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惊厥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热惊厥复发的危险问题。研究对象为英国皇家儿童医院186名年龄在6~72个月的小儿。凡是在1岁以内有1次热惊厥或复杂热惊厥(定义为有阳性家族史,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1天内有2次以上发作;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局灶性发作),或在2年内有1次以上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配为以下3组:(1)对照组接受不规则抗惊厥药治疗。(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用安定0.5mg/kg灌肠);(2)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剂量为30mg/kg/d,1日分2次口服;(3)给予苯巴比妥5mg/kg/d,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作仅1次54例,反复发作2次以上32例,1 d内发作2次8例。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78例,失张力发作2例,限局性发作6例。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时需尽快治疗,防止抽搐时间过长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对于反复发作2次以上、低热发作、有癫痫家族史的患儿可以预防性应用镇静药。  相似文献   

3.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 1999年 7月至 2003年 3月,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8例年龄 3~36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 1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8例发病年龄(14 0±5 9)个月,冬季发病 4例, 3d内发生惊厥 6例,全身性发作 7例,有早期频繁发作 5例,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 2 4次。发作间期EEG背景正常,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疒间治疗, 3例复发,复发≤2次,病程少于 1年。全部病例无癫疒间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本组BICE具有以下特点: (1) 1 ~2岁高发,冬季多发,无家族史; (2)无热惊厥于病程的 1 ~5d发生,全身性发作为主,早期频繁发作多见,无脱水及酸中毒; 930血电解质、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 (4)部分病例可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 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师对有危险因素的患儿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16例首次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首次发作危险因素,并随机抽取同期发热但无惊厥发作(既往也无惊厥病史)的601例患儿为对照组。结果616例热性惊厥患儿,男344例,女272例,汉族584例,蒙古族32例。1岁以下126例(20.5%),~3岁405例(65.8%),3岁以上85例(13.7%)。发作病因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6%(330/616)]、疱疹性咽峡炎[25.9%(160/616)]及幼儿急疹[10.5%(65/616)]居前3位。惊厥发作时体温在38.0℃及以上者570例(92.5%),16例(2.6%)患儿惊厥发作后出现发热。534例(86.7%)患儿在发热24 h内出现惊厥发作。608例(98.7%)患儿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惊厥持续时间<5 min 548例(89.0%)、~14 min 48例(7.8%)、~29 min 16例(2.6%)及≥30 min 4例(0.4%)。572例(92.9%)患儿在单次热程中仅1次惊厥发作。临床类型中单纯性热性惊厥占88.3%(544/616),复杂性热性惊厥占11.0%(68/616),惊厥持续状态占0.7%(4/616)。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惊厥时年龄、低钠、低铁、低锌、剖宫产、异常出生史、抽搐前1周疫苗接种史及热性惊厥家族史在热性惊厥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发热惊厥年龄、低铁、剖宫产、低钠及热性惊厥家族史是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以单纯性热性惊厥为主,惊厥发作时体温高,易发生于发热后24 h内,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引起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首次发作年龄、低铁、剖宫产、低钠及热性惊厥家族史,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24 h内惊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 为早期识别有危险因素的患儿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84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为单次发作组和反复发作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惊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384例热性惊厥患儿, 年龄6个月~5岁, 单次发作组296例, 反复发作组88例, 两组患儿在是否首次发作、首次发作的年龄、发作时体温、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热性惊厥家族史及C-反应蛋白这6项指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非首次发作(OR=2.085, 95%CI 1.232~3.529, P=0.006)、首次发作年龄小(OR=0.970, 95%CI 0.948~0.993, P=0.010)、发作持续时间≥15 min(OR=3.587, 95%CI 1.497~8.596, P=0.004)、有热性惊厥家族史(OR=1.892, 95%CI 1.126~3.180, P=0.016)是热性惊厥患儿24 h内反复出现惊厥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48例符合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诊断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发病年龄3月龄~3岁;1次病程中惊厥发作2次以上者124例,惊厥发作5 min以上者64例;头颅CT/MRI检查、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血糖、血电解质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检查正常,脑脊液细菌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随访中有14例(5.6%)出现复发,12例(4.8%)出现热性惊厥,8例(3.2%)转化为癫疒间。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向热性惊厥及癫疒间转化的可能,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后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转化为癫疒间的可能性较大,且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在惊厥频繁发作时对中枢神经元会造成损伤,若再次有惊厥发作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7.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研究(英文)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认识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做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年龄在3~36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2例诊断为BICE,发病年龄(16.0±6.5)个月,6例(50%)冬季发病,9例(75%)3d内发生惊厥,为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7例(58%)有早期频繁发作,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2.1次。发作间期EEG、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痫治疗,3例(25%)复发,复发≤2次,病程最长为8个月。所有病例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本组BICE具有以下特点:1~2岁高发,冬季多发,无家族史;无热惊厥多出现于病程的早期,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早期频繁发作多见;血电解质、血生化、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部分病例可复发,病程少于1年,预后好。惊厥停止后不推荐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8.
