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阿霉素载药微球TACE(DEB-TACE)与传统的碘化油TACE(c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近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检索日期为2000年12月—2013年6月有关DEB-TACE与cTACE治疗HC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依据Jadad评价手册评价文献质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提取原始数据,采用RevMan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8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完全缓解[OR:1.67,95%CI(1.21,2.31),P=0.10];部分缓解[OR:1.16,95%CI(0.85,1.60),P=0.90];病变稳定[OR:0.70,95%CI(0.45,1.07),P=0.17];6个月生存率[OR:1.62,95%CI(0.82,3.21),P=0.96];12个月生存率[OR:1.65,95%CI(1.04,2.61),P=0.74]。结论 DEB-TACE与cTACE对于治疗HCC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能提高1年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TACE(cTACE)与药物洗脱微球TACE(DEB-TACE)治疗中国肝癌分期(CNLC)Ⅱb和Ⅲa期肝细胞癌(HCC)效果,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CNLC Ⅱb或Ⅲa期HCC患者,其中47例接受cTACE(cTACE组)、44例接受DEB-TACE(DEB-TACE组);比较治疗后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短期疗效[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统计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TACE治疗HCC后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组首次[84.09%(37/44) vs. 63.83%(30/47),90.91%(40/44) vs. 74.47%(35/47),P=0.028、0.040]及再次[75.00%(33/44) vs. 55.32%(26/47),86.36%(38/44) vs. 68.09%(32/47),P=0.049、0.039]TACE后ORR和DCR均高于cTACE组。Ⅲa期HCC患者首次DEB-TACE后ORR和DCR高于首次cTACE后(P=0.035、0.027);中等肿瘤负荷患者首次DEB-TACE后ORR高于首次cTACE后(P=0.017),但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25.0个月)组间OS和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31、10.172,P=0.006、0.001)。门静脉癌栓、肿瘤最大径≥5 cm及肿瘤数目≥4个均为TACE治疗HCC后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EB-TACE用于治疗CNLC Ⅱb和Ⅲa期HCC效果优于cTACE,治疗CNLC Ⅲa期和中等肿瘤负荷患者短期效果更佳;门静脉癌栓、肿瘤大小及数目为TACE治疗HCC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对原发性大肝癌(直径5~10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TACE组(n=42)及联合治疗组(TACE+PMCT组,n=60),均予一次或多次TACE,对TACE+PMCT组1~2周后给予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TACE+PMCT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AFP下降率均高于TA-CE组(P=0.030、0.024、0.020),其1、2年生存率亦均高于TACE组(P=0.007、0.001)。TACE+PMCT组与TACE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13个月(P<0.001)。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前以载药栓塞微球(DEB)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3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观察组于DEB-TACE后行TURBT,对照组仅行TURBT;对比2组TURBT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导尿管置留时间。术后随访24个月,记录术后6个月、24个月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统计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TURBT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导尿管置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其术后6个月、24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21.5个月,对照组12.5个月(P=0.058)。结论术前行DEB-TACE可减少TURBT术中出血量,抑制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TACE与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栓塞(TAI+TA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所致急性肝功能损伤及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接受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及介入治疗资料;其中TACE组111例,共接受介入治疗277例次,TAI+TAE组84例,共接受介入治疗250例次。结果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合并肝炎、病灶类型、远处转移、门静脉癌栓、基线腹腔积液、介入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甲胎蛋白(AF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介入治疗前,TACE组与TAI+TAE组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LB)、白蛋白(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01),PALB、ALB明显减低(P均0.001)。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值(ΔALT、ΔAST、ΔTBIL、ΔPALB、ΔALB)中,ΔALT、ΔAST、ΔPAL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ΔTBIL、ΔAL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CE组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53.20%、33.30%、23.40%)高于TAI+TAE组(42.90%、22.60%、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TACE较TAI+TAE所致急性肝功能损伤程度轻微,患者生存期更长,更有利于延缓肝硬化进展,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采用雷替曲塞与氟尿嘧啶行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结合计算机及人工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对比分析雷替曲塞与氟尿嘧啶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文献,并从中提取相关资料。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2种TACE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患者总生存率(OS)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最终8篇文献、共635例患者纳入分析。