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在宫颈癌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 1(TIMP- 1)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75例早期宫颈浸润癌 (宫颈癌组 )、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组 )和 15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 (对照组 )中 TIMP- 1的表达情况 ,并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 (CD34 标记 )和癌细胞增殖标记指数 (Ki- 6 7标记 )。结果 :TIMP- 1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膜和 (或 )细胞浆 ,Ki- 6 7主要表达于癌细胞核 ,CD34 主要表达于癌巢间质血管内皮细胞。从对照组到 CIN组再到宫颈癌组 ,TIMP- 1的阳性表达率未见显著升高 (P>0 .0 5 )。 TIMP- 1在宫颈癌中表达与 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和间质浸润深度有关 (P<0 .0 5 ) ;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脉管浸润、Ki- 6 7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无关 (P>0 .0 5 )。 FIGO分期为 期、组织学分级为 级、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 ,其 TIMP- 1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低于 FIGO分期为 期、组织学分级在 级以内、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者 (P<0 .0 5 )。结论 :宫颈癌 TIMP- 1表达降低可能在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检测宫颈癌 TIMP- 1表达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CD44v6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 4v6 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85例早期宫颈癌 CD44 v6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有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从正常宫颈上皮→原位癌→浸润癌 ,CD44 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0 .0 1 )。宫颈癌 CD44 v6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组织学类型有关 (P<0 .0 5)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间质浸润无关 (P>0 .0 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者 CD44 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0 .0 5)。结论  CD44 v6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3K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I3K在28例宫颈正常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组织的表达,并检测其中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PI)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I3K在NCE、CIN及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55.56%及85.29%。PI3K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CIN和NCE组(P0.05)。PI3K在SCC组表达分别与PI及MVD显著正相关。PI3K在SCC组表达分别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否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有否脉管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及生存率无关(P0.05)。宫颈鳞癌FIGO分期为Ⅱ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及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其PI3K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FIGO分期为Ⅰ期、组织学分级在Ⅱ级以内及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PI3K过度表达可能上调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及间质血管新生,可能促进宫颈鳞癌转移、从而促进其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ippo-Yes相关蛋白1(YAP1)、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9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作为CIN组,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宫颈正常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测定宫颈组织YAP1、mTO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CIN组、宫颈癌组宫颈组织YAP1、mTOR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YAP1、mTOR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CIN组(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伴宫旁侵犯、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YAP1、mTOR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病理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不伴宫旁侵犯、不伴脉管侵犯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P0.05),宫颈浸润深度1/3的宫颈癌患者mTOR阳性率高于宫颈浸润深度≤1/3的宫颈癌患者(P0.05);宫颈癌癌组织YAP1、mTOR表达呈正相关(r=0.489,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癌组织YAP1、mTOR蛋白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可能协同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调节平衡,诱导宫颈癌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NCE组)、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组)和50例宫颈癌(SCC 组)中IGF-2的表达.结果 NCE、CIN及SCC组IGF-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0/15)、43.33%(13/30)和74.00%(37/50),从NCE、CIN到SCC组,IGF-2 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均<0.05).IGF-2 的表达率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698,5.162,4.278,P均<0.05),且与癌组织对宫颈间质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0.723,P均<0.01).在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35,0.631,P均>0.05).结论 IGF-2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6(calpain 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通用二步法,检测calpain 6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65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 calpain 6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H=30.05,P〈0.01);宫颈癌组织中,临床FIGO分期晚、分化程度差、有淋巴结转移者calpain 6表达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分化程度好和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068~9.524,P〈0.05),其表达与病人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calpain 6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946,P〈0.01)。结论 calpain 6可能通过增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5例子宫颈癌(ICC)、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4例正常宫颈上皮(NCE)中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标记指数(Ki-67标记),将后两者与VEGF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宫颈上皮VEGF不表达或弱表达,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VEGF阳性表达,并且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与组织学分级、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MVD显著正相关(r=0.602,P〈0.01),但与年龄、FIGO分期和间质浸润无关(P〉0.05)。结论 VEGF与子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监测宫颈癌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027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Survivin、p27在10例正常宫颈、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官颈鳞癌、11例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从正常宫颈上皮一原住癌一浸润癌,Survivin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27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官颈癌Survivin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宫颈癌p27阳性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和(或)间质侵袭患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量增多,而p27的表达量与之相反(P〈0.05)。