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我院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引起真菌病的菌种有毛霉菌、念珠球菌属、小圆形酵母样菌、曲菌等。以血管炎、管壁坏死、化脓性病变、肉芽肿形成及真菌侵袭部位出血坏死改变为主要病理变化。资料表明,17例可能为原发性,5例继发于其他疾病。并认为胸腺变化符合继发性胸腺萎缩改变,该变化可直接影响患儿免疫功能。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提示临床对疑似病例应早期诊断,当血培养阴性时,亦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近 2 0年来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尤其在ICU内 )明显增多 ,占院内感染病例的 12 16 % 〔1〕,其上升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病原体 ,而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发病为肺炎、血液病、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度营养不良及慢性腹泻等。半数以上为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 ,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真菌感染常为临床致死原因。因此 ,临床医师应对院内真菌感染给以足够重视。1 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1 1 条件致病菌 念珠菌、新隐球菌、球孢子菌、曲菌、毛霉菌、暗丝孢霉菌等。1 2 原发致病菌 组织孢浆菌、孢子丝菌、皮炎芽…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儿血液病并发深部真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防治措施与预后。方法根据病原学、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11例急性白血病(其中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及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于白细胞低下期出现肺部真菌感染或多脏器真菌感染,其中7例经抗真菌治疗后恢复,2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结论深部真菌病是继发于白细胞低下及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合并症,多次痰涂片是简便、快速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之一,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早期诊断治疗深部真菌病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们医院收治了深部真菌感染的四胞胎极低体重儿 ,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四胞胎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分别为例 1~4,其中例 1、2为女婴 ,例 3、4为男婴。孕 33-2 周 ,因其母早破水在当地医院剖宫产娩出。生后即每天静脉滴注头孢哌酮 5 0mg,地塞米松 1mg,共用5d。居住环境阴暗、潮湿。 5d后转入我院时体重分别为 1.13、1.0 5、0 .95、1.0 5kg。其母妊娠 2 8周时曾静滴地塞米松 1周 ,每天 10mg。二、临床表现 入院时 4例均体温不升 ,其中例 3、4不哭不动、拒乳 ,伴呼吸窘迫。均有皮疹 ,例 3、4皮损面积较大 ,分布于整个… 相似文献
6.
7.
新生儿深部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广谱抗生素及侵入性医疗操作的广泛应用 ,使深部真菌病 (deep mycosis,DM)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而且不易诊断 ,治疗困难 ,已成为当代新生儿的重要死因之一。现将1993年以来收治的新生儿DM3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3年以来因重症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住院或抢救10天以上 ,经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咽或气管内分泌物直接涂片或培养和血培养检出真菌2次以上。确诊条件符合统一标准 [1]。本组患儿共30例 ,男20例 ,女10例 ,足月儿、早产儿各15例。原发病 :支气管肺炎28例 ,败血症2… 相似文献
8.
全身播散性真菌病并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1岁3个月,因反复发热伴咳嗽18d ,腹泻1d入院。患儿于18d前开始发热,体温38℃~4 0 5℃,曾外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2 1×10 9/L ,PLT 4 0×10 9/L ,Hb 115g/L ,骨髓象示异常组织细胞增生,见少量吞噬现象,拟诊为“败血症、噬血细胞增生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先后给予头孢曲松钠(罗氏芬)、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维甲酸(特灭菌)抗感染,及大剂量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治疗,体温曾一度下降,停药后又复上升,10d前出现腹胀,1d前咳嗽加剧、出现腹泻黄色稀水便每日10余次,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阳性家族史。查体:T 39 5℃,P 12 0次/min ,…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霉菌感染常有发生,近年来深部霉菌病也屡见不鲜,今将2例深部霉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例1,女,6岁。面黄、鼻衄3a,骨穿诊断再障,7天前因便血、皮肤淤斑入院。体检: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淤斑,肝脾不大。血WBC1.1×10~9/L,Hb3.5g/L,BPC10×10~9/L,Ret0.003。大便镜检红细胞满视野。血OKT_334,T_418,T_818。骨穿多处干抽,镜检粒红两系增生均重度低下,全片无巨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高。入院予环胞菌素A(CsA)治疗,5mg/(kg·日)。 相似文献
12.
