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早先认为ITP系一种IgG抗体介导而引致血小板毁坏的疾患。作者用定量抗球蛋白消耗试验测定67例成人ITP血小板结合的IgG(抗血小板抗体,PBIgG),观察血小板抗体值与类固醇治疗及脾切除的疗效之间的相关性。67例病人血小板计数均<50×10~9/l,PBIgG正常值的上限为14.8ng/10~6血小板。全部病人先给予强的松1mg/kg/日,持续2周,然后减至20-30mg/日,而后再在6-8周内逐渐减完。开始治疗后2周血小板数未升至正常(>150×10~9/l)(无效)或2周升至正常,但逐渐减量时又下降者(部分有效),均属治疗失败。停止治疗后血小板数仍正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不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常伴有免疫复合物(CIC)增高的133例各种疾病患者,测定血小板表面IgG(PAIgG,微量酶联免疫法,正常值36.4±10.5ng/10~7血小板)及免疫复合物(C_1~-q微量酶联免疫法,牛精子Fc受体法及抗-C_3~-微量酶联免疫法)。结果;多种疾病PAIgG值增高,其中胶原病患者47%为131.8±364.9ng/10~7血小板,肝硬变患者88%为132.7±95.5ng/10~7血小板,原发性门脉高压症患者53%为79.3±54.3ng/10~7血小板,白血病患者78%为431.2±805.8ng/10~7血小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2%为135.5±175.0ng/10~7血小板,自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6例经用类固醇疗效不佳(包括8例部分有效者)的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进行了脾切,着重探讨了脾切疗效及临床、实验可能的预测因素与脾切疗效的关系。结果:16例慢性型ITP,女性11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为37±17岁。脾切后短期随访(1个月),11例(69%)完全缓解(Plt>150×10~9/L),4例(25%)部分缓解(plt50 150×10~9/L),1例无效(plt<50×10~9/L)。长期随访15例,平均时间为69个月,其中7例(47%)仍完全缓解,5例(34%)部分缓解,3例(20%)无效。无效组再用类固醇治疗,2例又获完全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观察近10年500例血液病脾切除后病人,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5例,溶血性贫血125例、慢性白血病75例、高雪氏病7例、β-地中海贫血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2例、其它11例。术后血小板(PL)很快(1—3天)升高,1—2周达高峰,然后下降至100×10~9—300×10~9个/L。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术后无PL升高的病例。500例脾切除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3例因外伤切脾的健康人和3例健康自愿者用~(51)Cr 标记了他们自身的血小板,然后以每分钟每公斤体重输入0.35μg 的肾上腺素,以后定时检查了他们的标记血小板数、心率和血压。结果6例在肾上腺素滴入后心率均增加,3例无脾者平均心率从每分钟65±4(SD)增至83±7;3例健康对照从每分钟71±5增至77±2。3例无脾者外周血小板基数为241~374×10~9/l 之间,在输入肾上腺素后,标记血小板超过原基数6~10%(平均8%)。3例健康对照血小板基数在257~279×10~9/l,在输入肾上腺素后标记血小板超过原基数30~47%。在输完肾上腺素后45分钟,血小板均恢复至原基数值。另外发现静脉血小板数与标记血  相似文献   

6.
