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排空延迟(DGE)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病因复杂、治疗困难一直是普外科棘手的难题。通过分析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改进以及预测评分模型建立对DGE的影响,得出DGE防治的新方向,认为通过有效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术式选择,有望降低术后DG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胃排空延迟(DGE)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原因与机制目前国内外尚未完全阐明,但绝大多数患者可在一般对症治疗后痊愈。笔者对PD术后DG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有效防治PD术后DGE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胃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又称胃瘫(gastroparesis),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各报道不同,在7%~41%之间(表1)。但多数报道DGE位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首位,与其他并发症(胰瘘、出血、腹腔感染)相比,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对于患者来说,却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加重了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PD的老年患者156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老年患者中,DGE总发生率为30.8%,其中A级11例(7.1%),B级13例(8.3%),C级24例(1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20 min)、术中出血量(≥1 000 ml)和术后胰瘘是老年患者PD术后DGE的危险因素(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20 min)、术中出血量(≥1 000 ml)和术后胰瘘为术后DG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术中出血量≥1 000 ml(OR=3.937)和术后胰瘘(OR=8.111)是老年患者B、C级DG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患者PD术后具有较高的DGE发生率,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较多及术后胰瘘会造成DGE尤其是B、C级DGE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术中精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并尽量减少出血量,有助于减少DG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D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385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5例,女性150例。根据国际胰腺外科学组对DGE的定义,将患者分为临床相关胃排空延迟组(CR-DGE组)和非临床相关胃排空延迟组(非CR-DGE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PD患者术后发生CR-DGE的危险因素。结果 385例患者中78例(20.3%)术后发生DGE,其中CR-DGE组35例(9.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BMI,OR=1.117,95%CI 1.006~1.240,P=0.038)、术前血清白蛋白(OR=0.902,95%CI 0.832~0.977,P=0.012)、主胰管直径≤3 mm(OR=2.397,95%CI 1.016~5.653,P=0.046)、胰腺质软(OR=2.834,95%CI 1.093~7.350,P=0.032)以及术后发生临床相关胰瘘(OR=4.498,95%CI 1.768~11.441,P=0.002)是PD术后并发CR-DG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较高的BMI、较低的术前血清白蛋白、主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软、术后发生胰瘘是PD患者术后发生CR-DGE的危险因素,早期应予以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胃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DGE),又称胃瘫(gastroparesis),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各报道不同,在7% ~ 41%之间[1-9](表1).但多数报道DGE位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首位,与其他并发症(胰瘘、出血、腹腔感染)相比,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对于患者来说,却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加重了痛苦.  相似文献   

7.
胃排空障碍(DGE)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少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8%~3.9%[1].其主要表现为术后进食时出现胸闷、气短、上腹胞胀及恶心、呕吐,呕出物为胃内容物.本文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 DGE 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是指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脉高压断流等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FDGE),其名命较多,是胃手术后特别是近端胃癌根治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FDGE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自1993—01/2003一12共实施近端胃癌根治术43例,诊断为FDGE 15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癌、胆总管下端癌、壶腹癌的有效手段,手术切除范围包括部分胰头部、胆总管及胆囊、十二指肠、空肠上端和胃幽门区,以及这些脏器周围的淋巴结清除、消化道重建等。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缓慢、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精心护理十分重要。2005年8月-2008年8月,我们共为8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幽门管过长与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的关系。方法测量53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幽门管长度,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36例患者中,幽门管过长73例,术后发生胸腔胃排空障碍10例(13.70%);幽门管正常463例,术后发生胸腔胃排空障碍15例(3.24%)。两者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幽门管过长易发生术后胸腔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11.
