点及保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上述保守治疗后,治愈53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5.1%,中转手术1例,无死亡病例。治愈后无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保守治疗是创伤性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应及时发现手术指征给予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翀  邓海  张琳  刘卓  万柏江  刘京平 《河北医学》2013,(11):1630-163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65例,保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祖国医学,利用中药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针灸等技术,手术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一周系统治疗后发现,保守治疗组痊愈31例,好转23例,治疗有效,54例,治疗后一周复发7例,临床有效率为83.05%,复发率为10.77%。手术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22例,治疗有效54例,治疗后一周复发24例,临床有效率64.62%,复发率为36.9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复发率,保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手术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周朝晖   《中国医学工程》2009,(2):107-108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1d,3例经保守治疗28d无效而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术后并发肠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并发腹腔脓肿,经腹腔引流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5d以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多,疗效差,宜慎重。  相似文献   

14.
孙钦立 《河北医学》2006,12(3):241-24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处理方法及造成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6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治愈22例,死亡4例,死亡率15%,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率31%(8/26)。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治疗成败的关键是掌握好早期手术探查指征和选择合适的术式。对损伤严重者修补加空肠贴补及改良憩室化再简化手术联合应用为一种较理想的处理方法。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诊和漏诊以及术式选择不当引起肠瘘、感染和出血。  相似文献   

15.
余强  周明银  张颖 《中外医疗》2016,(15):93-9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方法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6例采用保守治疗,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因病情恶化改行手术治疗,该组10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典型的肠梗阻临床表现,保守治疗为其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术后早期肠动力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均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措施为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配合应用胃肠动力药物、中药、激素。结果:全部病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症状缓解时间3~20d,平均7d。结论:CT检查对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术后早期肠功能障碍以保守治疗为主,应重视胃肠外营养和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在肠癌手术41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8/20),手术治愈1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9例。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处理中先进行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无缓解者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效果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1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50~100 mL,行胃肠道造影,通过腹部立位平片动态观察泛影葡胺在肠管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手术时机。结果114例中,92例造影剂在7~48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另22例泛影葡胺在48 h后不能到达结肠,且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而行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泛影葡胺肠管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对明确梗阻部位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其还具有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