作者为预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切除的效果,报道19例ITP,包括男性4例,女性15例,年龄12~66岁,中数36岁。术前作骨髓巨核细胞数和~(51)Cr血小板转换率等项测定。摘脾选择的标准:1.血小板数<4万;2.无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例外);3.排除脾机能亢进症;4.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5.除外骨髓再生低下;6.排除骨髓浸润性病变;7.排除DIC;8.排除药物性血小板减少;9.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无改善;10.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加(包括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循环血小板生成素 (TPO)、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的动态改变及与血小板PL计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血常规检查检测 1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 4h、第 2天及第 3天的循环血液TPO、ET、CGRP及PL。治疗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和 /或常规治疗。结果 ①患者血液TPO、ET、CGRP水平均较正常明显升高 ,差异显著。其中TPO、ET升高持续至来诊后第 3天TPO分别为 (12 4 70± 12 6 2 )ng/L、(12 1 5 6± 13 31)ng/L、(12 5 6 5± 16 98)ng/L、(117 0 0± 7 0 5 )ng/L对比 (90 0 0± 5 0 0 )ng/L ,P <0 0 1;②比较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或 /和不同治疗方法各时间点的血液TPO、ET、CGRP水平无显著差异 ;③TPO、ET、CGRP、PL之间均无相关性 ;而患者年龄与CGRP呈显著性负相关 (r=- 0 4 5 5 ,P =0 0 0 2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清TPO升高 ,其升高受到血小板以外的因素调节 ;溶栓治疗对TPO水平无影响。血浆CGRP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可能是老年人易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1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切脾、免疫抑制剂是基本疗法。1983年Salama等报告用抗Rh(D)抗体治疗。本文作者应用该药治疗1例ITP。患者35岁,女性,因紫斑、月经过多(血小板6×10~9/L),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清抗血小板抗体阳性而诊断ITP。先后经输血小板、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大剂量静注(400mg/kg,5天)、脾切除等治疗,血小板升至20×10~9/L。切脾1个月后,抗Rh(D)250μg肌注(此时强的松已减至25mg/d),肌注后血小板成倍增加,2个月后升至100×10~9/L(此间激素逐渐减量)。现认为多数成人慢性型ITP患者很难自发缓解。ITP患者静注抗Rh(D)增加血小板数,其作用机理也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42例血小板数<30×10~9/L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进行了研究。其中21例为以前治疗过的急性ITP(患病时间<6个月),平均年龄为7.4±4.3岁;另21例为慢性ITP(患病时间≥6个月),平均年龄为9.3±4.2岁。除1例慢性ITP患儿外,其余人均至少应用过14天1mg/kg体重/天以上的强的松。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相关IgG(PAIgG)常用于ITP与其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本研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47例ITP(包括Evans综合症)、1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0例无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31例正常人的PAIgG,并与ELISA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FCM检测的ITP患者PAIgG的荧光强度(MFI)(2.26±2.29)明显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0.33±0.39),AIHA(0.17±0.07)和正常对照组(0.25±0.15)(P值均小于0.01).同时,ITP患者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44.1±29.0)%]也明显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7.5±9.4)%],AIHA[(10.7±7.5)%]和正常对照[(16.6±8.4)%](P值均小于0.01).有13例ITP患者(23.4%)的血小板荧光峰形有异常(双峰或峰拖尾),其中有7例只出现峰形异常而无MFI或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的改变.这种情况在正常人的血小板未观察到,这可能反映出不同的血小板群体有诊断价值.用FCM测定ITP患者PAIgG总的阳性率为87.2%,稍高于用ELISA检测的83.0%阳性率,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5.1%.本研究表明,FCM是一个快速与敏感的测定PAIgG的方法,可成为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常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标准:①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55×10~9/升;②脾不大;③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血小板成熟障碍现象,④排除其他血液病。具备4项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12.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抗血小板抗体大多为IgG抗体,它能通过胎盘。所以必需治疗ITP孕妇,以期在产前不仅提高母亲的、而且增加胎儿的血小板数。从而避免生产时由于扩张压所致的产道受伤出血和胎儿颅内出血。新近报告静脉IgG(IVIG)治疗ITP孕妇有效。由于其IgG能通过胎盘,因而可以设想,它可用以治疗“危险”胎儿。作者报告一例26岁初孕患者,妊娠8周时根据骨髓象诊断为ITP,血小板36×10~9/L,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是由IgG介导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在这以前,关于C_3是否参与血小板的破坏还不清楚。基于这点,本文作者测定了血小板结合IgG高的ATP病人的血小板结合C_3的量。