结论:Survivin、p27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中的恶化、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0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侵袭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度制定优化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yndecan-1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状细胞癌51例(A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42例(B组),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伴慢性鳞状上皮化生(慢鳞)24例(C组),另取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作为对照(D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宫颈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分析Syndeca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从慢鳞→上皮瘤样病变→宫颈癌,Syndecan-1的逐渐下调(P<0.05);Syndecan-1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Syndecan-1的低表达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且其表达程度可作为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3例浸润性宫颈鳞癌、15例原位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以及23例转移淋巴结中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基因在宫颈鳞癌及原位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P<0.05),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的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以及宫颈间质肌层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KAI1在高中分化组中的蛋白表达高于低分化组(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其原发灶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宫颈鳞癌组织的恶性侵袭行为可能不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Ireceptor,IGF-IR)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3例宫颈癌和21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IGF.IR蛋白表达,并检测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标记)。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IR、微血管密度、Ki.67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IGF-IR高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GF.IR过度表达者,宫颈癌血管生成能力显著增强、癌细胞增殖活跃,检测宫颈癌中IGF-IR表达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其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Ep-CAM)和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el 67,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34 例宫颈活检组织,其中宫颈癌组织94 例(浸润性 鳞癌50 例,腺癌44 例),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90 例, 其中低级别SiL(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 )45 例和高级别SiL(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 )45 例,正常宫颈组织50 例。分别对上述三类组织进行免疫组化,观察Ep-CAM 和Ki67 的表达情况。结果 Ep-CAM 和 Ki67 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100%,高于LSiL 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73~144.000,均 P <0.05);Ep-CAM 在浸润性鳞癌中的高表达率高于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 <0.05),Ep-CAM 和Ki67 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的高表达率高于早期宫颈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98~9.760,均P <0.05)。结论 Ep- CAM 和Ki67 可作为宫颈癌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Ep-CAM,能够帮助临床明确细胞的性质,评价肿瘤细胞的 增殖状态,同时预测浸润和转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Survivin、Ki67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宫颈癌、18例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Ki67表达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1)Survivin、Ki67在CIN中即有表达,宫颈癌中Survivin、Ki67表达显著高于CIN、正常宫颈组织(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75.0%、90.6%。(2)宫颈癌中Surv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年龄、宫颈癌组织细胞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Ki67表达只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组织学细胞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3)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Ki67表达相关。结论:Survivin、Ki67异常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Ki67在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级、CINⅡ级以及CINⅢ级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7例组织标本(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Ⅰ级11例、CINⅡ级13例以及CINⅢ级13例)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4%,84.6%,92、3%,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可反映出宫颈上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记物,以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方法收集84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癌组织(按有无淋巴转移、分化及临床分期分组)。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测定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表达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及胞膜内。它在正常宫颈、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的表达显著增高。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富颈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结论提示VEGF-C有促进宫颈癌发展、促进淋巴管生成、抑制癌细胞分化的作用。由于VEGF-C与淋巴道转移的密切关系,故可在临床工作中通过检测宫颈癌活检组织中VEGF-C的表达估计其预后,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VEGF CmRNA在 5 1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以CD34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宫颈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5 1例宫颈癌组织中有 35例 ( 6 8 6 3% )VEGF CmRNA表达阳性 ,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的VEGF C的表达阳性率( 6 3 6 % ,2 1/31) ,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的宫颈癌组织 ( 2 0 0 % ,4 /2 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微血管密度高的宫颈癌组织中VEGF CmRNA表达阳性率 ( 6 2 5 % ,2 0 /32 )明显高于微血管密度低的宫颈癌组织 ( 2 6 .3% ,5 /19) (P <0 0 5 )。结论 VEGF CmRNA表达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腺癌组织Sp1、PTEN和KLF4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半定量检测30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Sp1、PTEN和KLF4的表达,并选用CD31抗体染色计数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p1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KLF4和PTEN的阳性表达分布于细胞质。20例(67%)有Sp1高表达;20例(67%)有KLF4胞质阳性表达;仅7例(23%)PTEN呈胞质阳性表达。肿瘤细胞的Sp1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内MVD值呈正相关(r=0.765,P<0.05)。Sp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其胞质PTEN和KLF4呈低表达(P<0.001,P<0.05)。结论:Sp1和PTEN与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PTEN和KLF4在胰腺癌中可能起抑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佐炳  方苇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47-949,93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子宫颈癌组织的血流信号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相互关联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38例子宫颈癌和45例正常宫颈组织内血流信号,计测阻力指数(RI);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MVD。结果子宫颈癌患者的MVD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子宫颈癌组织内血流RI值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宫颈癌肿瘤组织内血流RI值和MVD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无关(P均>0.05)。子宫颈癌肿瘤组织内血流RI值与免疫组化检测的肿瘤MVD呈负相关(r=-0.489,P=0.01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颈癌血流RI值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MVD从不同角度反映子宫颈癌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利于对子宫颈癌血管生成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