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脾动脉瘤7例、肝右动脉瘤1例、胃左动脉瘤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结肠中动脉瘤和左结肠动脉瘤各1例、肾动脉瘤2例。其中破裂1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介入栓塞治疗组13例,开放手术组6例。结果 4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2例行二次栓塞后都得以成功止血。8例动脉瘤破裂伴休克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栓塞后出现十二指肠不全梗阻。2例脾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术后随访18例,随访2 ~ 103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以支配脏器和动脉解剖的特点作为内脏动脉瘤选择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内脏动脉瘤方面均有效,而对于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腔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脏动脉瘤比周围动脉瘤罕见,但它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动脉栓塞技术等应用,已使内脏动脉瘤获得了治愈的可能。内脏动脉瘤主要有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肾动脉瘤,肠系动脉瘤,腹腔动脉瘤等,各内脏动脉瘤由于解剖位置,形成原因,血液动力学不尽相同,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各具特点,其预后也取决于内脏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原发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介入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11例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用介入技术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11例,包括脾动脉瘤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5例,肠系膜上动脉(SMA)瘤1例。5例以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就诊,3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搏动性包块,3例无自觉症状。10例用血管内栓塞术,1例发自SMA的动脉瘤用联合动脉内栓塞和被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11例均治疗成功,无并发症。5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术后出血立即停止。1例SMA动脉瘤术后被完全封闭,主干及分支显影正常。3例术前有症状者术后腹痛逐渐消失、包块缩小。随访4~52个月(平均25.5个月),未发生与动脉瘤相关的并发症,超声波检查无动脉瘤复发表现。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脏动脉瘤诊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71例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1例内脏动脉瘤中包括脾动脉瘤 2 2例 ,肝动脉瘤 16例 ,腹腔干动脉瘤 4例 ,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 13例 ,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 6例和 1例 ,网膜动脉瘤 3例 ,肾动脉瘤 6例。本组自发性破裂大出血 2 9例 ,其中破裂入胆道 14例 ,上消化道 10例 ,腹腔及腹膜后 5例。术前经内脏动脉造影确诊 (包括DSA) 4 2例 ,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证实 14例 ,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确诊 4例。手术治疗 5 8例 ,死亡 9例 ;动脉栓塞治疗 7例。结论 内脏动脉瘤术前临床诊断极为困难。DSA、SCTA和MRA具有诊断价值。一旦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2岁,因"永存动脉干矫治术后5年复查"入院。查体:心率68次/分,血压99mmHg/65mmHg,胸骨左缘2、3、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前外侧壁探及约0.5cm破口,其外侧形成假性动脉瘤约5.8cm×3.5cm,内见中等回声包绕无回声区,假性动脉瘤外包膜完整,瘤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与升主动脉交通(图1)。主动脉CTA:升主动脉左侧壁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约7.6cm×5.4cm,内见附壁血栓形成(图)。  相似文献   

6.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林  何韵彬 《腹部外科》2001,14(2):109-110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本组 2 1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治疗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所有病例都可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只要治疗及时 ,对大多数内脏动脉瘤的治疗而言 ,是有可能取得满意疗效的。  相似文献   

