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PA)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χ2检验比较低PA组与正常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水平PA病人5年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PA与胃癌病人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人的年龄、癌灶的直径及TNM分期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PA组的胃癌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P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胃癌病人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PA、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PA是胃癌病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低水平PA的胃癌病人的生存期较正常病人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2.
支持向量机在预测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状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预测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预测模型,并与医学领域中广泛运用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进行比较,探索鼻咽癌预后研究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医院诊治的13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训练样本,用于筛选变量及建立预测模型,计104例;一组作为验证样本,用于评价模型效果,计2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建模变量,然后利用ANN及SVM建立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状态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92福州分期、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伤、咽旁间隙侵犯、确诊到放疗时间、鼻咽疗效、颈部淋巴结疗效共12项指标与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状态相关(P<0.05).验证组验证显示,ANN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87.5%和90.0%,而SVM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93.8%和100%.结论 采用SVM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判断鼻咽癌患者5年后的生存状态,为个体化地预测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其效能优于ANN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陈智良  费素娟  郭雅慧  房钰 《安徽医药》2022,26(8):1570-1575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在胃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胃腺癌病人396例。通过5年时依性ROC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将AAPR分为升高组和降低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Cox回归模型,从而得出影响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5年时依性ROC曲线比较AA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中性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以及联合诊断评估胃癌预后的价值。结果AAPR的截断值为0.586。AAPR与胃癌病人的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神经或脉管侵犯、肿瘤长径、年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NLR、PLR 均有关(χ2=19.68、9.96、15.03、12.76、18.81、11.06、13.91、137.02、7.03、10.81、8.90、16.87、5.21,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有无化疗、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PLR、AAPR均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APR≥0.586的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AAPR<0.586的病人(86.7%比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AAP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637,P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584,N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554,AAPR预测胃癌的AUC值高于PLR与NLR,同时将AAPR、PLR、NLR综合成为联合指标时,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645。结论术前AAPR有助于预测胃癌病人预后,且AAPR对胃癌生存结果的评估价值高于PLR与NL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大小直径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 对753例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肿瘤大小进行最佳截点的筛选.对全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大直径组(LSG)及小直径组(SSG)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胃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为5 cm.肿瘤≥5 cm的患者(大直径组)333例(44.2%),<5 cm患者(小直径组)420例(55.8%);肿瘤大小与位置、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神经浸润、脉管癌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P<0.05).大直径组和小直径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74.5% (P<0.0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位置、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浸润是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小直径组胃癌组5年生存率(74.5%)低于大直径组5年生存率(39.1%,P<0.01).结论 肿瘤大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可能作为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贾长河  谢毅  袁媛  刘博伟  任颖 《安徽医药》2020,24(2):271-275
目的研究微管相关蛋白样激酶 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6年 5月至 2011年 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 267例胃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267例胃癌组织和 13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DCLK1的表达,分析 DCLK1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Cox风险回归模型回归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 DCLK1表达水平病人的 5年总体生存和无复发生存曲线, Log?rank法比较 5年总体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的差异。结果 DCLK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 71.9%(192/26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26.1%(36/138)。单因素分析显示 DCLK1高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位置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有关( P<0.05)。 Cox回归分析显示,DCLK1高表达、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是胃癌病人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DCLK1高表达的胃癌病人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较低( P<0.05)。结论 DCLK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是胃癌病人预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昂庆  徐阿曼 《安徽医药》2021,25(8):1651-1655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胃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住的胃癌病人900例,根据3年生存率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LR及LMR值的截点,分为低PLR组(PLR<140.35)、高PLR组(PLR≥140.35)和低LMR组(LMR<4.88)、高LMR组(LMR≥4.88)四组,比较四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组生存期和生存率,绘制相应生存曲线.结果 低PLR组与高PLR组癌胚抗原(CEA)、CA19-9、T分期、N分期、病理学TNM分期、鲍曼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3年生存状态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LMR组和高LMR组性别、年龄、CEA、CA19-9、T分期、N分期、病理学TNM分期、鲍曼分型、肿瘤直径及3年生存状态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EA、CA19-9、TNM分期、肿瘤直径及LMR是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3年总生存率比较,低PLR组和高PLR(88.0%比46.7%),低LMR组和高LMR组(56.9%比89.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PLR高LMR组、高PLR高LMR组、低PLR低LMR组及高PLR低LMR组生存期分别为(55.801±0.509)月,(49.306±1.461)月,(49.634±1.017)月,(27.884±1.242)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76.4%、79.5%、30.0%,四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术前高PLR及低LMR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PLR低LMR的胃癌病人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7.