96例高热惊厥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及病房1993-1998年诊治的96例高热惊厥(FS)患儿,经门诊随访3-8年,就其复发的因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FS诊断标准 FS分为单纯性(SFS)和复杂性(CFS),SFS诊断参照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CFS诊断标准至少具有下述一项表现者:起病年龄<6个月或>6岁;惊厥发作持续15min以上;限局性发作;体温<38.5℃时出现惊厥;一次热病过程中惊厥发作1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热性惊厥的新进展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一、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5岁以内儿童热性惊厥(feverileconvulsion ,FC)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9 % ,在北美和欧洲为2%~5 % ,日本为6 %~9% ,西太平洋马利亚纳群岛高达14 %。这种地域差异是否与局部环境、感染因素及民族的不同有关目前尚不清楚。FC发病呈明显的年龄依赖性 ,呈钟型分布 ,90 %在6个月~3岁 ,4 %<6个月 ,6 %>3岁 ,中间年龄为17个月~23个月。这种年龄的分布特点可能与脑发育、免疫状态或遗传因素紧密相关。在FC患儿中 ,1/3有第二次惊厥 ,其中1/2有第三次惊厥 ,大约1/10…  相似文献   

10.
对于小儿热惊厥的认识已有两千年历史,但至今除诊断方法各异外,治疗方法也不统一。合理的治疗方案应基于对一定人群热惊厥自然史的明确了解。自然史复发率热惊厥的复发率为25~50%,平均33%。小儿热惊厥的复发率不尽相同,主要受发作前神经系统状态、首次发作年龄、发作的特征等因素影响,而首发年龄为最重要的因素。Frantzen等发现,首次发作年龄小于13个月者,复发率为2.3:1;14~32个月者为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初次发作时体温高低、开始发热到抽搐的时间及年龄与热性惊厥复发的关系.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以热性惊厥起病的192例患儿,根据初次发作时体温的高低将患儿分为3组:体温>40.0℃组,~40.0℃组,≤38.5℃组;根据开始发热到抽搐的时间分为3组:惊厥发作前发热持续时间≤6 h组,~24 h组,>24h组;根据年龄分为4组:≤6个月组,~18个月组,~3岁组,>3岁组.比较各组患儿热性惊厥的复发率及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至6周岁,失访22例,随访率为88.5% (170/192).随访的170热性惊厥患儿中,体温>40.0℃组、~40.0℃组、≤38.5℃组热性惊厥的复发率分别为32.6% (15/46)、51.1% (46/90)和79.4% (27/34),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18,P<0.05).惊厥发作前发热持续时间≤6 h组、~24h组、>24h组复发率分别为70.7% (29/41)、51.6% (49/95)和29.4%(10/34),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71,P <0.05).不同初次发作年龄组间热性惊厥的复发率比较[84.6%(22/26) vs63.4% (45/71) vs 39.5% (15/38) vs 17.1% (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4.17,P<0.05).结论 热性惊厥初次发作时年龄越小、体温越低及惊厥发作前发热持续时间越短,热性惊厥复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9):530-536
钟炎皋 :热性惊厥 (FC)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占小儿惊厥的一半左右 ,FC是指首发年龄在 4个月至 4岁 ,伴随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感染 ,体温在 38 5℃以上 ,出现全身性惊厥发作 ,持续数分钟 ,发作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它脑损伤的病症。FC患病率国内报道为 1 1%~ 5 9% ,国外报道为 4%左右。FC的预后一般良好 ,但有部分病例可转变为癫痫 ,遗留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  FC由于临床特点、防治方法和预后的不同 ,临床上将其分为二型 :①单纯型FC具有如下特点 :首发年龄为 6个月至 6岁 ;发作呈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特点.方法 2003年7月~2006年5月对我院儿科20例4~30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20例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0个月,1~2岁共14例.