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晓兵  江学成 《山东医药》2005,45(17):30-31
1990年8月至2004年4月,我们共为1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戴学军  何玮 《山东医药》2006,46(20):75-75
2000-2004年,我院对1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术,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治疗安全性。方法对31例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8例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充分,3例术中发现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切除肿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根本方法。①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控制血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改善一般情况。②合理麻醉方式;严密的术中监测及管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点。③术后密切监测。并提出术前术中处理较术后处理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23例手术取得成功,1例因粘连严重、术中出血改行开放手术。肿瘤最大径2.5~8cm,平均4.2cm;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20~200ml,平均50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5~10d,平均6.8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血压正常,B超或CT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直径〈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反复头痛胸闷,四肢麻木16年”于2000年1月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年前患者首次自然分娩时发生头痛,伴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及四肢麻木,持续3~5min后自行缓解。此后常有类似症状发生,月经前后、性生活及用力排便时发作较多,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每次持续约5min,最长不超过30min,未予治疗。1999年12月体检时发现“阴道前壁囊肿”,大小约2.0cm×2.0cm,触及囊肿即出现恶心、头痛、面色苍白、胸闷气促、四肢麻木,当时P(200~220)/min,BP200/120mm Hg(1mm Hg=0.133kPa),予吸氧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再…  相似文献   

6.
傅强  程继义  徐祗顺 《山东医药》2002,42(19):38-3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为高血压和代谢改变 ,由于内科治疗只能控制血压 ,不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且副作用较多 ,因此 ,一经确诊如无手术禁忌症 ,应积极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1 988~ 2 0 0 1年 ,我们对 6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39例、女 2 8例 ,年龄 1 5~ 72岁、平均 37岁。病变位于左侧 41例 ,右侧 2 3例 ,双侧 4例。有高血压症状 64例 ,其中高血压呈持续性 45例 ,阵发性1 0例 ,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 9例 ;无高血压症状3例。发作时伴有心悸、头痛、多汗、视力模糊、胸闷5 9…  相似文献   

7.
8.
9.
患者,男,28岁,主诉头昏头痛半年余,再发加重伴腹部隐痛1周入院.患者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常出现头昏及头痛,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低,有时视物模糊,曾到外院就诊血压为260/140 mmHg(1mmHg=0.133 kPa),查双侧肾上腺CT正常,拟诊为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建议行肾动脉造影,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10.
198 4年 7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们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 1 0 9例 ,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 1 1例。现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 3~ 61岁 ,平均 42 .37岁 ;病程 2个月至 1 0年 ,平均 2 7.5 6个月。肿瘤位于肾上腺区 5例 (左侧 2例、右侧 3例 ) ,腹主动脉旁2例 ,盆腔 1例 ,膀胱壁 3例 ;肿瘤直径 4.0~ 1 6cm,平均 6.3cm。1 1例均有局部浸润或远处淋巴结、器官转移。第一次就诊考虑为良性者 3例 ,分别于术后 1~ 8年出现复发或转移灶而确诊为恶性嗜铬细胞瘤 ,其中 1例左肾上腺肿瘤第一次复发在原位 ,第…  相似文献   

11.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可以持续或间断分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肾上腺外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血压异常波动、心悸、头疼等,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了1例位于肝右后叶的嗜铬细胞瘤的青年患者,并讨论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病理和治疗方法。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三例报告刘静波例1,男,37岁。因发作性晕厥2次于1987年12月7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诱因突然晕厥,持续数分钟清醒、感头痛、恶心呕吐。当时测血压24/16kPa,服复方降压片2片症状消失。入院前4天再次晕厥,2分钟后清醒出现头痛、...  相似文献   

13.
韩杰  张宝珠 《山东医药》1991,31(10):20-20
我们收集了1975~1990年山东医科大学附院、山东电力医院及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嗜铬细胞瘤病人的资料,旨在探讨本病的诊断与治疗。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10~57岁,平均31岁,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24例,持续性高血压28例,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1例,血压正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上腺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临床上最常见引起高血压的肾上腺性疾病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尤其是嗜铬细胞瘤,以前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增强,发现其在高血压人群中相当多见,近年国外报道高血压人群患病率约为1.9%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例1,女,56岁,因头痛、头昏、胸闷1年加重10天于1995年8月10日入院。患者1年来经常头痛、头昏、胸闷、心悸、出汗、恶心、呕吐,发作时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每次持续几分钟至1小时,血压波动在150~220/80~130mmHg。一直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冠心病,服用多种降压药,效果不佳。入院前10天,因上述症状加重,以高血压病3级、冠心病入院。查体:中年女性,面色苍白。T36℃,P110次/分,BP200/110mmHg。甲状腺不大,颈软。双肺(-),心界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A2>P2,各瓣膜区无杂音。腹部(-),尿常规、血常规、电介质、肾功均正常。心电…  相似文献   

16.
郑春燕 《内科》2007,2(2):254-256
嗜铬细胞瘤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死亡率高,因此,寻找嗜铬细胞瘤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及区别嗜铬细胞瘤良恶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对早期诊断治疗嗜铬细胞瘤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嗜铬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分泌肾上腺素为主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38岁,反复发作阵发性头痛10年,加重1年,于1996年3月1日收入院。患者头痛发作无明显诱因,可自行缓解,发作时未测量血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1995年4月5日排尿时再发,双颞部搏动性剧痛,伴皮肤苍白、大汗,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当时未测量...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本文对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铬细胞瘤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大汗等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有:(1)无症状;(2)进行性视力下降;(3)脑血管意外。综合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断嗜铬细胞瘤的要点有:(1)病史中存在阵发性高血压的线索;(2)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3)131I-MIBG对诊断嗜铬细胞瘤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兼有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孙波  王万利  王建军  董港 《山东医药》2006,46(21):53-53
1995年7月~2005年2月,我院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8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病人可以由于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损伤,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危及生命。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措施,但风险极大,完善的麻醉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现将我们近5年收治的儿例病人进行麻醉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