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俊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8):110-1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每组30例。标准剂量组给予0.8~0.9 mg/kg的标准剂量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小剂量组患者则给予0.6~0.8 mg/kg小剂量rt-P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24 h时NIHSS评分显著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6.6%,标准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在4.5 h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UK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溶栓前后及常规治疗前后1 h、1 d、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rt-PA组、UK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或UK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原阳县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和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观察组接受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和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估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和评估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水平变化,计算溶栓后3个月患者预后良好率。结果溶栓后1个月,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低于溶栓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5.83%(22/48),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68.75%(33/48),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促进神经功能好转,降低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抗栓、清除自由基、调节血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BI)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 43%(32/35)比71. 43%(25/35)](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8. 25±1. 11)分比(11. 05±1. 67)分](P <0. 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5. 94±9. 54)分比(59. 87±7. 61)分](P <0. 05),两组患者BI评分的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86%(1/35)比17. 14%(6/35)](P <0. 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85. 7%(30/35)比62. 86%(22/35)](P <0. 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NIHSS评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较对照组(74.47%)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分值较对照组低,BI分值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9%)与对照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能增强疗效,缓解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0年9月—2014年6月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的一般资料,并分析所有溶栓患者的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比例,通过统计无症状生存率、预后良好率和预后不良率来判断临床疗效。 Logistic多因素分析预后良好、无症状生存、颅内出血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TOAST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0例(34.72%),心原性脑栓塞型51例(35.42%),小血管闭塞型23例(15.97%),其他明确病因型2例(1.39%),不明原因型18例(12.50%)。无症状生存60例(41.67%),预后良好82例(56.94%),预后不良62例(43.06%)。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与给药时间、基线美国国际卫生部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后早期症状改善相关;无症状生存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早期症状改善相关;颅内出血与心房颤动病史、基线舒张压、年龄≥75岁相关;死亡与基线NIHSS评分相关。结论: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有较好疗效。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心原性脑栓塞型的脑梗死患者更容易获得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进行尿激酶(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辅以常规诊疗,观察两组凝血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数量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D-二聚体水平均在治疗后2 h明显升高,3 d时下降至治疗前水平,其中,rt-PA组在治疗后2 h时水平明显高于UK组(P<0.05)。治疗后rt-PA组有效率为83.7%,显著高于UK组的65.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rt-PA组分数明显低于UK组(P<0.05)。rt-PA组脑血管再发、颅内出血与血管性死亡的总发生率与U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较UK更好的疗效,兼具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性改变,致使相对应部位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循环障碍引起一系列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展成脑组织坏死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随着影像医学、介入治疗学及新一代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发展和应用,脑梗死的治疗进入一个新领域,经动脉内导管溶栓介入治疗有诸多特点。目前,急性脑梗死的生理病理变化、rt-PA溶栓药物的选择、溶栓时间窗及动脉的选择尚未完全明确,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其中联合溶栓组(A组)44例、单用rt-PA组(B组)37例、单用尿激酶组(C组)32例、对照组(D组)48例。评价4组治疗后28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3个溶栓组与D组在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之间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病死率及非症状性脑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27.0%、28.1%、4.2%,A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与B、A与C、B与D、C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两组,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发病4.5 h内予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80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及90 d随访时mR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90 d随访,≥80岁组13例,<80岁组47例预后良好,两组预后良好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0岁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及甘露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2min内静注10%,余量60min内静滴[1]。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2组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评价溶栓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7.5%,溶栓后合并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5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牙龈出血3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时间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性质(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心源性组(42例)与非心源性组(43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心源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9%(11/42),高于非心源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52%(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质(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采用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相当,但心源性脑梗死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有无不良事件发生,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任淑珍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3001-3003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辅助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C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rt-PA组和联合组,各48例。rt-PA组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患者在rt-PA组基础上接受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溶栓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9.58%(43/48)]高于rt-PA组[72.92%(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14 d,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rt-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辅助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喻燕 《黑龙江医学》2017,(12):1215-12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方法将2016-01—2017-06间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纳入35例。对照组采用0.6~0.8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0.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0.6~0.8 mg/kg或0.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颅内出血发生率低,死亡率低,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②方法发病6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溶栓组(16例,接受rt-PA 40mg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14例,未使用rt-PA,其他治疗同溶栓组)。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2、24h、10d的NIHSS评分及10d时的Barthel指数,并复查头颅CT,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③结果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溶栓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溶栓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50%, P <0.05),溶栓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④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经严格筛选后符合rt-PA静脉溶栓指征的5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进入溶栓后护理程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5例病人溶栓过程护理配合得当,1例完全康复,3例患者患肢肌力和神经肌肉功能均有显著改善,1例继发颅内出血.结论 严格掌握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充分的物品、环境及抢救准备,特别是溶栓过程中的血压观察、心理疏导、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等,均是溶栓护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rt-PA 0.9 mg/kg(最大剂量90 mg)治疗,先静脉注射10%(1 min),其余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滴完;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300 mg;分别...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rt-PA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8例(男192例,女96例,年龄38岁-87岁)发病6小时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他们均伴有偏瘫,肌力0-Ⅲ级,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不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及严重心肝、肺肾疾患。其中203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9例.给予rt-PA0.9mg/kg,B组114例,给予rt-PA0.6-0.8mg/kg。并且本人或其家属签署用rt-PA治疗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未接受rt-PA治疗(接受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等治疗)85例。将NIHSS(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做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21天、90天对比。90天时做疗效评定.了解患者是否脑出血、再发脑梗死,是否死亡。结果A组基本痊愈+显着退步为42例,占本组总数的47%。B组基本痊愈+显着进步为60例.占本组总数的53%,对照组基本痊愈+显着进步为24例,占本组总数的27%。A组较对照组增加了20%.B组较对照组增加了26%。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A组及B组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B组优于A组。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0.6-0.8mg/kg疗效优于0.9mg/kg。国人是否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剂量为0.6-0.8mg/kg更为适宜,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