冬季发病10例,秋季发病8例.3 d内发生惊厥17例,均为全身发作,持续时间短,不超过5 min,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1.8次.临床急性胃肠炎症状不严重,伴无热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间期EEG正常,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10例做脑脊液检查正常,12例做头颅CT检查结果均正常.全部病例无癫(癎)和热性惊厥家族史,出院随访17例有2例惊厥复发,17例患儿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有以下特点:(1)1~2岁高发,冬秋季多发,无家族史;(2)无热惊厥于病程的1~5 d发生,全身性发作为主,无脱水酸中毒;(3)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脑脊液检查、发作间期EEG均正常;(4)部分病例可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幼年大鼠反复热性惊厥对惊厥易感性的远期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ang XZ  Qin J  You SQ  Wu XR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02-205,F001
目的 探讨幼年大鼠反复热性惊厥对惊厥易感性的远期影响。方法 利用热水浴诱导惊厥模型 ,诱导 2 2日龄SD大鼠发生 15次热性惊厥。间隔 3个月再用同样的方式诱发惊厥 ,观察大鼠前后两次惊厥发生率、惊厥潜伏期和惊厥持续时间的差异。采用尼氏染色及Timm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和海马结构的变化。结果 有幼年反复热性惊厥史的大鼠 3个月后再次接受热刺激时 ,惊厥发生率 (74 % )较其高热对照组 (8% )高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3 5 0 ,P <0 0 1) ;惊厥持续时间 [(19 3± 5 1)min]较幼年时 [(5 5± 2 9)min]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 (t=10 4 9,P <0 0 1) ;且再次接受热刺激时 ,有 4只大鼠出现惊厥持续状态 ,而幼年时 ,无 1只大鼠出现惊厥持续状态。尼氏染色幼年大鼠脑内未见神经元丢失 ,3个月后再惊厥大鼠脑内海马CA3 区见明显神经元丢失。Timm染色显示惊厥15次大鼠海马区有明显苔藓纤维发芽现象 ,持续至 3个月后。结论 在未成年大鼠 ,反复热性惊厥使得大鼠的远期惊厥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BICE临床资料,观察病情,行血液常规、生化、大便常规及脑影像学(CT/MRI)和视频脑电图等相关检查,按照BICE的诊断标准,除外热性惊厥及癫。予抗惊厥药物对症治疗,随访2 a。结果 26例均有BICE典型的临床特征,高发时间为当年11月份-次年3月份。胃肠炎以轮状病毒多见,主要症状为轻度腹泻或(和)呕吐伴无热惊厥。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或局限发作泛化为全面性发作。脑CT/MRI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随访0.5 a有3例复发,复发次数≤3次,经治疗惊厥症状全部消失。23例2 a内无复发,发作前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对于年龄6个月~3岁患儿,有轻度腹泻、呕吐伴无热惊厥,无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及血糖异常,无脑电图异常及脑脊液改变者可考虑BICE,尽早确诊,不必要长期复杂的检查及抗癫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在婴幼儿急性腹泻伴惊厥疾病谱中的地位及意义。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腹泻并有惊厥症状患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急性腹泻伴惊厥的病例中,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58例、热性惊厥49例、癫癎43例、病毒性脑炎19例、低钠性脑病6例、高钠性脑病5例、中毒性脑病2例、低钙惊厥2例。BICE患儿年龄为(17.47±7.90)个月,全身症状轻,脱水轻或无,惊厥多呈全面性强直或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多发生在病程前2 d;轮状病毒阳性率为65.52%;血常规、生化、脑脊液、CT/MRI、脑电图等无明显异常。BICE患儿入院后予补液治疗,在首次惊厥后给予肌注苯巴比妥,住院过程惊厥再发者立即静脉注射地西泮,均住院2~5 d治愈出院。