石学涛  张波  衣龙海 《山东医药》2005,45(36):68-68
自1912年德国医生Kausch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35年Whipple等人对壶腹癌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这一术式逐渐成为胰头和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由于受患者年龄较大、胰胆汁分泌受阻致营养不良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此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20世纪70年代仍在20%左右,90年代下降到了5%以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胰空肠吻合口瘘。胰液与胆汁及肠液混合后胰酶可被激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未能切除的老年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患者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后胰头区转移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特点.方法: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2例一期手术施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T型管引流术,另2例一期手术施行胆管空肠吻合术.待黄疸减退、肝功能好转后,二期手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19年再次发现乙状结肠癌及胰头区转移癌,随后同时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有1例胆总管引流近2 mo后在外院拔除T管,拔管后出现黄疸及胆管炎表现,逐渐加重,再次来我院就诊后很快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0 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余4例术后逐渐康复,术后定期化疗,分别生存32、41、58、79mo.其中存活58 mo的1例患者目前仍健康存活.结论:一期未能切除的老年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患者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后胰头区转移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治疗胆道良性梗阻性疾病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分别用胆总管(囊肿) 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端侧吻合(Roux—en—γ)的手术方式治疗胆道良性梗阻性疾病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例资料。结果施行胆肠吻合术412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0例。其中,施行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吻合168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l例,发生率为0.06%;施行胆管空肠端侧吻合(Roux—ell—γ)244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9例,发生率为3.68%。两种术式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胆肠吻合术后可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胆汁返流对术后胃排空功能影响轻微,手术创伤及腹腔炎性渗液是胆肠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raun吻合(BE)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PD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BE分为BE组(n=54)和非BE组(n=78)。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GE、胰瘘、胆瘘等并发症、术中情况、一般检查指标、术后治疗及恢复情况、住院总体情况,评估BE对预防PD术后DGE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与非BE组相比,BE组术后C级DGE发生率明显降低(5.56%vs19.23%,χ~2=5.067,P 0.05),第1次化疗时间较早[45.00 (38.00~49.75) d vs 53.00 (44.00~65.00) d,H=-2.495,P=0.013],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15.00 (12.75~19.25) d vs 18.00 (15.00~25.50) d,H=-3.358,P 0.05],止吐药物使用次数亦显著减少[1.00 (0~0.25)次vs 1.00 (1.00-4.00)次,H=-2.347,P=0.019]。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生存时长、胃管持续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以及总体DGE发生率、胰瘘、胆瘘、胃肠瘘、腹腔出血、切口感染、伤口裂开、肠梗阻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Braun吻合可有效降低PD术后C级DG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排空功能与血浆基础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方法: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公认的“金标准”放射性核素法观察经内镜检查证实的15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和10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排空功能,并深入分析其全胃、近端胃和远端胃排空情况;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对照者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基础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胰高血糖素(Glu)、血管活性肠肽(V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治疗前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在进食45min后均存在胃排空延迟(P<0.05),近端胃排空始终与学对照者无显著差异,远端胃排空分别在进食30min和20min后显著延迟(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GAS、Glu和VIP水平与正常对照者无显著差异;MOT水平在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恢复正常;CGRP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减低(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远端胃排空障碍,可能参与了溃疡的发生机制,而与血浆GAS、MOT、Glu、VIP和CGRP水平无关。治疗前MOT水平增高可能系反馈性升高;CGRP水平减低可能是溃疡发生的又一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院对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32例患者术后常规应用乌司他丁预防胰瘘 ,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实验组 3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31~ 71岁 ,平均 (4 7.5± 12 .1)岁。壶腹癌 15例 ,十二肠乳头癌 4例 ,胰腺癌 13例。有梗阻性黄疽者共 2 8例 ,合并十二指肠梗阻 3例 ,糖尿病 2例 ,胆囊结石 1例。对照组 4 5例 ,其临床资料同实验组。手术方法 :实验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 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胰腺自胰颈最细处横断 ,出血点以“8”字缝合彻底止血 ,仔细暴露主胰管并向胰头剥离 5 m m后横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改良的胰肠端侧吻合法(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的临床效果。方法4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腺断面与空肠浆肌层,5-0 Prolene线吻合胰管—空肠黏膜行胰肠端侧吻合。记录胰肠吻合时间、胰漏等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胰肠吻合时间9~16 min、平均12 min,均未出现术后胰漏、消化道出血及死亡,2例出现胆瘘,2例出现胃排空障碍,1例出现碱性反流性胃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改良的胰肠端侧吻合法可降低胰十二指肠术后胰漏发生率,操作简便、省时、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ity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接受胃镜检查,9例进行2次以上检查;其中1例多达5次。19例胃镜检查后7 d内胃蠕动均恢复;10例行胃镜下置空肠管术及6例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胃蠕动恢复。结论胃镜检查不仅是检查手段,有助于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费用,避免再次手术,具有简便、安全和较少有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排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常见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液体胃排空情况.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液体试餐法,对正常人18例及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45例,进行液体胃排空功能测定.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n=13)胃半排空时间为281min±140min,较正常对照组397min±147min明显缩短(P<005).FD及CAG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20).结论DU患者液体胃排空加快,合并幽门变形者胃排空延缓  相似文献   

20.
胃代食管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3年,我们对171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经胸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术后并发胸胃排空障碍13例。现就其防治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36~70岁。肿瘤均位于颈段及胸中、上段,术中未加幽门成形,术后5~11天拔除胃管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进食后呕吐。X线透视见胸胃扩张并有宽大液平,钡餐检查胃蠕动差,钡剂不能通过幽门,数小时后胃仍有钡剂潴留。经禁食、持续胃减压、高渗盐水反复洗胃、输血、静脉营养支持及纠正电解质紊乱,7例4~7天后幽门逐渐开通。6例效果不佳者行纤维胃镜检查,见幽门粘膜水肿。进镜通过幽门将胃管置入十二指肠支撑,其中3例患者3~5日梗阻缓解;另3例上述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经做幽门成形术及胃空肠吻合术治愈。术后随访,10例保守治愈者中,1例死于肿瘤肝转移,其余9例均诉有胸闷、不能多食,常有撑胀感,透视见胃有轻度扩张,少量潴留,钡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