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主要指左右肝管至肝总管的恶性肿瘤,占肝管癌的50%~58%,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癌。肝管癌的外科治疗与其解剖关系非常密切,常因技术原因而显得困难,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仍然是切除肿瘤。 一、手术前治疗 1.护肝治疗:血清蛋白<30g/L直接影响围手术期病死率,通过适当治疗纠正低蛋白,贫血,增强手术耐受力。 2.减黄治疗:术前PTCD减黄可能带来引流管脱落,胆管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只引流了需要切除的一侧肝脏等问题,术前引流和不引流在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1、3、5年生存率均无差异。因此,只有行肝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肝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粘膜上皮癌。目前国内外对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仍然广泛采用Bismuth—Corlette分型,但还是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肿瘤的分期作为判断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存活率的主要参考标准为人们广泛接受,但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分期的可操作性比较困难。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表现较易识别,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检查的目的除了确诊是否为肝门部胆管癌以外,还需要提供有关手术方法选择和判断预后的证据。对肝门部胆管癌实施病灶整块切除,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确定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宁文 《医学信息》1999,12(5):41-43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所处位置的解剖复杂及特殊的毗邻关系,切除率非常低,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联合肝部分切除或周围血管整块切除手术的实施,使切除率明显提高,本文重点就其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庞春  韩风  马超  丁月超 《医学信息》2009,22(4):304-30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5年收治的12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肿瘤切除联合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25例,规则性右半肝切除15例,右三肝切除3例,左三叶切除5例,中肝叶切除19例;所有患者同时附加尾状叶切除手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根治性切除率为58.1%(75/129)。1、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37.3%。结论积极提高根治切除率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方法自2000年9月-2004年1月收治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对26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组10例,非根治性切除组16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为21.3月,非根治组中位生存期为10.2月,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非根治组中内引流者中位生存期为13.1月,而外引流者中位生存期仅为5.8月,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尽量手术切除,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无法切除者,桥式胆管空肠吻合内引流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骨形成蛋白3(BMP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标本,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MP3 mRNA和蛋白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相对表达情况。收集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MP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全组30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22例癌组织BMP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87例阴性,16例弱阳性,BMP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BMP3基因处于抑制状态,其表达的下调可能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肝门部解剖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肝门部胆管癌长期以来都是外科治疗中的难点。 目的:评价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对1例Bismuth分型为Ⅳ型且合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转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实施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原位肝移植。肝移植后初期采用激素、他克莫司及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激素用量较常规小并迅速撤除。对早期肝功能及胰腺功能进行连续观察,并对肿瘤标志物CA19-9进行监测。 结果与结论:病理报告为中、低分化性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左、右肝管并肝方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有转移,胰头、十二指肠及切除部分胃未见癌侵犯。肝移植后患者肝功能恢复顺利,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保持良好,CA19-9降至正常。术后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年,患者仍生存。说明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Revolution CT多模式重建对肝门部胆管癌(HCCA)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89例HCCA患者,术前均行Revolution CT多模式重建,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Revolution CT多模式重建诊断HCCA肿瘤类型、肝叶萎缩、肝动脉侵犯、门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Bismuth-Corlette分型、临床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结果 Revolution CT多模式重建诊断的HCCA肿瘤类型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Revolution CT多模式重建诊断HCCA肝叶萎缩、肝动脉侵犯、门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volution CT多模式重建诊断HCCA 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886(95%CI:0.781~0.992),诊断符合率为91.01%(P<0.05)。Revolution CT多模式重建诊断HCCA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891(95%CI:0.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区域性肝门阻断在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0年11月收治的49例III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24例解剖第1、2、3肝门后进行区域性阻断后,行根治性切除;对照组25例不解剖第2、3肝门,行常规根治性切除。 结果 治疗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发生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恢复。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肝断面出血1例,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获得随访40例,随访率为82%,平均生存时间26月(2~65月)。总胆红素≥300μmol/L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红素<300μmol/L者(P<0.05)。 结论 当总胆红素≥300 μ mol/L时,手术前应作减黄处理;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区域性肝门阻断可明显降低手术出血量、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肝门部畸胎瘤1例刘组宏患者女,9岁。发现右上腹包块2月余,无发热、呕吐、黄疸及明显消瘦。于1995年9月20日入院。体检:右上腹稍隆,腹壁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肋下可扪及圆形肿物大小约8cm×7cm,质较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可随呼吸上下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病高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根据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指南标准,将1998年1月至200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手术的72例70岁以上合并心血管病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分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低度危险3级后进行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CT与MRI影像表现,评估肝门区胆管癌的周围浸润,探讨综合影像学方法在肝门区胆管癌的术前分型及可切除性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增强扫描、CTA、MRCP表现,影像学分型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CT/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比较。 结果 23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门区肿块,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CT与MRI增强扫描联合CTA、MRCP可有效显示胆管受侵范围、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影像学分型与手术分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CT/MRI综合评价肿瘤是否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8%、91.6%及86.9%。 结论 CT联合MRI,能客观有效地显示肝门区胆管癌的浸润范围,有助于临床进行术前分型及可切除性评估。  相似文献   

13.
14.
肝门部胆管癌多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就诊,在综合性医院并不少见;然而,在基层医院,因其发病率低,早期误诊率较高,既延误了治疗,又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如何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更好地解除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仍然是肝胆外科在基层医院需要解决的难题。我院近十年(1988年10月~1998年10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7例手术治疗的高位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者生存期为1-52个月,胆肠内引流生存期3-16个月,无手术死亡。结论高位胆管癌的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做好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提高切除率,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解剖学角度探讨高位胆管癌肝门上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胆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为达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在切除肝外胆管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肝叶切除.  相似文献   

17.
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解剖经防腐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肝标本56例,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追踪其行程和引流范围。结果: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行程长,引流范围广,入口汇聚于二个区域: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上部,副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下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稀疏间隙;小于5mm的肝静脉,分布散行程短,引流范围小,就近入注腔静脉。结论:根据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的分布规律,结合其临床意义,把肝后腔静脉分为上、中、下三段,第二肝门位于上段长(21±4)mm,第三肝门位于下段长(36±10)mm,肝门间段长(17±9)mm。  相似文献   

18.
19.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患者预后极差,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持续增加.CCA大体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两种亚型,明确两者特有的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