雷替曲塞TACE的ORR[相对危险度(RR)=1.25,95%CI(1.06,1.47),P=0.008]及DCR[RR=1.17,95%CI(1.08,1.26),P0.001]均高于氟尿嘧啶TACE,期间患者OS[RR=1.15,95%CI(0.95,1.39),P=0.141]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RR=0.90,95%CI(0.73,1.11),P=0.339;发热:RR=0.90,95%CI(0.77,1.06),P=0.219;肝区疼痛:RR=0.90,95%CI(0.80,1.01),P=0.219;外周血白细胞减少:RR=0.89,95%CI(0.65,1.21),P=0.462;转氨酶升高:RR=0.96,95%CI(0.80,1.16),P=0.6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时,采用雷替曲塞较氟尿嘧啶疗效更优,安全性则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35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7例行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短期疗效、治疗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术后总有效率(29/35,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20/37,54.05%;P=0.009)。联合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甲胎蛋白降至(102.19±32.13)μg/L、(218.46±49.87)μg/L(P0.001)。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82.86%、54.29%、34.29%,中位生存期25个月;对照组分别为54.05%、32.43%、13.51%,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有一过性改变,术后2周基本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是有效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微波消融(MVA)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TACE组(n=51,给予TACE治疗)和联合组(n=89,给予TACE+MV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TAC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AFP、VEGF、CA19-9、TB、ALT、AST水平均低于TAC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序贯MVA治疗中晚期HCC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VEGF水平,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对于复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移植和重复肝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两者均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此外,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经皮微波消融(PMCT)也是治疗复发性HCC的有效方法,但TACE联合PMCT是否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TACE联合PMCT与单纯TACE治疗复发性HCC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2007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术后首次复发的530例HCC患者资料,其中161例行TACE+PMCT治疗(观察组),369例行纯TACE治疗(对照组),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RFS),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因纳入的两组患者间基线存在差异,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对两组患者行1:1配对,最终从两组患者中匹配出150对基线特征均衡的患者。30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观察组中位OS时间与中位RFS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43.1个月vs.19.0个月,P=0.001;36.0个月vs.16.7个月,P=0.002)。两组患者1、2年OS和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3、4、5年OS及RF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ACE+PMCT(HR=1.473,95% CI=1.094~1.983,P=0.011),肝硬化(HR=1.101,95% CI=1.041~1.165,P=0.001)是复发性HC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TACE+PMCT(HR=1.093,95% CI=1.037~1.151,P=0.001)和分化程度(HR=1.445,95% CI=1.135~1.840,P=0.003)是复发性HCC患者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ACE联合PMCT是复发性HC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可明显改善复发性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WA)同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膈下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HCC患者,其中57例(63个膈下病灶)接受MWA同步联合TACE治疗(MWA+TACE组),62例(71个膈下病灶)接受单纯TACE(TACE组)。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发现肿瘤残留时酌情行TACE或/和MWA。术后6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和/或MRI以评价疗效,记录TACE、MWA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内,MWA+TACE组接受1、2、3次TACE治疗者分别为29例、25例和3例;接受1、2、3次MWA治疗者分别为46例、10例及1例。TACE组接受1、2、3、4次TACE治疗者分别为8例、27例、25例及2例;组间TACE治疗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MWA+TACE组客观缓解率(ORR)为82.54%(52/63)、疾病控制率(DCR)为90.48%(57/63),TACE组分别为45.07%(32/71)、74.65%(53/7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WA+TACE组术后3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2例气胸、1例肝脓肿,TACE组2例消化道出血、1例胆汁瘤伴感染,均较轻微,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期间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MWA同步联合TACE治疗膈下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动脉化疗栓塞后的影像学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治疗尤其是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常常通过临床资料判定,现在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定。本文就X线平片、数字减影、CT、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判断动脉化疗栓塞后疗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以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90%、40.20%、22.20%,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远处转移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BCLC分期、动静脉瘘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影响TACE治疗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AFP、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BCLC分期及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广泛应用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栓塞剂是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最近新型栓塞剂,如载药微球和Y-90放疗栓塞微球引入临床,显示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同时分子靶向药物出现,与化疗栓塞联合使用,这种协同治疗效果也正在研究中。