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微小按蚊养殖获得更好的效果,我室对该蚊交配、吸血和产卵等习性进行了观察.所获结果不仅有助于改进微小按蚊实验室养殖方法,而且为研究微小按蚊的生态与防制提供了参考.现将观察结果作一报导.  相似文献   

2.
<正> 臭虫叮咬人体,可引起神经过敏、失眠虚弱,严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时臭虫也是病媒昆虫之一,为了做好对臭虫的防治工作,本文对臭虫的生态习性及防治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 在流行季节中能孵育疟原虫和马来丝虫的按蚊传病作用,取决于其嗜血习性,而其吸血活动时间则决定其在传播丝虫病中的重要性。福建于5~10月间对流行区人、牛房中的常见按蚊,进行吸血活动与栖息习性的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4.
虻类是畜牧业的一大害虫 ,为防治虻虫吸血传播动物疾病及人畜共患病 ,提供科学防治依据。笔者于 1992年~ 2 0 0 1年连续、断续在十县 (区 )进行虻类区系分布及吸血习性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PCR技术鉴定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研究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6种动物(鸡、猫、狗、鸽、野鼠、小鼠)分别放人6个小玻璃房,同时,将6种动物放入一个大玻璃房,然后放入已经饥饿18h的白纹伊蚊雌蚊,3h后采集吸血蚊,应用PCR技术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现场调查则通过紫外诱蚊灯和BG.SentinelTrap采集吸血蚊,利用实验室建立的PCR体系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结果在不同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野鼠的平均吸血率最高,为44.45%,其余依次为鸡、猫、小鼠、狗、鸽(38.27%、36.53%、35.70%、34.94%、24.75%)。在同一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鸡、小鼠、猫、野鼠、狗、鸽的吸血率依次为12.36%、7.09%、6.41%、4.81%、2.52%、1.60%。在现场收集到的饱血白纹伊蚊共13只,其中吸狗血的有7只,吸人血的白纹伊蚊有2只,多重吸血(sb鼠和猫)的白纹伊蚊有1只。结论PCR技术可鉴定白蚊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白纹伊蚊不仅嗜吸人血,也可兼吸多种常见的动物血。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省十余年来的调查,格氏血厉螨(Haemolaelaps glasgowi)、上海真厉螨(Eulaelaps shanghaiensis)和巴氏厉螨(Laelaps pavlovskii)是沿淮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可疑传染源——黑线姬鼠体及其巢穴中的主要螨种。对这些螨在实验动物和人体的吸血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为了阐明革螨对出血热传播的作用,要求各省市都对本地区主要螨种进行吸血的研究。1976年12月开始对上述三种革螨在实验动物体进行了吸血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研究臭虫精巢染色体对臭虫防制,种系区分以及产生抗药性机制等方面有其重要意义。早在1939年Darlimyton首次对温带臭虫的染色体进行研究,之后Ueshima(1963,1966)曾有过报道。本文参照Hsiao(1984)对昆虫首蓿象(虫甲)染色体的研究方法加以改进,用于对南京温带臭虫染色体进行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使用溴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浸粉笔,进行杀灭臭虫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笔效果较好,尤以氯氰菊酯含量为0.9~1.8mg/g的药笔,涂布纸面,臭虫接触1分钟,有效率达100%,以18mg/g含量的药笔进行模拟现场试验,臭虫接触0.6cm药面、有效率达97.5%,接触1.2~1.8cm药面,有效率均为100%,凡接触药面的臭虫在6天内全部死亡,药笔的持效达140天以上。由此可见氯氰药杀效高,持效长,无臭味,使用方便,保存简单,用药量小,是一理想的杀臭虫药剂,建议现场进一步观察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 臭虫在自然界不仅叮人吸血,骚扰睡眠和休息,并携带病菌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健康,列为四害之一。近年来怀化火车站由于防制措施不力,臭虫严重,职工和旅客反映较大。为消除该站卫生害虫,保障旅客职工健康,我站于1989乍9月进行了调查及药物防制效果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一致认为黑线姬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革螨是黑线姬鼠体外常见的寄生昆虫,在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中能否起媒介作用,能否通过正常皮肤刺吸血液等至今尚未研究清楚。本试验是试用同位素示踪法和刺吸感染鼠疟原虫的小白鼠方法,来研光观察革螨有否刺吸小白鼠血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白纹伊蚊 2 4小时吸血活动。方法 :帐诱法。结果 :白纹伊蚊全天均吸血 ,更多出现在夜间。白昼和夜间捕捉到的雌蚊分别为 3 9 0 5%和 60 95% ,出现两个吸血高峰 ,分别在日落后和日出时。结论 :通过重复昼夜观察 ,佛山市的白纹伊蚊吸血活动与其它文献报导有所不同 ,2 4小时均吸血 ,夜间吸血活动多于白天  相似文献   