结论 BICE为婴幼儿急性腹泻伴惊厥中的常见疾病,临床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应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过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癎(SMEI)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方法分析13例SMEI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及钠离子通道SCN1A基因突变筛查结果.结果男10例,女3例.8例有热性惊厥和癫痫家族史.惊厥起病年龄2~9个月,平均5.6个月.首次发作为热性惊厥9例.13例在病程早期均以反复发热诱发的全面性或一侧性阵挛或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其中8例有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出现无热惊厥的年龄为2~21个月.病程中均出现多种发作类型.发作均有热敏感的特点,诱发因素包括发热、洗热水澡和疫苗接种.起病后出现智力发育落后11例.共济失调5例,锥体束征阳性2例.EEG在1岁前多数正常,1岁后出现全导或局灶放电.头颅MBI检查异常2例.13例均应用多种抗癫痫药治疗,发作均未完全控制.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使部分患儿发作加重.10例发现有SCN1A基因突变.结论 SMEI的临床特点是:1岁以内起病,首次发作常为热性惊厥;1岁以后出现多种发作形式和智力发育落后;发作具有热敏感的特点;EEG早期正常,以后出现全导或局灶放电.筛查SCN1A基因突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指导选择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16 9例惊厥患儿临床流行病学资料 ,结果 5年间共收治惊厥患儿16 9例 ,占同期儿科危重急症的 80 .1%。发病总趋势有逐年升高倾向 ,前 3年发病例数占总例数的 39.7% ,而近 2年占6 0 .3%。临床表现呈全身性大发作 15 8例 (93.5 % )。首次惊厥发作 94例 (5 5 .6 % ) ;既往有惊厥史者 75例 (44 .4 % ) ,热性惊厥 14 0例 (82 .8% )。有热惊厥家族史 32例。原发病为呼吸道感染者 10 9例 ,肠道感染 34例。无热惊厥 2 9例(17.2 % ) ,其中 8例为≤ 8个月婴儿 ,血钙≤ 1.75mmol/L。余 2 1例中 14例既往有 3次或 3次以上复杂型热惊厥史 ,11例本次惊厥形式为部分性发作 ,脑电图异常。 8个月~ 3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占 71.6 % (12 1/ 16 9)。冬、秋季最多 ,夏季最少。提示小儿惊厥年龄段、季节性明显 ,呼吸道感染是主要原发病。热惊厥尤其复杂型热惊厥是癫的重要危险因素 ,应引起重视。169例惊厥患儿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西安市...  相似文献   

19.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修涛  黄庭标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7):579-580,584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6例年龄≤3岁急性胃肠炎(GE)患儿中合并无热惊厥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随访。结果356例中有9例符合BICE临床特点,男4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16.0±3.4)个月。GE症状轻微,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无热或低热,发作持续时间短,惊厥发作多在GE病程头3天,无频繁发作。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2年半,均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GE患儿的BICE高发于1~2岁幼儿,胃肠道症状轻,惊厥早期发生,均表现为强直-阵挛样发作,发作次数少于3次,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热性惊厥小儿远期预后的随访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小儿的复发情况与远期预后。方法 对281例首次恨作的热怀惊厥患儿采用问卷调查、清醒脑电图描记及智力测定进行3 ̄10a的无期随访。结果 39.5%复发,45.05%有1次以上多次复发。62.16%再次发作发生在首发后1a内,92.79%在2a内。4.27%转为癫痫,2.14%后遗智力低下,无1例死亡。结论 热性惊厥预后良好,其复发与首发年龄、首次复发距道发的时间、阳性家族史有关,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