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正>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国际疼痛学会将其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慢性疼痛是指持续存在3个月或以上的疼痛[2]。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2018年最新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1)中将持续或者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的疼痛作为慢性疼痛纳入独立的疾病分类,其中慢性肌骨疼痛(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CM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2]。 相似文献
4.
5.
经颅磁刺激(TMS)是磁刺激所产生的磁场在脑内诱发出局部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可以促使神经细胞去极化,从而起到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的一种技术。重复的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调节皮质的兴奋性。不同的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6.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4)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Theta节律刺激(TBS)是用于改变皮层兴奋性、诱导或增强突触可塑性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方法,有助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从rTMS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个体化治疗方案、TBS较rTMS的优势、TBS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康复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5例帕金森病 (PD)患者予以低频rTMS治疗 ,以 60 %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 ,每侧刺激 3 0次 ,频率 0 .5Hz,每日 1序列 ,连续治疗共 7次为 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WPDEF评分、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 (HAMD)及中枢静止期 (CSP)等指标变化 ,评估rTMS在PD康复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低频rTMS治疗后WPDEF评分减少 (P <0 .0 1)。TMS CSP延长 ,HAMD降低 (P <0 .0 5)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为 86%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低频rTMS治疗在减轻PD主要临床症状的同时也能改善其伴随的抑郁状态 ,适用于PD的康复辅助治疗 ;其作用机理为低频rTMS可能增强皮质内抑制而延长CSP ,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以及改善PD伴随的抑郁心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信封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 TMS治疗。对比两组核心症状改善情况、情绪识别能力及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严重程度[儿童孤独症量表(CARS)]、睡眠状况[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表(CSHQ)]、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研究组核心症状改善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下半张面孔、上半张面孔、倒置及正立表情的情绪识别能力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ABC评分、CARS评分、CSHQ评分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SD患儿进行r TMS治疗可显著缓解其核心症状,提高情绪识别能力,减轻病情,改善睡眠状况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李倩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5)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 mulate,TMS)是基于法拉第电磁原理的电生理技术[1],它产生的磁场能量能够穿透头皮和颅骨,刺激大脑,产生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膜电荷累积,最终导致去极化,从而对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 相似文献
11.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疼痛涉及许多神经病理机制,如周围或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改变,包括感觉神经元的异常、过度兴奋、中枢致敏、下行抑制作用减弱等,常并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倦怠、抑郁和退缩等精神症状且对一般的镇痛药不敏感。Migita等第1次利用经颅磷刺激(TMS)刺激中枢性疼痛患者初级运动皮质(M1区),使嬲南减轻30%并持续1h。此后大量文献报道重复性经颅磷刺激(rTMS)能缓解慢性疼痛。本文就rTMS在治疗慢性疼痛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正>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近十年来在神经病学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大的进展,并逐渐应用于儿童脑性瘫痪、孤独症、精神障碍、多动症等的评估和治疗,下面对其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1经颅磁刺激概述1.1经颅磁刺激基本原理通常应用的是"8"字形绝缘线圈,它与一电容器相连接,将其放在头皮的特定部位,当电容器瞬间放电的电流通过这 相似文献
14.
磁刺激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磁刺激是利用时变电流流入线圈。产生时变磁场.在组织内出现感应电流.使某些组织产生兴奋的无创性诊断和治疗技术。1985年Barker等改进了磁刺激器.首先创立了经颅磁刺激运动皮层在相应肌肉上记录动作电位的方法。近几年这一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于评价脊髓运动神经传导的研究中,使脊髓损伤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除了在诊断上的价值,人们发现磁刺激是治疗脊髓损伤非常有潜力的,无创性康复治疗手段。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呼吸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痉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就磁刺激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无创性磁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功能检测和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应用是康复医学工程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文章对磁刺激的发生发展,物理原理,特性,磁刺激与标准电刺激的差别,外周磁刺激技术的多信道磁刺激对电刺激模拟等最新发展,以及临床上磁刺激在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作用作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6.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2):147-150
<正>我国是全球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每年新增病例约240万例,与脑卒中相关的死亡人数为110万[1],大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对于脑卒中发病后可能引起的功能障碍,临床上推荐尽早使用言语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其他康复技术来促进功能恢复。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可特异性调节刺激脑区的神经兴奋性,且具有非侵入性、易操作性等特点,因而有助于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脑区调控及预后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重复经颅磁刺激已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等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同刺激模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导致的运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肢活动不利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虽然近年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运动功能障碍仍然是康复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人们也一直在探索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新方法。自2005年以来,已有学者开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 法: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及常规
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用HF-rTMS和外周磁刺激,rTMS仅加用HF-rTMS,对照组不给予磁刺激。
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患侧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脑皮质到脊髓α前角运动神经
元的传导时间(CMCT);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下肢痉挛指数(CSI)评定肢体痉挛情况,采
用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3组治疗前的屈腕
MAS、CSI指数、上肢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和C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
疗后,各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屈腕MAS、CSI指数均较治疗前
明显降低(P<0.05);rTMS组和联合组MEP潜伏期和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联合组对以上指
标的改善作用最强,治疗效果最佳,rTMS次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诱发癫痫病例发
生。结论: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比单用HF- 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更好,可减轻上肢屈肘
肌和下肢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缩短MEP潜伏期和CMCT,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