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胺碘酮、心先安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义生 《广西医学》2006,28(5):723-724
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很高,心力衰竭患者一旦有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即为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心源性猝死约占心力衰竭总死亡率的30%~70%[1].笔者自2001年6月以来对老年人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7例联合应用胺碘酮和心先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和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24例病历资料,结合国内几组老年心源性猝死资料。结果 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老年心源性猝死主要原因,且男性多于女性,SCD发生多有诱因.节奏性变化规律,发作时多有先兆症状和发作时心电图改变。结论 对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应加强监测,并注意发病诱因无先兆症状,发作时规律及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3.
WHO及国内若干杂志将一般情况良好,突然出现心脏病症状后6小时内死亡,或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而又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者,列为猝死。心性猝死是猝死中最常见的一类。心性猝死对人类生命威胁极大,病因以冠心病占首位,且多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本文仅就心性猝死的病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猝死诸因素和教训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导致心源性猝死的诸因素和教训,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参照1979年郑州会议“冠心病猝死标准”,对55例冠心病猝死病例的性别年龄、生前主要疾病、猝死诱因,猝死先兆症状、出现先兆症状到猝死的时间地点及猝死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 发病后有或无心律失常突发室颤(VF)猝死44例(80.0%),其中平日有VPBs 26例中24例(92.3%)VF,无VPBs 29例中20例(68.9%)室颤(P〈0.05);平日有Ⅲ级以上VPBs 7例全部室颤猝死,后者与无VPBs者比差异非常显著(P〈0.03)。猝死于泵衰竭11例,其中有多次MI或AMI者23例中泵衰竭猝死2例(6.2%),二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1)冠心病有室性心律失常及有心梗史的老年患者,均应视为猝死易患者,应严格防治。(2)本组患者98%有先兆症状。(3)冠心病猝死一般与动脉硬化程度有关,加上某种诱发因素,二者互为因果,导致血栓或栓塞形成,诱发泵衰竭VF猝死。(4)切勿依赖等待心电图和酶学报告,应24h动态监测心电图。(5)防治心律失常药物应多种类多梯次备齐。(6)边检查边用药,以防延误时机。(7)辨证病因病理,不能盲目应用升压或降压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已证实心性猝死具有时间规律犤1犦。室性心律失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犤2犦,老年冠心病患者是猝死的高危人群犤3犦。我们就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规律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旨在为预防冠心病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和指导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理论根据。1资料与方法2000~2001年我院保健科动态心电图室检出的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4例,男39例,女15例,55~82岁,平均(60±14)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陈旧心肌梗死26例。冠心病的诊断符合WHO1979年冠心病诊断标准。室性期前收缩、单发、成对…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h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我院自1999年—2003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近3000例中,出现2例猝死,由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源性猝死较少见。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能  魏青 《西部医学》2003,1(3):208-209
为探讨心源性猝死的易患疾病、先兆症状、诱发因素及病因 ,我们对本院 1991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收治的 3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提出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4~ 6 8岁 ,平均 4 6岁 ;其中冠心病16例 ,肺心病 4例 ,冠心病合并肺心病 2例 ,高血压心脏病 1例 ,风湿性心脏病 2例 ,中毒性心肌炎 1例 ,心肌病 2例 ,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2例 ;发病至死亡时间5分钟~ 6小时 ,院外死亡 10例 ,急诊中死亡 4例 ,住院期间突发死亡 16例。1.2心源性猝死标准 健康人或…  相似文献   

8.
心源性猝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丽  陈君柱 《浙江医学》2006,28(9):748-749
心源性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规定发病后6h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定义为1h,也有人将发病后24h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人数的88%。猝死作为急诊常见之死亡原因,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原发性心电不稳(长Q—T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室性心律失常。现将我院10年来所抢救的36例心源性猝死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昕  宋涛 《农垦医学》2005,27(1):77-78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急性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我院自1999年~2003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近3000例中,出现2例猝死,由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源性猝死较少见。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的异同。方法对50例心原性晕厥与45例心原性猝死患者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最常见的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次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原因;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心原性晕厥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原性猝死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VF)。两者的高危心电图表现:(1)继发性长叩间期综合征;(2)复杂性室性早搏;(3)异常J波;(4)Brugada综合征;(5)急性心肌梗死伴ST-T电交替,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6)扩张型心肌病伴进展性QRS波群低电压。上述各种原因心原性晕厥与猝死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存在多种相同与不同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图表现及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1.