邹文革 《江西医药》2015,50(2):127-128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的预后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4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对其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随访,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0.2%,3年生存率为65.0%,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19.6%,术后3年复发率为57.3%,并发症发生率为10.5%。经过单因素分析可得肿瘤直径、病理分型、Bommann分型、TNM分期、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型较高、TNM分期较晚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较差的相关影响因素,早期明确该类患者预后,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68例(102个结节)均在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在术后经病理证实.比较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度88.73%,特异度86.36%,准确率88.67%;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度75.61%,特异度91.8%,准确率85.29%;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度91.67%,特异度96.88%,准确率95.1%.同常规超声或超声弹性成像比较,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姜孝奎  李振想  孟鑫  李韶山 《安徽医药》2022,26(10):2009-2012
目的检测胃癌病人血清中循环微小 RNA-203(miR-203)对胃癌肝转移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 115例,非胃癌病人 40例。 qRT-PCR检测胃癌病人和非胃癌病人外周血中 miR-20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胃癌病人不同病理特征组间 miR-203的表达水平。 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胃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术后 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检测外周血中 miR-203预测胃癌肝转移和胃癌术后 3年死亡的临床价值。结果胃癌病人外周血中 miR-203的表达水平为 0.482±0.107,低于非胃癌病人外周血中的水平 1.529±0.154(t=8.20,P<0.001)。胃癌病人的区域淋巴结( N)分期、远处转移( M)分期、原发肿瘤区、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 TNM)分期、肝转移、腹膜转移和术后 3年存活情况与 miR-203的表达水平有关( P< 0.05)。 N分期、 M分期、 TNM分期和 miR-203为影响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N分期、 M分期、 TNM分期、肝转移、腹膜转移和 miR-203为影响胃癌术后 3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中 miR-203预测胃癌肝转移的曲线下面积( 95%CI)为 0.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做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普外科259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性别和年龄对胃癌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0.01).胃癌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子.结论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以肿瘤的TNM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最密切,其中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比肿瘤浸润深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人工流产术中不同方法镇痛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涂江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080-1081
目的 :为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痛苦 ,预防人流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宫术安栓塞肛 ,氯胺酮配伍安定静脉缓推 ,氧化亚氮一氧吸入三种方法及对照组口头安慰 ,用于人工流产术中扩宫、镇痛、人流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其效果。结果 :氯胺酮组自动扩宫有效率95 3% ,镇痛总有效率99 3 % ;氧化亚氮一氧吸入组扩宫颈有效率94 7% ,镇痛总有效率98 7 % ,能降低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率 ,经检验与其它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1)。结论 :使用氯胺酮配伍安定静推及氧化亚氮一氧面罩吸入于人工流产术中 ,不增加出血及延长手术时间 ,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是人工流产术中镇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人工鼻导管接人工气道吸氧;对照组: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口接导管吸氧,管口覆盖无菌湿纱块,定时或持续滴湿化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保温湿化过滤作用及预防感染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人工鼻吸氧对人工气道患者吸入气体有保温湿化过滤作用,增加患者舒适感、改善痰的性状和颜色,有效减少痰痂形成,降低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了在智能虚拟环境下人工鱼的一种虚拟味觉系统.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实现了鱼儿对食物的学习记忆算法.模糊神经网络由于同时具备了模糊逻辑对规则的表达能力以及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非常适合解决虚拟环境中味觉的信号识别问题,经实验验证是切实可行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味觉系统的研究和实现为人工鱼多感知融合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推注行人工流产术。结果 无痛率达到100%。无一例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而且不影响子宫收缩,不增加出血量,对病人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结论 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和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导可视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17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例,行超导可视人工流产术,对照组103例,行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患者宫腔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40,P〉0.05);手术时宫腔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P〈0.05);观察组无一例不全流产、漏吸和子宫穿孔发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02,P〉0.05);观察组术中吸出的孕囊完整无破碎者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结论超导可视人工流产术不增加术中出血量,并且能缩短手术时宫腔操作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应用前瞻性的随机分组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50例。Ⅰ组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麻醉药。结果Ⅰ组人工流产的成功率为100%,Ⅱ组人工流产的成功率为80%,Ⅰ组人工流产的成功率及效果明显优于Ⅱ组。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质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对临床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进行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 患儿手术成功,术后一个月开启语言处理器能听到声音,现正接受听力语言训练,将获得精彩的有声世界,和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和快乐成长.结论 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及时有效的手术前后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人工唾液的研制与临床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唾液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该漱口液由氟化钠、氯化钠等盐类化合物组成,可作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口干症良药。确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经临床60例患者应用,有效率93%,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93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中及术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9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前症状很快消失或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6个月~8年,并发症为囊袋感染1例,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症2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1例,电极移位1例。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加强随访,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Substance use & misuse》2013,48(8-10):1093-1148
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to acquaint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substance use intervention with a ran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onlinear, powerful tool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oncepts, and paradigms. The family of ANNs, when appropriately selected and used, permits the maximization of what can be derived from available data as well as our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many people, processes, and phenomena which comprise substance use and its intervention. The latter represent complex, dynamic, multidimensional phenomena which are unpredictable and uncontrollable in the traditional “cause and effect” sense. As such they are likely to be nonlinear in their very essence. Using linear-based paradigms for planned intervention with nonlinear phenomena brooks the all-too-common possibility of using in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paradigms and/or drawing misleading conclusions about what is and/or has happe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