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证”是指疾病由简单变复杂,由轻变重的证候变化,可由疾病发展引起,也可由误治所致。治疗“变证”,尤须仔细辨证,真正做到“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病例:周某,女,69岁。2005年6月9日初诊。8天前开始全身浮肿,按之凹陷,头昏乏力,胸闷泛恶,纳差便溏,小便不利。体温37.2℃,血压1  相似文献   

2.
魏品康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业医4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一些疑难杂病,并形成了独特的治疗风格。笔者有幸侍诊其左右,获益良多,现将导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1审证求因魏师认为,审证求因是疾病治疗的关键;否则,治疗就成无的之矢。这里的“证”不仅包括中医“证”的  相似文献   

3.
肩痛是临床常见的痛证之一,疼痛可及背部和肘臂,故常“肩背痛”、“肩臂痛”并称。临床发现,许多肩外疾病,如颈椎病、胆石症、胰腺炎、冠心病、肺癌骨转移亦可出现肩痛症状。笔者认为辨治肩痛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在治疗疑难病中的重要性。方法:用三个治愈的典型病例来举例分析说明。结果:用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基本理论作指导,治疗疑难病的疗效很好。结论:面对疑难病,中医能治。  相似文献   

5.
贾春华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35-1438
目的:在认知科学背景下探寻辨证求因认知进路的推理模式。方法:首先回顾中医的核心理论——辨证论治的研究出现的思维转向,揭示认知科学语境下类比推理、溯因推理、最佳说明的推理在科学发现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分析辨证求因认知进路的逻辑结构,比较"取象比类与类比、隐喻""司外揣内与溯因推理""审证求因目的与最佳说明推理"的异同。结果:辨证求因认知进路中的思维结构与逻辑学所言类比/隐喻、溯因、最佳说明推理相通或相容。结论:从中医理论的总体特性来看,辨证求因蕴含类比/隐喻推理;从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上来看,辨证求因蕴含溯因推理;从推理与说明先后的角度看,辨证求因蕴含最佳说明推理。可以从类比推理、溯因推理、最佳说明的推理的角度,展现辨证求因认知进路推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肝属世界性难治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乙肝的防治应用上,曾取得一定成绩,但疗效仍难尽人意,且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回顾中医对慢性乙肝的认识过程,分析目前中医药防治现状,结合长期临床体会,参考实验药理研究和病理生理学研究,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笔者认为慢性乙肝的病机是“疫毒是因不是果,血瘀是果也是因,脾虚是果不是因,”下面简述之。  相似文献   

7.
探讨审证求因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包括整体宏观、形象类比、恒动变易等。整体宏观思维即立足整体,三才并察,四诊合参,以患病机体的整体反应性为核心,综合考察病因;形象类比思维即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寻求疾病意象概念上的病因;恒动变易思维即执人体之常以达疾病之变,纵横把握疾病病因。中医学审证求因方法相对于现代西方医学借助先进仪器进行的"还原论"求因法,具有一定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应对某些现代医学颇感棘手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8.
审证求因是中医治疗疾病成败的关键,本例直肠癌前切除术致输尿管瘘从辨证到辨病,特别是根据临床手术中的一些资料综合分析,运用哲学推理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审证求因获得治疗上的成功,现报道如下,以供同道指正。1病例介绍 杨某,男,66岁,住院号:276974。患者以直肠癌于1999年7月1日进行直肠癌前切除术。肿瘤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大小约 8cm ×8cm,已突破直肠壁,浸润骶前组织。术后第1d腹腔负压球引出血性渗出液约 550ml,第 2d引出400ml,第 3d引出 20ml,第 11d拔除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9.
结合10则不同疾病不同证因引起的发热,探讨发热证治。认为其病因可见外感,又见内伤,治疗需辨病辨证结合,辨别虚实,审证求因。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09-1811
体质决定了疾病的发病特点、证候演变、兼夹病和预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因质制宜",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思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审证求因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过程,其发生不外乎外邪与内因两方面因素: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失调、瘀浊杂质内停、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等因素均可致病。中医肾系疾病与五脏相关联,与七情相左右,与六淫相搏结,与饮食、禀赋、劳倦等因素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故而在治疗上宜增强人体正气,防止情志失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怡然天年。  相似文献   

