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益阳市无偿献血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益阳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并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 分析2005~2007年益阳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等五项血清学检测指标.结果 献血者五项血检总阳性率为2.95%;2005~2007年度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x2=44.545,138.160,25.34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五项血检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328.459),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较大.五项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率依次为HBsAg(32.77%)、ALT(28.07%)、抗-HCV(18.80%)、抗-TP(11.36%)、抗-HIV(9.01%);男性献血者人数多于女性献血者人数,两者血液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12.562).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和发展适龄健康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以确保本地区充分、安全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2.
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潍坊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方法:将潍坊市2003-2007年227503人次无偿献血者,按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检测项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的不合格率为4.35%,呈显著下降趋势,ALT、HBsAg,抗-HCV、梅毒阳性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发展街头献血和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开展献血前初筛检验,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充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建立高质量的固定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市2011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5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度对7495例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除抗-HIV未检出阳性外,其余4项指标都有阳性检出,总淘汰率为13.18%.其中HBsAg阳性率为6.26%,占总淘汰数的47.47%,低于我国阳性率10%;抗-HCV阳性率0.28%,低于我国HCV携带者平均2%;梅毒抗体阳性率0.55%.ALT异常率为6.10%,占总淘汰数的46.26%.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增加献血前初筛项目和提高初筛检测水平,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清远市2012-2016年在本血站献血的77 6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4%(266/77 677),不同年份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0.36%(209/57 847)稍高于女性献血者0.29%(57/19 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86.84%为单一抗-HCV项不合格,献血者合并其他阳性的情况少。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力度,做好献血者筛选,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减少输血感染HCV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海南州近五年来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7 376人的血液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传染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南州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不合格率2004年为8.8%,2008年为6.02%,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率占首位,为2.47%,HBsAg为1.8%。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曲靖市近11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有针对性的在献血人群中筛选合格的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以探讨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方法:对本市2005~2015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B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5年5项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5.82%,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B>抗-HCV>HBsAg>抗-HIV。结论: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加大ALT筛查力度,建立稳定、巩固低危献血者队伍,建立健全抗-HIV阳性献血者屏蔽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7.
覃军  韦付良 《右江医学》2010,38(1):39-40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柳州市2006~2008年所有无偿献血样本用TRUST和ELISA试剂同时检测梅毒抗体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柳州市2006~2008年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呈典型的"V"型反转,即2006年和2008年阳性率高而2007年阳性率低,各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梅毒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检测者文化程度与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呈现典型的背离状态,即文化程度越低梅毒抗体阳性率越高;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递增的顺序依次为军人、学生、职员、工人及个体愈。结论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有逐年增高的态势,血站应切实加强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加强健康宣传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大安全献血和输血的宣传力度,认真按照相应规程及法规做好血液筛查,通过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及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积极实现实验室认可来保证和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8.
武丽娟  李新建 《当代医学》2012,(36):161-162
目的了解安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经血传播梅毒.方法对2008~2011年安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作回顾性调查.结果无偿献血者梅毒总阳性率0.45%,其中男性阳性率0.284%,高于女性阳性率的0.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1~5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及献血前的咨询,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避免使用新鲜血,才能有效降低通过输血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9.