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十分重要,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在治疗反应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功能成像手段,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PET等检查手段,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利用微球在靶病灶内释放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使靶肿瘤内药物浓度更高,而全身化疗药物浓度及不良反应降低;且微球可较完全栓塞肿瘤毛细血管网,闭塞肿瘤邻近血管,致癌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本文对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预防性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防治高危患者术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有癌栓、子灶或合并多发结节、术后高AFP高危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由同组手术医师手术,达到根治性切除手术要求.42例患者术后1~2月复查肝功能达到Child A级、肝炎病毒复制被控制在1000 copies/ml以下的高危患者行TACE术做为目标组.12例同样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因其他原因未接受TACE治疗做为对照组.通过2年的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以了解术后TACE与高危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 接受预防性TACE者术后1年肝内复发率(19.O%)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0%);术后2年复发率同样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2.3%vs 83.3%).对不同时间段复发率进行分析,随着时间延长TACE组复发率逐渐增高接近对照组.结论 对于肝癌高危复发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性TACE有助于减少术后近期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8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TACE治疗并长期随访的1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15%、24.20%及12.43%,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不同TNM分期患者1、3、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晚期(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综合治疗的1、3年生存率高于单纯TACE治疗(P均〈0.05)。98例接受单纯TACE治疗的患者中,32例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前升高,其中接受不同次数(1次、2次、3次及以上)TACE治疗的患者中,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升高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结论 TA-CE是原发性肝癌尤其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配合多元化的综合治疗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板探测器C臂CT在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接受C臂CT检查,观察C臂CT是否能提供更多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对C臂CT图像进行伪影分级评分并对其中28例患者C臂CT图像与近期MSCT图像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与常规DSA比较,C臂CT为26例(26/38,68.42%)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9例(9/38,23.68%)最初通过常规DSA制定的介入治疗方案因而改变;C臂CT图像质量评分为2.68,稍差于MSCT。所有患者C臂CT图像均有不同程度伪影。在C臂CT图像质量、伪影等级评分、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方面,观察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78、0.84、0.73及0.67)。结论平板探测器C臂CT可在常规DSA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助于提高肝脏恶性肿瘤TACE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治疗肝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采用明胶海绵微粒(GSPs)进行TACE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接受350~560μm明胶海绵微粒TACE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肝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及缩小;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7例、稳定5例、进展2例,客观反应率80.55%(29/36);术后7天肝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个月生存率91.67%(33/36)、12个月生存率83.33%(30/36)。结论采用GSPs进行TACE治疗肝转移癌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网膜动脉栓塞化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7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者行TACE.观察术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周边区26例,1例位于肝脏Ⅳ段下部.38支网膜动脉参与肿瘤供血.18例患者网膜动脉被成功栓塞.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成功止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l%(15/21)的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常见于多次行TACE并且包块位于肝右叶周边区的患者.网膜动脉行TACE是安全可行的,但肿瘤残留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经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24份(TACE组)和未经其他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30份(单纯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TACE组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1.67%,低于单纯手术组(73.33%,P0.05);Bax,Caspase-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17%、58.33%,高于单纯手术组(26.67%、30.00%,P均0.05)。TACE组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Bax,Caspase-3的表达分别呈负相关(r=-0.580、-0.829,P均0.05);Bax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9,P0.05)。结论 TACE可通过抑制Sur-vivin表达,促进Bax,Caspase-3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TACE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