并且在体外检查了洗脱下来的抗体使C_3结合于正常人血小板的能力。结果:正常对照组血小板结合IgG及C_3分别为1.8-14.8,0.7-12.1ng/10~6血小板,与文献上报道相符。病人组血小板结合IgG增加,为14.9-167ng/10~6血小板。其中38例(90%)血小板结合C_3增高,为13.0-249ng/10~6;血小板结合IgG与血小板结合C_3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抗体通常属于IgG,覆盖于自身血小板。后者被单核-巨噬系统破坏。多数成人ITP 为慢性疾病,多见于女性。血小板计数(BPC)>50×10(?)/L 时一般不需治疗,也很少有自发性出血。成人重型ITP 用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等通常治疗完全缓解率可达60~70%,而年岁大的患者较低,有报道一组40例45岁以上的ITP,缓解率只有30%。Guthril 等报告老年患者校正后的10年统计生存率为45%。目前难治性ITP 的治疗措施包括:(1)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2)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免疫抑制治疗;(3)用长春生物碱、秋水仙碱或Vp-16等靶向的免疫抑制治疗;(4)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小剂量IgG 型抗Rho(D)治疗;(5)达那唑;(6)干扰素或环孢菌素免疫调节治疗;(7)用细胞分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血浆糖萼蛋白(GC)的浓度。患者在研究前均未接受治疗。结果,血清TPO水平MDS患者(16.9±8.2fmol/ml)和AA患者(40.7±7.4fmol/ml)均高于健康对照者(0.76±0.32fmol/ml),而在ITP患者,TPO水平(1.7±1.1fmol/ml)减低,但尚处于正常范围。血浆GC浓度MDS患者(0.18±0.12μg/ml)和AA患者(0.08μg/m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1.40±0.25μg/ml),而ITP患者(0.93±0.24μg/ml)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由8例健康人,15例未经治疗的ITP患者,4例经脾切除但未接受类固醇治疗的ITP缓解期患者血液中分离和制取血浆来源的血清(PDS)、全血血清(WBS)和血小板溶解物,测定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对~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摄取,探讨血小板血清因子对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DNA合成的影响。将ITP患者与正常人的WBS、PDS及血小板溶解物分别加入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中,规定的生长指数是在培养时和9天细胞数的比率。其结果为:加入ITP患者WBS组的生长指数为0.97±0.25(均值±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单抗Y2/51(直接抗血小板糖蛋白Ⅲa)在骨髓活检的石蜡切片上标记出巨核细胞前体,研究它在慢性骨髓增生性疾患中的变化。作者选择无血液病证据,血小板在140—345×10~9/L的正常对照(C)。反应性血小板增多(Th)、真红(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H)各18例。结果;每平方毫米中巨核细胞数在C、Th、PV和PTH分别为25±6、75±28、103±24和127±36。前巨核细胞数分别为1.9±1、4,4±2、5.8±3和8.2±3。原巨核细胞数分别为2.4±1、5.6±3、8.0±6和10.2±5,经统计学处理后三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但前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8.
活动性结核病(TB)可伴存各种血液学异常,但成人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相当罕见。作者回顾1987年1月至1994年12月间846例活动性结核的患者中9例(1%)表现ITP,作为仅有的血液学异常,同期138例ITP住院患者中9倒(6.5%)以后证实有结核。9例结核伴存ITP患者中男性2倒,女性7例,年龄28~65岁,中数年龄50岁。3/9例有弥散性粟粒性肺TB,3例腹部TB脓肿或卵巢TB及3例肺TB。最初临床表现为紫癜、牙龈出血、鼻衄、腹痛、月经过多及血尿等。无1例脾肿大。起病时血小板数1~21×10~9/L,中数11×10~9/L。9例患者均接受强的松(60~200mg/d)治疗,另加血小板输注2例。应用环磷酰胺1例无效。3例骨髓活检证实肉芽肿,最初胸部X线检查正常,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了2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病人的血小板功能和α-2α干扰素(IFN)治疗的反应,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岁。诱导期给14例病人每天用3MU的α-2MFN,其他6例,每天用1MU。维持阶段每2天或3天给3MU,所有20例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都作了血小板功能的研究。按Holmsen等方法测定血小板内二磷酸腺苷(ADP)和三磷酸腺苷(ATP),同时检测对照组50例,ADP和ATP正常值分别为2.7±0.6,4.8±1.2μmol/10~(11)血小板。计算出ATP/ADP比率,正常值为1.8±0.4。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浆和血小板的血栓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4因子(PF_4),同时检测对照组42例,β-TG和PF_4平均血浆浓度分别为28±8,8±4ng/ml,血小板β-TG和PF_4分别为58±11,22±4ng/10~6血小板,β-TG比率和PF_4比率分别为12±4,3.4±1.5。按Born’s方法研究了血小板的凝聚。  相似文献   

20.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02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4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20±16个月。并对年龄、性别、病期、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PAIgG升高与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22例,占91.7%;随访20±16个月,血小板计数≥50×109/L者19例,占79%。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激素的治疗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出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后PAIgG值对脾切除术后疗效无预测价值。结论: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对预测脾切除术的疗效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