在可避免的心源性猝死的潜在诱因中,先天性长QT综合征是其中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室性的心律失常并导致心悸、晕厥,如果室性心律持续更可能出现心脏骤停。这种综合征是由常染色体遗传病,其疾病表现形式多样:有些患者可能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即死亡,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国内外公认的心源性猝死(SCD)最常见的痫因,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制,为预防猝死,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死亡率的预测,进而采取干预性治疗,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临床研究领域。目前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检测心电活动异常的主要手段,具有简便、易行、无创等优点,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有肯定的价值。本文就几种与冠心病猝死相关的心电图特征,机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53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5例有尸检资料。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6~12时是猝死的易发时间,猝死大多数发生在院外,情绪不稳和过度劳累是常见的诱因.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对冠心病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并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MI及同期43例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资料,AMI患者中14d内存活的79例设为存活组,死亡的25例设为死亡组,43例室性心律失常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心律震荡初始(TO)和斜率(TS)。结果 AMI患者死亡组、存活组TO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死亡组TO、TS均较存活组改变程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MI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可预示心源性猝死风险较高,临床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苏南地区部分心脏性猝死(SCD)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CD的早期预测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0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猝死诱发因素、先兆、发生时间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10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中,男63例,女41例;从急性症状出现到死亡的时间30 min以内者30例;吸烟者45例。冠心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为SCD主要基础病因。心脏扩大者65例(62.50%);EF值明显降低40例(38.46%);有心电图检查者90例,均显示异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单发、频发或多形性室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85例(94.44%);低钾30例(28.85%),高钾3例(2.88%)。结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以及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相应的早期干预有利于SCD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无心肌梗死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标准方法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总结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置入支架后,患者动脉狭窄被迅速解除,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与ST-T改变消失;随访时间6~12个月,未出现死亡病例,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心律失常,其余患者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现象。结论:为冠心病无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够有效解除狭窄,消除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病理基础,进而对防治心脏性猝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中室性心律失常数量和表现形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动态心电图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1000次以上患者的报告,并进行多项指标的分析比较。结果:135例患者中,冠心病组室性心律失常更多地表现为多源性、联律、室速及R-ON-T现象,且R-ON-T现象明显多于非冠心病组。结论:室性心律失常的联律和阵速的出现频率,比单发室性早博数量更能准确反应心肌缺血性改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抑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江  张凡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156-115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52例为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伴抑郁症患者5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Holter监测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家庭和睦及社会支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Holter监测显示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发生率显明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易产生睡眠障碍负面情绪等症状,心脏重大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老年冠心病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19.
毛志群 《大家健康》2014,(9):159-159
目的:分析研究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及临床表现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的2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腔内电生理检查、心电图参数、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出现心悸和胸闷,8例患者同时伴随晕厥,1例患者有家族性猝死史。通过心电图显示8例患者显示Epsibn波,22例患者右胸导联QRS波大于等于110ms,在22例患者中出现T波倒置的患者有10例,12例患者出现S波升支时间大于等于55ms,13例患者出现室壁阻滞,15例患者显示持续性或者是非持续性心动过速。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一般多发于青年男性,属于造成晕厥、室壁运动异常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 Epsilon波、右胸导联QRS波大于等于110ms和T波倒置、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具有特征性心电图变化,S波升支时间延长、室壁阻滞、患者右胸导联S波升支时间大于等于55ms对此病的诊断相对有所帮助,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实行心动过速的成功几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100树冠心病患者常规静息心电图Q-TC延长情况。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出现Q-TC延长;无特异性,但伴有心肌梗塞发生Q-TC延长者占明89%,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必须观察Q-TC延长情况,对预防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即诊断与处理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