7.
内脏动脉瘤比周围动脉瘤罕见,但它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动脉栓塞技术等应用,已使内脏动脉瘤获得了治愈的可能.内脏动脉瘤主要有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肾动脉瘤、肠系膜动脉瘤、腹腔动脉瘤等,各内脏动脉瘤由于解剖位置、形成原因、血液动力学特点不尽相同,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各具特点,其预后也取决于内脏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原发病因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2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P1段2例,P1-P2段2例,P2段6例,P3段2例,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对其中2例单纯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8例以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2例植入支架。术后即刻行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1级10例,2级2例。术后4例诉头痛,经对症治疗后2周内好转;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及脑梗死。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颅内再次出血;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0分10例,1分1例,2分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颅内巨型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近7年来治疗的28例巨型动脉瘤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对球囊闭塞近端载瘤动脉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近年来治疗的巨型动脉瘤病例进行分组,比较其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血管内治疗主要采用球囊闭塞近端载瘤动脉。结果16例采用球囊闭塞近端载瘤动脉病例中13例动脉瘤完全闭塞,其中4例动脉瘤完全消失。除死亡2例外无病情加重。结论血管内治疗可以使直接手术难于治愈的颅内巨型动脉瘤获得治愈,并且消除其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2岁。因“反复上腹痛,伴反酸、暖气3月余”入院。MR及CT检查发现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硬化.腹主动脉及腹腔干动脉瘤(图1)。术前腹部彩超、CT、MR检查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胰腺淀粉酶正常。临床诊断:腹主动脉及腹腔干动脉瘤。动脉瘤有破裂的危险,2天后患者于局麻下接受腹腔动脉造影+腹腔干动脉瘤栓塞术,术中以弹簧圈栓塞腹腔干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DACA)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DACA动脉瘤患者(共15个动脉瘤),对10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4个动脉瘤行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1个以Onyx胶栓塞。之后复查DSA,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即刻疗效。术后6个月复查DSA,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mRS评分0~2分为结局良好。结果术后即刻12个动脉瘤Ⅰ级栓塞,3个Ⅱ级栓塞。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12 h死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1例复发,10例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另2例mRS评分分别为3分、4分。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DACA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VADA患者(43枚动脉瘤)。其中10例(10枚)动脉瘤破裂出血,对6枚采用动脉瘤填塞及载瘤动脉闭塞术,4枚以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未破裂33枚动脉瘤均行载瘤动脉重建术,以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枚,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5枚,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枚。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所有43枚VADA均获成功,对28枚实现完全及次全栓塞、15枚实现部分栓塞。术后随访12个月,34例(38枚动脉瘤)接受全程复查,其中21枚治愈、11枚改善、6枚稳定,未见复发,无新发脑出血或脑缺血症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3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VADA安全、有效,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颈内血泡样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是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前壁、前内或外侧壁非交叉部位的特殊类型动脉瘤,瘤颈宽而瘤壁菲薄,占颈内动脉瘤的0.9%~6.5%~([1])。BBA体积普遍较小,临床较少产生神经压迫症状,绝大部分因破裂后出现蛛网膜下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及在手术中被偶然发现。BBA的常用治疗方法为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因其瘤体菲薄、瘤颈脆弱以及术中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60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共65个动脉瘤,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动脉瘤栓塞程度,评估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中2例(2/60,3.33%)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4/60,6.67%)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即刻栓塞程度为RaymondⅠ级50个(50/65,76.92%)、Ⅱ级12个(12/65,18.46%)、Ⅲ级3个(3/65,4.62%)。术后1个月内3例(3/60,5.00%)动脉瘤再出血,2例致死;1例(1/60,1.67%)死于肺栓塞;4例(4/60,6.67%)并发脑梗死。1例术后6个月瘤颈复发,1例术后25个月出现无症状性血管闭塞;末次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43个(43/51,84.31%)RaymondⅠ级、8个(8/51,15.69%)Ⅱ级。末次随访,49例(49/57,85.96%)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8例(8/57,14.04%)为3~4分。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价值。方法收集46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对Redekop分型为Ⅱa型和Ⅲ型患者(A组)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进行栓塞,Redekop分型Ⅰ型和Ⅱb型患者(B组)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或单纯Onyx胶进行栓塞,以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观察病灶有无复发。结果 A组患者术后GOS评分为(4.70±0.47)分;B组患者中,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患者GOS评分[(4.75±0.45)分]明显高于单纯Onyx胶栓塞者[(4.33±0.49)分;t=2.159,P=0.042]。1例患者死亡,其余45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均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疗效好,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疗效优于单纯Onyx胶栓塞。  相似文献   

16.
17.
18.
正患者女,21岁,以"头面部撞伤、意识不清2 h"入院。查体:血压90/55 mmHg,浅昏迷,颌面部重度瘀肿,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头部CT:蛛网膜下腔出血(Fisher 3级),左上下颌骨骨折。DSA:左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床突见3.5 mm×2.5 mm瘤样突起,无瘤颈;诊断: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 like aneurysm, B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