12.
<正> 梁贻俊教授从医40年,临症十分注重审证求因治疗很多疑难重症,取得显著疗效,笔者今择三例典型病案,从不同角度说明审证求因的重要性。化湿行气治大衄苏某,女,32岁。1967年7月31日初诊。自7月18日两腿出紫斑,吐血,尿血,月经量多,血小板12×10~9/L,经  相似文献   

13.
赵东英 《河南中医》2001,21(3):79-80
在清代之前 ,训诂学家们已经运用了“因音求义”来阐释医学经典著作 ,但真正作为一种训诂大法 ,乃成熟于清代乾嘉年间。在此阶段 ,中国古音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 ,使得因音求义法得以成为当时训诂学家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钱大昕序段玉裁《诗经韵谱》云 :古人以音载义 ,后人区音与义而二之 ,音声之不通 ,而空言义理 ,吾未见其精于义也。此书出 ,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 ,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 ,古义之兴有日矣 ,讵独以存古音而已哉 !“因音求义”的“音”指的是古音 ,“义”指的是古义 ,这里的“义”便是文章辞句之本义。“因音求义”不仅…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学方法研究中医"审证求因"的源流发现,"审证求因"方法源于《易经》之整体、变易、形象等思维,秦汉时期初步奠定了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宋金元时期,"伤寒学"的研究蔚然成风,且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了"审证求因"的最初表述,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明清以降,"审证求因"趋于成熟,其对"证"与"因"的重视前所未有,多样化的辨证与诊断方法丰富了其内容,并且突出了体质因素在"审证求因"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岭南骨伤科医家黄枫教授治疗腰椎疾病的经验。主要有:治病注重辨证求因治本;筋骨并重,强调巧劲整脊手法松解软组织;用药兼顾先后天;功能锻炼宜动静结合。概而言之即"治病求因,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6.
腰腿痛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2004年至2008年对200多例腰腿痛患者按照中医的审证求因和辨证论治进行治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5则典型病例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鲁万强 《中医药学刊》2005,23(7):1201-1202
瘀血病变可由气滞、气虚、热盛、阴虚、寒凝、阳虚、痰结、湿聚、浊闭等多种机制形成。因此.从临床病症入手,辨瘀求因,从因活血,可分别采取理气活血、补气活血、清热活血、滋阴活血、祛寒搜风活血、温阳通脉活血、化痰活血、渗湿活血、芳香活血等化瘀法。  相似文献   

18.
审证求因,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若审证不明、求因不确,则立法、处方难免失去偏颇,临床疗效较差,甚则无效或出现失误,临床上辨证失误在所难免,若能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无疑对提高诊疗水平、发展中医学术有所裨益,笔者现举审证求因治验三则,以强调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瘀血病变可由气滞、气虚、热盛、阴虚、寒凝、阳虚、痰结、湿聚、浊闭等多种机制形成.因此,从临床病症入手,辨瘀求因,从因活血,可分别采取理气活血、补气活血、清热活血、滋阴活血、祛寒搜风活血、温阳通脉活血、化痰活血、渗湿活血、芳香活血等化瘀法.  相似文献   

20.
王振华 《河北中医》1985,(1):F0003-F0003
成功的经验,固然值得总结,以资推广。但失败的教训,更有必要找出原委,作为今后借鉴。笔者在临诊中遇到由于误诊误治,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通过详细辨证,提高认识,改进治法,使疾病很快得以治愈,并且说明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重要性。下而介绍几个病例,望同道斧正。肝郁兼表,解表而表症不除曾治一张姓患者,年近七旬,平素肝气横逆,头晕、胸胁满闷,时至季秋,因汗出当风而见发热恶寒,舌红少津,脉弦细微浮,经中西医均以清热解表止咳之剂,服月余无效。患者头晕胁满,四肢乏力,饮食少思,时时欲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