12.
<正> 倍硫磷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对臭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1982年6月,我们调查了驻西北戈壁滩某部四个站(团)的49个分队,其中45个分队有臭虫,占调查总数的96.9%。与此同时,我们协助部队进行了涂刷倍硫磷灭臭虫,达到了消灭臭虫的要求。现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石膏粉、滑石粉加水搅拌,制成4‰、10‰、16‰三种浓度的复方灭臭虫药块。采用划线法进行触杀试验,强迫臭虫接触药物5分钟后定期观察,全部击倒时间为3—40分钟;全部死亡时间为1—4小时;持效时间为3—5个月;接触药物线最低有效次数为3—5次;无熏杀作用。现场试验选择1007张床铺,一次施药后,观察5—12个月,杀虫率达100%。具有强大触杀作用,用量少,效果好,使用简便,对人畜安全,适用于室内杀虫。  相似文献   

14.
臭虫及其防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臭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害虫 ,与人类关系甚为密切。其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 ,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在臭虫属中以吸人血为主的只有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两种。温带臭虫广泛分布 ,但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 ,而热带臭虫只见于长江以南地区。臭虫长有一对臭腺 ,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 ,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 ,臭虫爬过的地方 ,可留下难闻的臭味 ,故名臭虫。虽然臭虫在传播疾病的作用上尚不十分清楚 ,但由于其频繁叮人吸血 ,扰人睡眠休息 ,影响广大军民的健康和工作 ,故必须加强防制 ,积极消灭。1 臭虫的习性臭…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吉林省8种优势种群吸血蠓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华库蠓、孔库蠓、伊库蠓、原野库蠓、亚单带库蠓、淡角库蠓属于晨昏活动型蠓种;明边库蠓属于夜间活动型蠓种;浑江铗蠓属于白天活动型蠓种.  相似文献   

16.
臭虫是一种吸血性害虫,本文针对臭虫的生活习性、分布、对人类的危害、调查检测方法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在旅客列车上更好地防治臭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臭虫又叫荐螕,另外还有床虱、扁虱、木虱、虫等不同的名称。从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上看,臭虫为害可能不如蚊蝇大;但从咬人吸血、扰人睡眠、妨碍休息以致影响健康的角度看,臭虫为害,却不一定比蚊蝇小。臭虫的成臭,大约有二分左右长,形体扁圆,身上有一种臭腺,臭腺的分泌物带有一种特殊的臭味,臭虫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在昆虫学上,臭虫是属于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的昆虫,在这一属里的臭虫有好几种,其中嗜吸人血的有两种,即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两种臭虫只是前胸的构造形态稍有不同,生活习性并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步证实饱血的致倦库蚊在一生殖营养周期中不需要重复吸血,只有在产卵后才出现第二次吸血现象。卵巢发育与血液消化情况是一致的。一次未饱血蚊虫大都出现再吸血现象,再吸血为97.22%;同时证实大部未饱血蚊虫卵巢不发育或发育不好,只有再次吸血后,卵巢才能进一步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9.
臭虫名字的由来?臭虫是一种红棕色扁平的小昆虫,因为它的后胸腹面有一对半月形的臭腺开口,分泌出的油状物质具有奇臭,因而得名。臭虫对人有那些危害?臭虫是传播在人体上的外寄生虫,以吸食人血为生。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 DDV杀虫剂在监区大面积灭臭虫效果。方法 :在现场采用滞留喷洒。结果 :试验区共捕获臭虫 5 88只 ,经鉴定为温带臭虫 ;灭臭虫后连续观察密度 5个月 ,在第 4个月起又能找到臭虫。结论 :使用DDV大面积灭臭虫短期效果好 ,使用方便 ,价格低廉 ;缺点是 :时间一长 ,臭虫卷土重来 ,长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