2004~2007年南宁市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颜秀娟 《广西医学》2009,31(4):571-573
目的探讨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各年度不合格率,获得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69%,由高至低依次为ALT(1.81%)、梅毒(0.80)%、HBsAg(0.50%)、抗-HCV(0.35%)、抗-HIV1+2(0.23%);HBsAg和抗-HCV阳性率于2005年后明显降低,而梅毒阳性率有上升趋势;抗-HIV1+2阳性率为0.23%,经H IV确认实验室确认0.02%为H IV感染者。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加强招募过程的献血者排查、献血后的回访告之及血液检测等工作,建立一支低危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现状与流行趋势,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青岛市献血人群总体梅毒阳性率为0.45%,无明显增长的趋势;2015年6月以来开展梅毒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明显降低梅毒检测淘汰率。结论为保障输血安全,必须加强无偿献血,尤其是年轻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和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严格检测,继续开展献血前梅毒快速检测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莉  袁曜  高峰  陈瑜  高占  冷婵  孙莉  葛红卫  戴云 《北京医学》2014,36(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HBV、HCV的血清学及核酸标志物的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及核酸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之间的整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有1 065 177人次无偿献血,HBsAg和HCV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6% 、0.485%;男性的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HCV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主要集中在≥40岁、农民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献血者中20~29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龄组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筛查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20岁年龄组外(0.66%),HCV的筛查阳性率变化亦然.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0.48%,0.73%),高中以下人群的阳性率最高(0.44%,0.56%),不同组织形式无偿献血者的筛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无偿组的HCV阳性率最高(0.79%).机采和全血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2100例无偿献血者的心理调查和对错误认知的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保血液质量与临床用血安全和无偿献血制度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体检时心理咨询与问卷调查方法对2100例无偿献血各种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2100例无偿献血中,各种心理状态归纳如下:发扬救死扶伤精神的心理43.14%占主要;健康投资心理14.05%;防病心理11.33%;体检心理19.67%;尝试心理4.29%;惧痛心理3.29%;隐匿心理1.81%;其他2.43%。结论:加强《献血法》及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尤其是领导层宣传;提高献血的献血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献血心身健康,以利于安全献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确证阳性的结果,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和HIV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嘉兴地区2011~2021年无偿献血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病例,比较各人群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嘉兴地区HIV-1抗体阳性人群的特征,并进行蛋白质印迹法条带分析。结果 2011~2021年嘉兴地区共检测559 33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最终HIV-1抗体确证阳性51例,阳性率为9.12/10万,其中2021年阳性率最低,为1.54/10万。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8~30岁、自由职业和其他、初中文化程度均是感染HIV的主要特征(P<0.05)。HIV-1抗体阳性病例p17、p24、p31、p51、p55、p66、Gp41、Gp120、Gp160全带表达者占比27.45%;Gp160、Gp41、p24三条带100%表达。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80221份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近年来的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80 221份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性别之间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梅毒检测的各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 221份标本,检出梅毒阳性1 017例,检出率为1.27%,其中无固定职业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9例,检出率为2.43%;而高校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例,检出率仅为0.27%.2006~2009年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百色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感染率仍然很高;高校学生和军人的梅毒感染率较低,今后在制定无偿献血策略重点可从这些低危人群中招募血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特点,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输血安全以及控制献血和输血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PBMCs-ELISPOT)检测合格献血者的新鲜血样中的γ-干扰素,对检测符合阳性判定标准的血液标本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6—8月,对220名合格献血者新鲜血液标本应用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44例,潜伏感染率为20.0%(44/220),合格献血者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组、文化程度、血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与M.tb潜伏感染者在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血型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格的无偿献血人群作为相对健康的群体,但仍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建议考虑增加无偿献血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常规筛查等防控措施,确保献血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及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仙桃市血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31602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标本数31602份,检测合格标本数30330份,检测合格率为95.98%;检测不合格标本数1272份,检测不合格率为4.02%。其中ALT阳性检测不合格率2.13%;HBsAg阳性检测不合格率1.02%;抗-HC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5%;SYP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8%;抗-HI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15%。结论了解和掌握无偿献血群体、制定符合临床用血规律的采供血计划十分必要,而实行血液集中检测、严格筛查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直接关系到供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是提高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措施和方法,保障献血者的安全.方法 对50920人次无偿献血者,依据性别、年龄、职业、献血体位、体重、献血方式、献血次数等统计分析其变化特点,密切观察进针后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与性别无直接关系,而与年龄、职业、献血体位、体重、献血方式、献血次数有关,诱发因素除与精神紧张、空腹、疲劳献血外,进针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消除其紧张和害怕心理,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密切观察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的变化,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