例1男,20天。因全身发绀三天于83年11月24日入院。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出生后一般情况好,无发绀史。人工喂养,以井水调奶粉、奶糕,辅以少量金银花露,近三天来发现全身青紫,以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MG)20~25%发生在儿童,大多在学龄期发病,而婴儿少见,易疏忽误诊。 临床资料 例1,女,11月,因进食时呛咳气促3小时,疑诊“支气管异物”收入五官科。胸透未见异物征象,遂行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咽部表面麻醉,镜检未见异物。但患儿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不能发声。儿科会诊发现双 相似文献
14.
15.
例 1:患儿女 ,2 4小时 ,因“皮肤黄染 4小时”入院。患儿系第三胎第三产 ,4 0 5周剖宫产 ,产时羊水量较少 ,Apgar评分 1分钟 7分 ,5分钟 9分 ,体重 335 0克 ,生后第 2 0小时皮肤黄染并迅速加重 ,于生后第 2 4小时收入新生儿病房。其母第一胎存活 ,第二胎死胎。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 ,精神反应可 ,皮肤明显黄染 ,呼吸平稳 ,前囟平 ,心肺 (- ) ,腹部平软 ,肝、脾未及。生后查血型 ,其母为ccdEeA型 ,母血清ABO血型以外抗体检验阳性 ;子为CcDeeAB型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游离抗体及释放试验均为阳性。血清总胆红素为 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OJIA)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SOJIA的临床资料,将27例SOJIA分为2组,无反复发作者为A组,反复发作者为B组,以激素和甲氨喋呤(MTX)联合治疗作为基本方案。随访1年以上。结果治疗前,B组患儿的浆膜腔积液发生率(100%)明显高于A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3周时,B组患儿的外周血IgM、铁蛋白(SF)、NT-pro BNT、CK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7.23,P均<0.05)。两组患儿MTX应用率和遵照激素联合MTX治疗的减量、停药原则的人数比例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膜腔积液,血液IgM、SF、NT-pro BNT、CK水平异常升高,单用激素治疗,联合用药疗程不足可能是SOJIA反复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儿手术前的综合治疗措施 ,对我院PICU收治小于 3岁的先心病患儿 83例 ,因 8例入院 4h内死亡 ,75例为观察对象。男 4 7例 ,女 2 8例 ,均并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心 /胸比例 >0 .6 5者 5 2例。均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 ,5例行心导管检查。非青紫型 6 0例 ,并肺动脉高压 (PH) 32例 ;青紫型 15例 ,并PH 10例。均予呼吸支持、心血管支持、营养支持、手术等治疗。结果 11例直接送我院心外科手术 ,其中 4例室间隔缺损 (VSD)并PH者行肺动脉环扎姑息术 ,1例术后回PICU机械通气 6 0d死亡 ,1例放弃治… 相似文献
18.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肿瘤或畸形,以皮肤、皮下组织最为多见,深部血管瘤较为少见。我院1999年~2006年共收治深部血管瘤26例,均采用药物瘤体内注射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已发现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100种以上的点突变[1],中国人中发现21种。β-地贫的分子基础主要是点突变导致β-珠蛋白基因功能下降(β )或丧失(β0),受累重型患儿多于未成年夭折,使高发区社会和家庭负担沉重。我国β-地贫最多见的基因突变为CD41-42(-TCTT)和IVS-2nt654(C~T)突变,一般占突变的60%以上。本研究采用扩增反应突变系统检测法(ARMS)来检测这两种突变,通过一次PCR扩增即可检出。现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无血缘关系的重症肝地贫患儿2例,由本院附属医院儿科实验室提供,来自贵… 相似文献
20.
儿童重症监护室深部真菌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医师提高认识,降低病死率.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临床诊断或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96例,运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并发症、侵袭性操作、治疗措施等变量.结果 96例患儿中,死亡28例,病死率为28.2%.经逐步向前引入剔除,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免疫抑制剂(OR=185.770,95%CI 11.467 ~3 009.507)、机械通气(OR=11.555,95% CI 2.780~ 48.039)、低蛋白血症(OR=1.246,95% CI1.133 ~1.369)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分(OR=1.086,95% CI 1.008~1.169)是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中,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分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